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云/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農業農村局
隋揚穗/南京市江寧區農業農村局
農業保險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保護農民切身利益的一項重要舉措。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共有3.56萬戶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參保,共承保小麥5.21萬畝、油菜4.99萬畝、水稻13.09萬畝、設施大棚及棚內作物0.11萬畝、內塘螃蟹24.01萬畝、池塘水產品養殖保險1.7萬畝。全區開辦農業保險險種18個,其中政策性險種15個、商業險種3個。全區農業保險已實現應保盡保。
健全農險組織機構。高淳區農業保險工作統一由高淳區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成員單位包括區財政局、農業農村局、地方金融監管局。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區財政局資產管理和金融科,負責農業保險的日常工作。制定了《南京市高淳區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多層次農業保險體系。全區在各個鎮街設立了農業政策性保險服務站。
加強理賠機制建設。一是依托鎮街農業保險服務站,建立了鎮街農業保險理賠農戶受理點,指導農戶進行報損登記。二是組織農業農村、農險承保機構、氣象等部門成立了農業保險核損理賠專家組。三是完善了理賠金發放和操作程序,通過財政“一卡通”進行發放。
適時開展提標工作。根據《江蘇省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南京市推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高淳區將保險保障金額從每畝2000元提高到每畝3000元,相應的理賠金額最高由每畝2000元提高到每畝3000元。自2012年簽發首單螃蟹保險以來(不含2022年),螃蟹保險承保規模逐年擴大,累計參保養殖戶4.6萬戶,參保面積147.8萬畝,累計保費收入17545.54萬元,支付賠款10840.33萬元,受惠農戶4.12萬戶。


引入競爭機制。根據省《關于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遴選工作的通知》和市《關于確認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的通知》要求,高淳區結合農業保險工作實際,引進了人保、太平洋保險、紫金保險承辦全區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結合各家服務經驗、業務網點分布、人員配備等情況,合理劃分承保區域,平衡各農險承保機構利益分配,同時積極做好原承保機構與新機構的工作銜接,按照總體比例60%、20%、20%劃分,其中,人保公司主承保陽江、東壩、椏溪、農業園4個區域;太平洋保險主承保磚墻、淳溪2個區域;紫金保險主承保固城、古柏、漆橋3個區域。根據區委區政府出臺的《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在區委區政府以及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江蘇省首單商業性內塘螃蟹價格指數保險在高淳人保公司落地。隨著這一險種的成功開辦,螃蟹養殖戶在應對螃蟹銷售市場價格變動方面又多了一層風險保障。
高淳區從2008年開展農業保險工作試點以來,農業保險工作穩步推進。但比照2022年旱情對農業造成的影響,農業保險仍存在以下不足。
覆蓋面不全。高淳區水產農業保險側重于螃蟹養殖,青蝦、鱸魚覆蓋面較小。種植業保險主要集中在傳統的“稻、麥、油”,蔬菜水果、茶葉等特色園藝產品參保率不均衡,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低。
缺乏創新性產品。目前農業保險的品種主要是根據氣象災害設置理賠程度,如根據洪澇程度設置理賠條件,遭遇暴雨或洪水導致周邊湖泊、河流達到保險最高警戒水位線;根據干旱情況設置理賠條件,遭遇連續干旱導致周邊湖泊、河流達到保險最低警戒水位線;根據氣象溫度設置理賠條件,連續3天以上(含)日最高溫度在37℃以上(含)等。對其他風險造成的農產品損失,如價格風暴、病蟲害等造成農作物減產、經濟效益受損的情形,缺少相對應的保險產品。
結構還需優化。中央和省級財政承擔保費比例不高,高淳區螃蟹水文指數保險保費每畝165元,其中市、區各承擔35%,街鎮承擔10%,村(社區)承擔10%,50畝以下蟹農承擔10%,保額每畝3000元。圩區螃蟹養殖面積較大的街鎮、村,保費負擔較重。
農業保險是一項得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對發展現代農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當前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推行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據抽樣農戶調查顯示,水稻種植成本包括土地租金、人工及投入品三部分,每畝種植成本約1600元,其中土地租金每畝650元;人工投入,每個工120~130元,水稻每畝用工折合2~3個工,折算約250元;投入品成本,水稻每畝約700元。高淳區目前的主糧保險執行小麥、水稻直接物化成本保險,保額為每畝700元,如遇極端干旱天氣,絕收導致的成本損失遠超保額。目前,南京市江寧、溧水、六合已納入小麥、水稻完全成本保險試點,小麥保額每畝1000元,水稻秈稻保額每畝1200元、粳稻每畝1300元。高淳區30畝以上規模種植主糧的農戶共計280戶,總面積11.32萬畝,占糧食播種面積的59.5%。因此,可在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間試點推行主糧完全成本保險。
創新農業保險險種。以螃蟹保險為例,目前高淳區螃蟹保險以內塘螃蟹水文指數保險為主,以氣象溫度設置理賠條件。但如出現螃蟹病害年,或者螃蟹價格大跳水,蟹農收入難以保障。因此,可積極探索螃蟹價格指數保險,由承保機構按照每畝3000元、4000元、5000元三檔執行,費率為6%。在保險期間,由于市場價格波動造成內塘螃蟹實際價格低于目標價格,且價格差在每公斤10元以上(不含)時,視為保險事故發生,承保人按照農業保險合同約定獲得賠償。
優化保費承擔結構。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承擔比例,將螃蟹保險費納入中央、省財政補貼范圍。目前,水稻、小麥、油菜3個主要種植業參保品種,中央財政承擔保費的35%、省級財政承擔保費的25%。中央和省級財政暫時沒有對螃蟹保險保費進行補助。建議將螃蟹水文指數保險納入中央和省級政策性保險補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