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劉佳園


“住在橫塘社區,兒女想讓我搬走陪他們我都不愿意。”“社區為老百姓辦事,真正做到了有求必應。”“社區辦的各種活動,都非常實用,居民樂意參與。”記者在高新區獅山橫塘街道橫塘社區的廣場上,見到了很多正在休閑鍛煉的市民,當問起他們對如今社區治理的評價時,大家打開了話匣子。
近幾年,橫塘社區打好“協商”“基金”兩張牌,探索“五社聯動”社區治理服務模式,解決民生關鍵小事。在家庭教育上,社區更是出力獻策,讓轄區居民感受著實實在在的幸福。
協商在前,搭起治理“彩云橋”
居民事兒,居民自己來討論和決議,最終還是由居民說了算。“我們新小區一切都挺好,社區開放了老年活動室給我們看戲、聽書,目前就是缺少一個能坐下來歇歇腳、曬太陽的地方。”在日常走訪中,居民劉美珍對社區工作人員說。
了解到居民的這一需求后,橫塘社區與小區物業聯系,并推動召開“彩云橋議事廳——晉源水岸花苑居民議事會”。居民代表聊了聊在小區中心廣場增設休閑座椅的心愿,物業指出了實際困難,隨后大家達成由志愿者帶領居民眾籌、社區愛心單位共募的形式籌集休閑椅的資金,并召開現場會,對座椅的款式、安裝地點進行協商議定。
晉源水岸花苑是橫塘社區的一個動遷小區,隨著入住率提升,居民對小區的整體環境提出了新要求。比如之前,小區的健身路徑不能滿足居民需求,“橫星閃耀”志愿者借助社區“彩云橋”議事廳,開展議事會,討論中心廣場“健身公園”的建造方案。居民、志愿者、物業暢所欲言,“這里有個固定鐵絲的木樁,天黑看不清,我們把警示牌安裝在這里吧。”“冬天到了,給這個木樁穿上紅色毛衣吧。”看著通過自己雙手改造的“健身小公園”,居民們感慨萬千。
據悉,“彩云橋”議事廳是橫塘社區重點打造的協商民主品牌,以社區居民為主體,聯動物業、網格、共建單位等,通過第三方專業社會組織的介入,搭建議事平臺,聚焦社區公共問題,實現“民事民說、民事民議、民事民商”。彩云橋議事廳目前已充分運作,各方圍繞基層治理的重點事項,通過智慧碰撞,為居民辦實事。
與之類似的還有“金”牌田字格——金田商城環境微更新項目。金田商城是轄區一個無物業商住混合區,其中6號樓小路長久失修,下雨泥濘不堪。經過社區搭建的議事平臺,業主民主協商,齊心共管,最終通過業主自籌、區慈善自治金配捐進行資金籌集,以項目化的方式開啟無物業區域居民自治之路。“橫星閃耀”志愿者團隊還同步發布“我是城市保潔員”“我是運河守護人”活動,形成由點及面、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五社齊心,基金補充,辦好居民“暖心事”
干凈整潔的小區環境,生機盎然的綠化景觀,井然有序地停放著非機動車,移步可至的健身器材、休閑座椅……這些處處貼合居民心意的生活場景,正是橫塘社區探索的“五社聯動”社區治理服務模式的累累果實。
“五社聯動”的意思是,社區、社工、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和社會慈善資源,彼此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格局。2021年,橫塘社區在獅山街道社區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成立“驛心”社區基金。依托“橫塘驛站”黨建綜合服務品牌打造“鋒驛同舟”共建子品牌,把行動支部建在為民服務的實事項目上。通過民主協商完成為民實事項目立項,通過“驛心”基金完成社區環境微更新、微治理的資金籌集,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居民志愿者推進服務落地。
晉源水岸花苑是社區“五社聯動”的一個亮點。小區成立“橫星閃耀”——“晉鄰”志愿分隊,招募24名長期參與的黨員、居民志愿者,開展培訓及議事會議。目前健身器材、休閑椅、電動自行車充電棚安裝等10個議題已得到解決,垃圾分類、文明養犬等3個議題持續跟進……
不久前,社區聯合汀斯社工、蘇州經貿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開展“‘彩繪輪胎·扮靚家園——橫塘社區‘晉鄰桃花源治理行動”。現場熱火朝天,大學生分組分主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舊輪胎上描繪起來。不一會兒,原本“灰頭土臉”的廢舊輪胎換上了“新面具”,有愛國主題、大運河主題,還有橫塘社區吉祥物糖糖。小區居民贊嘆:“每一個都像藝術品一樣好看,為小區增添趣味。”之后,大家將廢舊輪胎改造成可再利用的精致花壇,藝術范十足。這樣的活動也吸引居民加入到社區營造的隊伍中來,讓社區生活有滋有味。
解鎖新面孔,家庭教育“推門可見”
在一聲聲熱情的“早上好”中,家長陪同孩子踏入粉藍色活動室。志愿者老師模仿各類小動物,幫助孩子們長知識,鍛煉身體協調能力。老師還分享《鴨子騎車記》繪本,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在家長協助下,孩子們畫出一只只充滿童趣、顏色絢爛的小鴨。
日前,橫塘社區關工委聯合蘇州經貿學院的志愿者,帶領親子家庭在晉源水岸花苑的隔離石球上進行了卡通彩繪,在石湖花園完成了紅色家風、垃圾分類、中國夢等主題墻繪。
社區已連續舉辦了十屆“溫馨冬日歡樂家庭節”,鼓勵居民以家庭的形式參與親子運動會、環保游園會、跳蚤市場公益集市。
有了這些潛移默化的浸潤教育,家長也更能認同家庭教育的理念。據了解,橫塘社區關工委通過走訪周邊企事業單位,簽訂黨建聯盟協議,共享他們的現有資源,組團式、項目化地為社區青少年服務。目前社區區域黨建行動支部聯盟成員已達到27家,為“四點半學校”項目以及社區其他的親子活動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