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煜



文化“出海”,蘇州再創“第一”。
美國東部時間1月6日晚7點30分,iSING!Suzhou與費城交響樂團共同合作演出的《唐詩的回響》新春音樂會首演在金梅爾表演藝術中心精彩上演。這是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以來,全國首個赴美國開展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
與蘇州結緣,點燃城市文化活力
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是中國第一個國際性聲樂藝術節,也是江蘇省及蘇州市中外文化交流與漢語國際推廣的重點項目。在江蘇省、蘇州市和蘇州工業園區的共同支持下,iSING! 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由美國亞裔表演藝術中心和蘇文投集團旗下蘇州文化藝術中心合作開展,自201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八屆。多年來,藝術節堅持以國際化的角度演繹中外經典,兼容并包,用歌聲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通過音樂讓世界充分感受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實力,對推廣蘇州城市品牌、高質量推進文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蘇州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宣傳名片。
較為特殊的2020年,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也沒有因為疫情而中斷,藝術節組委會還舉辦了作曲比賽,召集全球青年作曲家以唐詩為題材進行創作。獲獎作品由12位來自7個國家的歌唱家聯袂蘇州交響樂團共同演繹,成功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了“iSING!Suzhou·唐詩名篇”世界首演音樂會。外國的歌唱家可以參與至中國原創歌劇的創作,用中文演唱,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令人激動。
本次音樂會在延續“外國人傳唱中國經典”特色的同時,將舞臺的邊界持續向外延伸,中華文化中濃墨重彩的唐詩首次與世界級的交響樂團合作,登上西方主流的音樂殿堂。
iSING!Suzhou不斷拓寬藝術探索的邊界,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經典、也最具感染力的文化瑰寶——唐詩通過國際化的創作,使其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國際舞臺。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歌唱家們在異國土地上,用中文將傳承千年的經典詩詞作品娓娓道來,這不僅是對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創新發揚,也是中國故事面向世界的生動表達,必將引起廣泛的影響。
音樂有魅力,直擊心靈跨越阻隔
費城交響樂團創立于1900年,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以其百年歷史、精湛水準和飽滿燦爛的“費城之聲”而享譽世界樂壇,名列世界十大交響樂團之一。作為開啟中美藝術“破冰之旅”的世界名團,費城交響樂團與中國有著非比尋常的深厚友誼。1973年,樂團訪華,成為最早訪問中國的西方知名音樂表演團體之一,并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訪華12次,成為中美兩國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幟。
今年是費城交響樂團訪華“破冰之旅”50周年,iSING!Suzhou將《唐詩的回想》帶到美國,與費交一起奏響兩國友誼之歌。2023“歡樂春節”唐詩的回響:iSING! Suzhou和費城交響樂團中國新年音樂會攜中國千年文明的瑰寶來到西方頂級的音樂殿堂,以交響樂奏響中國的詩詞語言,無疑是一次極具歷史意義的合作。
當指揮廖國敏率領費城交響樂團奏響《春節序曲》,全場的氣氛迅速被調動起來。隨后iSING!Suzhou的演唱家們在《將進酒》的音樂聲中款款走向舞臺,一個半小時的音樂會里,他們用中文演繹了《靜夜思》《楓橋夜泊》等15首唐詩新曲。當美妙的交響之音與唐詩的浪漫合璧交融之時,臺下的觀眾毫不吝嗇地獻上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特別是當音樂會最后一首返場歌曲《康定情歌》響起時,全場觀眾都不由自主地打起拍子,不分國籍和語言,音樂讓他們在此時彼此心靈相通,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唐詩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我們面對有中國的觀眾,也有西方的觀眾,我覺得這件事情本身就很感人。”iSING!Suzhou國際青年歌唱家藝術節創辦人兼藝術總監田浩江表示,“《唐詩的回響》的首演在蘇州,如今又來到了美國,與世界著名的費城交響樂團合作,我想這不會是1個人、2個人、甚至100個人的力量,這是音樂能夠直擊心靈跨越一切阻隔的力量。”
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世界最重要的就是溝通,語言不通沒有關系,我們可以用音樂和歌唱來溝通,我想這就是iSING!Suzhou的意義和使命,今后也將繼續下去,不會停止”,田浩江說,“我們將持續搭建音樂之橋,向世界傳遞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和蘇州這座文化名城的活力。”
向世界邀約,感受江南文化之美
昆曲、評彈、蘇繡……江南文化在歲末年初的喜慶氛圍中,再次揚名海外。美國東部時間1月8日下午一點,“歡樂春節”蘇州主題日活動——“文化蘇州,紐約早年!”在紐約華美協進社舉行,當天報名參加活動的觀眾超過500人。
擁有2500余年歷史的蘇州,自古以來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園林之城,擁有2項世界文化遺產和7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來到紐約舉辦蘇州主題日活動,蘇州帶來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展示,如昆曲、評彈、蘇繡等最具特色的非遺項目,向世界展現蘇州溫婉典雅的“江南文化”之美,同時也向世界發出來自蘇州、來自中國的盛情邀請。
記者了解到,在本次蘇州主題日,作為“蘇州最美的聲音”,來自蘇州的評彈藝術家陳烽和謝英,為現場觀眾們帶來了一曲《三笑·梅亭相會》,吳儂軟語娓娓動人,弦琶琮錚,輕清柔緩,十分悅耳。演出后藝術家向大家介紹了評彈的流派,男演員使用的三弦、女演員彈奏的琵琶,也讓好奇的西方觀眾近距離感受了一番,當觀眾得知臺上的演員已經在評彈的藝術道路上鉆研了超過20年,紛紛響起了敬佩的掌聲。
在另一間活動室內,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女士正在向觀眾展示蘇繡精湛的針法,臺上展示的蘇州雙面繡讓不少人驚嘆其巧奪天工。姚惠芬悉心講解,親自展示,并與現場觀眾一同互動體驗單面繡。現場一位觀眾穿針引線的技巧非常嫻熟,甚至還幫助指導身邊的紐約朋友。原來她早在十年前就去過蘇州,非常喜歡蘇州的刺繡,得知此次蘇州主題日活動可以與姚惠芬女士面對面交流,早早地就來等候。
沈豐英、沈國芳兩位昆曲表演藝術家是青春版《牡丹亭》里杜麗娘和春香的扮演者,在世界巡回表演超過400場。此次蘇州主題日活動,她們從化裝階段就向觀眾開放,上粉、描眉、打片、綁頭,昆曲表演的后臺完全向觀眾揭秘。在舞臺上,兩位藝術家細心向大家講解了昆曲中的“四功”也就是“唱、念、做、打”,“五法”被稱為“手、眼、身、法、步”,最后以一曲《牡丹亭·游園【皂羅袍】》壓軸,引得全場掌聲雷動。
活動現場還有包餃子、舞獅表演、生肖故事講演、蘇州特產碧螺春品鑒等活動,在這里不論國籍、膚色或語言,人們都能感受到中國春節的熱鬧氣氛,蘇州獨有的溫婉秀美的江南之美,蘇州也借此機會誠摯邀請各國友人到蘇州來,聆聽評彈之聲、感受昆曲之美,品味蘇州古典與現代并存的“雙面繡”。
此次蘇州主題日系列活動無疑是極其成功的,精彩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將蘇州作為江南文化重鎮的魅力展露無遺。參與活動的各國人民在互動中了解中國的傳統習俗與民俗文化,一起分享春節的快樂與幸福。活動不僅提升了海外同胞的民族凝聚力,更是搭建了通往世界的友誼之橋,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傳播和國際友好充當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