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輝 胡佳佳 郝偉樂
(河北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河北石家莊 051430)
截至2021年,河北地區登記備案有174座博物館,其中一級博物館3座,二級博物館21座,三級博物館19座,其余博物館未定級。河北地區博物館藏品共有495561件(套),珍貴文物44317件(套)[1]。博物館增長速度較快,發展趨勢較好,館藏文化資源豐富,文物資源優勢明顯,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博物館相關的研究層出不窮,總體來看河北地區博物館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博物館發展史、博物館陳列展覽、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博物館教育等領域,近年因受疫情影響,不少學者對博物館在突發公眾事件的使命和應對策略進行了探討。雖然整體上河北地區博物館的發展和研究取得了較多成績,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較薄弱,多數相關研究仍舊是在回顧文物利用保護發展史[2],較少談及當前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及利用的現狀及問題[3],為未來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提出建議。本文意欲對當前河北地區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進行研究,總結其特點及不足,為其未來發展提出參考建議。
博物館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主要是對博物館內藏品的保護與利用,藏品保護和利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陳列展覽、科學研究、文化創意、教育活動、數字化利用等[4]。因當前博物館藏品最主要利用方式是陳列展覽,且科學研究、文化創意等利用形式無法進行具體量化統計分析,故本文在梳理時著重從陳列展覽、教育活動、數字化利用等內容進行統計分析。鑒于河北地區博物館間發展存在較多差異,部分內容統計時會選擇典型樣本。
以2021年為例,河北地區174座博物館,常設展覽442個,臨時展覽524個,線下教育活動5440次,線上教育活動827場,參觀人數1823.84萬人次[5](如表1)。河北博物院出版了《金銀曜爍美熠四方京冀晉豫陜五省市金銀器展》,磁州窯博物館出版了《磁州窯冶子窯址》《宋元磁萃磁州窯冶子窯址出土器物與研究》等書籍。截至2022年11月,174座博物館中開設官方網站的有52座博物館,其中8座博物館官網因域名過期等原因無法訪問,剩余博物館中有全景展覽的博物館共有13座。注冊微信公眾號的有117座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涿州市博物館、定州市博物館等少量博物館微信公眾號與官網相互關聯,可直接在微信公眾號打開官網,其他微信公眾號多數是主要進行消息推送。

表1 2021年河北地區博物館文化資源及其保護利用情況統計表
通過對河北地區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情況的梳理,筆者認為河北地區博物館文化資源在保護與利用時存在著以下特點。
1.保護與利用工作有法可依
國家不斷出臺法律法規及各項文件指導博物館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河北地區亦不斷結合本地博物館發展及館藏文化資源特點,制定相關地方法規,印發“十四五”發展規劃,使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有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作保障,推進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有序發展。
2.保護與利用方式多樣
從前文可以看出,河北地區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豐富,保護與利用方式多樣。對部分館藏文化資源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依托文化資源積極舉辦線上線下陳列展覽、教育活動,開通官網網站、微信公眾號,推動博物館數字化發展,在館藏文化資源和公眾間搭建橋梁,講文物故事,讓文物活起來,宣傳推廣博物館文化資源。
3.不同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各具特色
因博物館性質、等級、館藏資源的差別,不同博物館的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存在差異。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在保護與利用館藏文物資源各方面都相對有優勢,尤其是在科學研究、陳列展覽、數字化利用、文物保護和修復等方面,博物館等級越高通常具備優勢越大。如2021年出版書籍的河北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磁州窯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截至2022年,河北地區共有9個展覽獲得“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涉及7個博物館,其中6個都是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1座是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6個都是國家一或二級博物館,只有承德博物館因建成開放時間較晚,尚未定級。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比較注重教育活動等工作,河北地區博物館參觀人數10萬人次及以上的博物館一共43座,其中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有15座,占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總數的51.7%,而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參觀人數10萬人次及以上的比例是31.4%,非國有博物館僅1.7%。
1.館藏文化資源利用效率低
李姣曾以2018年的陳列展覽為例統計過我國博物館的藏品利用情況,得出中央級博物館展出率為1.30%,省級博物館藏品展出率為4.52%,市縣級博物館藏品展出率為25.00%[6]。河北地區博物館藏品亦存在此種問題,例如河北博物院常設展覽10個,展出文物5000余件(套),藏品數量100535件(套),展出率為4.97%。通常博物館藏品越多,展出率越低,藏品數量少展出率高,市縣級博物館展出率通常比省級高。博物館基本陳列通常更新速率極慢,大多數藏品都放置在庫房內,館內員工尚難見到,更遑論社會公眾。“重藏輕用”是我國博物館保護利用文化資源時較為常見的觀念,這種觀念不利于博物館文化資源的推廣和利用。
館藏文化資源利用率低除了藏品展出率低外,藏品研究不足也是利用率低的表現,博物館每件藏品都有獨特的價值,需要專業的人員去進行研究、闡釋,揭示其內涵。館藏豐富的博物館大量的文物放置在庫房內,不為人知,除了館內特定人員,社會上其他的研究者很難接觸,普通大眾更接觸不到,這些都阻礙了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的利用。此外,博物館文化資源較多的研究書籍是博物館內藏品著錄、某個展覽的展品著錄、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著錄等,例如2021年河北地區博物館出版的三本書籍。著錄類書籍通常都只對每件藏品進行簡要信息介紹,更深入的研究通常因為篇幅問題無法展開討論。
2.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差異較大
