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華

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傳統的學習方式存在學習內容稀缺、學習方式單一、學習時間不足、學習空間狹窄等問題,以無法滿足教師全面發展的需要。而無邊界學習視域下,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路徑是多元的,無邊界學習使教師的理論品格、專業能力、教育行為深度融合,推動教師的內生性發展和持續性成長,使教師的教育生活充滿生機與能量。
我園在無邊界學習理念的指引下,線上、線下,組內、園內等多元閱讀形式,創設無邊界學習閱讀環境,建立無邊界學習閱讀平臺,使教師在閱讀中不斷成長,也使多元閱讀上了一個新臺階,使教師在閱讀中不斷成長。深挖園所及周邊資源,拓寬教師專業學習的界限,如觀影活動、話劇體驗、品讀哲學書籍等,將專業發展實現跨界選擇,促進教師專業與非專業知識的深度生長。
一是自主式閱讀。教師閱讀分享作為閱讀活動的基礎起點,每位教師都被鼓勵著閱讀專業書籍,并用文本、錄音等方式向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教師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散點式閱讀。例如,看護午睡時,打開文本類的閱讀感悟進行學習;開車上下班時,在車里收聽錄音類的學習感悟。自主式閱讀針對教師個體興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閱讀、學習、模仿、理解、實踐,滲透教育理論與實踐智慧,讓教師收獲專業成長。二是主題式閱讀。教師實施分層閱讀,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運用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的形式,與其他優秀教師、專家交流學習心得與教學體會,吸取他人豐富的教學經驗。例如,骨干教師每周在群里分享,改變以往“單打獨斗”的學習方式,用閱讀為自己的專業成長“充氣”;園領導從需求出發、從問題出發,在專家推薦的“專業書目清單”中選擇適宜的書籍進行精讀,劃出重點,用閱讀打卡的方式與教師互動。主題式閱讀從尋找真問題出發,圍繞問題確定閱讀主題,突出教師專業發展聚焦的共性問題,將“團隊共研”這一閱讀理念滲透到每一位教師的閱讀理念、每一次教研活動中,讓每一次互動都鼓勵教師思辨和解讀,讓每一位教師的理念在閱讀的引領下朝著同一個方向前行。三是跨領域閱讀。我園利用豐富多樣的“互聯網+”學習平臺,結合青年教師的學習特點,利用網絡作為閱讀的衍生點,打破固定的教育領域,跳出教育看教育。在線上,以往由于空間距離造成的障礙將不復存在,教師可以自由獲取海量的信息與資源,并學到國外知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這樣的閱讀形式不但可以幫助教師獲取最前沿的教育信息,拓展教師的思想路徑,創設多元思考的環境,而且幫助教師縱向挖掘思考的深度。

一是即時性教研。相比科研,教研更貼近教師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提供給教師科學的教研方式。針對青年教師多的現狀,我園把即時性教研作為教師園本教研的基礎方式。即時性教研將園部主線教研與短時教研有機結合,打破教研的空間和時間限制,各年級行政蹲點根據本年級組內教師的年齡特點、能力水平、課程行進方向隨時隨地開展教研活動、隨時隨地調整教研活動的指向與問題。即時性教研活動有對文件的學習、理解與解讀,有圍繞支架開展的教師專業閱讀,有進行各個生活環節的研討,有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再思考、家長工作的變革等,有每兩周一次的“我來當園長”亮點發布等。在即時性教研開展過程中,我園主要采用理論學習、經驗分享、沙龍研討等形式。即時性教研具有相對靈活的特性,能夠根據當下的需要、問題,靈活調整內容,將系統設計與彈性實施相結合。這種接地氣的教研方式減輕了青年教師的壓力,也給予了擅長思考、敢于挑戰的教師更多專業思考的機會,讓教師在輕松的教研氛圍中針對話題想說、敢說、會說,形成簡單而有影響力的教研文化。即時性教研不僅喚醒每位教師內在學習的需求和探究愿望,也實現了青年教師“跳一跳就能夠到”的專業成長價值感。
二是沉浸式教研。園本沉浸式教研打破了幼兒園園長、業務副園長、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的職位邊界,將工作崗位前移、重心下移;打破了小、中、大年級組之間的邊界,連續深入同一個班級或同一個教育場景,開展現場研討、共同浸潤研討。這種教研活動打造了專業學習成長的環境氛圍,教師把自我的生成性經驗外化給同伴,同時把同伴的經驗內化為自我經驗。沉浸式教研由于集中了更多教育行政、業務、一線骨干教師的智慧,教育現場中的問題可能更加專業,更能為教師帶來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是直接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路徑。
三是聯合性教研。教研是提高教育質量、攻克教育瓶頸的重要引擎,聯合教研就是引擎的助推器。我園與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南校區)成為首批江蘇省幼小銜接結對園(校),積極開展幼小科學銜接路徑的探索,以教研力量為支撐,以聯合教研為主導方向,打破了園所之間的圍墻,跨越了校(園)之間的邊界,在幼小銜接背景下開展聯合教研,著力于挖掘現狀、突破瓶頸、發展內涵。我園以《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為幼小銜接聯合教研的切入點,將指導要點的目標分解到幼兒園的三個年齡段,把入學準備教育滲透于幼兒園三年的生活,實現幼兒園生活與小學生活的“無縫”適應。我園與結對小學的聯合教研以主題撬動幼小銜接中的真實問題,以任務驅動幼小銜接背景下的聯合教研真實發生,以成果輻射幼小銜接均衡發展,從而讓聯合教研力量推動幼小銜接工作更科學、更有效。
一是學習與自然文化結合。我園打破學校的圍墻,將整個自然環境作為教師學習和拓展專業素養的場所,利用毗鄰暨陽湖生態園的地理位置,通過親子運動會、攝影比賽等活動契機,充分挖掘身邊的自然資源,讓教師了解生態濕地文化,根據本土特色文化開展有價值的主題活動。
二是學習與生活文化結合。我園結合各種節日,邀請其他職業領域的人員來園分享。例如,在“三八”婦女節,我園組織教師學習插花、化妝、禮儀、茶藝、美食等,讓教師在工作之余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了解自己專業以外的生活知識。有的教師在主題活動中,指導幼兒插花、制作美食,將生活文化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三是學習與精神文化結合。我園組織了一系列活動,讓教師感受思想的力量,獲取理想信念的支撐。例如,走進香山烈士陵園、蘇州革命博物館、沙家浜紅色景區等,用精神洗滌教師的教育觀念,用精神浸潤教師的教育行為。
無邊界學習理念引領下的園本研修是靈動的、鮮活的。教師專業發展的“全浸潤”讓全體教師在園本教研這個平臺上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獲得專業發展,也為園所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