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希午 李敏
〔摘要〕 算法使人機共存的網絡世界進一步融合,搭建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新平臺,助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內容精準化和傳播形式多樣化,提升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成效。然而,日漸強大的算法技術暗藏著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如算法黑箱阻礙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算法偏見削減主流優質內容的供給、算法沉迷干擾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等,對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帶來嚴峻挑戰。鑒于此,應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多方參與、多向交流、多元治理的協同工作體系,推動算法技術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提供更好的服務。
〔關鍵詞〕 算法;主流意識形態;機遇;挑戰;協同治理
〔中圖分類號〕D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3)03-0113-05
隨著數字化的深入發展,算法已成為網絡空間信息統計分發的通用技術范式及各大互聯網平臺的核心驅動力,并催生了嶄新的網絡信息傳播形態和話語傳播格局,在給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帶來新機遇的同時,其技術偏向和結構缺陷也對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形成了沖擊,算法偏見、算法偏向、算法反倫理性衍生出諸多潛在的意識形態風險。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必須“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1〕,“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2〕。面向未來,靈活有效的算法運用離不開技術、法律、倫理等多種治理手段的協同作用,只有將機器的“算法”和人類的“心法”相結合,才能實現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和算法創新應用之間的平衡發展。
一、算法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面臨的機遇
隨著算法技術的迭代更新與廣泛應用,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場域已然完成技術適配。算法不僅是一種信息分發的工具,也是理想信念、價值理念、思維觀念的技術表現形式,助推算法技術融入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導向、傳播內容、傳播形式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借由社交手勢和隱性行為的算法表達,可不斷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力度、效度、厚度。認真考量算法技術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形式多、傳播內容深的特征表現,有效發揮算法技術的顯性優勢,有利于增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生命力、引領力和控制力。
(一)算法搭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新平臺
第一,強化價值引領功能。面對多樣化社會思潮的觀念沖擊和多元化價值理念的交融影響,建立健全算法價值準則的把關機制,加強算法平臺推送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廣度、深度、力度,增加算法空間正向思想引領、正確價值導向、正能量文化宣傳信息的比重,依托算法媒介促進信息的有效傳播,能夠引導民眾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價值取向、價值追求,以此凸顯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領功能〔3〕。第二,引導正確輿論方向。在人人手握麥克風的算法時代,每位用戶都是表達觀點與傳播思想的主體,使網絡成為多元思想的聚合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運用算法監測網絡輿情、把控輿論傾向、收集預警信息,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力、公信力、解釋力強等特點,掌握主流輿論場景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及時回應錯誤偏見,加強宣傳解釋工作,有利于推動主流意識形態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第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大數據收集、整理、挖掘和分析是算法推薦的前提,這些技術被運用于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可協助該領域工作者精準掌握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了解群眾的最新思想動向和現實需要,對意識形態工作情況作出準確研判,通過精準施策,化解風險和潛在威脅,推動意識形態工作高效開展〔4〕。
(二)算法賦能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內容精準化