90年代有學者依據當時情勢對河北博物館建設及文物保護利用提出過“抓大放小”的建議,認為應該重點抓好省級、市級大館的建設和完善,暫緩、放棄縣級小館的建設[7]。時至今日,河北地區省級、市級大館的建設確實取得了較多的成就,這些大館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上都處于本省博物館的前列,文化資源也都集中在大館中,但這也造成了不同博物館在館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存在較大的差異。等級高數量少的省市級大館陳列展覽水平高、科學研究人員多、文化創意有新意、教育活動質量高、數字化利用發展好,而等級低數量多的縣級館在這些方面都較欠缺。文化資源高度集中在大館內,然各大博物館展覽空間畢竟有限,影響文化資源的利用,同時造成了縣級博物館文物數量少,展覽特色不鮮明等問題。博物館教育是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8],博物館的使命在于利用文物以求教育之普遍化,而文物大量被閑置在庫房內,即阻礙了文物的利用和研究,又不利于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揮,無法讓更多文物活起來。
3.數字博物館無法滿足需求
數字博物館具有提高館藏相關信息收集的質量和數量,緩解藏品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跨時空的藏品信息展示和傳播,跨學科的藏品信息整合與共享,個性化的藏品信息服務,互動性的藏品信息交流等獨特作用[9]。2021年,河北地區174座博物館,只有52座博物館建設了數字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的比例比2019年下降了不少,2019年河北地區共有136座博物館,69家博物館有數字博物館[10]。數字博物館在開設、維護運營過程中確實需要投入較多資金,配備專業人員進行維護,2021年河北地區的數字博物館中就有8座博物館官網因域名過期等原因無法訪問,但數字博物館是目前博物館最有利于館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線上平臺,也是未來博物館的發展方向。
針對當前河北地區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相關情況,筆者對其未來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各博物館要積極想方設法從各方面提高館藏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建議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利用效率:第一,提高陳列展覽中藏品的更新速率,加快藏品周轉,縮短基本陳列周期或更換基本陳列中的藏品,提升展覽策劃水平,吸引觀眾等。第二,搭建文化資源利用線上平臺,如開設博物館官網,注冊微信公眾號,或利用其他新媒體平臺推介博物館及其文物資源,河北地區目前仍有50座博物館未搭建任何線上平臺,觀眾只能進行線下參觀,這些博物館又多是非國有博物館,本來就展館小,位置不好找,又沒有官方信息,更不利于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的利用。第三,重視科研隊伍建設,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注重科研成果的普及轉化。第四,注重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讓文物活起來,推廣傳承優秀文化。亦可從拓寬博物館陳列空間,開展教育活動,與學校、社區結合等方式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雖然河北地區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豐富,但文化資源集中在少數館內,博物館事業發展不平衡。這些問題影響了地方博物館的發展,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逐漸提高,博物館因文化資源的獨特性,成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領域,而多數縣級博物館館藏文物少,研究人員不足,展覽創新性小,特色不突出都影響著博物館的發展及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資源越集中在某些大館,利用率越低。故未來河北地區博物館及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發展都要考慮縮小發展差距,均衡各類各地博物館間的發展,為滿足各地區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努力。非國有博物館雖然增長迅速,但其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中較為薄弱,需要更多幫扶。
信息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將博物館與高科技結合也是探索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方式,數字博物館具有實體博物館不具備的一些優勢,比如河北博物院在線下展覽中因空間限制只能展出5000余件(套),觀眾參觀只能在博物館開放時間內,而在河北博物館官網的文物數據庫里可以隨時查到館內所有藏品的基本信息。目前河北地區僅河北博物院這一家博物館官網上錄入了館內所有藏品,但這對于滿足觀眾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極大有利。此外科技亦可用于館藏文化資源的保護,國內外較多博物館在進行藏品展示、修復、鑒定、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等工作時紛紛與科技結合,拓寬博物館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方式。目前河北地區博物館在這些方面都較為薄弱,尤其是在藏品展示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銷售等方面,線上平臺中藏品展示多數都是數十件文物照片,且無法自主選擇,尚未見有任何文化創意產品線上開發銷售平臺。河北地區未來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要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應用,提高館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效率,降低公眾利用成本。如推進數字博物館建設,搭建陳列展示、藏品展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銷售的線上平臺。
總的來說,河北地區博物館館藏文化資源的保護和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但也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在未來博物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時要積極采用各種方法提高館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推進博物館文化事業的均衡有序發展。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承擔著保護與利用文化資源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普及傳播傳統優秀文化的使命,如何更好地發展博物館,保護文物,利用博物館及文化資源制作好一張引人入勝的文化名片,是河北地區未來博物館發展需要不斷探討,深入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