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敬涌 周好平
摘? ? 要:廣佛手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可制作飲料、酒、保健食品,具有產量高、品質佳等優勢。隨著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廣佛手栽培技術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管理技術。文章分析了廣佛手種質特征和生長習性,總結了廣佛手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管理技術要點,闡述了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技術的優勢,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佛手;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9-0034-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67.19? ? ? ?文獻標志碼:B
佛手有著悠長的栽培歷史,經過長期自然變化和人工選擇后,各地栽培的佛手植株外部形態發生了變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種[1]。兩廣地區所產的佛手被稱為廣佛手,福建地區所產的佛手被稱為閩佛手,四川地區所產的佛手被稱為川佛手,浙江地區所產的佛手被稱為金佛手。廣佛手株型高大,果實如拳形且呈淡黃色,葉子呈深綠色,嫩梢呈淡紅色,老枝呈灰綠色,有較多短枝但沒有明顯的墜枝。閩佛手株型矮小,果實呈棕黃色,葉子呈深綠色,花朵呈淡紫色,嫩梢呈深紅色,老枝呈灰褐色。川佛手植株高大,果實呈淡黃色,形狀接近筒形或長橢圓形,葉子呈深綠色、大而肥厚,花朵呈紫紅色,嫩梢呈暗紫色,老枝呈灰褐色、枝葉比較疏散。金佛手植株高大,果實呈金黃色,大小不一,形狀多為闊紡錘形,花呈白色,葉子較小且呈青綠色,嫩梢呈淡綠色,老枝葉呈淡灰色。
廣佛手是我國常見的中藥材,味辛、苦、酸,性溫,具有燥熱化痰、疏肝理氣等功效,是許多中成藥的主要原料。除了藥用外,廣佛手還可以釀成獨特果味的佛手酒或制成飲料。近年來,廣佛手市場供應比較緊張,價格急速上漲,銷售價已突破80元/kg。廣佛手供貨減少的原因有很多種,除了天氣導致植株嚴重受損、老產區廣佛手樹齡偏大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栽培技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廣佛手屬于小喬木或常綠灌木,以往運用的是密行密株栽培方法,生產成本高、栽植技術復雜,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1 廣佛手生長習性
廣佛手開花結果時間較長,多為每年12月至次年9月,最常見的是春花秋果。每年2—3月廣佛手抽發春梢,接著出現花蕾;4—5月春梢轉綠后即可開花;6—7月廣佛手抽發夏梢,果實快速生長;8—9月果實進入生長后期,秋梢大量抽發;10月初果實開始成熟。
廣佛手喜溫暖、濕潤的種植環境。港北區奇石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溫潤氣候,全年無霜期275 d,山丘區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土地pH值4.5~5.5,基本無環境污染。該地區最冷月為1月,溫度為12 ℃左右,最熱月為7月,溫度為28 ℃左右,雨量充沛,夏長秋短,太陽輻射強,適合廣佛手生長。
2 廣佛手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2.1 選地、施用基肥與整地
廣佛手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35 ℃,喜光、不耐寒、不能浸泡。選地時要選擇排灌方便、保肥保濕能力強、背風向陽、土質肥沃疏松的平地或緩坡[2]。清除地塊中的雜物、雜草,翻耕深度25~30 cm,按株距200 cm挖穴,每穴施腐熟有機肥10~20 kg作為基肥,覆土回穴時要與肥料拌勻。
2.2 種子育苗
繁育廣佛手種子時,最好采用金黃熟透的廣佛手果,將新鮮的種子取出,不可太陽暴曬或高溫烘烤,避免種子失去發芽能力。適宜種子發芽的溫度為26 ℃,如果溫度達不到要求,育苗時可覆蓋地膜或采用保溫薄膜棚。同時,要選擇疏松、肥沃的土壤。播種之后要輕輕壓實土壤,確保種子與土壤充分結合,保持土壤濕潤。種子出土發芽后,要立即去除覆蓋物。出現葉子后可施加氮肥,準備間苗工作。當長出3~4片葉子后可移栽。
2.3 栽培方法
