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聊到社團,大家先想到的大概是大學。而社團活動只存在于“大學”嗎?當然不是,如今小學的社團也是相當豐富、高級呢!
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教育集團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打造特色社團課程活動。學校依據教師特長、學生興趣,開展了116個社團,覆蓋體育、科技、藝術、勞動等多個方面,讓孩子們“菜單式”選擇喜歡的社團。如果說課堂是知識的海洋,社團就是實踐探索的世界。這所學校的社團“玩出花兒”。
體育、藝術、科技、勞動類社團揚帆起航
勞動是小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鄧尉路校區的小朋友相約七彩小田園,赴一場與橙子的美好時光。校園里的這片七彩小田園,幾年前還是一片廢墟,雜草叢生。在校長和老師的群策群力下,才把小菜園建成了如今郁郁蔥蔥、瓜果飄香的模樣。聽著小田園的故事,小朋友們既驚奇又歡快,紛紛跑到橙子樹旁,和橙子留個影,甚至有感而發地創編起了《橙子歌》。大家還一起加入摘橙子“大軍”,不一會兒,就裝了滿滿兩大筐。現場清洗、分切之后,小朋友們開心地品嘗著甜美多汁的橙子。
“老師,青菜苗長大了!”“看!他們班種的菠菜綠油油的!”在校園勞動基地“金山農場”里,老師帶著學生澆水、拔草、摘菜、做菜,現場熱鬧無比。“以前我從沒接觸過農耕,這次我和同學一起栽培了很多瓜果蔬菜,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還親手把蔬菜從地里摘下,做成美味佳肴,每一個步驟都是我親自參與的,太有成就感了。”四(4)班的馮圣楷說道。“自從孩子參加‘成長農場的實踐后,學習和生活都有了進步。孩子在家還經常主動做家務。”學生家長笑言。
童年需要大自然的滋養,勞動教育在校園生根發芽,孩子們與土地交流、與自然對話,感受生命的存在,體會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意義。高新區實小持續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把勞動教育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高新區實小的2022年,有拼搏奮進的姿態,也有美好精彩的瞬間。校園社團活動精彩紛呈。2022年10月,學校正式開啟第一次社團活動。立足學生的身心健康,優化教學資源,成立田徑、擊劍、武術、排球、冬季三項、健美操、籃球社團,豐富學生課余體育活動的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立足于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綠野拾取、閱讀、快板、書法等社團應運而生;合唱、古箏、鋼琴、舞蹈、竹笛、模特等藝術類社團,在提高學生藝術審美、陶冶學生藝術情操方面凸顯了重要作用;陶藝、輕黏土、繪畫、木工等美術類社團,讓學生擁有善于思考和想象的頭腦,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在參與平面設計、Python編程、scratch編程、make x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類社團的活動中,學生開拓眼界,增長才干。
“小學階段,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啟蒙期。乘著‘雙減的東風,圍繞育人目標,學校為豐富學生課后延時服務內容,充實校園文化生活,開設了上百個七彩精品社團,包括科技類、音樂類、體育競技類、語言表演類等社團。七彩社團,點亮精彩,期待孩子們的出色表現!”蘇州高新區實驗小學校教育集團總校長李志清表示。
“減量不減質”,涵育七彩少年
日前高新區實小的原創作品《君到姑蘇見》在第十四屆蘇州市“普通話、蘇州方言、英語口語”比賽決賽中獲蘇州市小學組團體特等獎。《君到姑蘇見》由學校多名優秀教師齊心協力創作而成。創作初期,老師們以“獅子山”為切入口,遍稽群籍,編寫、修改、討論、再修改……作品講述《君到姑蘇見》欄目組探訪蘇州十年變化的故事。以“尋幽訪古”的游客、西博小小雙語志愿者、學校組織的蘇州話社團為主題,穿針引線,尋訪蘇州“老底子”的味道。圍繞獅子山周邊十年發生的變化,一覽光陰變遷。
高新區實小集團化辦學,高品質發展。學校把社團活動作為“五育并舉”和“學科素養提升”的堅實陣地,落實“雙減”以來,在學校的統籌安排、教師的精心準備、家長的大力支持下順利開展活動。同時,利用資源優勢和學校特色,添加教研碎片時間、集體備課效度,通過智慧校園平臺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后服務正效應,開發課程,優化作業設計等。作為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改實驗項目校,學校聚焦想象力,開創育人新格局。
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研究過程中推動學生發展,引領教師成長,提升學校內涵。如今,高新區實小無論是集團內、區域內、共同體學校,還是省內外掛鉤學校,都留下了項目實施和推廣的足跡。
在這里,每個孩子會在眾多的選修課中找到“真愛”并不斷精進;在這里,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登上舞臺,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在這里,每個孩子都擁有與作家、科學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拓寬視野;在這里,每個孩子都將走出校園,傾聽怦然心動的自然與世界的回聲;在這里,每個孩子都在充滿儀式感的活動中,慶祝自己的長大;在這里,每個孩子的領導力、協作力、學習力、創新力和表現力都能夠得到最好的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