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熹
2949年11月8日,中國昆侖太空望遠鏡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核對太空望遠鏡觀察到的數據。他們剛剛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很相似的地外行星,位于仙女座星系。這顆行星的恒星“昆侖556a”正處在主星序階段。更重要的是,這顆行星正處于宜居帶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上級把這顆行星命名為“飛龍星”。
一年后,我國決定發射“華夏號”宇宙飛船到“飛龍星”。“華夏號”宇宙飛船的引擎采用可控核聚變技術,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1/10。即便如此,到達“飛龍星”還需要很長時間,所以“華夏號”上的航天員將采用休眠技術。這不僅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向銀河系外的星系發射載人飛船,也是首次在航天中采用人體冷凍技術。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們都已經準備就緒。執行這次飛行任務的4名航天員是王浩陽、李飛雪、張昊天、吳三省。其中,王浩陽是隊長,李飛雪是副隊長,張昊天是第一次執行飛行任務,吳三省已經有5次太空飛行的經歷了。
“5,4,3,2,1!點火!”隨著“轟”的一聲巨響,火箭發射了。“華夏號”突破大氣層,帶著航天員們和人工智能助理小慧開啟了探索宇宙的征程。
很快,飛船進入了漫長的太空飛行階段,隊長王浩陽做好一切準備后對小慧說:“記得在距離目的地6小時的時候把我們叫醒。”小慧回應道:“好的,保證完成任務!”休眠艙的艙蓋打開,隊員們依次進入自己的艙室,開啟了漫長的休眠……
不知過了多久,隊員們被小慧的聲音驚醒:“快醒醒!燃料不足!”原來,因為太空距離計算存在些微偏差,飛船的燃料將在到達“飛龍星”前耗盡,所以小慧提前叫醒了他們。
怎么辦?大家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靠近恒星“昆侖556a”獲取能量。但他們知道,利用這種方式補充能量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恒星附近還有數顆巨大的氣態行星,他們需要小心地避開這些氣態行星,但又不能繞道太遠。
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每個人都全神貫注,小心地駕駛著飛船往“昆侖556a”飛去。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襲來,小慧喊了起來:“警報!警報!偏離軌道!”
他們還是低估了氣態行星的引力,飛船被巨大的力量吸住了。張昊天頓時慌了手腳,大叫:“糟糕,被吸住了!”王浩陽大聲說:“不要慌,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系好安全帶!飛雪,重新計算軌道!三省,增加動力!”
經過一陣緊張有序的操作后,飛船終于逐漸脫離了氣態行星的吸引。正在他們松了口氣時,突然發現飛船并沒有回到正確的軌道,而是由于速度過快,又被甩了出去,正在飛往更遠處的一顆氣態行星。
這次真的完了!航天員們陷入沉默,只有警報聲“嗡嗡”作響。這時王浩陽突然意識到,他們可以利用更遠處那顆氣態行星的引力,產生引力彈弓效應,把飛船彈往“飛龍星”。如果操作成功,那么燃料不足將不再是問題。
隊員們頓時振奮起來,李飛雪負責計算軌道,張昊天負責讀取數據,吳三省負責操控飛船,王浩陽負責全面協調,每個人都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不敢有絲毫松懈。經過一番緊張的操作后,他們終于借助巨大的彈弓效應飛往了“飛龍星”!
進入“飛龍星”軌道后,勤學好問的張昊天問小慧:“你能不能介紹一下‘飛龍星’的情況?”小慧立刻回答:“沒問題。‘飛龍星’自轉一周是21小時,平均溫度為23 ℃,其表面有50%的海洋和50%的陸地,陸地上以草地和石頭為主,暫時沒有高級生命存在的跡象。建議先環繞‘飛龍星’飛行一段時間,搜集大氣結構、大氣密度等數據后再登陸。”
環繞“飛龍星”飛行了一段時間后,隊長王浩陽再次明確了任務:登陸后觀察該星球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形式,考察基地建設的可行性。
“華夏號”飛船分為兩部分:環繞器和主艙。航天員們居住的地方就是主艙。小慧挑選了一塊可以著陸的平坦陸地后,飛船的主艙與環繞器分離,改變軌道飛向指定地點。飛船即將落地時,反推發動機點火,速度減到了100 km/h。隨后降落傘打開,主艙慢慢減速并成功著陸。
隊員們心中懸著的石頭終于落了下來。張昊天和李飛雪歡呼起來,在第一時間開啟蟲洞,向地球發射了信號。兩分鐘后,信號到達地球。成功登陸“飛龍星”的消息公布后,全世界都為此慶祝!酒泉控制中心給“飛龍星”上的隊員們發信息:“祝賀!嘗試建設基地,第二批航天員將與你們會合。”
人類在“飛龍星”上開啟了新的征程,這是人類歷史上無數里程碑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