文/皓衍
寺涇社區“黨建+‘巧解憂’,打造‘無憂圈’”書記項目啟動儀式
青劍湖社區“老娘舅”正在調解家事矛盾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基礎,沒有家庭和諧,就沒有社會的安定有序;沒有家庭平安,就沒有社會的長治久安。
近年來,江蘇省婦聯與司法行政機關通力合作,大力推進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標準化建設,建立形成了“全面覆蓋、重點突出、力量充實”的家事糾紛調解平臺網絡,為推動構建和諧家庭、深化基層治理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我們走訪了三個首批“江蘇省標準化家事調解社區工作室”,記錄了他們以家事糾紛“小化解”助推社會“大治理”的好方法。
寺涇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毛建鳳在基層社區工作近八年,此前她在鎮婦聯擔任主席近十年。“她長期扎根基層與老百姓打交道,她的經驗來自基層,她又用來自基層的經驗治理基層,化解群眾矛盾,所以,大家都很信任和認可她。”與毛建鳳共事多年的一位同志如是說。
說到調解家事的方法,毛建鳳如數家珍,其中的關鍵是要有“心”。這里的心,指細心、耐心,也指同理心,還指心態。毛建鳳經常到群眾中走訪,她說,只要細心,就能從與群眾的閑聊中捕捉到信息。她會用多年的基層經驗迅速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與當事人私聊,以盡快化解當事人心頭事。
當介入化解家事或群眾糾紛時,毛建鳳說,心態要穩,不能以專家、社區工作人員、調解員等身份介入,而是要以朋友、娘家人的身份介入,才能取得當事人的信任;要耐心聽當事人描述、傾訴,充分滿足當事人的表達欲望,不能心急,不可過早介入評判。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有同理心,要能換位思考,去感受當事人的感受,這樣既能強化當事人的信任感,又能找到化解糾紛的突破口。
為人民服務,就得取信于民。毛建鳳說:“只有老百姓把你當自己人,他們才愿意對你講,也愿意聽你講。”
雖然基層經驗在化解家事時有效,但有時也不一定科學,所以,遇到心理問題等專業性的工作,還得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寺涇社區引進了慧之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聘請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婚姻家庭咨詢師、青少年事務社工師榮亞,來“解”專業的“憂”。
如今,寺涇社區黨總支依托省級標準化家事調解室,設立“黨建+‘巧解憂’,打造‘無憂圈’”書記項目。通過開設“解憂”工作室,設置“解憂信箱”“解憂熱線”“解憂管家”等舉措,為居民開通訴說渠道,為轄區婚姻、家庭、親子關系排憂解難,消除不穩定因素,構建和諧家庭關系,維護社會穩定。
東浜社區“品茶與美好生活”冬訓活動
青劍湖社區成立了一支“老娘舅”隊伍,由“老娘舅”來調解家事化解鄰里糾紛。青劍湖社區黨委書記錢瑛介紹了“老娘舅”隊伍的組建緣由。社區始建于2004 年1月,安置原跨塘鎮十二個村的部分動遷戶,2010 年1 月回遷結束,是一個純動遷社區。在社區創建初期,鄰里常有摩擦。與此同時,此前幾個村委會的領導班子成員退休,于是,社區便想到邀請退休的村干部組建“老娘舅”隊伍,化解家事矛盾、鄰里糾紛。
錢瑛說,邀請退休的村干部來當新組建的社區“老娘舅”,一是因為這些村干部有群眾工作基礎,在群眾當中有一定的威望,也有處理群眾工作的智慧和經驗。由他們出面調解,群眾更認可,他們調解起事情來也更有方法;二是他們的身體還硬朗,希望發揮余熱。
“老娘舅”隊伍成立后,大量矛盾被化解在萌芽中,轄區鄰里關系拉近了,和睦又和諧的鄰里氛圍逐步形成了。
如今,這些“老娘舅”已經70 多歲了。隨著蘇州經濟社會發展,青劍湖社區涌入大量外來人口,基層治理面臨新的挑戰。這些“老娘舅”又奔赴在“新蘇州人”的家事和鄰里糾紛調解第一線。“新蘇州人”小王因樓上漏水找不到戶主,經常到社區物業討說法,“老娘舅”主動找到小王,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依靠人脈優勢,迅速找到樓上戶主,查明漏水原因,及時進行了修復。慢慢地,“老娘舅”贏得了大家的認可。轄區內新老蘇州人遇到困難或有解不開的心結,都會來找“老娘舅”幫忙。
今天的青劍湖社區,文明風氣已然形成,被評為“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先進村”“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
東浜社區家事調解工作室服務輻射轄區2.82 平方公里,有動遷小區、商品房小區和商業綜合體,居民總戶數7114 戶,總人口2 萬余人。調解工作室主要承擔轄區內家庭和鄰里糾紛的調解任務。
2019 年12 月成立之時,工作室經常能接到需要調解的工作。如今,轄區內鮮有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用轄區內一位居民的話說,“這里的風氣很好很正,大家都和和氣氣的。”東浜社區已是“江蘇省城市管理示范社區”“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江蘇省示范婦女兒童之家”等。
東浜社區黨委副書記、居委會常務副主任周劍峰在東浜社區工作了七年多。他說,社區風氣正了,矛盾糾紛就少了。東浜社區睦鄰友好氛圍的形成,得益于居民們的廣泛參與共建。
首先是黨建引領。東浜社區把支部建在小區里,社區外來人口較多,外來人口中如有黨員,東浜社區會動員這些黨員把關系轉來。東浜始終重視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以此來帶動社區的整體氛圍。
其次是社區引導。近年來,東浜社區通過各種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居民們宣傳“睦鄰友好”理念,調動居民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比如,社區組織老人舉行餃子宴,營造尊老氛圍,倡導文明風尚,傳遞正能量。
再次是重視居民自理自治。轄區內各小區均成立了業主委員會。業委會的工作要想做實做好,向來有挑戰。東浜社區已經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比如,社區鼓勵黨員、正能量業主參與業委會委員的競選;票選業委會委員必須體現業主的真實意愿和心聲。周劍鋒還特別提到,社區挖掘正能量業主,由他們來主持一些活動,甚至參與到家事調解、基層治理的工作中來。一是借助正能量業主以點帶面,影響更多業主;二是正能量業主往往具有群眾基礎,做起群眾工作更能得到廣泛支持和認可。
圖片由社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