第一,精準生產內容。利用算法整合數據快、分析數據快、糾錯數據快這一特點,通過用戶交互行為發現并統計熱點,實現內容生產和運營的更新循環。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生產與國家大事、民生要事、教育實事密切相關,嵌入自動化索引、撰稿、校改、去重、配圖、分類等與內容生產相關的算法程序,可確保內容來源的數量與質量,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模型選擇能力、深度創作能力和信息覆蓋能力。第二,精準篩選內容。算法作為解決特定問題的技術工具,可通過制定算法規則打破良莠不齊的內容格局,阻斷不良言論的裂變傳播,防止社會思潮的自由泛濫,有效化解主流意識形態安全風險。重構算法權力模式、完善算法內容體系、保障算法信息安全,有利于改變網絡輿論娛樂化、碎片化、空泛化等不良傾向,營造風清氣正的算法環境,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全面性、可讀性、系統性,增進網絡共識。第三,精準分發內容。從用戶維度、數據維度、內容維度出發,算法通過收集用戶數據生成用戶畫像,將隱性標識納入分發標簽,再通過用戶行為序列的反饋向其推送定制化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傳播效率,使觀點鮮明的信息更快、更準、更安全地抵達用戶。以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性占據算法傳播的制高點,有利于創造輿論引導新生態、構建信息共享新形態、營造正氣充盈新業態。
(三)算法助推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形式多樣化
第一,生成合成類算法是指利用深度學習與虛擬現實制成文本、圖像、視頻、虛擬場景等信息的技術,如GhatGPT人工智能、元宇宙、央視AI合成主播等。生成合成類算法展現的數智化模型有其內在的生命力、創造力、吸引力,使用戶的社會關系、社會道德和社會價值觀在網絡空間被重塑,主流意識形態的教化功能被重構,有利于激發用戶培育科技素養、數據素養、人文素養的主動性,實現更高質量和更高層面的人機互動。第二,排序精選類算法是指資訊平臺以信息內容的熱度、深度、精度為標準進行排序呈現,優先展示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優化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渠道與形式。強化主流意識形態信息置頂原則,推動形成主流媒體建設內容型與平臺型相互聯動的算法格局,構建搜索引擎與推薦引擎相互結合的算法布局,發揮官媒、官博、官微的融合優勢,激活優質存量內容,可為主流意識形態提供權威的信任背書,使其在算法的加持下獲得長久的曝光率和傳播力〔3〕。第三,調度決策類算法是指系統依據合法、全面、實時的調度場景數據,通過高效、準確、合理的邏輯運算,給予用戶最優解決方案與資源配置的算法技術。主流意識形態與調度決策類算法存在邏輯上的耦合,即尋求個人利益與公共價值的互嵌方案,提供具有科學性、穩定性、規范性的輔助決策,形成算法與用戶聯合發聲、共同決策的良好局面,能促使用戶的思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算法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微博、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等社交媒體平臺,憑借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算法推薦而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平臺媒體,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作為一種工具存在的技術,算法在向用戶精準推送最具個性化需求信息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潛藏著技術使用者的價值取向和傳播觀念,因而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協同治理策略加以應對,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整合力,弱化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感染力,沖擊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引領力,對主流意識形態宣傳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一)算法黑箱與“數字鴻溝”:阻礙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
受眾用戶由于算法迭代的技術壁壘,只能在表面看到數據的輸入與輸出,難以知悉算法訓練數據和架構模型的具體流程,無法洞悉數據處理和執行決策的算法黑幕,即算法推薦作為一種復雜性技術和一門專業性知識,在用戶眼中是一個難以窺探和無法了解的黑箱。算法在自動化決策過程中形成算法黑箱,不斷吸納和分析數據,肆意訪問用戶私密空間獲取在線行為數據,加大了“數字鴻溝”的裂痕。而且算法技術在企業看來是核心資產,其知識產權神圣不可侵犯,對算法原理諱莫如深,加深了算法技術的黑箱屬性。
主流意識形態即在一定社會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是被社會接受和廣泛認可的一種思想和價值。而“算法黑箱”將信息把關權讓渡于冰冷的算法,使增強政治認同、堅守理想信念、維護公平正義等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得不到及時推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輻射廣度和內化深度,使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受到挑戰,沖擊著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衍生出諸多潛在的意識形態風險,長此以往將消解主流意識形態的系統性和權威性〔5〕。人文在技術的宰制下無法嵌入“道德標準”,會致使主流意識形態面臨被弱化、淡化、虛化的風險,難以充分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二)算法偏見與“信息霸權”:削減主流優質內容的供給
