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茸

“虎奔千里展雄風,兔進萬家報吉祥。”辭舊迎新,虎去兔來。在喜慶的紅燈籠下,我們即將告別不平凡的虎年,迎來生機勃勃的兔年。快看,2023年這只可愛的小兔子正蹦蹦跳跳向我們走來。
來,先深入了解一下這群
“超生游擊隊”
兔屬兔形目、哺乳綱科,由食蟲動物演化而來。現(xiàn)在的兔子分為家兔和野兔兩種,家兔是由野兔馴化成的。野兔最早出現(xiàn)距今約6000萬年前,經(jīng)過原兔類、始祖兔,到距今300萬年出現(xiàn)近代兔。
目前,世界上兔科有9類約50種。我國有草兔、東北兔、華南兔、灰尾兔、云南兔、塔里木兔、海南兔、雪兔等9種。其中分布最廣的是草兔,也稱蒙古兔。
兔子耳長,聽覺靈敏,嗅覺敏銳,在夜間百米之內(nèi)的敵人的任何動靜都休想瞞過它。它能嗅出其他動物留下的任何味道以及在什么時候留下的。它還能用嗅覺來分辨它的配偶兒女等。兔子眼大,但視力不強,是個典型的近視眼。為了逃命,兔子有長而發(fā)達的后肢,尤其野兔,奔跑速度非常快,每小時達70至80公里,跳躍能力極強,有時連虎豹也奈何它不得。不僅溜得快,兔子還是“深挖洞、廣積糧”的高手,中國有成語曰:“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尾巴長不了”“狡兔三窟”……其實那都是為了不暴露目標,保護自己。兔子大多居住在開闊的多草地區(qū),也有棲息在樹林中,以青草、野菜、嫩葉為食。
兔子是群居動物,一窩一般有十幾只到幾十只不等,然而到了繁殖期,就“夫妻雙雙把家還”,過起小家庭日子了。
在這里,小編要和大家科普一下,別小看了這些看似柔柔弱弱的兔子,它們賊能生,繁殖力極強。在澳洲甚至泛濫成災。這就要說一個故事了。澳洲本來是沒有兔子的,直到1859年,一個叫托馬斯·奧斯丁的歐洲人移民澳洲,為了滿足自己的狩獵需求,從歐洲帶來了17只兔兔,但沒想到,兔子的生育能力如此強大。
一只雌兔一年就能生60只兔崽子,而她的女兒們僅需6個月也能以一年60只兔崽子的速度加入兔媽媽的“超生游擊隊”,然后再過6個月,兔孫女們也加入了隊伍,就這樣瘋狂生生生,僅僅六十年,這17只兔兔就爆裂增長到了一百億只。于是澳洲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跳的都是兔子。澳洲人用過各種辦法,包括引進兔子天敵狐貍,傳播兔子病毒,但都無濟于事,因為兔子不但能生,生命力還很頑強。它們強健、敏捷、機警、不屈,就連中國武術(shù)里都有很出名的一個招數(shù)叫“兔子蹬鷹”,可見這些小家伙不是好欺負的。
小小的兔兒,文化倒是不少
兔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從中國字的“兔”說起。“兔”是動物兔的象形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兔,獸名,像距后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畫的正是“兔”的長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漢字不多,但很有特點。例如,“逸”就是一個會意字。兔子跑得快稱為“逸”。《說文解字》等書認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畢竟,兔子是當之無愧的長跑冠軍,于是乎“奔逸”“逃逸”“逸失”“游逸”“隱逸”“安逸”“逸聞”“超逸”等這些詞匯都應運而生了。
再來說說“冤”這個字。這個字是替善良的兔子“鳴冤叫屈”的標志。《說文解字》解釋說:“冤,屈也。”意為兔子在網(wǎng)羅柵欄之下,不能逃脫,只有屈從,不能舒展,引申為冤屈。于是有“冤枉”“不白之冤”“鳴冤”“申冤”等一系列詞語。
在很早以前就有對兔子的文字記錄了。《詩·召南·兔置》中說:“肅肅兔罝,椓之丁丁。”意思是說,裝好張捕兔網(wǎng),敲打木樁響叮。可見在先秦或更早以前,兔子就被正兒八經(jīng)記錄了。
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也有許多與兔子相關(guān)的成語典故,并且形象鮮明、韻味綿長。“白兔赤烏”說白兔代表月亮,赤烏代表太陽,二者合在一起,多借指時間;人們還用“烏飛兔走”來形容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守株待兔”告誡人們不要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是不行的;“狐死兔泣”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狡兔三窟”是說狡猾的兔子會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這說明兔子很聰明。有關(guān)兔的成語典故還有兔死狐悲、龜兔賽跑、動如脫兔、兔犬相爭、兔死狗烹等。與兔子相關(guān)的俗語歇后語也有不少,如兔子不吃窩邊草,兔子尾巴長不了,兔子看人——紅眼了,兔兒吹笛子——嘴不嚴……
今年是兔年。兔子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四,因與十二地支“卯”配屬,故稱為卯兔。卯時象征著光明和希望。這一時辰對人們的生活至關(guān)重要,而人們將兔子和卯聯(lián)系在一起,足見中國人對兔子的喜愛和重視。特別是小孩子們最喜歡兔子,這因為不僅有代代流傳的“小白兔與大灰狼”的故事,有孩子們最愛玩的“小兔子拔蘿卜”的游戲,還有“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白菜,蹦蹦跳跳多可愛”的經(jīng)典兒歌。幾乎中國的每個小朋友都會唱,每當聽到這首兒歌,我們都會想起自己快樂的童年。
兔兔也有神秘的一面?
