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雪梅 李 穎

當我們努力尋找豐富、開放且蘊藏無限可能性的課程資源時,無意間會發現大自然就是這樣的資源寶庫,而幼兒的興趣則是課程指引的方向。我園大(三)班去年冬天種植的麥子已經抽穗,幼兒期待著麥子成熟,用來做甜甜的麥芽糖。
重視幼兒的可能性是順應每個幼兒的獨特性的前提。教師要傾聽幼兒的聲音,真正了解幼兒內心的想法,發現每個幼兒都是“有能力的學習者”。
幼兒和往常一樣去“開心農場”察看麥子。“好多蟲子呀!”伊凡這一聲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有的幼兒認真觀察,有的幼兒拍照記錄。幼兒發現麥子上有瓢蟲和螞蟻,通過放大鏡仔細觀察:瓢蟲用腿抱住蚜蟲一點點吃掉。他們從科學區的昆蟲繪本里了解到蚜蟲沒有驅敵能力,但它會將分泌出的蜜露作為螞蟻趕走瓢蟲的回報。
教師分析:教師結合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判斷出“蚜蟲隱含著重要的教育價值。一是蚜蟲是幼兒關注的焦點。二是幼兒缺乏有關蚜蟲的知識經驗。
支持策略:一是組織幼兒集體回顧麥田的發現,觀看幼兒攝影照片討論,幼兒對蚜蟲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和探究意愿。二是經常帶幼兒觀察記錄麥子長勢,目測蚜蟲數量變化。三是投放昆蟲繪本吸引幼兒翻閱,獲取蚜蟲的知識經驗。了解蚜蟲的天敵(瓢蟲)、保鏢(螞蟻),初步感知自然界中動植物和人之間一些簡單的食物鏈。四是確定探究主題,開展“拯救麥子”活動,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
幼兒在實踐探究中循環往復,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發展的可能性。而在此過程中,成人少給一個答案,幼兒的發展就多一種可能。
眼看蚜蟲越來越多,更多的麥子被蚜蟲吸干汁液后,變得枯黃了。幼兒商量解決辦法,如用手捏,用棍子戳,但一不小心麥稈就會被折斷了。第二天,幼兒發現蚜蟲數量不減反增。大家又聚在一起商量對策:如果用水沖,擔心蚜蟲會爬回來;如果用殺蟲劑,怕誤傷益蟲……最后,幼兒決定搬救兵。
教師分析:一是發現麥子的生長情況變糟與蚜蟲數量增加有關,幼兒消滅蚜蟲的意愿進一步加強。二是幼兒在初步實踐時遭遇問題:徒手捏不盡、蚜蟲數量多、麥稈被折斷等,幼兒意識到需要尋找有效的對策。三是幼兒對殺蟲劑進行討論,提出想法:不使用殺蟲劑,避免瓢蟲被殺死。
支持策略:一是教師沒有直接將經驗教給幼兒,或使用殺蟲劑解決蚜蟲危害,而是加入幼兒討論,適時啟發,使更多幼兒輕松加入探究活動。二是在幼兒認真觀察、自主討論、親自實踐時,教師及時退后,留給幼兒猜測、試驗、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三是當幼兒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法時,教師鼓勵他們向家長求助。
每個幼兒都是有能力的學習建構者,他們在認知世界、表達和創造活動中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探究延伸活動進一步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規劃。
幼兒從家長那里收集很多辦法,討論后自主成立了三個“抗擊蚜蟲小分隊”。假期后返園察看麥地,幼兒又發現了不少蚜蟲。幼兒討論:將之前的驅蟲水混合,會不會變成超級厲害的辣辣水?配置過程中,刺激的氣味辣得幼兒眼淚直流、打噴嚏、捏起鼻子……噴灑了“超級辣辣水”的麥地里不再出現蚜蟲。
教師分析:一是“找救兵”邀請家長參與課程,衍生出復雜性和關聯性的幼兒小分隊系列活動。二是幼兒對活動有明確計劃,樂于思考相關的準備工作,如試驗方法、材料、容器、工具、驅蟲劑配置步驟等。三是遭遇蚜蟲“驅不盡”“只驅不滅”,驅蟲水“刺激性氣味”等問題困擾。每個幼兒都經歷了“發現問題—提出材料及配比猜想—反復調整驅蟲水的行動驗證—解決問題認識材料的功能和方式”的探究過程。四是幼兒在協作、規劃、責任意識、人際交往等方面獲得發展。歷經挫折打敗蚜蟲的體驗,使幼兒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支持策略:一是引導幼兒進行活動前的物質準備(材料、容器等)。二是面對未知,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陪伴幼兒查看戰況、分析討論。三是幼兒在《兒童生活記錄本》上重溫和拓展自己的想法、問題和興趣,從而在復雜的思考過程中,逐步取得預期成效。四是鼓勵幼兒通過講述、繪畫等多種表征方式向其他幼兒宣傳蚜蟲的危害和驅滅方法。

教師支持幼兒與同伴合作探究與經驗分享,引導他們在交流中嘗試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開展適宜的探究延伸活動去滿足不同幼兒持續的發展需要。幼兒在游戲中融入對無限可能性的追尋、生發、期望和創造。
幼兒還用“超級辣辣水”拯救了水缸里的荷葉、幼兒園的果樹、蛋糕廣場的綠植花卉、開心農場的蔬菜,保安叔叔的桃樹苗……但是,“超級辣辣水”在噴灑時會四處飄散,并散發刺鼻的氣味。除了戴好口罩、眼罩等防護措施,幼兒開始嘗試使用其他材料配置驅蟲水。
教師分析:一是幼兒在園內多種植物莖葉上發現蚜蟲身影,使用“超級辣辣水”強化了幼兒的成就感。二是升級“超級辣辣水”是幼兒梳理提升整合經驗的過程,并建立積極探究的科學態度。三是幫助他人滅蚜蟲,與他人建立友好關系。
支持策略:一是教師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幼兒和幼兒的學習。二是經驗分享與遷移。游戲回顧和梳理討論,發展幼兒持續共享思維。三是教師提供相關科學區配比的游戲活動,支持幼兒升級驅蟲水活動。
教師通過重要事件、課程脈絡及幼兒各領域獲得的關鍵經驗的梳理,繼續反思教學策略調整的可能性。教師和幼兒對課程后續的設想:一是完成幼兒最初的心愿計劃,制作麥芽糖全園分享;舉辦一個成果發布會,參與“超級辣辣水”研發和升級的幼兒,自愿在這個平臺上講述制作超級辣辣水的整個過程。二是精選兒童生活歷程中的繪畫表征,制作“超級辣辣水”故事畫冊。三是將“超級辣辣水”推廣到幼兒的家庭生活中,把游戲和幼兒的家庭生活聯系起來。四是通過繪本閱讀、資料查詢,發現自然界的生物鏈,引發幼兒學習和探究。
總之,在一日生活中,幼兒的“可能性”稍縱即逝。教師要及時捕捉幼兒的學習契機,發現幼兒游戲和學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