種植廣佛手行株距的規格可設置為5 m×2 m??蛇\用機械化起壟,壟面的高為0.8 m,寬為2 m,壟溝寬為3 m,栽種密度1 100株/hm,壟面覆蓋3.5 m的遮菜地布,兩側用地釘錨固定[3]。廣佛手在春秋2季均可種植,一般在春季種植最佳,時間為3—5月,此時氣溫回暖,雨水漸多,是適宜樹木生長的季節。要選擇根系發達的壯苗,盡量選擇在多云或陰雨天氣挖苗,在保護根系的基礎上移栽。移栽前可將遮草布剪開口子,規格為0.6 m×0.6 m,挖出種植溝,將挖出的表土覆蓋在臨近種植孔的遮草布上,去除草袋進行定植,回填的覆土要高出地表5~10 cm。移栽后要充分淋定根水,用樹盤保水毯覆蓋,避免滋生雜草。也可在廣佛手種植地間種矮生藥材,如桔梗、金錢草、雞骨草、穿心蓮等,充分利用土地,抑制雜草生長。但不能種藤蔓類植物、高稈植物和禾本科植物,必須保證幼苗兩邊各有50~60 cm寬的過道,方便管理。
2.4 科學施肥
廣佛手喜肥,除了種植時要施足基肥外,每年還要追肥。為實現廣佛手穩產、豐產、早結,需重視對幼年樹的管理。幼齡廣佛手雖然生長旺盛,每年可進行多次發梢,但吸肥力較弱,根系淺生,在施肥過程中,要堅持“薄肥勤施”的原則。發梢長出后,可追加腐熟人糞肥,每30 d施加1次。幼苗進入壯梢期、催梢期后,可施加一些復合型化肥。
廣佛手種植第2年,可按梢期施肥,在春芽、秋芽長前20、15 d左右各施1次促梢肥,進入冬天前,施1次腐熟有機肥。進入結果期后,每年可施加4次肥。第1次施肥時,可施加腐熟人糞肥。第2次施肥時,花朵正在開放,對肥料有較高的需求,可將腐熟雞牛糞和腐熟人糞肥按照5∶1的比例施加。第3次施肥時,可在大暑節氣前后施加腐熟人糞肥和復合肥。第4次施肥時,時間可選12月,采果修剪完成后在廣佛手植株2邊挖40 cm的對稱溝,施加腐熟有機肥和復合肥,與土充分混合并回溝,為廣佛手增加養分,提升其越冬能力,為豐產奠定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可購買相應的設施,如水肥一體化設備,實現園區栽培管理高效、經濟、省肥等目標[4]。
2.5 樹形整修
廣佛手分枝多、生長快,粗生,每年必須修剪樹形,讓樹勢保持旺盛的狀態,確保結果枝均勻分布。3月萌芽長出前,可修剪徒長枝、枯枝、病蟲枝、衰弱枝。需要注意的是應盡量少剪廣佛手的短枝,因為其大多為結果母枝。對于夏季生長的夏梢,除了滿足擴大樹冠的需要外,其余均需剪去,否則會消耗大量的養分且不結果。對于春秋梢來說,可適當保留,其可以作為來年結果的母枝。
廣佛手基本上每年都會豐產,因此要設立架子支撐,避免出現樹枝倒下的情況。對于定植的廣佛手來說,在當年春秋2季可運用屈枝法整形,當株高達到80~100 cm時,可將繩子的一端固定在畦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枝條的中后端,讓枝條呈彎曲狀態,使屈枝形成寬1.5~2.0 m,高100~150 cm的籬架形樹冠。掛果前最好不要修剪廣佛手,當枝條長到一定長度時,可對枝條進行彎曲整形處理。采果后至萌芽前,可減去一些不必要的枝,如徒長枝、過密枝、交叉枝、老弱枝等[5]。
2.6 疏花保果
廣佛手雌雄同株,開紫紅色的花,每年5—12月都可開花結果,6—8月開花最多,樹勢生長過旺容易衰老,4—5月出現開花現象,但大多為雄花,不能結果,應將其全部剪除。6月開出的花大多為雌花,結果率高,每個短枝留1~2朵花即可,其他都要去除。廣佛手開花期間,要抹去主干和大枝條上萌發的腋芽,以此達到多結果、少落花、減少養分消耗的目的。
為了促使擴冠生長,要及時去除初植1~2年幼齡樹的花蕾。當幼果的直徑為2~3 cm時,要去除弱小果、傷殘果、病蟲果,以便養分集中供應,提升單果的品質。可根據水肥供應、樹勢強弱、樹冠大小等確定單株留果數,如豐產期每株可留果30個左右。一般來說,廣佛手的枝條柔軟,結果后果實重量增加,果枝會下垂,果實接觸到地面后容易損傷腐爛,因此果期插設支架保護果實十分必要[6]。
2.7 衰老樹更新復壯
衰老的廣佛手樹冠葉片發黃、變小,出現許多枯枝,抽梢和開花能力下降,營養吸收能力減弱,進而導致果品質量差、成果率低,種植人員要及時更新復壯。
沒有長出春梢之前,可在保留主枝和粗壯側枝的基礎上剪去不重要的側枝,并回縮留下的枝組,促使其萌芽,長成新的樹冠。去除老樹冠后,要清除畦面的雜草,在植株兩側開深度為30 cm的對稱溝,每株施加適量的混合肥,將碎土覆蓋在肥料上。畦面要蓋上干草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疏松。枝干長出新芽后,每隔30~60 d開展1次除草工作,并澆1次有機肥,促進新的側枝生長,以此形成新樹冠。
2.8 病蟲害防治
2.8.1 病害防治方法
