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尼山書院的發展特質探析

2023-06-19 02:25:49王琇清王曰美
荊楚學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儒家文化

王琇清 王曰美

摘要:尼山書院位于孔子誕生地尼山,是中國古代祭祀型書院的典型代表。尼山書院在舊有祭祀廟宇的基礎上由官方主持建成,盡管在朝代更迭中多遭戰亂毀壞,但在朝廷和孔府的重視下得到多次重修,保留至今。尼山書院的興衰歷程,除了在史志資料中有所記載,還見于歷代所立碑刻中,尤以曲阜碑刻所記最為詳實、豐富。通過分析現存曲阜碑刻的數量與形制,可見尼山書院地位顯著、存續千年等特質;通過對相關碑文的解讀,可見其廟學一體、且以祭祀功能為主等特質。對尼山書院發展的歷史規律與特質進行研究,能夠為今后尼山書院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啟示與借鑒。

關鍵詞:尼山書院;尼山孔廟;曲阜碑刻;祭祀型書院;儒家文化

中圖分類號:K29?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68(2023)03-0053-08

尼山書院是中國古代書院中典型的祭祀型書院。作為孔子的誕生地,尼山在歷史上一直備受孔子后裔和歷代統治者的重視,尼山書院也因此在中國古代政治環境變化中所受的影響較小,整個建筑群得以存留至今,在現存的祭祀型書院中具有典型的研究意義。目前學界相關研究多將尼山書院作為祭祀型書院的代表置于區域書院研究或整個書院發展史中( 1 ),針對其進行專門深入研究的較少( 2 )。而碑刻作為一種特殊史料,不僅是一種歷史文獻和歷史文本,更是一種歷史文物和歷史行為,以曲阜現存與尼山書院相關的碑刻為中心,輔以其他歷史文獻、檔案,探析尼山書院的發展特質及成因,能夠更好地理解尼山書院與儒家文化發展歷程,為今后推動尼山書院的合理利用與發展提供借鑒。

一、尼山書院發展沿革

尼山書院,又稱“尼山誕育書院”,坐落于孔子誕生地尼山,元代《創建尼山書院之記碑》記載:“尼山去曲阜東南六十里,今屬滕州鄒縣,在滕西百里,鄒東六十里。其五山峰并峙,中峰則所謂尼山,啟圣王夫人顏氏所禱而生圣人也。”[ 1 ] 91從歷史上看,尼山書院與建在前面的尼山孔廟是一個整體[ 2 ] 45,在五代所建尼山孔廟的基礎上興建,后經不斷完善增修,到元代正式建成,是典型的“即廟為學”的祭祀型書院。雖然在動蕩中經歷過破壞,但又得以重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多是自清代遺留下來的建筑。

唐代州縣官學皆立孔廟,孔子與儒家文化受到高度尊崇,五代后周顯德年間(公元954-960),兗州太守趙某開始在尼山建立廟宇,奉祀孔子及其父叔梁紇,此時尼山僅有供祀廟宇。宋代尼山孔廟得以擴建完善,《創建尼山書院之記》碑記載:“宋慶歷癸未(1043),孔子四十六代孫襲文宣公知兗州仙源縣宗愿作新宮有廟,有夫子之殿,有夫人之位,有講堂,有學舍,有祭田。”[ 1 ] 91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愿襲封后在原有祀廟的基礎上增設祠堂、講堂、學舍、置祭田,開始將尼山孔廟發展成為授徒講學的地方,自此尼山孔廟具備了書院的功能。金代有關尼山孔廟最直觀的記載見于《孔氏祖庭廣記》中的《金尼山廟制》圖(如圖1所示)。

