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杰
摘? ? 要:谷子是重要的小雜糧,吉縣谷子生產歷史悠久。文章通過對吉縣山區旱地谷子生產實踐的研究,調查了谷子生產大戶,總結了谷子高產高效栽培的幾項關鍵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谷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09-0079-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515? ? ? ?文獻標志碼:B
谷子是山西省主要的小雜糧作物之一,其加工產品為小米。小米不需精制,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米中維生素B1含量是大米的幾倍,營養、保健價值極高,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小雜糧食品。谷子作物耐旱、耐瘠、抗逆,山區、平川等地區都可種植。谷子籽粒耐貯藏,長久不變質。谷草和谷糠質地柔軟、有甜味、適口性好,是家畜的良好詞料。
臨汾市吉縣地處山西省西南部、呂梁山南端、黃河中游東岸,屬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位于北緯35°53′10″~36°21′02″,東經110°27′30″~111°07′20″,海拔高度為780~1 200 m,年均日照2 653 h,年均氣溫6.5~11.4 ℃,年均無霜期183 d,年均降水量579 mm。吉縣海拔高,溫差大,光照足,無霜期長,土層深厚,節令分明,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蘊育了優質的谷子生產基地。吉縣谷子生產歷史悠久,素以米優、質美、味香而聞名。下面從4個方面介紹谷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供各地種植者參考。
1 備耕備種
1.1 輪作倒茬
要選擇土壤松軟、透氣、排水性好、土層深厚的地塊種植谷子,且要輪作倒茬,前茬最好是豆類植物。地塊選好后先清理干凈雜物,再翻地1次,并施加充足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這樣可促使谷子后期更好地萌發、生長。輪作可以調節土壤肥力,防治病蟲害、抑制雜草,保證谷子高產。民間流傳的農諺有“倒茬如上糞” “不怕重茬地,就怕重茬谷”。谷子重茬有以下幾種危害。一是病蟲害會加重。因為谷子大部分病蟲害都通過土壤傳播,連作會使谷子病蟲害加重。二是雜草會加重,因為谷莠草是谷子伴生雜草,比谷子成熟早、生命力強,谷子連作會使谷莠草蔓延滋生,嚴重地塊谷莠草比谷苗還多。三是影響土壤恢復。因為谷子根系比較發達,喜肥能力強,種植一年谷子比種植其他作物消耗養分多,如果連作會導致谷子長勢變差、產量降低。發病較輕地區,間隔1年以上便可種植;發病嚴重地區,最好間隔3年以上再進行種植[1]。
除強調谷子輪作倒茬外,還要重視選擇種植谷子的地塊。一是選擇生態環境好、沒有污染的地塊,這樣的地塊生產出的谷子品質優良、市場銷路較好。二是前茬作物最好是大豆、綠豆、馬鈴薯、紅薯等,也可選擇小麥、玉米、油菜、煙草等茬口地塊,蕎麥是較好的前茬作物。各地種植作物不同,因此能夠早騰茬的作物都是比較好的前茬。三是選擇土層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以及地勢較高的地塊,盡量避開在窩風、低洼、易積水的地塊及鹽堿下濕地種植。四是選擇病蟲草害較少的地塊,因為谷子會發生白發病和黑穗病,除了種子帶菌傳染外,還有土壤傳染。在白發病、黑穗病和雜草嚴重的地區,盡量選擇5年以內沒有種植過谷子的地塊,這樣可以降低病菌感染的概率。
1.2 精細整地
與其他農作物種子相比,谷子籽粒較小、發芽頂土能力較弱,因此要精細整地。對于吉縣種植旱地谷子的地塊,頭一年秋季要深耕土層,耕地深度達30 cm左右,同時打碎土塊,撿出石塊,細耙耱,平整地面,施肥,以便充分接納秋冬雨雪,積蓄底墑。需要注意的是,整地前要把前茬作物的根茬清理干凈,并把廢舊地膜清理出去。整地時還要讓地塊中間稍低些,四邊略高些,這樣可以減少水土流失,起到貯墑的作用。對于來不及秋季整地的地塊,第2年春季及早頂凌耙耱,耙碎土塊,平整土地。對于所有播種谷子的地塊,春季都要做好耙耱、淺犁、鎮壓等工作,以起到保墑作用。如果整地不得當,土壤水分容易蒸發,就會對谷子播種、出苗造成影響。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覆蓋地膜,起到保濕保溫的作用,為谷子播種奠定良好的基礎[2]。
1.3 施足基肥
