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老齡化對中國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研究

2023-06-17 07:51:12王舒艷
人口與社會 2023年3期
關鍵詞:老年人影響活動

朱 薈,王舒艷,李 昉

(南開大學 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天津 300350)

一、研究背景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我國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預計到2050年前后,65歲及以上人口將約占中國總人口的29%[1]。與此同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有研究指出,自2020年至2050年,中國老年人的失能率呈現先緩慢下降再緩慢上升、然后快速上升的趨勢[2]。而隨著老年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中國失能、失智老年人數必將持續增加。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我國老年癡呆癥患者將近1000萬,居世界第一[3]。為此,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健康老齡化理論融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之中[4]。在此戰略背景下,如何維護我國老年人口的基本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其中,認知健康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健康老齡化的重要基礎[5]。研究證實,良好的認知能力不僅對老年人實現健康長壽、提高生活質量至關重要,也能提升家庭消費水平[6],助力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聚焦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在當前具有重要意義。

與人口老齡化相伴而生的是以快速發展的5G技術、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當前中國社會正面臨著數字化與老齡化深度重疊、新一輪科技革命與人口老齡化交織交融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60歲以上老年網民規模為1.19億[7]。可見,當前我國網民也出現了老齡化趨勢,網絡滲透的重點逐漸向高齡群體轉移[8],數字老齡化日益顯現。數字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方面,數字老齡化或對老年人具有積極影響。大量基于數字老齡化內涵設計的干預研究證實,使用計算機、手機等數字設備,擁有數字技能對于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同時,也有研究發現,使用互聯網能夠提高老年人的社會適應水平[9],擴大老年人的社會網絡[10]。另一方面,大量老年人口仍然被數字時代遺忘,被隔離在數字鴻溝的另一端,成為“數字遺民”。過多依賴互聯網同樣會減少老年人的室外活動[11],加大抑郁的可能性,并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但是,目前聚焦于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實證研究相對不足。在數字時代,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是否有影響?又有何影響?社會網絡在其中的中介機制如何?對于上述問題的回答與討論將對目前研究進行補充,有助于進一步了解數字老齡化的實踐內涵及其對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影響,并為當前老年人如何享受數字發展帶來的紅利、延緩認知能力衰退、促進健康老齡化提供數據支持和對策建議。

二、文獻回顧

(一)數字老齡化

數字老齡化是由“數字”與“老齡化”兩個詞語復合構成的,國際電信聯盟將其定義為充分利用數字革命的力量造福人口老齡化的進程[12]。對此,有學者在積極老齡化理論的指導下,從技術決定論和社會構建論的理論框架出發,對數字老齡化的理論內涵進行剖析[8];也有學者基于對4名正在學習計算機技術的老年人的訪談資料討論數字老齡化的實踐內涵[13]。基于此,本文對數字老齡化的具體概念進行進一步剖析。總的來看,數字老齡化呈現“技術—老年人—社會”[8]三者的共生嵌入,包含了老年人的數字技術使用和數字社會參與雙重內涵,具有從適應技術到參與社會的概念遞進。

具體來看,數字老齡化的第一層含義遵循技術決定論,強調科學技術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通信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等必將促使人口轉變,進而影響經濟增長模式。具體而言,通信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等數字技術改變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促使其進行網絡社交、線上消費、平臺就業等[14];與此同時,受技術、制度、文化與老年人自身因素的制約,大量老年人或主動或被動地被隔離在數字鴻溝的另一端,成為“數字遺民”[15]。從這一角度出發,數字老齡化的首要含義是基于老年人生產生活的現實需求提出的,關注老年人在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時代如何利用并使用數字技術[8]。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是老年人最容易接觸并使用,也是最廣泛使用的數字技術,而計算機、智能手機是其獲得數字技術的最便捷工具。

