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皓 夏曉瓊 李雅文
產婦抑郁一般是指生育后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抑郁狀態,如較嚴重被稱為產后抑郁癥,基本表現和其他時間段發生的抑郁發作沒有本質性的不同,核心癥狀是情緒低落、消沉、愉悅感下降、興趣下降,思考能力、注意力、記憶力、自信心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如果伴有焦慮,還會出現明顯的緊張、煩躁、不安、過分的擔心,特別是對孩子過分擔心等[1]。產后抑郁發生率高,同時伴有睡眠問題,對母嬰以及整個家庭影響較大。妊娠晚期的孕婦由于生理、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多重作用導致睡眠質量下降,更嚴重者會引起睡眠障礙,特別是疼痛是抑郁發生的主要因素[2]。近年來產后抑郁逐漸被人們所重視,50%~80%的產婦在產后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悲觀、焦慮、睡眠障礙等不良情況,大多在產后2 周可緩解,若產婦不能及時有效的調節情緒,將會對母兒產生嚴重危害。除了危害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社會功能,母親的情緒也會導致孩子智力、情緒及個性發育障礙,增加青少年暴力的發生率。艾司氯胺酮的藥理學特點與氯胺酮相似,通過阻斷NMDA 受體傳導,產生全身麻醉以及鎮痛作用,并且保留了氯胺酮對呼吸抑制較輕、循環輕度興奮、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能加強阿片類藥物的鎮痛效果以及對抑郁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本研究擬探究艾司氯胺酮對剖宮產產婦術后鎮痛、預防及治療產后抑郁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號:KYXM-202109-013),產婦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選擇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在我院單胎足月剖宮產產婦120 例,年齡20~39 歲,ASA 分級Ⅰ~Ⅱ級,BMI<35kg/m2,能獨立完成量表調查,無合并特殊病理產科(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子癇前期等),未患精神疾病者。排除標準:有腰硬聯合麻醉禁忌證或拒絕行腰硬聯合麻醉,未經控制的高血壓,有氯胺酮或其他藥物濫用史,長期酗酒,對氯胺酮過敏,圍術期大出血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20 例產婦分為艾司氯胺酮組(E 組)和對照組(F 組),各60 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產婦在進入手術室后予以監護并開放靜脈通道。于L2~3行腰硬聯合麻醉,給予0.75%羅哌卡因1.8~2.0ml,置硬膜外導管。平臥位后調節麻醉平面至T6~8,術畢拔管。如果血壓下降超過基礎值的20%,則給予去氧腎上腺素1μg/kg。胎兒娩出后,E 組靜脈滴注艾司氯胺酮0.25mg/kg(稀釋至5ml),30s 完成。F 組以同樣方式靜脈滴注生理鹽水5ml。手術結束時連接電子鎮痛泵。PCIA 鎮痛液配方:E組為艾司氯胺酮1mg/kg+布托啡諾0.15mg/kg+凱紛2mg/kg+阿扎司瓊10mg;F 組為布托啡諾0.15mg/kg+凱紛2mg/kg+阿扎司瓊10mg,均用生理鹽水配至總量100ml。鎮痛泵數值設定:負荷劑量3ml,PCA 2ml,追加劑量1ml,按壓鎖定時間20min。
1.3 觀察指標記錄術后12h(T1)、24h(T2)、48h(T3)3 個時間產婦靜息及宮縮時VAS 評分及Ramsay 評分。記錄術后鎮痛泵使用的有效按壓次數以及術后不良反應情況。并在術前(T0)、術后3d(T4)、1 周(T5)、6 周(T6)隨訪兩組產婦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以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評分。
PSQI 包括7 個方面:①主觀睡眠質量;②睡眠時間;③睡眠效率;④睡眠障礙;⑤入睡時間;⑥催眠藥物應用;⑦日間功能障礙。每項0~3 分,總分≥8 分表示存在睡眠質量障礙。抑郁癥狀以EPDS判定,根據量表中的10 個問題進行評定打分,每項0~3 分,總分≥13 分表示存在抑郁癥狀,分值越高抑郁癥狀越明顯。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一般情況、麻醉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并且E 組并未出現氯胺酮相關的噩夢、幻覺,與情緒無關的哭泣,高血壓等。與F 組比較,E 組產婦靜息狀態與宮縮狀態VAS 評分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兩組Ramsay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與F 組比較,E 組產婦PSQI評分(除T0 時)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T0 比較,PSQI 評分在T4~6 時點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與F 組比較,E 組產婦EPDS 評分遞增幅度較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及手術時間、麻醉時間、術中出血量的比較()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及手術時間、麻醉時間、術中出血量的比較()