廣佛手的病害有潰瘍病、煙煤病、炭疽病、黃龍病等。潰瘍病主要為害廣佛手枝梢,主要癥狀是出現火山口狀病斑。防治方法有2種,一是利用春雷霉素、氫氧化銅等藥劑防治,二是集中燒毀病枝落葉。煙煤病會為害廣佛手的果實、葉片、枝梢,主要癥狀為出現一層暗褐色的小霉斑,隨著病情加重會變成黑色帶灰色的霉層。防治方法有2種,一是用60%敖農1 500倍液噴灑防治;二是做好修剪工作,避免樹冠郁蔽。炭疽病主要由真菌引起,會為害廣佛手枝葉。防治方法有2種,一是冬季修剪枝葉,清除枯枝落葉,并將其集中燒毀;二是在發病前噴1∶1∶150的波爾多液,促進新梢生長。黃龍病一般在秋冬干旱季節發病,主要由韌皮部桿菌引起,癥狀為果實畸形、變小,葉片變細,出現花葉、黃化、斑駁等。防治方法有4種,一是進行合理的肥水管理,提升樹體抵抗力;二是在抽梢季節有效防控柑橘木虱,及時噴藥,切斷傳播途徑;三是清除病株并集中燒毀;四是在種植時把控苗木質量,從源頭上防治黃龍病。
2.8.2 蟲害防治方法
廣佛手常見的蟲害有柑橘潛葉蛾、介殼蟲、柑橘紅蜘蛛等。柑橘潛葉蛾會為害廣佛手的嫩葉表面、嫩梢。防治方法有2種,一是在每次抽新梢時噴蟲螨腈;二是在冬季刷白,堵住樹干的裂縫。介殼蟲會對廣佛手的枝葉產生影響。防治方法有2種,一是剪掉蟲枝并集中燒毀,人工捕殺成蟲;二是保護天然瓢蟲,讓其安全過冬。柑橘紅蜘蛛會為害廣佛手的大樹和幼苗,使葉子暗淡無光澤,嚴重時會出現葉子脫落的情況。種植人員可釋放捕食螨進行生物防治,保護柑橘紅蜘蛛的天敵。
2.9 采收加工
廣佛手果實一般在秋季成熟,判斷依據是看果實的顏色變化,由青綠色變為黃色即表示成熟,表皮有光澤且香氣十足時可分批、分期采收。要在晴天采摘,采摘時要由外而內、由下而上。需注意的是,不能用手摘,也不能直接扯下果實,應用剪刀剪下果蒂,輕輕放入箱內或果筐中,避免損傷果皮。在加工方面,可將廣佛手切成1 cm左右的薄片,低溫處理或放在太陽下曬干,以黃邊白瓤、片大、身干為佳。
3 廣佛手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技術的優勢
3.1 可機械化作業,省工省力
廣佛手園區在寬行的布局模式下可直接進行機械化作業,如采收果實、噴施農藥、割草等,省時省力,降低勞動成本,增大經濟收益。
3.2 寬行密植,促進早果豐產
寬行密植可提高每株廣佛手的養分利用率和采光率,具有通風性良好,水分、陽光、空氣供給充足等優勢,能極大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減少農藥用量,為廣佛手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升廣佛手的產量和質量。
3.3 起壟栽培,保水保墑
起壟栽培技術可增加土層的厚度,為廣佛手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調查顯示,起壟栽培果樹在0~40 cm的土層中可比一般方法總根數增加35%以上。起壟栽培的廣佛手根系發達,能夠汲取更多的水分、養分,促進花芽分化和樹體生長,有效提升成果率[7]。
同時,起壟后的廣佛手在修整枝條方面更加方便,藥物可覆蓋葉面,達到理想的防控效果。進入豐產期后,廣佛手的根系會擴展,第1年根系在壟上方,第2年或第3年根系會布滿全園,此時可將施肥機直接開溝到壟的下方。
4 結束語
廣佛手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除了入藥外,還可作為空氣清新劑、香水等化工原料。隨著農業技術不斷發展,作物栽培技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化栽培技術已被運用到各種經濟作物的栽培中。在此情況下,廣佛手運用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管理技術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可切實提高廣佛手質量與產量,值得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慶華,陸恒,黃寶優.廣佛手特性及栽培技術[J].大眾科技,2022,24(4):75-77,47.
[2]林肖楠,鄧沛飛,黃盛標,等.廣佛手寬行窄株高壟免耕栽培管理技術[J].園藝與種苗,2021,41(5):3-4,10.
[3]王向平,馮彬彬,張建海.佛手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農業與技術,2021,41(9):62-64.
[4]周洲,彭森.淺析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種子科技,2019,37(9):146,148.
[5]卿玲杉,曾靜,童文,等.藥食兩用植物佛手歷史沿革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20,10(7):82-87.
[6]汪耀,吳明麗,李西文,等.廣佛手全球產地生態適宜性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7(5):996-999.
[7]施力軍,黃天述,韋益,等.廣佛手扦插繁殖技術[J].熱帶農業科學,2019(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