數字老齡化的第二層含義既是技術決定到社會構建的博弈發展,也是積極老齡化理論核心三要素指導下的概念延展,具有社會參與的意義[8]。從這個角度出發,數字老齡化強調了在數字化時代充分賦予老年人同等能力與機會[8],使得老年人同樣可以享受、分享、創新數字紅利,促進老年人參與社會。在這一過程中,老年人使用數字技術開啟了新的老年生活,并促使老年人恢復溝通[13]。結合社會參與的概念,老年人在數字時代參與社會不僅有娛樂自我和人際交往的意義,同時還包含了社會經濟參與和社會文化參與的具體內涵。

(二)數字老齡化與老年人的認知能力

當前對于數字老齡化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大量的研究聚焦于數字老齡化的概念探析,相關的實證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文從數字老齡化的具體內涵出發,對已有的關于數字技術和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進行梳理和思考。

首先,聚焦數字老齡化的第一層含義。數字技術是多種數字化技術的集合,相比于其他數字技術,互聯網、計算機和智能手機是老年人最容易接觸并使用的數字技術和數字設備。技術是把雙刃劍,有研究指出,使用電腦和接入網絡會加劇老年用戶之間的沖突,互聯網上過量和繁雜的信息將對老年人尋找有用信息帶來困難,使老年人認知混亂[16]。但是,大多數研究仍然強調并認可了數字技術對老年人認知健康的積極作用。擁有臺式電腦和/或手機的老年個體在其隨后四年內的認知能力的下降情況相比無電腦或手機的老年人明顯得到緩解,而且,同時擁有上述兩種數字設備的受試者的認知能力的衰退得到更大程度的緩解[17]。進一步來看,與不使用互聯網或電子郵件的人相比,使用互聯網或電子郵件的老年人在延遲回憶、單詞回憶等認知技能上表現更好,網絡使用有效降低了老年人群癡呆癥的發病率[18]。而且這種積極影響與年齡和社會地位無關,對風險更大、更弱勢的群體影響依然顯著[18]。

具體來看,數字技術的使用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存在以下解釋路徑。一方面,知識儲備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解釋。研究指出,互聯網和手機等的使用能通過增加大腦的認知儲備[19]或者產生更有效的認知網絡來延遲認知衰退[18]。另一方面,使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會對老年人產生強有力的全新認知刺激,對老年人的認知健康至關重要。盡管個體閱讀書籍和進行網絡搜索時,相似的大腦區域都被激活,然而網絡搜索更強烈地激活了前額葉皮層[20],使得個體能夠在評估復雜信息時更加迅速地作出決定[21]。

此外,數字技術的影響可能存在滯后效應。累積優勢/劣勢理論認為早年經歷可能會在持續進行的生命過程中對個人的生活和健康產生影響[22]。因此,有研究從早期生命歷程出發,發現個體50歲起使用互聯網與10年后較低的癡呆發病率有關[23]。

其次,聚焦數字老齡化的第二層含義。目前聚焦于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研究較少。一方面,大量研究考察了社會參與和老年人認知能力的關系,并證實了社會參與是緩解認知老化的有力因素,能夠有效減緩老年人的認知衰退。不進行任何社會參與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更容易退化[24],同時,不同社會參與的類型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也不同,與親朋好友開展的家庭內部活動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較小[25],而參與市場工作和休閑娛樂活動的積極影響更大[26]。數字社會參與是老年人在數字時代全面參與社會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同樣具有社會參與的屬性和內涵。因此,基于社會參與的結論,本文合理預測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指出,使用數字設備進行通信、娛樂和信息搜索對居住在養老院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有助于促進老年人的認知健康[27]。盡管衰老導致神經生物學功能的變化不可避免,但使用互聯網參與人際交往、自我提升等復雜的認知活動仍然能夠通過刺激大腦和細胞活躍度[28]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產生積極影響,有助于緩解老年人的認知衰退[29]。

其中,不少研究強調社會網絡在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會參與活動所產生的歸屬感以及由此構建出來的社會網絡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0]。研究證實,社會參與可以擴大老年人的社會網絡、提供更多的情感和工具支持,從而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產生積極影響[31]。此外,許多改善認知能力的干預研究進一步證實了社會網絡在移動設備使用對老年人認知能力干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27],指出通過通信技術增加日常的社會聯系對認知能力完整的人群來講是十分有效的家庭預防方案[29]。