圖中雖沒有完全標注各建筑名稱,但與書院的基本布局相一致。據推測,北側院落的用途應與講堂相同,院外東側兩個體量較大的建筑為供師生居住的學舍[ 8 ] 23。可見其功能已經逐漸完備。到元代,尼山書院才正式建成。尼山書院院內有一通名為《尼山孔子像記》的石碑,記載了至元三十一年(1294)鄒縣尹司居敬在尼山按照天子等級為孔子塑像的事跡。《闕里文獻考》記載:“元文宗至順三年(1332),五十四代衍圣公用林廟管勾簡實理言,請復尼山祠廟,彭璠為官師奉祠。疏下禮部。奎章閣大學士康理力主之。議上中書,不果行。順帝至元二年(1336),復以中書左丞王懋德言,置尼山書院,以璠為山長。”[ 4 ] 76彭璠受命之后遷居尼山,動員尼山鄉親投入到書院建設中,地方官員、賢達、孔氏后裔也紛紛出資出力協助修建,“不數月而大殿成,殿門成,毓圣侯之祠成。學宮在廟之西,國子監制也。作觀川亭于坤靈洞之上……繼以塑繪圣賢之相成,樂器祭器以次第成。置弟子員,以凡民之子弟俊秀者充之,以復其身役”[ 1 ] 92。至此,尼山書院正式建成,此次修建活動在《尼山書院碑銘》和《創建尼山書院之記》兩通碑中皆有記載。尼山書院建成后,規模完備,在山長彭璠的帶領下招收子弟學習,發揮著祭祀與講學的功能。至正十四年(1354),鄒縣達魯花赤馬哈麻君在尼山書院增塑顏、曾、思、孟四公像,配享尼山大成殿,此事在《尼山大成殿增塑四配享記碑》中有詳細記載。元代末年,尼山孔廟和書院在戰亂中遭到嚴重破壞。明永樂十六年(1418)第59代衍圣公孔彥縉主持重建尼山廟,規模完備,并立《重建尼山廟記》碑記載此事。弘治七年(1494),尼山書院又經歷了一次修葺。明末“兵燹屢被,殿廡摧殘……(尼山書院)雖春秋之俎豆無恙,而棟宇門墻將有不可復識者矣”[ 1 ] 303。清代把書院教育作為國家正統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尼山書院也得到了相應重視。康熙、雍正、乾隆、咸豐四帝在位期間,尼山書院皆有得到修繕,《重修尼山祠廟記功碑》記載“清康熙時六十七代衍圣公加以涂飾。雍正間,六十八代衍圣公鼎而新之。嗣經乾隆間七十一代衍圣公、咸豐間七十四代衍圣公兩項重葺”[ 5 ] 396;康熙十七年(1678)所立《重修尼山書院碑記》評價此次重修為“實逾創制”[ 1 ] 304。道光二十六年(1846),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灝奏請朝廷撥銀重修尼山書院及孔廟,歷時3年完工,并立《大清重修尼山紀恩碑記》《重修尼山廟宇書院記略》二碑以記,此次修建所成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尼山書院規模。在晚清書院改制和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尼山孔廟及書院幾近瓦斷垣頹,后來以尊崇孔教為己任的福建籍商人郭禎祥捐款,于民國十三年(1924)秋至民國十四年(1925)夏修繕,衍圣公孔德成囑托宗人立《重修尼山祠廟記功碑》《重修尼山圣廟之碑》以記。新中國成立后,尼山孔廟及書院的建筑、碑刻、古樹等得到充分的保護和修繕。2006年,尼山孔廟及書院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縱覽尼山書院發展沿革,可見在尼山孔廟與尼山書院的建立、完善與歷次重建的過程中,多有專碑記載,也有官員、文人至此立碑頌德。這些碑刻中記錄了尼山孔廟與尼山書院的設立緣由、發展歷史、修建過程、建筑布局、撰碑與立碑人等信息,以年代順序排列各碑,從碑名中可大致窺見尼山書院的發展歷程。此外,這些碑刻的存在也是尼山書院歷史地位的表現,是我們當下研究尼山書院的寶貴資料。

二、曲阜碑刻中所見尼山書院特質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形式,以民間私人創辦和組織為主,最早出現在唐代。唐玄宗之時有麗正書院、集賢書院,主要是藏書、修書之處。宋代國家推崇儒學,官辦學校逐漸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士大夫紛紛開設書院,授徒講學,形成了古代學術的高峰,奠定了書院的基本架構,主要有三大功能,講學、藏書、供祀[ 6 ]。這一時期,孔宗愿在原有祀廟的基礎上增設祠堂、講堂、學舍、置祭田,開始將尼山孔廟發展成為授徒講學的地方,雖未得名,但已具備書院的基本功能——祭祀與講學。到元代,經朝廷批準后,尼山書院正式建成,并任命彭璠為第一任山長。之后在歷代官府與孔府的支持下,尼山書院又得到多次完善與重建,比分布在曲阜及周邊地區的同時代書院( 4 )受到了更高的重視。與中國古代大多數由民間私人創辦并以講學議政、藏書自修為主的書院不同,尼山書院由官方主持在原有祀廟的基礎上興建而成,是一所以祭祀為主要功能且延續至今的書院。下面結合曲阜碑刻對尼山書院特質進行分析,進而將其主要特質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一)官方興辦,地位顯著