表2 兩組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產婦靜息狀態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產婦靜息狀態VAS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產婦宮縮狀態VAS 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產婦宮縮狀態VAS 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產婦Ramsay 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產婦Ramsay 評分比較(分,)
表6 兩組產婦PSQI 評分比較(分,)

表6 兩組產婦PSQI 評分比較(分,)
表7 兩組產婦EPDS 評分比較(分,)

表7 兩組產婦EPDS 評分比較(分,)
產后抑郁又稱為產后抑郁障礙,目前認為并非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特發于女性產后這一特殊時期的抑郁癥,通常指產后4 周內出現抑郁情緒。其中剖宮產的產后抑郁發生率比自然分娩更高[2]。產后抑郁癥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顯示,生理、心理、社會家庭以及產科因素等對本病都有誘發可能[4,5]。其中睡眠質量差、術后疼痛是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6]。產后抑郁癥的患者會出現“三低”癥狀:悶悶不樂,興趣減退,精力不足,同時可能伴有緊張、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精神病性(命令性幻聽、自罪妄想等)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或傷嬰的傾向。
目前產后抑郁多采用EPDS[7]來診斷評定,根據每項的嚴重程度得出0~3 分,完成評定約需數分鐘時間。10 個項目各個分值的總和為總分??偡窒嗉印?0 分者可認為是抑郁狀態,≥13 分者可能患有程度不同的產后抑郁,評分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8]。有文獻表明,艾司氯胺酮是一種在氯胺酮基礎上研發的新型抗抑郁藥[9],主要的作用機制與氯胺酮一樣,是連續阻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在鎮痛泵內加入小劑量連續輸注治療有助于預防及控制病情,不良反應較少[10]。氯胺酮是由兩種不同的化學物質組成,這兩種化學物質只在三維結構上有所不同:即S-氯胺酮和R-氯胺酮。S-氯胺酮(艾司氯胺酮)是抗抑郁的有效成分[11],它的藥理學特點與氯胺酮相似,通過阻斷NMDA 受體傳導,產生全身麻醉和鎮痛作用,同時保留了氯胺酮呼吸抑制輕、循環輕度興奮、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與氯胺酮相比,艾司氯胺酮由于其右旋異構體結構對NMDA 親和力更高,麻醉、鎮痛強度是氯胺酮的2 倍。因此想要達到相同的作用,艾司氯胺酮只需要一半的劑量即可,由于此類藥物的副作用呈劑量相關性,所以劑量更低的艾司氯胺酮產生的不良反應更少。
剖宮產的術后鎮痛不僅要考慮鎮痛藥對產婦的影響,還要考慮該藥物通過哺乳對新生兒是否有影響。有研究證實,凱紛和布托啡諾用于剖宮產的術后鎮痛是安全有效的[12],其中凱紛對手術后炎性痛療效確切,布托啡諾相對于其他阿片類藥物的鎮痛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其對κ 受體的激動使得布托啡諾對內臟痛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13]。也有氯胺酮用于剖宮產術后的研究[14],而艾司氯胺酮是氯胺酮兩種不同化學結構中的一種,它們的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都極其相似。由于作用強度的不同,艾司氯胺酮使用劑量更小,產生的不良反應更少。所以剖宮產術中及術后使用艾司氯胺酮是安全可行的。
本研究選擇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宮產術中及術后鎮痛的輔助用藥,并且因其抗抑郁的作用可以對產后抑郁產生預防和治療的效果。將小劑量的艾司氯胺酮加入靜脈鎮痛泵方法簡便易行[15],單位時間里泵注的量又較少(0.33μg·kg-1·min-1),且本研究的E 組并未出現艾司氯胺酮的相關副作用,如高血壓、噩夢、幻覺等,因此安全性也較好。本研究中,E 組術后疼痛評分較對照組更低,鎮痛泵有效按壓次數也少于對照組,說明艾司氯胺酮與其他鎮痛藥聯合應用可以增強鎮痛效果,同時,又可以顯著改善產婦術后PSQI 及EDPS 評分,減少剖宮產術后產婦抑郁的發生。
綜上所述,術中靜脈滴注小劑量艾司氯胺酮及持續PCIA 靜脈泵注艾司氯胺酮能有效減輕產婦術中焦慮、術后疼痛、改善產婦睡眠、降低產后抑郁評分,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