數字化時代下,數字技術的使用和數字社會參與必然對老年人社會網絡的規模和結構產生影響。互聯網作為交流工具和娛樂平臺能夠幫助老年人克服時間和距離的障礙,增加與外界的聯系[32],帶來“網絡增益效應”[33]。在此背景下,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是否經過了社會網絡的中介調節值得我們進一步考慮。

(三)問題提出

總體來看,目前對于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仍然需要我們做出進一步的討論。第一,盡管不少西方研究證實使用互聯網、計算機等數字技術和數字設備對老年人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但是相關研究仍然停留在數字老齡化的第一層內涵上,仍然聚焦于技術細節,而少有研究進一步深入全面地加以考察。第二,目前討論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研究大多集中在西方社會,雖然最新的研究提供了中國的證據,但由于數據的可及性和測量的局限性,中國的相關研究較少。第三,目前已有的聚焦數字技術對老年人認知能力影響的研究集中在干預結果上,而較少關注其具體的影響路徑。基于此,本文將利用全國代表性數據開展研究,試圖回答:在中國社會,包含了數字技術使用和數字社會參與的數字老齡化對于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是否具有影響?具有什么樣的影響?社會網絡在其中又是否發揮了中介作用?

三、數據、變量與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主要使用2018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CLASS)的調查數據。該調查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設計、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負責實施的一項全國性、連續性大型社會調查項目。2018年,該調查通過分層多階段概率抽樣方法,在全國462個村/居委會開展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11418個。在刪除了研究變量中存在缺失的樣本后,最后獲得滿足要求的有效樣本7373個。

(二)變量設計

本研究的自變量為數字老齡化。數字老齡化的第一層含義聚焦于老年人在新技術環境下如何使用技術工具。數字技術是多種數字化技術的集稱,相較于其他數字技術,互聯網是老年人最容易接觸并使用的數字技術。本文借鑒劉子玉等學者[34]的研究,選取“是否使用互聯網”作為數字技術使用的代理變量,依據受訪者對于問卷中“您上網嗎?(包括用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上網)”問題的回答來度量。研究將回答“從不上網”賦值為0,視為未使用數字技術;回答“每年上幾次”“每月至少上一次”“每星期至少上一次”和“每天都上”賦值為1,視為使用數字技術。

數字老齡化的第二層含義聚焦于數字時代老年人全面參與社會的過程,具有社會意義的屬性。從老年人自身特點和參與社會的能力出發,學者將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界定為參與一切對自身和社會有益的活動[35],包含了以再就業為主的社會經濟活動、以精神娛樂為主的社會文化活動、以擴大社會網絡為主的人際交往活動、以實現自我為主的社會公益和志愿者活動等[36]。從這一角度出發,研究將數字社會參與進一步細化為包括語音、視頻、文字聊天在內的人際交往活動,購物、投資理財等在內的社會經濟活動,看新聞、視頻、聽廣播、玩游戲等在內的休閑娛樂活動,以及包括管理健康、學習培訓等在內的自我提升活動。只要受訪者參與其中任一活動,則賦值為1;沒有參與則賦值為0,由此生成人際交往、社會經濟、休閑娛樂、自我提升4個具體變量。

本文的因變量為認知能力。在借鑒修改版的TICS(TICS-m)和MMSE條目的基礎上,研究選取時間定向能力、計算力、即時回憶能力、延時回憶能力、地理定向能力五方面得分加總得到受訪者的認知功能得分,包括:(1)正確回答年、月、日以及國慶節時間(每題1分,共3分);(2)連續計算5次100減7(每答對一題得1分,共5分);(3)即時回憶(回憶3個詞語,共3分);(4)延時回憶(回憶3個詞語,共3分);(5)正確回答所在小區名字和國家主席名字(每題1分,共2分)。認知功能得分范圍為0~16,得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強。