在資本風向標的牽引下,商業邏輯和流量思維成為平臺運作的主要價值取向,用戶變成可被量化的個體,與算法形成互棲共生的關系,追隨其喜好推送內容。平臺推送方基于這樣的標尺去推薦,內容提供方基于這樣的價值去生產,造成主流優質內容的傳遞面臨諸多困境。算法的初衷是為了節省用戶找尋信息的時間成本,但在技術的反噬下,算法通過數據不斷地建模用戶,使其成為增強用戶粘性的工具,時間在用戶每一次點贊和收藏中消失殆盡。同時,平臺通過算法強化受眾用戶的互動目標和成長目標以實現資本變現,其推送僅對熱度負責,使具有科學性和開放性的主流意識形態內容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推送,離散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整合力,引發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技術工具危機〔6〕。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主流優質內容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但由于算法推薦具有標簽化和多樣化等特點,其需求應時而變,富有哲理和敘事宏大的主流優質內容因為識別門檻高,往往不在其生產和推薦的范圍之內,由此導致感官刺激內容的分發空間不斷擴大,而主流意識形態內容的受眾空間則日益受到擠壓。受限于算法自身的技術邏輯及“流量至上”原則驅使,網絡空間中充斥著大量的消極低俗內容,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在算法的推波助瀾下影響范圍愈發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政治辨別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面臨極大的挑戰。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不時出現,網絡輿論亂象叢生,嚴重影響人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7〕
(三)算法沉迷與“過濾氣泡”:干擾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
算法的技術理路是通過快準狠地抓取信息,向用戶進行量體裁衣的推送,使其陷入被同質“過濾氣泡”裹挾的“信息回音室”。主流價值觀的傳遞因“千人千面”的偏好被算法降低優先級,用戶沉浸在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世界中,算法憑借個性化信息的掌控程度不斷地固化人們的思維方式,繼而改變其生活方式,甚至操控其行為方式,極易造成人們的思想混亂和價值失衡。算法本身雖然不帶有價值和道德立場,但算法推薦者的價值邏輯決定了其以市場效應和利益最大化為導向,一味地迎合用戶的興趣和偏好需求很容易造成各類負面信息、低俗內容充斥網絡,使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3〕。
一個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需要主流價值觀的感召和引領。當代中國主流價值觀念的建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包括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發揮著引領社會風尚和凝心聚力的作用。但算法為用戶打造了一個“技術烏托邦”,在其規則和規范內接受信息,使用戶難以預見事物的全貌,無法辯證地思考問題。因為自身的偏見與偏好,許多用戶在網絡交往中趨向于與持相同觀點的人進行交流,因為愛好形成群體,對同質化信息全盤接收,甚至在特定情況下助長輿論的發酵,主流價值觀念的回應力在群體極化的施壓下作用難以得到有效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價值觀念認同,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的引導功能因此受限〔6〕。
三、算法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協同治理
算法為宣傳主流意識形態提供了創新思路,也提出了挑戰。如何破除算法霸權,對其進行科學引導和合理監管,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當前,需要建立包括政府、企業、個人在內的多方參與、多向交流、多元治理的協同工作體系,用制度性規范規制算法權力,有效防范算法技術應用所引發的意識形態風險〔8〕。
(一)政府層面:研判并監督算法亂象
一是建立算法公開制。推動企業向用戶提供算法知情權和算法選擇權以增強用戶的信任度,提升算法模型和算法規則的透明度。這里的透明包括兩種途徑,即程序代碼的透明和算法原理的透明。自2021年以來,包括美團、微博、滴滴等在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已經陸續公開算法運行的原理,并且在重點環節積極呈現符合主流價值導向的信息。如微博不僅公開了熱搜排序機制,還優化了算法推薦機制,在強化正向內容宣推力度的同時,加大了對負面話題和娛樂事件出現頻度的有效調控。二是健全算法監管機制。算法服務提供者應落實算法主體責任,配備與之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支撐,堅持行業操守,承擔其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發展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要建立算法倫理監管機制,推動算法工作人員自覺遵守倫理規約,即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遵守客觀事實、保護個人隱私、尊重知識產權。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算法倫理教育體系,對在技術道德方面存在缺陷或越界的行為進行嚴肅整治,持續完善監管評估和治理機制。三是嚴格算法問責制。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問責約束機制增進算法的可靠性、可控性、可解釋性,確保算法推薦的內容始終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方向。對違規應用算法技術的企業應進行處罰和約談,督促互聯網行業建立實踐層面的操作規范,著意防范因算法導致的偏見和壟斷等現象,從開發到設計環節追求算法正義,實現技術創新與倫理之間的平衡,推進算法開發過程的公開化、透明化〔9〕。我國首個算法推薦法規《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已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10〕,將對主流意識形態工作的行穩致遠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二)企業層面:改進并優化算法技術