首先,尼山書院同時受到官府和衍圣公府的重視。

在史料記載中,尼山書院的設立與修建往往是在官府的詔令及主持下完成的。宋代文宣公孔宗愿在尼山祀廟的基礎上增設學堂,金代衍圣公孔元措大修尼山祠廟,并增設寢殿。元代衍圣公孔思晦上書要求重修尼山祠廟,后左丞王懋德又上書奏請在尼山設置書院并舉薦彭璠為山長,獲朝廷準,尼山書院正式誕生。《創建尼山書院之記》碑對此事記載如下:

至順三年歲壬申,五十四代襲封衍圣公孔思晦,用林廟管勾簡實理言,請復尼山祠廟,置官師奉祠,因薦璠可用。事聞中書,送禮部議。奎章閣大學士康理公巙時為尚書,力言其事當行,議上。至元二年丙子,中書左丞王公懋德率同列執政者白丞相,置尼山書院,以璠為山長。三年六月至官,祓舍山中,罄竭私橐,繼以假貸。……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分司寧夏楊公文書訥行部率其吏翟迪、趙士恒、郭敏趨茲山,留璠舍。一日,顧瞻徘徊,以其事為己任,命同知滕州事郝寶寶閭領之。首出俸以為之先,而監州李彥博、鄒縣令張士謙與郡邑之官屬,暨大宗子孔克堅、襲曲阜令克欽,宗族子孫,凡齊魯之境賢卿大夫士民之好事者,出錢而勸成之。擇木于山,陶甓于野,傭僦致遠。牽車牛,服力役,連畛載途,飲餉相望,役大而民不知勞。……不數月而……成。……夫朝廷議定于上,部使者有司宣力于下,以克有成。[ 1 ] 91-92

與民間私人所辦書院相比,尼山書院在朝廷議定下,由官府、官員、孔氏后裔、鄉賢共同創建,如此大的工程,僅用數月而成,其受重視程度及地位可見一斑。明代永樂年間,孔子第五十九代孫襲封衍圣公孔彥縉、第五十五代孫曲阜世尹孔克中,第五十四代孫族長孔思楷集力對遭戰亂破壞的尼山孔廟及書院進行重建,并立《重建尼山廟記碑》。《闕里文獻考》記載:“明成祖永樂十五年,五十九代衍圣公率族人重修,增建啟圣殿及寢殿于西偏。孝宗弘治七年,六十一代襲衍圣公宏泰,五十八代孫、三氏學學錄公璜以修文廟余資重葺。”[ 4 ] 76明代文化政策嚴厲,書院經過多次損毀,但尼山書院卻得到多次修繕,這與尼山書院的身份與地位息息相關。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時任衍圣公孔毓圻、孔傳鐸、孔昭煥都對尼山書院進行了修繕。道光二十六年(1846)衍圣公孔繁灝“咨請工部奏,蒙皇上允準敕修,特命大吏勘估,撤舊更新,撥山東藩庫廟工生息銀三萬一千五百五十兩”[ 1 ] 377,重修尼山并立《重修尼山紀恩碑》。民國時期政局動蕩,衍圣公孔德成有心修繕但資金短缺,后在郭禎祥資助下得以進行,為此在尼山立《重修尼山圣廟之碑》紀念,但因“尼山境地較僻,聞見難周”[ 5 ] 396,再立《重修尼山祠廟記功碑》于闕里孔廟十三碑亭內。

尼山書院的山長由朝廷批準任命,首任山長是彭璠,但后來逐漸由孔氏后裔擔任。明朝建立之始,規定尼山書院和洙泗書院各設山長一名,由衍圣公保舉賢能的族人擔任,賦予衍圣公對尼山書院的治理權,孔聞韶就曾以尼山書院無人主持祭祀事宜為由,奏請朝廷委派他的弟弟孔聞禮擔任山長。明正德二年(1507),衍圣公孔聞詔奏請將尼山書院的山長改為學錄,秩從九品。清順治元年(1644),吏部復準山東巡撫方大猷條奏,尼山書院和洙泗書院學錄由衍圣公分別咨送弟侄和族人替補。乾隆元年(1736),學錄品秩由從九品升為正八品[ 7 ]。實際上尼山書院已成為衍圣公府蔭庇下共享朝廷優渥之地,可見其地位之殊顯。