本研究選取了社會網絡作為中介變量,采用Lubben社會網絡量表測量老年人的社會網絡。CLASS調查問卷具體測量了老年人可以直接見面、聊心里話、提供幫忙的親人和朋友的人數,分別是“沒有”“1個人”“2個人”“3~4個人”“5~8個人”“9個人及以上”,依次對應0~5分。研究通過加總計算老年人的社會網絡得分,得分越高,老年人的社會網絡規模越大。

研究還納入以下控制變量:一是社會人口統計變量,包括年齡、性別(1 =男性)、居住地(1=城鎮)、是否與配偶同居(1=有同居配偶)、是否與子女同住(1=與子女同住)。二是社會經濟變量,包含了工作狀態(1=有工作)、受教育程度(1=初中畢業及以上)和家庭總收入。由于高偏斜度,收入的對數轉換值被廣泛用于多變量分析,本研究也采取了這種處理方法。三是健康狀況,研究使用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進行測量,受訪者報告他們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是否有困難,包括乘車、購物、做家務、做飯、打電話、理財、服藥等7項。研究通過加總計算受訪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來判斷受訪者的健康狀況。

(三)分析策略

首先,對樣本老年人的數字老齡化、認知能力情況以及其他社會人口學特征進行描述性統計,考察把握樣本基本情況。其次,選取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分析數字技術使用和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盡管我們在回歸模型中控制了社會人口統計變量、社會經濟變量、健康狀況變量來克服估計偏誤,但是仍然有未觀察到的因素可能對結果估計產生影響甚至導致結論錯誤。另一方面,是否使用數字技術和是否有數字社會參與并非隨機決定的,而是受到個體特征、社會文化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存在一定的自選擇問題。因此,為了進一步糾正樣本選擇性偏差等內生性問題,驗證上述結論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傾向值匹配法進行穩健性檢驗。

研究進一步討論了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具體影響機制。研究納入社會網絡這一變量,采用Bootstrap檢驗考察社會網絡在數字技術使用和數字社會參與與老年人認知功能之間的中介作用,并使用傾向值匹配后樣本再次進行中介效應檢驗,增強結論的可靠性。最后,年齡是老年人認知能力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還考察了數字技術使用和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在不同年齡子樣本中是否存在差異。

四、實證結果

(一)樣本構成描述性統計

表1呈現了我國老年人認知能力、數字老齡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基本情況。

表1 各變量的描述統計結果

在核心解釋變量上,研究數據顯示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平均得分為13.568(SE=3.096),認知能力得分整體偏高。中國老年人的數字老齡化呈現不同的特征。22.43%的老年人利用并使用互聯網技術,將近3/4的老年人仍然從未上過網,難以適應網絡技術與智能技術發展而被隔離在數字鴻溝的另一端。進一步來看,在數字社會參與中,絕大多數老年人通過數字技術參與社會文化和人際交往活動。90.08%的老年人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視頻、文字聊天,參與人際交往活動;79.20%的老年人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看新聞、視頻、聽廣播、玩游戲等休閑娛樂活動,參與到社會文化活動中。相比之下,僅有16.02%的老年人使用互聯網技術參與社會經濟活動,4.53%的老年人使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過自我健康管理和學習培訓等自我提升活動。可見當前中國老年人數字社會參與仍然集中在擴大社會網絡的人際交往活動和自我娛樂的社會文化活動。

在控制變量上,一是社會人口統計因素,調查對象的平均年齡為70.777歲(SE=7.081),在性別結構上男性老年人偏多,占比52.37%。超過半數的老年人與配偶同居,32.10%的老年人與子女同居。二是社會經濟因素,63.61%的調查對象受教育水平在小學及以下,整體受教育水平不高。24.87%的老年人仍然活躍在工作市場中。三是健康因素,調查對象的自理能力平均得分為7.648(SE=1.874),總體水平較高。

