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曉



摘 要:本文從分析我國農業結構出發,探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在農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生產要素的流動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而生產要素是否能發生城鄉互動,則取決于政府的政策支持。通過和發達國家農業結構進行比較,分析我國農地經營規模、農業就業人口的發展現狀,基于鄉村視角探討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城鄉融合、農業結構、發展路徑
一、引言
我國城鄉關系是在優先發展工業的背景下形成的,農村發展落后于城市既有工農產品剪刀差、公共政策偏向城市的歷史原因,也有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低的客觀現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要素流動自由化等多個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還未形成,土地資源空間錯配現象比較突出;農村地區的發展缺乏持續穩定的動力源,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緩慢。
韓國、日本和我國的情況類似,都屬于人多地少的國家,用工人每年農業生產增加值平均數來衡量一個國家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根據世界銀行數據繪制了下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一直在穩步上升,但是與日本、韓國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農業勞動率還處于較低水平,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已有的文獻表明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將“擠出”農業勞動力,使之進入非農部門,從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同樣數量的農產品所需的勞動力投入就越少,農業剩余勞動力會自發流向非農行業,從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二、我國的農業結構發展狀況
由圖2可得,1978年以來我國的工業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農業產值,1985年我國的服務業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農業。2009年以來我國的農業占GDP的比重開始低于10%,2019年農業占GDP的比重僅為7%。
由圖3可得,隨著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農業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農業勞動力逐漸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由圖3可以看出,1978年以來我國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重一直在下降,2011年農業就業人口占比首次低于服務業,2014年農業就業人口占比首次低于工業,但是農業就業人口與工業就業人口占比之間差距不大,2019年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比重約為25%。
根據恩格爾定律與配第—克拉克定律,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占GDP的比重會不斷降低,工業和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會不斷增加。2019年我國農業占GDP的比重為7%,2019年大多數發達國家農業占GDP的比重不到2%,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農業占GDP 的比重將會繼續下降。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農業產值占比繼續減少,農業就業人口將會進一步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當中。2019年我國農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比重約為25%,2019年大多數發達國家農業就業人口占GDP的比重不到5%,這意味著未來我國農業就業人口占比有很大的下降空間,在理想狀態下,相當數量的農業就業人口會逐漸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當中。
三、鄉村視角下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
(一)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
我國目前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還處于較低水平,通過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轉,適度擴大農地經營規模,逐步提高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此外,應加大農業生產機械化的普及度,一方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減少農業生產對體力的要求。
(二)因地制宜發展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根據農村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推進鄉村經濟結構升級,在鄉村經濟結構中植入生態觀光、民俗體驗、休閑養生、戶外運動、樂活養老、文化創意、科普教育、農家餐飲等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功能,促進農民多元就業,實現從傳統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
(三)破除農民市民化阻力
學者陳釗指出戶籍所產生的城市內部的分割增加城市治理成本,降低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增加城市制造業的用工成本,也不利于進城農民工接受技能培訓,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因此受阻,因此,未來戶籍制度改革應以公共服務的付費機制為核心,從擴大公共服務、完善付費機制、措施先易后難這三個層次上加以突破。
參考文獻:
[1]文豐安,王星.新時代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科學內涵、理論基礎與推動路徑[J].新視野,2020,219(3):39-44.
[2]王博雅,張車偉,蔡翼飛.特色小鎮的定位與功能再認識——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 277(1):140-147.
[3]王春光.第三條城鎮化之路:“城鄉兩棲”[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25(6):79-86.
[4]陸銘.校正土地和住房空間的錯配[N].北京日報.2020-11-16.
[5]韓文龍,吳豐華.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165(2):166-173.
[6]胡祖才.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圖景[J].求是,2019,(14):49-55.
[7]蘇毅清,王志剛.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市場演進與政府支持——來自韓國的經驗啟示[J].華東經濟管理,2018,32(10):45-53.
[9]江澤林.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N].學習時報.202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