其次,在尼山書院發展過程中,其建筑形制逐漸完備,到清代“實逾創制”,諸多碑刻因之而立,并且流傳后世。

宋代文宣公孔宗愿在尼山祀廟的基礎上增設學堂,金代衍圣公孔元措大修尼山祠廟,并增設寢殿。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鄒縣縣令司居敬改塑神像于尼山坤靈洞中,衣冠皆從古代天子禮制。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尼山書院正式建成時,大成殿、大成門、神廚、明倫堂、東齋、西齋、毓圣侯廟、觀川亭皆備,并仿國子監之制設立學宮,采取“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布局,可見其地位已經高于其他地方書院。至正十四年(1354),鄒縣達魯花赤馬哈麻又為尼山書院增塑四配享。通過元代的擴建,使得尼山書院的格局堪比太學[ 8 ]。此后皆在此基礎上修繕,而清代的重修,可謂“實逾創制”[ 1 ] 304:道光二十六年(1846)衍圣公孔繁灝奏請朝廷撥銀進行大規模重修,所立《重修尼山書院紀恩碑》記載如下:

經始于道光丁未春二月,告成于道光己酉夏五月。計大成門三間,大成殿五間,東西廡十間,寢殿五間,東西廡六間,講堂三間,啟圣殿五間,寢殿五間,門三座,毓圣侯祠三間,門一間,后土祠一間,內外圍墻共一百二十丈。大成殿柱舊用木,今易以石柱六,添置斗拱、承塵。大成門外添建石欞星門一座,圍墻五十余丈。于廟后隙地添建神庖、神廚二所,新修禮器,謹藏廟廡。又書院九間,大門一間,茶房一間,圍墻三十丈。門外觀川亭一間,顏母山顏母祠三間,大門一間,圍墻十八丈。[ 1 ] 377

此次重修歷經兩年多,此后尼山祠廟和書院的建筑、稱呼區分開來,廟后所建四合院式建筑獨稱尼山書院,建筑規模和布局達到最高程度,我們現在所見尼山孔廟及書院基本與之相同。

“我們認為,無論立在宗廟里、宮殿前的廟堂之碑,還是置在墓葬前的神道之碑,其做法都有其特殊的,甚至神圣的含義”[ 9 ]。在現存曲阜碑刻中,與尼山書院的修建、發展有關的官方所立碑刻共有10通,其中碑頭有雕龍紋飾的有4通( 5 ),另有私人拜謁所立碑刻3通,這些碑文除記事外,還包含了大量對尼山圣跡及尼山書院祭祀講學功績的褒揚詞句。而同由孔府管轄的洙泗書院、春秋書院、石門書院等并未有如此大的建筑規制及碑刻遺存,可見尼山書院在儒家歷史上地位之顯著。

(二)因廟設學,廟學一體

最早有關尼山祠廟的記載出自《魏書·地形志》:“魯……有叔梁紇廟。”[ 5 ] 398相傳孔子父親叔梁紇及母親顏徵在登尼山致禱后而生孔子,于是后世在尼山建廟奉祀,最初稱“叔梁紇廟”。唐代《括地志》中亦有記載:“叔梁紇廟亦稱尼丘山祠,在兗州泗水縣五十里尼丘山東址。”[ 10 ]后周顯德年間,兗州太守趙某因尼山為孔子誕生地設廟祭祀。宋代慶歷年間,文宣公孔宗愿“始即廟為學,立學舍,置祭田”[ 4 ] 76,尼山孔廟在祭祀的基礎上增設講堂、學舍、祭田,始具備書院功能。至元四年(1338),尼山書院正式建成,正式發揮講學功能。時任國子助教陳繹曾撰《尼山書院碑銘》記載:

惟天生圣,惟圣垂憲;惟師典教,惟士祗學。報本于茲,有翼有嚴。若師若士,非經何教,非德何學。一乃心、勅乃身,以明天倫,以究人治,報天尊圣,以衍無疆之休。或敢不恭,則有常憲。[ 11 ] 163

奎章閣侍書學士、翰林侍讀學士、通奉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知經筵事、蜀郡虞集所撰《創建尼山書院之記碑》記載:

學宮在廟之西,國子監制也……樂器祭器以次第成。置弟子員,以凡民之子弟俊秀者充之,皆復其身役。[ 1 ] 92

奉訓大夫、國子監丞危素所撰《尼山大成殿增塑四配享記碑》記載:

書院之諸生,尚考求于方策,非四公之學,不敢學也。邑大夫之望于諸生者,庶其在此,可不勉哉![ 11 ] 173

從這三處碑文中可知,尼山書院學堂依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左廟右學”之制建成,招收優秀的平民子弟入學講授儒家經典,傳習禮樂文化,培養優良德行,究明天倫人治禮儀,以報上天,以尊圣人。“進足以匡吾君,而澤吾民;退足以化其鄉,而善其俗”,此為尼山書院這樣的官辦書院培養人才的標準[ 12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歷代帝王為孔、顏、曾、孟四氏“圣裔”特設“四氏學”( 6 ),因而尼山書院的教育對象只是平民子弟。盡管在歷史記載中看不到它培養出具有高成就的學生,但從文教傳承延續的角度來看,尼山書院是不可或缺的。

(三)祭祀功能為主,兼具教化功能

尼山書院本是在祀廟的基礎上建成,且與其他書院相比保留并增設了大量的祭祀建筑,明代《兗州府志》記載如下:

元至順三年,衍圣公思晦請命重建,賜額尼山書院,立講堂學舍祭田,設山長一人奉祀。其制:中為大成殿五間,以奉夫子;后為寢殿三間,以祀夫人;東廡三間,以祀伯魚;西廡三間,以祀子思。廟之西北為啟圣公廟,廟后有寢,祀顏氏夫人。其西南為毓圣侯廟,以祀尼山之神。宋仁宗皇祐二年,封山神為侯故也。廟之東南有觀川亭,其下有坤靈洞……[ 13 ]

從《兗州府志》所載內容中可知,尼山書院除設有大成殿和寢殿用以祭祀孔子及夫人外,還增設了供奉孔子父母的啟圣王廟及供奉尼山山神的毓圣侯廟。這些祭祀建筑的設置就表明,與其他書院相比尼山書院的祭祀功能之明顯。

尼山書院每年仲春、仲秋兩月逢上丁日都要舉行祭孔儀式,祭孔時所用的“佾舞”是周代朝廷舉行典禮時所用的樂舞,孔廟的“八佾”樂舞具有特殊內涵,它以褒揚孔子和贊頌儒道為主要內容,音樂是周代的“六樂”,歌詞則是頌揚孔子和“禮樂”思想[ 12 ]。這些祭祀活動既是對孔子和儒家文化的高度宣揚,又在祭祀儀式中無聲地向人們傳遞了儒家思想,起到了“德化天下”的作用。

李東陽在《重修尼山宣圣廟記》對尼山廟的祭祀和教化功能這樣描述:

闕里林廟則以嗣衍圣公主其事,尼山之廟以二月為生辰九月為忌日,一歲再祭,而山之神亦附祭焉。夫魂氣之飛揚,固非體魄歸復之比,然因生遡原報本反始之,舉有之而不敢廢茲廟之制,誠不可以或弛也。為孔氏后者觀圣人之音容而不可得,則求之廟庭,廟庭而不得,則求之林墓,林墓而不得,則又于茲山、茲廟求之。仰止景行,念爾聿修之意可以油然而生矣。圣澤所庇不愈遠而無窮哉!況天下之學者、仕者,或游或寓之此而求焉,其為益不亦大且博哉。若謂圣人之道無所不有,圣人之神亦無所不在,有不專乎此者,則論其理之凡,而非所以論祭之義也。[ 14 ] 701

圣人已去,圣人之廟成為后人“觀圣人之音容”之處,激勵后人繼承發揚先人的德業。盡管尼山書院的教學功能不甚鮮明,后期幾乎陷入停滯狀態,但一直發揮著教化作用。

惟天生圣,惟皇崇圣,孰敢不欽。若官,若吏,若士,敢有不祗厥事,國則有常刑。敢有朋酗酒、致鄭聲、博弈笑呼,以黷清廟,時則有大罰。敢有讌使介、舍羈旅,國則有常罰。敢有踰垣墻、毀宮廟、牧牛羊、竊薪芻,時則有常刑。[ 11 ] 163

《尼山書院碑銘》中這段話表明,后人如有不符法度道德、褻瀆神明等行為,一定會受到懲罰,意在教人向善守度、不逾綱常。曲阜現存與尼山書院相關的碑刻中,皆有大量對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褒揚贊頌。故來此觀摩拜謁的后人,見到這些碑文之后一定能感悟到儒家文化向上向善的力量,沐浴在儒學忠孝禮樂的教化潤澤之中。