(二)數字老齡化保護認知能力的回歸分析

表2呈現了數字技術和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結果。

表2 中國老年人數字老齡化促進認知能力的回歸結果

如模型1所示,數字技術使用的變量系數為正值,且在引入了幾類控制變量之后的全模型中,數字技術的使用仍然保持了穩定且顯著的積極影響。使用數字技術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保護作用,使用互聯網數字技術可以正向預測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有助于鍛煉并提升老年人的認知能力(P<0.01)。

模型3和模型4呈現了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結果。結果表明,人際交往活動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顯著且穩定的積極影響。社會經濟活動在模型3中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同樣具有顯著積極影響,但在納入全部控制變量的全模型4中,這種影響不再顯著。相比之下,娛樂活動和自我提升活動的影響則一直不顯著。這一結果表明,在老年人的數字社會參與中,通過數字技術參與人際交往活動對于老年人認知能力的保護作用更顯著穩定。

在控制變量上,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等因素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穩定且與國內外有關研究結果一致。增齡是老年人認知能力的重要危險因素,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認知能力逐漸下降[37]。而且相比于男性老年人,女性老年人認知能力更低,認知功能減退速度也更快[38]。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上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得分更高,這與以往研究結論相一致,良好的教育是老年人認知能力衰退的重要保護性因素[39]。在健康水平上,生理健康同樣也會影響個體的認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越低的老年人認知能力越差。

研究采用傾向值匹配法進行穩健性檢驗,選用K近鄰匹配、卡尺內K近鄰匹配以及核匹配等多種匹配方法分別計算數字技術使用和人際交往活動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平均干預效應(ATT)及其標準誤,具體結果如表3。結果顯示,多種匹配方式下不同組合的平均干預效應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進一步支撐了表2得到的結論。在進行平衡性檢驗后,研究發現,匹配后各變量的均值不存在顯著差異,其標準化偏誤均小于5%,表明匹配后樣本滿足平衡要求,平衡性良好。可見,經過匹配后,樣本的選擇性偏差在較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在考慮了樣本選擇性偏差后,使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仍然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影響。

表3 傾向值匹配結果

(三)數字老齡化保護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機制的中介分析

上述研究結論表明,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對于老年人認知能力的積極影響顯著。本文進一步考察了社會網絡在其中的中介效應,并使用Bootstrap法進行檢驗,具體結果參見表4。

表4 中介效應的Bootstrap檢驗

Bootstrap中介效應檢驗發現,社會網絡在人際交往活動和老年人認知能力之間的間接效應的置信區間為[0.0250932,0.1357672],未包含0,表明中介效應顯著。在納入中介變量后,直接效應系數依然顯著(P<0.001),表明社會網絡在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與老年人認知功能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一方面,老年人使用數字技術參與人際交往活動能夠刺激大腦,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帶來直接的積極影響[28-29];另一方面,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保護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網絡的擴大[31]。老年人通過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有效擴大了社會網絡,從中獲得更多的社會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社會情感支持和工具性支持進而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產生積極作用[31]。壓力假設指出,社會參與帶來的高頻率的社會交往和高質量的社會關系能夠使得個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從而減少焦慮帶來的誘發阿爾茲海默癥的風險[40],進而對認知能力產生保護作用。

為了進一步增強研究結論的可靠性,避免樣本選擇性偏差等問題的影響,研究分別基于近鄰匹配、卡尺內K近鄰匹配以及核匹配3種匹配方法后的匹配樣本,進行Bootstrap中介效應檢驗,具體結果參見表5。結果表明,在排除了樣本選擇性偏差后,社會網絡在人際交往活動和老年人認知能力之間仍然發揮顯著且穩定的部分中介作用,進一步支持了上述研究結論。

表5 匹配后的Bootstrap檢驗結果

(四)數字老齡化保護老年人認知能力的異質性檢驗

增齡是認知能力衰退的第一影響要素,基于此,進一步考察了數字老齡化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結果。盡管按照年齡切割的子樣本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抽樣的代表性,但是鑒于分組檢驗的廣泛適用,本模型所得到的數字老齡化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差異仍然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詳見表6。

