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陳玉嬙
流媒體是邊傳邊播的媒體,它屬于多媒體的一種。邊傳邊播是指媒體提供商在網絡上傳輸信息的“同時”用戶一邊不斷地接收并觀看或收聽被傳輸的信息。“流媒體”的“流”指的是介質的遞送方式也就是這種媒體的傳輸方式(流的方式),而并不是指介質(媒體)本身,并且是文件下載的替代。
現在在網絡上傳輸音頻的多媒體信息主要由下載和流式傳輸兩種方式,而流媒體音樂指的就是利用流式傳輸的這種方式傳播的音樂。“流”這個概念的提出,使網絡媒體處理信息的方式發生巨變。
一、流媒體音樂版權發展現狀
隨著數字音樂產業不斷發展,資本角逐下市場中出現了搶奪獨家版權、平臺盜版侵權等惡意競爭行為。獨家授權是指一種商業模式,即數字音樂版權的獨家代理,網絡音樂服務商與唱片公司或著作權人訂立委托代理協議,音樂服務商作為出資方,在獨家代理的同時,版權方一般會在獨家授權協議中規定其轉授的義務。版權方將作品獨家授權給這幾個頭部音樂服務商,此時,他們由出資方變為分發方,將數字音樂作品的使用權轉授給競爭對手。理論上網絡音樂服務商要想獲取獨家音樂版權,可以從詞曲作者或唱片公司處直接獲得,實踐中基本是與唱片公司協商取得,音樂服務商代替用戶向著作權人支付版稅。在獨家代理模式下,多家音樂服務商爭奪版權,授權價格水漲船高,音樂服務商為了避免用戶流失,增加用戶黏性,往往會接受更高溢價的版權費用,轉授時因其具有的獨家性,額外的成本也會轉嫁給其他競爭平臺和用戶。
但是獨家授權模式帶來的壟斷風險會使整個版權交易市場的競爭秩序會受到破壞。特別是平臺經濟在互聯網形式下,這種特殊的經營模式下,拒絕轉授行為對市場競爭的不良影響比在通常線下市場更為嚴重。而音樂用戶會更直觀地體會到可供選擇的流媒體音樂平臺數量很有限,從而體會到不自由交易環境、以及對流媒體音樂平臺服務質量的不滿意。再者,各個音樂平臺之間存在壁壘,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自由選擇度,甚至音樂用戶有時需要同時瀏覽好幾個音樂平臺才能找到自己滿意的音樂,這就極大地削減了音樂用戶對數字音樂商品的消費意愿,進而影響的音樂作品的傳播度,但其實音樂作品需要傳播廣泛才能帶來更多的價值。2021年4月,騰訊音樂成為市場監管總局對互聯網壟斷行為整治的重點對象,被責令解除獨家授權協議并罰款50萬元,這一例子表明在未來的發展中,有關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相關政策和環境都將進一步發生改變,推動著流媒體音樂平臺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建立健康、完整、可持續發展的數字音樂產業鏈,除了上游的頭部數字音樂平臺對版權的合法使用以及通過大數據拓展用戶獲取利潤外,還應重視產業鏈下游與互聯網、分發平臺的結合,以孵化音樂IP,挖掘數字音樂版權的內在價值等方式帶動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和數字音樂版權的良好發展。比如由老狼的經典歌曲《同桌的你》孵化的同名電影,將歌曲的內在價值發揮出了最大效益。
二、促進流媒體音樂產業良性發展的可執行路徑
1.廣泛采用科學技術
(1)利用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儲存庫,通過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共識機制和非對稱加密技術來實現數據庫自主管理。“區塊”指獨立儲存數據的單元,“鏈”則表明了各個區塊之間的關系。隨著信息數量的增多,每個區塊根據信息形成的時間順序排列,相互鏈接,形成區塊鏈。因此,區塊鏈技術的特性即數據難以篡改和去中心化為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整體性發展提出了思路。但要想構建完善的數字音樂版權保護體系就必須進行系統優化,將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相結合,增強系統要素的相互聯系與合作,形成完善的整體機制。區塊鏈+版權并不是一味地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版權保護系統中,而是通過科學理論與實踐案例相結合來解決版權產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2)運用大數據版權云技術
大數據是諸多技術和內容統稱,是多種技術手段的集合,其存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綜合性的資源和技術“數據庫”。“版權云”作為一種強大的信息存儲系統和運算系統,主要依托大數據技術,將海量信息或者與之對應的信息等儲存到運算平臺中,從而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后,增強運算的速度和效率,這種脫離主機儲存大數據庫的技術平臺應運而生。因此,版權云技術能夠對數字音樂在傳播和推廣過程中產生的造假行為、版權侵權行為或者模糊等權屬問題展開分析和處理,其還具有便捷、準確和迅速等特征,能夠對法律界定不清的問題或者滯后問題開展有效規避。
2.完善法律法規的監管:
(1)完善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法律
首先構建良性的數字音樂產業鏈與健康的版權生態需要一個法律實施的良好機制,因此要建立良好的著作權法律制度刻不容緩。目前我國涉及對數字音樂版權進行直接保護的法律就是《著作權法》,同時我國也和世界接軌,簽訂國際性的條約對涉外知識產權進行保護。但互聯網科技的發展速度與之不同步,法律法規仍有未完善之處。可以嘗試完善相關立法,從數字音樂作品的產生、出版、傳播到維權的每個環節,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比如,2021年6月實施的新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4條規定:“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
(2)完善版權集體管理制度
西方發達國家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和實踐檢驗,已經比較成熟。以美國為例,其音樂版權集體管理組織運行已超百年,仍舊保持良好的同行之間的競爭氛圍,各大集體管理組織均“術業有專攻”,專注于一至兩項細分領域的集體管理工作。在美國版權法的最新變革中,對于已有的集體管理組織的職能沒有變動,又設置了集體管理組織(MLC)這一新的崗位進行專門管理。美國多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自由競爭的良性局面,從而將整體實力保持在較高水平。
對于我國而言,在本土音樂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的時候,政府參與其中既能為產業發展搭建框架也有助于建立普適性的版權規則。但是今天,音樂版權的發展模式已經發生變化,各家互聯網巨頭都參與其中,市場競爭充分且復雜,其制定的規則已難以充分反映市場的需求,因此筆者認為我國音樂版權立法應逐步轉變為允許自由競爭,開放個人或社會團體自行建立集體管理組織的權利和渠道以保證許可效率,同時將版稅的定價標準交給市場或者交由版權人和平臺自由協商,以幫助構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制度。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將集體管理組織定性為“非營利法人”,強調集體管理組織的獨立法人地位,并引入管理費異議機制,加強集體管理組織的透明度。
總而言之,流媒體音樂版權的保護,不僅要考慮版權,還要從商業化、市場化、網絡化的產業鏈角度來考慮。因為數字音樂市場中音樂消費觀、音樂消費角色、音樂發展動力都在不斷變革,已經形成了一個消費和市場產業鏈。在當下和未來的發展中,若積極調整版權體系、盈利模式、分撥利益和個性化服務,那么數字音樂產業的總體產值會大大提高。并且,當下我國正處于全球音樂產業由傳統唱片向數字音樂專輯轉型的背景下,面對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市場產業鏈布局的不斷完善與創新中,從音樂版權的法律保護、版權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數字音樂商業模式的探索開發,我國數字音樂產業都在向世界展示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本土化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偉.平臺獨家版權集中的競爭損害及反壟斷規制研究——基于騰訊音樂的考
察[J].管理學刊,2021,34
[2]楊倩莉.系統科學視域下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系統科學學報,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