要按照谷子的生長特性,科學合理施肥,才能獲得高產。施肥時要根據地塊肥力具體情況,實行配方施肥。要做到施足基肥,配合施用有機肥、無機肥以及氮磷鉀肥。在保證氮肥的基礎上,要特別注意磷肥、鉀肥的施用,因為谷子壯稈需要鉀肥較多,增加千粒重需要磷肥較多。在施加有機肥時要選擇牛、羊、豬糞以及農作物秸稈肥,但不要選擇谷子秸稈漚制的肥料,以免把谷莠草種子帶入地塊。通過調查吉縣幾個谷子種植大戶得知,每生產100 kg谷子需要從土壤中汲取氮肥4.7 kg、磷肥1.7 kg、鉀肥5.0 kg。當前吉縣山區、丘陵一般種植正茬谷子的田塊每公頃要想獲得4 500 kg的產量,就要施充分腐熟有機肥40 500~45 000 kg作底肥,配合施入尿素225~270 kg、過磷酸鈣450~540 kg、氯化鉀108~135 kg。
1.4 選擇優種
要根據當地自然氣候條件、生產水平、無霜期長短、栽培技術以及市場對谷子產品的需求情況,選擇當地經過試驗并通過審定的優良品種。在吉縣大部分地區種植春谷子的地塊,可選擇生育期相對較長、耐旱、耐瘠薄、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強、后期不早衰、綠葉成熟、產量水平較高的晉谷36號,也可選擇抽穗整齊、穗碼較緊、綠葉成熟、米質優良、經過多年市場認可的晉谷21號、42號。在吉縣少數種植夏谷子的地塊,可選擇成熟期較早、產量水平中上等的品種,如抗病、抗倒、抗旱、產量突出、黃谷黃米的張雜谷3號,或者抗旱、抗倒、適應性強、高產穩產的張雜谷11號等[3]。“種前曬一曬,谷苗出得快”。因為谷子種子較小、生活力較弱,曬種能起到防蟲、防病的作用,還能提高種子溫度,加快發芽速度。在曬種時要挑出混在種子里的雜質。對于采用自留谷子種子的農戶,播前曬種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對于購買商品谷子種子的農戶,絕大部分種子都是通過包衣處理并精選小袋包裝的種子,不需要曬種處理。
2 播種技術
2.1 播種時間
谷子分為春谷和夏谷2個品種。春谷在4月前后種植,這時大部分地區氣候和溫度已經穩定,種下后可保證谷子生長良好,方便管理。夏谷在6月末種植,不可太晚,否則溫度太高會影響種子萌發。要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環境來確定具體播種時間。吉縣春播谷子在5月上旬進行,這時地溫相對穩定,降水量較少,谷子播種后易萌發出苗。當地有經驗的農民說“谷出黃墑”,就是說谷種籽粒小,萌發時需要的水分較少。5—6月當地土壤水分較少,而谷子苗期植株小、耗水少、抗旱性強,5月播種易萌發出苗,苗期適當干旱有利于谷子蹲苗,促進根系下扎,并使谷子具有抗旱、抗倒伏等特性,使谷子苗期長得壯實。夏谷應在6月20日前播種完成。
2.2 機械播種
機械播種特點是下籽均勻,播種深淺一致(保證出苗齊、勻、全),種、肥同時播下,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層的水分和養分。機械播種谷子要選擇地勢平坦、前茬雜草較少和土壤肥力較高的地塊。在機械播種前,先深翻地塊、施足肥、平整地塊。播種時不可漏種,撒粒要均勻、深淺一致,播種后必須要及時覆蓋薄土,這樣種子才可更好地萌發、出苗。
2.3 播種籽量
要根據當地土壤墑情、播種方法、種子質量等條件來決定播種量,堅持一次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勻的原則。谷子籽粒小,頂土力弱,生產中普遍存在播種量偏大的問題。播種量直接影響谷子的出苗率,生產中存在保全苗難和間苗難等問題。播種時在種子里加入1/3炒熟的谷子,可以保證出苗均勻,減少間苗的用工數量,一般播種籽量控制在5.00~5.25 kg/hm。
2.4 播種深度
播種深淺不僅關系到出苗好壞,而且關系到谷子的質量和產量。谷子顆粒小,覆土宜淺。在土壤保墑好的地塊,播深以3~5 cm為宜;在土壤墑情差的地塊,播深以4~6 cm為宜。在谷子播種期,吉縣丘陵地區刮風天氣較多,谷子播種深度應較深,并做好覆土工作,以免種子被風刮起。
3 田間管理
3.1 播后把好鎮壓關
谷子播種后要做好鎮壓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可以壓碎覆在地表的土塊,有利于較小的谷子頂土出苗。二是通過鎮壓土壤,起到保墑提溫的作用,提高種子發芽率。三是可以消滅地表病蟲害。四是通過鎮壓土壤減少干土層厚度,提高地表土壤含水量,促進出苗。鎮壓一般可采用隨機播(耬播)用砘子滾壓或人工踩實。播種后通過鎮壓使土層下松上實,鎮壓2~3次效果更好。
3.2 苗期把好蹲苗關
谷子苗期主要措施是做好蹲苗,使谷子出全苗,培育壯苗,保證全苗滿壟、生長整齊、幼苗蹲實健壯。吉縣山地和丘陵在谷子苗期溫度較低,土壤較干旱,此時蹲苗有利于控上促下,促進根系發育,使苗子向下扎根。生產中采用以下幾種蹲苗措施。一是壓青苗。在幼苗生長較旺、3~5葉期時進行蹲苗效果很好。二是在苗期不澆水或少澆水。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谷苗根系深扎。苗期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早生根、多生根、深扎根。三是早間苗。谷子間苗要抓小、抓早,最好在4~5葉期完成。間苗對培育壯苗有很大作用,春播中等肥力旱地留苗37.5萬~45萬株/hm為宜。四是中耕除草。“谷鋤八遍不見糠” “頭遍淺,二遍深,三遍不傷根”。谷子苗期生長較慢,易受雜草為害,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促進根系發育,減緩地上部分生長,使莖稈粗壯,提高抗倒伏能力。結合中耕,還可采用二甲四氯異辛酯化學除草,可大大提高除草效果。
