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云
【摘? ?要】全面抗戰時期,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僑居海外的華僑與祖國同胞一起,舉起了反侵略的旗幟。海外華僑在僑居地利用自己在海外的優勢,在經濟上捐款捐物,在政治上擁護團結抗戰,并且還積極踴躍地回到祖國參加抗戰。《新華日報》充分發揮黨報黨刊的喉舌功能,大力報道華僑的抗日救亡運動。通過對《新華日報》報道的考察,可以發現《新華日報》對華僑授助抗戰的報道在當時對推動抗戰的勝利,加深祖國與華僑的聯系,爭取國際支持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新華日報;華僑;抗日戰爭;援助祖國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一場偉大的反侵略戰爭,為了爭取抗戰的勝利,祖國同胞和海外僑胞萬眾一心、精誠合作。《新華日報》作為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大型機關報,把爭取華僑參加祖國的抗日斗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新華日報》發刊詞中明確提出:“于今團結初成之時,本報更將盡其所能為鞏固與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努力。”[1]因此,《新華日報》廣泛動員華僑參加抗戰,爭取擴大海外統一戰線。
一、《新華日報》關于華僑援助祖國抗戰原因的報道
濃厚的國家觀念,使漂泊海外的僑胞們能夠深切體會到被壓迫民族所受的苦難。一千萬僑胞分布在世界各地,抗戰開始后,在國共兩黨的倡導下,華僑積極投身于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中。
(一)華僑的愛國主義精神
華僑向來具有愛國愛鄉的傳統,他們內心充滿著對祖國的熱愛。當時的僑胞們雖然遠離祖國,但是他們與祖國同胞血脈相連,情感相通,滿懷著愛國的情感。《新華日報》報道了多例華僑愛國的實證,“巴城華僑愛國熱烈”“他愛父親的祖國”“南洋華僑又捐五萬余元”“暹羅僑胞愛國情殷”等,《新華日報》對華僑愛國行為的報道,真切地體現了華僑對祖國的關懷與熱愛。“女工,女理發師,妓女,女傭組織了賣花隊,每逢紀念日便到街頭去勸賣,他們的愛國熱忱是值得感動的,一分一文的賣花錢都交給了國家”[2],華僑的愛國情感,是他們支持祖國抗戰最深層次的原因。
(二)華僑艱難的生存境地
抗日戰爭爆發后,遠居海外的華僑,受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忍對待。處于排華政府統治下的華僑,生存狀態更是苦不堪言,當地政府隨意逮捕華僑。“暹羅僑胞抗日,暹政府袒日捕二十二人”“暹羅排華,摧殘華僑教育”等報道,宣傳了華僑在親日政府統治下的艱難生存狀況,“華僑的救亡活動,一向即被禁止與破壞”。[3]1941年后,由于日本的南進政策,處于東南亞一帶的華僑更是受到了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的對待。
近代以來,因為中國自身的弱小,僑居地本土居民輕視華僑的越來越多。《新華日報》報道的《幫助華僑救國工作》中,暹羅某個政府官員談到華僑時說“暹羅華僑比猶太人還厲害,華僑只知愛護自己的國家,在外國賺了錢完全寄回中國:華僑甚于猶太人”[4],這種侮辱華僑的言論,使人心生憤慨。華僑渴望祖國的強大,成為他們在國外的后盾。華僑發動自己的一切力量來支援祖國的抗戰,期望祖國的勝利,以使他們在國外能夠擁有平等的地位。
(三)華僑人數多且具有實力
抗日戰爭要取得成功,不僅僅需要國內同胞的團結,還需要海外同胞加入到抗日統一戰線中來。海外華僑人數眾多,遍布美國、英國、新加坡、南洋、巴達維亞等地,林祿如談華僑狀況中說到“全世界華僑約共一千萬,在世界的角落中,都有華僑的蹤跡”[5]。如此大數目的華僑團結起來,形成了抗日的巨大力量,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華僑到了海外后,依靠自己的勤奮與節儉,創造了巨大財富。華僑在海外大多都經營商業,《新華日報》在報道荷屬東印度僑胞熱烈援助祖國的時候,據記者采訪“荷屬東印度僑胞大半從事商業、在南洋經濟界頗占重要地位”[6]“單荷屬東印度即有十二萬萬日元,各地約計有百萬萬元之鉅,實在是我們全部抗戰力量中極可寶貴的一部分”[7]。華僑把自己辛苦經營所得,通過僑匯、購買救國公債等形式匯回祖國,在經濟上大力援助祖國抗戰。華僑遍布海外各地且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他們擁有足夠的力量來為祖國的抗戰提供支持。
(四)國共兩黨的積極倡導