一是重構推薦權重配比。在內容生產方面,平臺應引導創作者生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在內容推送方面,通過算法關鍵詞篩選出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將承載正念正知正行正能量的議題充盈推薦池并提高其推送比重,以“黨媒算法”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引導受眾用戶向上向善。如央視頻APP推出的“總臺算法”,將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相結合,根據用戶瀏覽習慣,在直播和視頻中運用混合推薦算法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實現了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形式的傳媒創新,形成了自生產和自傳播的良性循環生態。二是強化算法把關機制。算法把信息取舍的權利交給了冰冷的技術,即通過點贊、評論、收藏等交互行為來判斷信息的存活率及推薦率,這樣的把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社會共識的形成,有些內容甚至背離主流理念,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對此,應實施“算法+人工”雙審核的把關機制,不僅要提升算法的識別能力,還要加強對算法技術人員的價值培養,將正面內容如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內容納入判斷程式,將負面內容如“標題黨”“擦邊球”“喪文化”等剔出分發程式,提升主流意識形態的宣介力度和水平,保障積極向上的內容始終占居主流地位。三是實現內容精準推送。利用算法分析并梳理用戶信息在各個維度的特征,主動了解用戶的意向和目標,拒絕亦步亦趨的追隨用戶喜好,建構“用戶畫像”生成個人動態圖譜,采取定制化的方式向其推送與主流意識形態相關的內容,提高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和影響力〔11〕。此外,還要結合世情和國情的變化,將一手資訊通過新聞聯播、人民網、學習強國等國家媒體平臺及抖音、微博、Bilibili等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及時傳播,充分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的正確輿論導向和政治引領作用〔12〕。
(三)個體層面:培育并提升算法素養
一是培育用戶算法素養。算法作為一種捕獲信息的技術工具,僅僅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之一,并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特定“傳道師”和“授業師”,我們應學會運用多元路徑,主動搜索多元信息。在此基礎之上樹立正確的技術觀念,將全盤接受改為有效甄選,學習算法基礎知識,參與算法科普活動,掌握算法模型的分類以及現實場景的應用,著力培育算法素養與人文素養的聯合架構,持續探求算法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融合方式,引導用戶形成獨立的意志和情感,在實踐過程中利用算法思維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3〕。二是增強平臺算法素養。算法是連接編程人員和受眾用戶的精神紐帶,而算法的價值觀則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應強化對算法技術人員的價值引領,加強主流價值觀在行業內的傳播,將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引入行業價值體系,適時開展有關算法倫理的討論,從自律的角度探索建立適應不同算法場景的可解釋性標準〔14〕。算法具有成長性和靈活性,其發展趨勢難以預估,但無論算法如何發展,只要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正確方向,那么技術所帶來的問題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三是提升公眾法律素養。通過主流平臺、官方教育、科普揭秘等方式增強公眾的法律素養,提高其對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的判別與防范能力,劃定行為準則的“法律紅線”,使算法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和受眾用戶真正聯結的“黏合劑”。同時,用戶要不斷提升審美趣味,主動生產、關注、評論、轉發優質信息,杜絕發布謠傳信息、詆毀信息、負面信息,有關部門和廣大媒體有責任引導用戶自覺遵守網絡空間行為規范,自覺屏蔽和抵制各種極端觀點和非理性言論,不斷提高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自覺認同。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06):4-8.
〔2〕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1.
〔3〕呂 納.智能媒體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算法邏輯〔J〕.寧夏黨校學報,2022(05):104-110.
〔4〕袁 健.算法推薦賦能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研究〔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3):22-32.
〔5〕汪 青,李 明.從背離到統合:全媒體場域中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理論導刊,2022(02):56-63.
〔6〕尹國榮.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19.
〔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
〔8〕韓橋生,李 浩.智能推薦場域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風險及其應對〔J〕.思想理論教育,2023(05):86-92.
〔9〕毛湛文,白雪蕾.如何遠離算法之“算計”?〔N〕.光明日報,2022-04-07(07).
〔10〕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09):71-75.
〔11〕吳倩倩.論智能算法技術的意識形態性及其應對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3(02):90-96.
〔12〕彭 均,曾令輝.論智能算法嵌入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機”與“?!薄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06):65-71.
〔13〕房久仙.推薦算法視野下的用戶媒體素養培養〔J〕.科技傳播,2021(20):120-122.
〔14〕江 凌.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3-03(05).
責任編輯 日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