那些關(guān)于兔子的神話和傳說
1978年,山東嘉祥滿硐鄉(xiāng)宋山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有一幅西王母圖。畫像石上西王母居中接受膜拜,而左面有兩只站立的兔子正在搗不死藥。這兩只兔子表示的是西王母信仰的組成部分,是具有神圣性的兔子。
關(guān)于兔子的神話故事,在中國的民間可不少。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玉兔搗藥”。據(jù)《淮南子》記載,嫦娥在升天成仙時,懷中抱著一只雪白的兔子,名為玉兔,它隨主人到了廣寒宮后,也羽化成仙,有了靈性。《漢樂府·董逃行》中說,在月亮之上,有一只潔白如玉的兔子,它拿著玉杵跪地搗藥,制成蛤蟆丸,服用此藥丸后可以長生不老。
還有一只兔子,老北京人可熟悉得很。那就是在北京城火了四百年的兔兒爺。傳說很久以前,北京城因瘟疫肆虐,家家戶戶都有人得病,尤其是女人和小孩。出門勞作或者游玩回來,第二天準得在家躺著,吃藥也不頂事,大夫也治不好。走投無路時家家戶戶便燒香請神,祈求健康。嫦娥仙子得知人間此事后,立刻派玉兔下凡挨家挨戶送良藥,玉兔下凡的時間剛好是八月十五。但京城太大了,玉兔的小短腿根本跑不過來,于是玉兔從將軍廟借來盔甲,各路靈獸和神仙坐騎前來相助。其中,萬獸之王的老虎脫穎而出。騎著大老虎走遍四九城,有了神獸的幫助,玉兔很快讓百姓恢復了安康,人們?yōu)榱烁兄x它,每年八月十五就會制作兔爺?shù)裣癜萃脙籂敚€傳下了一首兒歌:“八月十五供兔爺,后邊月餅擺三碟。”
除了這些為人熟知的形象,可愛的小兔子竟還有神秘的一面。2023年兔年發(fā)行的《癸卯年》特種郵票中的一枚,名為“同圓共生”,描繪了三只兔子首尾相接、奔騰不息的場景。這個形象借鑒了一種神秘圖案——“三兔共耳”。
“三兔共耳”正如其名,三只兔子環(huán)繞成圈,頭一律向內(nèi),耳朵互相接觸,形成了三只兔子共有三只耳,但單看每只兔子又都有兩只耳朵的奇妙圖案。而這一神秘的圖案,竟橫跨越歐亞大陸東西兩端,既出現(xiàn)于隋唐時期中國的佛教造像中,也出現(xiàn)在英國中世紀的教堂內(nèi)、蒙古的金屬器皿上。
在莫高窟,這一圖案反復地出現(xiàn)。甚至目前史學界公認存在于敦煌莫高窟第407窟藻井中的,是全世界出現(xiàn)最早的“三兔共耳”圖案。還有一些觀點推測,這個圖案可能源自美索不達米亞甚或古希臘世界,在伊朗粟特人或波斯薩珊古王朝的影響下傳到莫高窟。
這一形象同樣地向著西方傳播,在歐洲也留下了各種各樣的印記。德國帕德博恩大教堂晚期哥特式回廊中窗上的三兔共耳圖案,由16世紀初技藝精湛的石匠雕刻而成。目前這一圖案甚至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這座城市的標志。
在佛教里,“三兔共耳”中的兔子代表三世:前世、今世、來世,體現(xiàn)了佛教的輪回觀和因果論。可相同的圖案竟也出現(xiàn)在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以及其他一些地域性宗教的文化中,不同宗教與文化之間就這樣被三只兔子搗鼓在了一起,甚至成為了困擾專家學者至今的未解之謎。或許對藝術(shù)而言,“三兔共耳”的未解之謎在今日反倒是一種幸運——每一個人都可以無限接近答案,又可以無止境地向終極之境出發(fā)。
“兔子”在蘇州,守護你我新的一年
蘇式花窗和桃花點綴中,一只白兔昂首、回眸,襟帶飄逸……農(nóng)歷兔年到來之際,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也上新了。延續(xù)了往年一貫的畫風,新的桃花塢年畫還給大家講述了一個“白兔搗藥”的故事新編。“廣寒宮里只有玉兔在值班,吳剛帶著斧子,由嫦娥領(lǐng)路,到月球背面去取巖樣去了。玉兔今天也休息,不搗臼了,它驀然回首,‘在深藍夜空中的淺藍大球不就是我們的故鄉(xiāng)嗎?右邊不就是中華大地嗎?我們想念著故土,但將堅守在這里,完成我們的任務!”
除此之外,還有“泰伯送福江南開春”八個字伴隨著兩只威風凜凜、身穿背帶褲的“兔門神”,一個“迎春”,一個“納福”,爪下還分別操縱著無人機和國際空間站……這些想象力滿滿的兔年年畫在1月8日正式亮相在“兔年桃花塢年畫集”上,活潑可愛的小兔子配合姑蘇傳統(tǒng)年俗,一下便把那農(nóng)歷新春的氛圍拉滿,引得市民們紛紛叫好,帶走回家。
把兔子做進年畫里,可見蘇州人對兔子的喜愛。其實蘇州人一直都很喜歡兔子,或許是因為兔子那溫柔可人的形象與蘇州人溫婉清雅的性格相契合。到了元宵節(jié),又可以看到滿城孩子們拉著兔子燈歡快奔跑的場景了。在蘇州人眼中,兔子是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吉祥和好運就到了那兒。
最后,祝愿我們每位蘇州的讀者朋友在兔年里努力拼搏,“兔飛猛進”,以幸福和榮耀來寫滿2023年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