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彩榮/江蘇省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社會資本下鄉成為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投資現代設施農業、規模化生態化養殖、優勢特色食品加工等現代農業領域,對推進農業現代化起到了積極作用。
筆者實地調查南京市浦口區和邳州市吸引社會資本下鄉發展情況發現,社會資本下鄉在現代設施農業、規模化生態化養殖等領域投資較多,呈現出鮮明特色。
科技裝備新。科技創新和裝備更新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強勁的外源性動力,社會資本的優勢在于,有能力投資引進現代高端設備、先進經營理念技術等。走進邳州金水杉番茄生產項目公司,看到的是工廠化生產番茄的玻璃溫室,面積為12.3萬平方米,投資8.3億元,配備了荷蘭的傳感器、以色列的滴管系統等,組裝集成了工廠化生產的現代科技裝備,體現了當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進技術水平。
生產效率高。社會資本進入農業會選擇一些生產效率高、經營收益高的領域,調研中看到比較多是的現代設施農業,企業利用營養液和基質等無土栽培方式生產蔬菜水果,有效提升了產量和效益。南京橋豐流轉土地600畝,年銷售收入900萬元,植物工廠和番茄基地面積共計14488平方米,每平方米收入達到600元。邳州金水杉番茄生產項目,其栽培種植的櫻桃串收番茄,可以生長到17米,極大地利用了縱向空間,節約了土地資源空間,企業主預估可實現單位平方米利潤為300元,年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
市場競爭強。社會資本下鄉經營的現代設施農業,以生產經營優勢產品為方向,瞄準高端消費市場,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邳州金水杉工廠化生產的番茄,產品性狀極為穩定,每一串都對稱長著12顆番茄,當前市場出貨價在每公斤30~35元,價格是普通番茄的2倍左右;浦口橋豐公司生產冰激凌口感的番茄,對接高消費群體。
發展方式綠。實現農業綠色發展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內涵。調研發現,社會資本下鄉投資現代設施農業,普遍以完全物理防控病蟲害的方式,實現水果蔬菜等綠色化生產,整個溫室內發生1例病蟲害,就會將所有基質和營養液等全部換掉;投資漁業養殖,也會對養殖池進行生態化改造。浦口農創園的農潤公司,投資建設了水魚菜共生示范基地,在經生態化循環處理的水池中,魚苗生長密度可以達到傳統的20倍,充分展現了綠色與增產協同發展模式。
帶動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社會資本進入農業,立足國內國際市場,引進先進科技裝備和生產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帶動促進農業科技與產業發展的融合。浦口區農潤公司是浦口農創園農業科技孵化落地項目,自主投資建成了循環水養殖智能控制系統,底座也是自主研發建成的,既避免了接入其他系統時不兼容的問題,也有利于智能系統本身迭代升級。
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民增收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根本目的,社會資本下鄉投資現代農業,帶動農民增收是基本要求。邳州從事肉雞養殖的企業,生產屠宰環節整體上自動化程度很高,但是肉雞分切后的包裝環節需要勞動力,帶動了2200個大齡勞動力就業。優勢特色食品加工企業,在深度融入產業前端、帶動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讓農民參與到生產種植環節,增加畝均種植收益,某黑蒜加工企業,目前帶動農民畝均收益達到8000元,同時帶動季節性用工1000多人。
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前提。社會資本下鄉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到鄉村產業發展鏈條的重要環節,帶動全產業鏈條升級發展。在帶動特色產業發展方面,邳州依托鄉土資源優勢,發展大蒜特色優勢產業,吸引了社會資本下鄉在黑蒜收儲加工、冷藏、食品研發、對外貿易等領域積極經營,有力帶動了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邳州黎明食品公司每年的大蒜出口量12萬噸以上、產值10億元以上。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浦口南橋農業公司流轉的600畝園區中有水面100畝、果樹林30畝、彩葉樹木2萬多株,投資配套了完備的水電網路等基礎設施,依托草莓、番茄等基地吸引客戶到園區采摘游玩,拓展現代設施、休閑觀光農業等多種業態。
引導社會資本助推農業現代化。社會資本下鄉,在資本黏合帶動先進技術、人才等投資農業上具有突出優勢,對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也有很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領域,要注重圍繞地方農業發展定位、產業規劃等,結合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投資一些農民自己發展不好、發展不了的產業及農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等;同時要帶動農民一起干、一起賺,建立形成產業鏈優勢互補、分工合作、良性互動的格局,讓農民在社會資本下鄉中獲益。
合理支持穩定投資信心。吸引優質社會資本下鄉投資農業,要滿足其合理的用地等需要,同時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保護社會資本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權益。企業反映最為集中的仍然是建設用地難的問題,要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落實土地指標。此外,要強化對經營者權益保護,因時制宜解決企業的合理訴求。
進一步強化農民權益保護。社會資本投資農業過程中,有可能會存在經營不善、虧本跑路等風險,進而涉及農戶權益損害的相關問題,比如租金拖欠等。在農民租金收入保障方面,當前江蘇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發揮了很大作用,通過押一付一的方式繳納保證金,確保了農民租金收入,但也存在社會資本為減少租金壓力、與農民私下簽訂流轉協議情況,為此要加強對土地線下流轉的監督管理,保障農戶租金收入,同時也要防止流轉經營面積過大,減少農戶權益損害的風險。另外,建立社會資本退出機制,規范土地經營退出流程,暢通優質社會資本接管項目的渠道和機制。
強化對社會資本下鄉的有效監管。新修改的《農村土地承包法》專門明確要建立工商資本等社會資本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健全以上三項制度,同時提出加強資本下鄉引入、使用、退出的全過程監管。應進一步貫徹落實已有制度和健全有關監管機制。一要完善審核機制。重視項目庫外的一定投資額項目的嚴格把關,有效防止投資農業風險發生。在項目落地前對項目質量、經營資質、農業專業團隊力量等進行全面審核,并登記備案。二要嚴格執法監管。強化執法部門、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生態等部門的聯合檢查,對資本下鄉企業經營范圍、用地性質以及參照最新年份印發的投資指引等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適當加大處罰力度,促進合法經營。三要圍繞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預防耕地“非糧化”要求,對社會資本下鄉企業用地情況進行常態化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