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青少年;人際適應;心理咨詢;咨詢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1-0069-02
【作者簡介】唐遠瓊,四川省瀘縣第二中學(四川瀘州,646106)教師,正高級教師,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健康兼職教研員。
本期3個案例中的學生都遇到了人際適應問題。3位咨詢師通過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采用認知行為療法、自由聯想技術、空椅子技術等心理咨詢策略幫助來訪學生逐步改善適應不良的認知、情緒和行為。
一、不容忽視的人際適應問題
青少年處于從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期,也處于個體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他們的人際適應問題,尤其是藏在情緒、學習等問題背后的人際適應成因常常被忽視,如案例3中的小豪經常莫名嘔吐,嘔吐原因卻被認為是“學習焦慮”。其實,他遇到了未被重視的人際交往問題。
作為社會適應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際適應指個體在社會互動中表現出來的,與他人建立和保持溫暖及愛的關系,彼此給予善意和支持的能力。[1]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面臨不同的人際適應任務,青少年的人際適應任務主要包括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適應新班級的教師、樂于并善于與同伴交往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進入更為廣闊的社會人際網絡,人際關系也隨之發生明顯變化。一方面,他們對父母的心理依賴與情感依賴在減弱;另一方面,他們與同伴的交往需求在增加,從交往中獲得安全感、歸屬感、自尊感的需求也在增強。因此,同伴關系的變化會給中學生帶來持續的心理沖擊和人際壓力。如本期3個案例中的來訪學生皆因同伴關系困擾出現軀體、認知、情緒或行為問題。
二、人際適應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1.人際適應影響心理健康
21.04%的初中生、25.75%的高中生均認為人際交往中的矛盾,如與同學、朋友之間出現隔閡或沖突等,是除“學習成績落后”外,令他們“痛苦和不安”的首要原因。[2]在高中生面臨的“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展、學習和學業、與父母交往、未來前途、經濟、健康”六大方面的壓力源中,“社會人際關系引發的壓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最為密切。[3]
2.人際適應影響幸福感
對青少年來說,建立積極的同伴關系,感受來自同伴的接納可以讓他們體驗更多的積極情緒和幸福感。國內外諸多研究證實,因社會排斥產生的疏離感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消極影響,人際關系不良將導致青少年短期或長期的社會適應困難。若一個人想提升幸福感,就得鍛煉自己的人際適應能力,學習如何與他人建立并保持親密的關系,學習如何解決人際沖突。
3.人際關系影響學業成績
2011年,繆祝意調查發現,高中生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與學業成績顯著正相關。[4]2016年,張凌調查發現,相較交流的頻率,人際溝通質量對學業成績的影響更大。[5]2018年,曹虹、李霞調查發現,中學生的人際關系困擾狀況與學業成績有顯著相關,且對學業成績有顯著預測作用,良好的人際關系狀況能有效促進學業水平。[6]如案例1中的小L因遭遇人際交往困擾導致學業成績下降,而在適應不良的認知、情緒和行為得到改善后,成績有了很大進步。
三、青少年人際適應問題咨詢策略
面對出現人際適應問題的來訪學生,咨詢師要在良好咨訪關系的基礎上根據來訪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宜的咨詢策略,幫助來訪學生改善人際適應狀況。
1.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將咨訪關系視作心理咨詢中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咨訪關系有助于降低或消除來訪者的防御心理,也有助于來訪者獲得被接納、被尊重等積極體驗。3個案例中的心理健康教師都注重通過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等方法與來訪學生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
2.采用適宜的咨詢方法
心理咨詢方法是達成咨詢目標的重要保障。面對訴求不同的來訪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均須秉持“以來訪者為中心”的理念,采用適宜的咨詢方法。案例1中,心理健康教師為幫助小L改善不合理認知、調節情緒、學會溝通,采用了認知行為療法;案例2中,心理健康教師根據小欣被傳謠言的困境,結合心理健康教師兼具的“教師”與“心理咨詢師”的雙重身份,采用個體輔導與班級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她疏導情緒、改善人際環境、提升溝通能力;案例3中,心理健康教師采用自由聯想技術,啟發小豪找到嘔吐的心理原因,再通過空椅子技術助其澄清觀念、宣泄情緒、增強主動解決人際困擾的行動力量。
【參考文獻】
[1] 程玉潔,鄒泓.中學生人際適應的特點及其與家庭功能、情緒智力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11(2):65-70,89.
[2]譚欣,郭振娟,張環.影響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9(6):31-34.
[3]樓瑋群,齊銥.高中生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2):156-159,155-253.
[4]繆祝意.高中生人際關系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5):21-23.
[5]張凌.中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對學業成績的影響——基于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報,2016,12(6):98-103.
[6]曹虹,李霞.初中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效能、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29):10-14.
責任編輯:包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