在全面抗戰時期,國民黨出臺了很多關于華僑的政策法規來方便僑務工作的開展,鼓勵華僑回國參戰,保護海外華僑利益,援助受難僑胞。《新華日報》在報道中多次提到要加強同海外僑胞的聯系,把國內關于抗戰的情形告訴海外僑胞,取得海外僑胞的支持和幫助。除了要加強同海外華僑的聯系,還要救濟歸國的苦難僑胞,《新華日報》也堅定地站在華僑的立場上,要求政府給予華僑幫助,支持華僑的救國運動,“如何救濟歸國僑胞,給他們以切實幫助,使他們各得其所,繼續擴戰工作,就成為目前迫切的重要問題了”[8],這些言論都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對于華僑抗戰的支持與倡導。
二、《新華日報》關于華僑援助祖國抗戰方式的報道
身處海外的僑胞們,愛國情感熱烈。在全面抗戰爆發后,愛國華僑有錢捐錢,有力出力,積極為祖國捐助抗戰所需。《新華日報》對華僑的愛國行為進行了廣泛的報道,在抗戰期間,華僑對祖國的貢獻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上:積極踴躍捐款捐物
自抗戰以來,華僑捐款非常踴躍。從盧溝橋事變發生后,海外各地的僑胞為了支持祖國抗戰,捐款捐物寄回祖國。《新華日報》定期公布捐款項目,激發華僑的捐款熱情。據《新華日報》報道,南洋僑胞為支援抗戰捐獻巨款,菲律賓僑胞,自“七七事變”發生后,節衣縮食,匯回捐款二百萬元,并購買救國公債六百萬元。巴達維亞華僑自日本法西斯入侵,我國團結抗戰以來,該地僑胞募捐救濟傷兵及難民,截至目前已募款一百余萬,寄回祖國的賑濟機關。除了南洋僑胞之外,其他各地華僑捐款更是數不勝數。
除了捐助巨款,在物資方面,華僑也是毫不吝嗇地援助祖國。自國內發動征募寒衣運動以來,海外僑胞紛紛響應。《新華日報》刊登了多例華僑捐贈物資的報道。荷屬東印度僑胞約購買棉大衣一百件,棉背心二百余件,轉交給婦女救濟會分發給祖國前線抗戰的將士。[9]藥品作為當時的急需物資,海外僑胞也是竭盡所能地捐助。海防華僑縮食會及民眾壁報社捐助各種藥品二千六百二十八件,止痛散,止咳藥粉,金雞納霜,藥棉,繃帶等數量眾多。[10]除了寒衣和藥品,華僑還捐給祖國汽車、飛機、糧食、書籍等許多抗戰時急需的物資。《新華日報》報道了華僑通過捐款捐物援助祖國的情況,表現了華僑對祖國深切的熱愛。
華僑捐款捐物,緩解了祖國的經濟危機,救助了大批的傷兵難民,為祖國贏得抗戰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二)政治上:反對分裂擁護團結
《新華日報》在發刊詞中就提出要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以一直積極報道華僑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行為。華僑在支援祖國抗戰上,希望祖國同胞們能團結一致,共同抵御敵人的進攻。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海外華僑知道祖國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后,發電慶賀“擁護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日救國統一戰線,懇請兩黨同志、貫徹親密合作、共同御侮、共同建設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11],表達了華僑擁護國共團結抗日的興奮之情。
在得知汪精衛叛變祖國,做了敵人的走狗時,華僑對此極為憤慨,投入了反對分裂,擁護團結的斗爭。越南華僑在舉行“八·一三”抗戰二周年紀念日時,表示“一致擁護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建國大會一致聲討汪匪之奸徒,及一切漢奸托派之叛國賣國之行為,一致嚴斥不明大義挑撥國共摩擦,破壞民族統一陣線之敗類”。[12]海外華僑紛紛開展反汪運動,《新華日報》刊登“海內外同胞通電討汪”“海外僑胞紛請政府肅清漢奸”等報道,強烈反映了華僑對汪逆分裂祖國的排斥與厭惡。《新華日報》報道的華僑擁護團結抗戰的行為,對維護國共團結抗戰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人力上:遠涉重洋回國參戰
華僑雖然遠離祖國,但是他們心系祖國。在全面抗戰爆發后,他們不顧路途的艱辛,毅然回到祖國。《新華日報》刊登了“回國從軍的閩僑青年”“活躍在西北前線的華僑服務團”“華僑青年返國工作學習”等報道。華僑青年返國參加抗戰的甚多,新加坡的一個華僑青年陳朝木,想要瞞著自己的親人回國參戰,在父母知道后阻攔他,他說“讓兒子去吧!祖國一日勝利了!兒子還有回來見面的希望。要是一日不放兒子去,兒子跳下海去,我們永遠不能見面。”[13]斬釘截鐵的語言,觸動了他的父母。
《新華日報》還刊登“滇緬公路上的華僑司機群”“馬來亞僑胞汽車工人服務隊抵漢”等文章報道華僑機工對祖國的援助。華僑中的機工、司機、飛行員等組成服務團回到祖國,為國效力。活躍在滇緬路上的華僑司機群,在敵機轟炸的情況下,依舊拼命為祖國搶運物資。他們說,“只要是為了抗戰,則這些死難者光榮的血滴,絕不是白流!”[14]蘇島華僑技師回國救護團團長黃錫歆帶領技師二十人回國,并且告知海外還有八十余熟練技師正在等待歸國,參加抗戰工作。《新華日報》對這些事跡的報道,體現出了華僑回國參加抗戰的決心。