(四)存續千年,經久不衰

在今天,尼山書院依然屹立在尼山五老峰上,接受子孫后輩的瞻仰。雖然尼山書院自建立以來沒有培養出卓有成就的名家碩儒,但是它在朝代頻繁更迭的歷史進程中毀了再建、建了再毀、再毀再建的這一往復循環的過程,我們可以感覺到尼山書院堅韌頑強的生命力,同時彰顯出儒家文化蘊含著強大的凝聚力[ 2 ] 46。尼山書院發展規律的背后就是儒家文化歷史命運的體現,在尊儒重道的朝代,尼山書院往往也受到極大的重視。如元代、清代這兩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就非常重視用中原儒家文化安撫天下、治理民眾,尼山書院正是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正式建立,且所立碑的碑頭多有龍紋雕飾,后又在清朝政府的支持下得到逾越前制的重建。“尼山乃圣祖誕育之地”[ 11 ] 220,作為儒家文化的象征之一,尼山書院在歷史劫難中得以延續、保存,不斷地完善,正是說明儒家文化生生不息、不可泯滅。中華民族經歷了那么多王朝的興衰、政權的更替以及內憂外患的干擾,而沒有分裂和消亡,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儒家文化為核心而形成的強大民族精神在維系和支撐著[ 15 ]。儒家文化歷經千年而不衰,中華民族久經磨難而更強,尼山書院也將歷久彌新,為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發展做出貢獻,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三、曲阜碑刻對尼山書院特質的承載

曲阜現存與尼山書院有關的碑刻既是曲阜碑刻史料的一部分,也是尼山書院建筑的組成部分,承載著尼山書院的特質,主要表現為:尼山書院歷史信息的載體、尼山書院歷史地位的象征以及尼山書院文化傳承的資源。

(一)傳頌千年:歷史信息的載體

“書于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傳遺后世子孫者知之”[ 16 ],中國自古以來注重對歷史文化的記載,石刻是重要載體之一,記錄了豐富的社會信息。在傳世的諸多石刻文獻中又以碑刻為主要形式。從本質上說,碑刻與流傳至今的紙質文獻是一致的,都為后世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文字資料,但與紙質文獻不同的是,碑刻不僅是一種歷史文獻和歷史文本,更是一種歷史文物和歷史行為,蘊含著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層面緊密相關的信息,并且可以長久地保存。曲阜現存與尼山書院相關的碑刻承載了大量有關尼山書院的信息,并且這是一種直接的原始信息,與傳世紙質文獻相比,碑刻中所記載的信息不會在傳播過程中受到不可抗力因素或人為因素的破壞,能夠反映最真實的歷史樣貌。哪怕歷經千年,我們依舊能從碑文中了解尼山書院的發展沿革,總結尼山書院的發展特質,感悟尼山書院在歷史上的作用,甚至能想象曾經此處行禮祭拜、講誦弦歌的畫面。

(二)器以藏禮:歷史地位的象征

碑刻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器物。作為書寫記錄的媒介載體,碑刻不僅承載了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禮樂文明,而且是“器以藏禮”( 3 )的重要表征[ 17 ]。劉勰在《文心雕龍·誄碑》講道:“碑者,埤也。上古帝皇,紀號封禪,樹石埤岳,故曰碑也。周穆紀跡于弇山之石,亦古碑之意也。又宗廟有碑,樹之兩楹,事止麗牲,未勒勛績。而庸器漸缺,故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廟徂墳,猶封墓也。”[ 18 ]可以說,碑刻除了作為文字載體記錄歷史信息外,還傳承了最早青銅禮器褒揚嘉行懿德、明辨等級尊卑、紀功賞告先祖、示訓子孫后代的文化象征意義。曲阜現存碑刻的數量極其豐厚,在尼山書院的發展歷程中,幾乎都存有碑刻對其進行記錄、紀念,并且碑刻的形制等級較高,多有龍紋雕飾。這彰顯了尼山書院因受官府和孔府雙重重視,被賦予了顯著的歷史地位,可謂斯文在茲,延續千年。