表6 數字老齡化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結果

表6結果表明,數字技術和數字社會參與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結果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使用互聯網數字技術僅對低齡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P<0.001)。相比之下,數字社會參與的4個指標中,僅有人際交往活動對低齡和中齡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產生了顯著影響,而對高齡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的影響并不顯著,即對低齡和中齡老年人來講,使用數字技術參與人際交往活動能夠鍛煉并提升其認知能力。這一結果進一步表明,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的衰退是不可逆的;數字技術和數字參與人際活動的積極影響也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退。

五、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國老年社會追蹤調查數據,討論了數字時代數字老齡化對我國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主要發現如下:

第一,數字技術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保護作用,使用互聯網數字技術的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更高,這與以往大量關于數字技術干預認知能力的研究結果一致。一方面,使用數字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個體具有更加開放的思想和樂觀的態度,愿意并有信心學習新技術,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認知健康[27]。另一方面,使用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鍛煉認知的方式,使用數字技術的過程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產生持續的刺激,通過增加老年人的認知儲備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帶來積極影響[18]。

第二,數字社會參與同樣是老年人認知能力衰退的保護因素之一。其中,進行數字人際交往活動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產生了強有力且穩定的影響,能夠有效鍛煉并提升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使用數字技術進行文字、語音或視頻聊天等人際交往活動本身是一種相對復雜的認知鍛煉活動,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大腦功能,從而增強他們的認知技能。

第三,社會網絡在老年人數字參與人際交往及其認知能力之間發揮中介效應。老年人使用數字技術進行文字、視頻和電話聊天等人際交往的活動對于老年人具有“網絡增益效應”[33]。手機等數字設備作為當代人重要的交流工具,能夠幫助老年人克服空間和身體機能損傷的障礙,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增強與外界的聯系,擴展了老年人的社會網絡和情感支持,從而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帶來積極影響[31]。另一方面,持續的人際交往提高了個體社會關系的質量和親密度,從而使得個體保持良好的情緒,同樣對認知能力具有積極影響[30]。

第四,數字老齡化對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年齡差異。使用數字技術僅對低齡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而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能夠維護低齡和中齡老年人的認知健康。換言之,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使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參與人際交往活動對于老年人認知能力的保護作用逐漸消退。

本文的研究結論為改善老年人認知能力的干預設計提供了實證研究的支持和新的方向,同時也對數字時代下如何實現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促進老年人健康老化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數字老齡化對我國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但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數字老齡化的保護作用減弱。因此,在使用數字技術、進行數字社會參與方面應重點關注身體機能更好、更富有活力和學習動力的中、低齡老年人。

其次,數字技術與數字社會參與對于老年人認知能力的促進作用提示我們干預老年人的認知或可以從數字排斥的角度入手,而已有研究則也表明了開展計算機培訓班、學習使用智能手機等數字素養教育計劃能夠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認知障礙[41]。一方面,我們必須要注重數字技術的適老化設計;另一方面,也要為 “不能用”“不會用”老年人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和老年人常用技能培訓,著力推動“數字增能”。

最后,社會網絡在數字社會參與與老年人認知能力之間的中介效應提示我們必須注重社會支持對老年人成功老化、健康老化的重要意義。社區可以設計系統的社會干預活動,以公共機房為物理載體,通過數字技能教學活動來構建、強化老年群體之間的互動支持網絡。

猜你喜歡
老年人影響活動
認識老年人跌倒
保健醫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保健醫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六小”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動隨手拍”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保健醫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海峽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91小视频在线| 91av国产在线| 午夜啪啪网| 欧美v在线|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全部免费特黄特色大片视频| 国产成人91精品| 99精品在线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精品|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在线午夜电影| 国产性爱网站| 99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亚洲嫩模喷白浆| 久一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天堂网|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永久天堂网Av|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素人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她的性爱视频|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欧美在线黄|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午夜性视频|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99视频在线免费|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五月综合色婷婷|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一级毛片yw| 91激情视频| 亚洲视频色图| 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下载|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欧美三级自拍| 中文字幕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