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衛道觀前3號潘宅,坐落著一座以“城市建設”為主題的專業性博物館——蘇州城建博物館。在這座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清朝蘇州富商宅第里,展現、剖析2500多年來的蘇州古城城建,實在精妙。就連禮耕堂,從地基到落成的全過程也被三維模型展示了出來,令這座面積不大的博物館,非常有看頭。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2021年,蘇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以潘宅為基底,改建博物館。2022年5月,蘇州城建博物館正式開館。由潘宅“禮耕堂”轉身而成的蘇州城建博物館,會成為蘇州的又一座城市文化地標。
禮耕堂,“富潘”家的門面
平江歷史街區位于蘇州古城東北隅,2500多年來,依然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獨特格局,保存著完整的傳統城市格局、建筑風貌,是蘇州古城記憶的縮影。衛道觀前1~8號的潘宅就坐落其中。
這座起始于潘麟兆的老宅坐北朝南,經其子孫數十年陸續增擴,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全部落成,形成了五路七進,前起衛道觀前、后至混堂巷、東到徐家巷、西至平江路,占地十畝的傳統蘇式民居建筑群。姑蘇區古保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這座潘宅在“富潘”所有宅第中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營造最為考究,現存建筑規模與初建時基本相符,主要建筑結構、構件保持完好,展現了清朝蘇州富商宅第的舊貌,為研究清史、清代建筑及吳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實例。中路大廳“禮耕堂”屋宇高峻,結構規整,用材粗壯,制作精細,是清乾隆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廳堂;東路鴛鴦廳全楠木營構,雕刻精美,十分華麗。2013年,潘宅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衛道觀前潘宅曾長期作為振亞絲織廠倉庫使用,余下分散為居民。多年來使用者為改善生產和生活環境,在不同時期都進行過不同規模的改建、移建、搭建,使原始建筑風貌和格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因而衛道觀前潘宅也經歷多次修繕。
古宅修復過程中,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保護原有建筑結構、肌理、風貌不變,局部修繕整治,對傳統建筑較集中區域采取成片保護的方式,修舊如舊;保持原樣,以求如實反映歷史遺存,對整體建筑風貌采用保存的方式,對個別構件加以更換和修繕,維持現狀;更新對傳統風貌影響較大的建筑單體。
城建博物館,蘇州的里和面
作為國內首個以“城建”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蘇州城建博物館以蘇州之窗為核心元素,構建了穿越古今的時光通道,通過傳統展陳形式與多媒體展陳手法的創造性運用,營造出多角度、全方位的沉浸式參展體驗。
利用衛道觀前潘宅三路三進建筑,布展面積達1000平方米,將蘇州城市建設的前世今生分別融入了七個展廳之中,由古至今、由點至面,其中的城紀千載廳介紹漢唐、宋元、明清、民國各個時期的蘇州城建特點;現代蘇城廳展示解放后蘇州城的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后,古城在保護與發展中的規劃、探索和實踐;城市生長廳匯聚近年來蘇州城建的最新成就和成果。
看一館而知一城,蘇州城建博物館讓公眾得以實地探訪蘇州最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共享城建文化知識,同時也向公眾展現江南綿延2500多年的古城規劃設計和傳統古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