(三)以告后世:文化傳承的資源

尼山書院在歷史更迭之中經過了多次毀壞與修建,最終得以完備地保存下來,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書院的重要代表,還是當下研究儒家思想與儒家教育的重要對象,更是儒家文化頑強生命力和強大凝聚力的彰顯。歷代為尼山書院所設立的碑刻也已經成為尼山書院的一部分,這些碑刻既是研究尼山書院的重要史料,也是尼山書院受到官方重視、經久不衰的重要標志,更是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精神的載體。明代首輔大臣李東陽拜謁尼山之時,除作《謁尼山》詩一首外,還書《重修尼山宣圣廟記》一文,“以告后之蒞茲土者”[ 14 ] 701,相關碑刻的設立亦是如此,就是要莊重地向后世子孫傳遞尼山書院的發展歷程,使他們謹記尼山書院的歷史意義。當后人佇立在尼山書院中高聳林立的碑刻面前,飽覽歷經風雨侵蝕卻依然可見的碑文時,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一幕幕歷史畫面,感悟到厚重的文化魅力。與紙質傳世文獻相比,碑刻作為一種實物史料,能給人們帶來更直觀、更震撼的體悟,是歷史文化傳承的寶貴資源。曲阜碑刻之于尼山書院,更是一種給后代長久傳承的資源,是鮮活的文化遺產。于當下及后世研究者而言,充分利用曲阜碑刻去研究尼山書院,是讓我們的文化遺產活起來,講好中國文化發展的故事,響應新時代文化強國的實踐,在當下歷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四、余論:尼山書院的發展現狀與展望

自十八大以來,培育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文化實踐正在不斷拓展。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19 ]尼山書院及相關碑刻是中華大地上的寶貴遺產,包含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是文化強國、滋養社會的重要資源。

孔子是中華文明的象征和符號,孔子誕生地尼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代名詞,尼山書院也因其地位顯著、廟學一體、以祭祀功能為主、經久不衰等特質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許多文化活動都以“尼山”冠名,熱度居高。200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華文化標志城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許嘉璐倡議以“開展世界不同文明對話”為主題創辦尼山論壇。2010年9月26日,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成功舉辦;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及“尼山藝術論壇”“尼山文物論壇”“駐華使節齊魯文化行”等系列相關活動于2022年9月在曲阜舉辦。2014年,山東省文化廳決定在全省創新推進“圖書館+書院”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并以“尼山書院”命名全省各級圖書館的書院。2019年8月25日,山東省委與教育部共同成立了“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標志著致力于打造世界儒學研究高地、儒學人才集聚高地、儒學普及推廣高地和儒學國際交流傳播高地,全球儒學研究實體平臺的誕生。這些文化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社會對傳統文化、儒家文化與“尼山”的了解與認可。

尼山書院及孔廟目前被劃入由曲阜市與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聯合開發的“尼山圣境”項目,這是一項旨在打造集觀光游覽、休閑旅游、文化體驗、修學啟智、休閑度假、教育培訓于一體的復合性文化度假產業綜合體。這種政府與企業合作通過創新旅游業的形式突破了傳統的文物古跡單一游覽模式,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觀賞圣境、體驗文化。2018年央視中秋晚會在尼山圣境上演,一時間“尼山圣境”吸引了全球目光,拉動了大量游客、學子等前來觀覽、游學,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由此可見,尼山與尼山書院在當下不僅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而且還是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良好載體。

總之,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的獨特形式,尼山書院是中國古代書院中的典型代表。盡管傳統的書院已不復存在,但書院在清末被改造成近代學堂,成為貫通新舊教育的橋梁,在民國以至于當代都連綿不絕,甚至有復興之像[ 20 ],各種類型的書院又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起來。2019年9月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提出要“積極推動高校建立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 21 ],各高校也在積極借鑒傳統書院制度建立新的教學與研究機構:如北京大學鹿鳴書院、復旦大學志德書院、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等,在我國目前38所一流大學中,共有27所創建了書院,實行書院制建設與管理,占比71.1%[ 22 ]。中國古代書院是集“祭祀、講學、藏書”于一體的教育形制,還有專門的學田、祭田、食田等供養書院教學活動。尼山書院雖偏重教化與祭祀,但依舊具備完善的贍學機制,這種形式可以借鑒到我國當下的教育改革中,如開展“圖書館+書院”模式、普及勞動教育、加強素質教育、加強學生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培養、研學旅行等,匯聚各項優勢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各層面發展。此外,我國書院制度從明代開始傳入朝鮮,之后又傳入日本、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甚至歐美地區,是儒學向域外傳播交流的紐帶與橋梁。在2019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自中國傳入并受儒家文化滋養的“韓國新儒學書院”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源自中國的書院走向世界,讓全世界人民都見證了儒家文化的魅力。我國目前正在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書院能夠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再次大放異彩!