3.3 拔節期和抽穗期把好壯棵關
谷子拔節期至抽穗期是根、莖、葉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是谷子幼穗分化期,也是根系第2個生長高峰期。生產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清壟。谷子拔節后長到30 cm左右,要認真進行1次清壟,徹底拔除雜草、弱苗、病苗、蟲苗等,減少養分、水分的無益消耗,使谷苗生長整齊、通風透光,為谷子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環境。二是追肥。應按照土壤肥力和植株長勢情況適時適量追肥。第1次在拔節期,施用尿素75~150 kg/hm;第2次在旗葉出現后開花前追施,施用尿素75~120 kg/hm。如果施用磷肥不足,可根外噴灑1次磷酸二氫鉀。三是中耕。拔節期中耕要深,不僅可以儲水,而且可以拉斷部分老根,促進新根生長,控制地上莖部節間伸長,促進根系發育,多吸收水肥;孕穗期中耕要淺,以免傷根過多,除中耕松土除草外,要高培土,促進根部生長發育,防止植株倒伏。
3.4 花期把好攻粒關
花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是攻籽粒,防止早衰和貪青晚熟。主要管理措施有以下幾種。一是防旱澇。如遇“夾秋旱”,有條件灌水的,應輕澆水或隔行澆水。如果降水過多,及時排除積水,防止水淹谷子。二是防倒伏。谷子進入灌漿期穗部逐漸加重,易出現倒伏問題,應做好深中耕、高培土、防倒伏工作。三是防秕谷。谷子在開花灌漿期根外噴施磷肥,對促進谷子早熟、減少秕谷、提高千粒重有明顯效果。采用磷酸二氫鉀400倍液1 500~2 250 kg/hm,或過磷酸鈣200~300倍液2 250~3 000 kg/hm。
4 病蟲害防治
4.1 農業防治
一是合理輪作倒茬。谷子白發病是以土壤傳播為主的病害,應實行2~3年以上的輪作。二是選用優良品種。發生某種病害較重的地塊,選擇相應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三是清除田間病殘體。在栽培管理上,谷地周圍要及時清理雜草,減少病蟲害傳播源,主要包括清理根茬和深翻土地。四是適期晚播。縮短病害侵染和發病時間。五是田間留苗密度不宜過密。要及時鏟除雜草,使得田間通風透光性良好,降低發病概率。六是科學施肥。多施用有機肥,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肥、鉀肥,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結構,增強植株抵抗力。
4.2 種子和土壤處理
為了防治谷子白發病和黑穗病,播前用50%萎銹靈或50%地茂盛粉等藥劑,按種子重量的0.7%拌種,防治效果較好。為了防治螻蛄等地下害蟲,播前可以施用藥劑處理土壤;播后、出苗前施用毒餌,可施用5%辛硫磷或40%毒死蜱乳油100 mL,兌水500 mL拌炒熟的谷子75 kg曬干,于傍晚撒入地表。
4.3 物理防治
用黑光燈誘殺鉆心蟲、栗葉甲等害蟲,棋盤狀排列,放置黑光燈1.5盞/hm。人工清除田間地邊雜草,減少傳播源。
4.4 藥劑防治
預防紅葉病,可施用40%樂果1 500倍液、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5~120 g/hm或40%氧化樂果乳油50 mL兌水750~900 kg葉面噴霧。防治紋枯病,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施用50%可濕性紋枯靈400~500倍液或5%井岡霉素600倍液,當病株率達到5%~10%時,在谷子莖基部徹底噴霧防治,間隔7 d再防治1次。防治銹病,可施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
[1]張玉峰.山西省谷子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展建議[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20):35-37.
[2]秦理平,馬過勝.長治市谷子機械化播種情況調查和思考[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2(12):31-33.
[3]李文革.臨汾市谷子機械化精少量播種技術試驗與分析[J].農業機械,2014(7):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