三、《新華日報》關于華僑援助祖國抗戰報道的成效
《新華日報》作為黨的機關報,在聯合與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它向海內外報道華僑援助祖國的事實,爭取了國際友邦的支持,有力地推動了抗戰的勝利。
(一)推動了抗戰勝利的進程
《新華日報》報道了大量華僑援助祖國的事跡,國內民眾看到華僑如此積極援助祖國抗戰,更是加緊對抗戰的支援,有力促進了抗戰的勝利。華僑援助祖國的募捐運動,抵制日貨運動,回國參戰的事實,都給了祖國同胞極大的激勵。在華僑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開幕時,宋慶齡稱“加緊戰斗的動員華僑,從各種工作組織華僑參加抗戰建國,以實際的活動動員有力的打擊進攻武漢的敵人,打擊漢奸的亡國妥協的陰謀,是具有極重大的意義”。[15]與此同時,《新華日報》從發刊以來,每一期都報道了抗戰前線的激烈戰況,“敵軍昨日進攻青島,飛機散發傳單威逼投降”“敵機三十五架,七度飛粵轟炸”等報道,反映了祖國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各種報道宣傳,引發了華僑投身抗戰的熱情,有力地促進了中國抗戰勝利的進程。
(二)加強華僑與祖國的聯系
《新華日報》在當時起到了聯系海內外的橋梁作用。《新華日報》呼吁國內同胞應該加強同海外僑胞的聯系,爭取他們的支持,擴大海外抗日統一戰線。在祖國危急時刻,華僑捐錢捐物援助祖國,還有大批海外華僑回到祖國參加抗戰,并且在國外和友邦人士一起,舉行聯合反日示威游行運動。《新華日報》在報道中呼吁政府給予海外華僑以應有的援助,幫助海外華僑抗戰;應該建立華僑救國運動機關,派遣代表到海外各地組織僑胞進行救國運動,給僑胞提供抗戰的材料與方針指導。在《新華日報》的提倡下,國內政府更加重視華僑工作,積極支持海外華僑的援助活動,保持了同華僑的密切聯系。
(三)爭取了國際友邦的幫助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戰爭,贏得了廣泛的愛好和平國家與人民的支持。《新華日報》在報道中不止一次倡導海外華僑要加強國際宣傳,爭取友邦人士的支持與援助。海外各地的僑胞,應當利用自己的優勢,通過各種方式,把日軍侵華的暴行告訴友邦人民,以爭取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在海外華僑的努力下,更多的愛好和平的人士加入到了反法西斯戰線中來。《新華日報》通過對這些訊息的報道,塑造了華僑積極抗戰的形象,在爭取國際援助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結語
《新華日報》在當時作為報道抗戰的重要媒介,對團結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雖然在辦刊過程中發生了許多的波折,但是《新華日報》一直秉持著自己的辦報宗旨,向海外僑胞宣傳祖國為爭取獨立自主而進行的艱苦抗戰,在當時是爭取海外僑胞援助祖國抗戰的重要武器。
注釋:
[1]發刊詞[N].新華日報,1938-1-11(2).
[2]星島僑胞貢獻給祖國的(全衡)[N].新華日報,1940-3-13(3).
[3]暹羅僑胞的痛苦與希望[N].新華日報,1938-11-24(4).
[4]幫助華僑救國工作[N].新華日報,1938-11-24(4).
[5]旅渝歸國華僑協會成立 林祿如談華僑狀況[N].新華日報,1938-12-1(3).
[6]荷屬東印度—僑胞熱烈援助祖國 實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多數青年返國參加空軍[N].新華日報,1938-6-5(3).
[7]遠東巨變中的南洋華僑[N].新華日報,1940-10-31(1).
[8]給僑胞以切實幫助(社論)[N].新華日報,1942-3-9(2).
[9]荷屬東印度僑胞募寒衣[N].新華日報,1939-12-5(2).
[10]荷屬僑胞貢獻至巨[N].新華日報,1938-10-1(2).
[11]菲律賓僑胞勞工抵貨大會 擁護國共合作抗敵建國[N].新華日報,1938-5-20(3).
[12]越僑胞歸國服務團,擁護國共合作,嚴斥挑撥兩黨摩擦敗類,盡量擴大歸國服務運動[N]. 新華日報,1939-8-29(3).
[13]回國從軍的閩僑青年[N].新華日報,1939-9-26(4).
[14]滇緬公路上的華僑司機群[N].新華日報,1941-1-27(3).
[15]華僑總動員 慶祝華僑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N].新華日報,1938-9-23(4).
(作者: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