注釋:

(1)鄧洪波,彭愛學:《中國書院攬勝》,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朱漢民:《書院精神與儒家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李偉:《山東書院史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孫業旺、孟繼新:《濟寧書院與四氏學》,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年版;盧興民:《清代山東書院研究三題》,南京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

(2)石玲:《曲阜洙泗、尼山書院的文化內涵》,《齊魯文化研究》2006年版;焦麗萍:《尼山書院:廟學合一尊儒育人的千年書院》,《學習時報》2021年7月30日;駱承烈、梁方建:《孔府書院及其特點》,《江西教育學院學刊》1987年第1期;姜修憲、袁雨:《有制無規:嘉道以降孔府書院學錄選授探研》,《安徽史學》2021年第3期;張良:《曲阜尼山書院建筑與歷史研究》,北京建筑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

(3)“器以藏禮”典出《左傳·成公二年》:“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若以假人,與人政也。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4)如洙泗書院、春秋書院、石門書院、圣澤書院、中庸書院等。

(5)分別是《尼山書院碑銘》《尼山大成殿增塑四配享記碑》《尼山書院碑》《大清重修尼山紀恩碑記》。

(6)“四氏學”是在孔氏家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家學,到廟學,再到三氏學。直到明代萬歷年間添入曾氏,而稱“四氏學”,一直延續到清末。

參考文獻:

[1]楊朝明.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3輯[M].濟南:齊魯書社,2017.

[2]孫業旺,孟繼新.濟寧書院與四氏學[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3.

[3]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9.

[4]孔繼汾.闕里文獻考[M].周海生,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5]楊朝明.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2輯[M].濟南:齊魯書社,2015.

[6]曹磊.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的特點及其影響[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80-84.

[7]姜修憲,袁雨.有制無規:嘉道以降孔府書院學錄選授探研[J].安徽史學,2021(3):65.

[8]張良.曲阜尼山書院建筑與歷史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14.

[9]賴非.齊魯碑刻墓志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4:8.

[10]李泰.括地志輯校[M].賀次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0:122.

[11]楊朝明.曲阜儒家碑刻文獻輯錄:第1輯[M].濟南:齊魯書社,2015.

[12]焦麗萍.尼山書院:廟學合一尊儒育人的千年書院[N].學習時報,2021-7-30(A6).

[13]于慎行.兗州府志·祠廟志[M].明萬歷二十四年刻本影印本:4-5.

[14]李東陽.懷麓堂集[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王曰美.中國儒學與韓國社會[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1.

[16]墨子.墨子[M]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2.

[17]陳培站.器以藏禮:漢碑文化意蘊概述——以曲阜漢碑為例[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38-44.

[18]劉勰,著.文心雕龍譯注[M].王運熙,周鋒,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71.

[19]習近平.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J].求是,2020(23):2.

[20]鄧洪波,趙偉.歷史視域中的朝鮮書院及其“突出的普遍價值”——韓國書院申遺問題芻議[J].大學教育科學,2019(4):59-65,126.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DB/OL].(2019-10-12) [2022-05-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22]蔣家瓊,丁晨,王思微.我國一流大學書院制管理模式現狀與展望[J].江蘇高教,2021(12):88-94.

[責任編輯:陳麗華]

猜你喜歡
儒家文化
借助歐美游客傳播儒家文化的創新路徑可行性研究
——兼談歐美游客儒家文化認知狀況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游覽中華大地,體會儒家文化(二)
游覽中華大地,體會儒家文化(一)
走出“無意義”的思想困境——基于儒家文化資源與勞動治療路徑的思考
儒家文化影響下的漢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論儒家文化的復興
牡丹(2016年14期)2016-04-29 08:06:08
中國儒家文化視角下的跆拳道運動
體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
傳統行政人格的生成機理——基于儒家文化的社會化視角
論傳統儒家文化對誠信價值觀教育的時代價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欧美在线免费| 国产99视频在线| 欧美a级在线|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曰AV在线无码|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99久久亚洲精品影院|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视频一区|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婷婷综合色|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jizz国产视频|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91视频|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亚洲一区黄色|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大香伊人久久|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免费无遮挡AV|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毛片| 91无码网站|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午夜国产理论| 成色7777精品在线| 黄色a一级视频|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1区2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午夜小视频| 无码aaa视频| 色婷婷在线影院|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婷婷|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欧美天天干|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香蕉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