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霜霞

過去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保持著高速發展的態勢,產銷量持續高速增長。而在瞄準越來越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后,中國各地的政府和企業開始發力布局汽車產業。廣西,就是其中之一。
以全產業鏈思維加快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廣西近年來守住汽車產業這一工業發展的家底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此刻,一個面向東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正在加快形成。
推動傳統優勢產業“二次創業”
2014年,在確立了新能源汽車是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成功實現“逆襲”。
近些年來,在這條新能源賽道上“競技”的“選手”并不在少數。作為擁有汽車這一優勢產業的地區,廣西也早已加入“競技”的隊伍,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十三五”期間,廣西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達31.6萬輛,整車產量快速提升。其中,2020年產量達18.9萬輛,在中國國內新能源新車市場占有率為13.8%,一舉跨入了新能源汽車產銷大省行列。2022年,五菱宏光MINI EV全年累計銷量突破55.4萬輛,成為全球小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新能源汽車產量迅猛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廣西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作出的戰略布局。
作為中國主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面向東盟的南方汽車出口制造基地,廣西形成了“整車—關鍵零部件—品牌—汽車后市場”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申龍、比亞迪(弗迪)、國軒高科、多氟多等一批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制造企業扎堆入駐廣西。
目前,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集聚在柳州、南寧、桂林、玉林、貴港等地,產業發展已形成集群。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柳汽)、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及生產格局加速形成。
可以說,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是廣西推動傳統優勢產業“二次創業”的成功縮影,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一個勝利寫照。
久久為功 鍛造產業集群
事實上,廣西加速布局輻射東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是有跡可循的。
“十三五”期間,為統籌力量推進汽車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廣西先后出臺了做大做強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等龍頭企業形成汽車全產業鏈工作方案,制訂提高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大會戰工作方案,推進了動力電池、控制系統、底盤系統、自動化變速箱等一大批產業鏈補鏈、強鏈項目,汽車關鍵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從2012年的不足30%提升至2022年的60%以上。
在距離東盟最近的中國首府城市——南寧市,近幾年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和電池產業鏈招商,吸引了一批重點電池項目落戶。
2022年,南寧引進了比亞迪系列總投資280億元人民幣、總產值500億元人民幣的5個項目,目前部分項目已實現投產。隨著項目陸續正式落地,南寧將成為比亞迪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多氟多鋰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卓能新能源電池項目等頭部企業的重點電池項目也相繼落戶南寧,產業鏈集聚效應正初現。
而在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當地通過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項目布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體系得到不斷完善。
“十三五”期間,柳州引進了國軒高科、青山瑞浦等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企業,通過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加強整車企業對核心零部件產業鏈的掌控能力和保持供貨穩定性,基本構建了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體系。
2023年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柳州市政府還與上汽集團、上汽通用五菱簽下“一二五”工程框架協議,將建設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打造純電、混動2個百萬級產品群,構建能源系統、電子電控、智慧電驅、智能移動機器人、商業創新等5個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群,牢牢掌握供應鏈主動權。
除了“引進來”新能源汽車及配套零部件項目,加快形成產業集群,隨著廣西新能源汽車的國際競爭力的不斷躍升,廣西車企也積極“走出去”,重點拓展東盟等市場。
近年來,廣西汽車出口勢頭強勁。2022年廣西出口汽車11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值增幅高達82.2倍。
如今,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的南方汽車出口制造基地,其生產的整車和零部件大量出口東盟市場并獲得認可,為互利經貿合作開辟了廣闊前景。
以“小”汽車擴東盟大市場,廣西新能源汽車品牌已經在東盟市場打響。
是機遇也是挑戰
得益于政策支持與創新推動,以及企業的集體精進,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智能化的研發與應用已走在全國前列。
不過,即使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駛入了“快車道”,但產業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基礎設施建設仍顯滯后、人才儲備存在缺口、產業生態尚不健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等仍是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毫無疑問,技術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已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廣西柳州市科學技術局負責人就曾介紹,雖然柳州市汽車工業在車身內外飾、輕量化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在新興的能源系統、三電、智能網聯等領域,技術儲備及人才相對欠缺。為此,該市專門編制了《柳州市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技術路線圖》,將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為7個部分,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核心的“三電”技術等,為該市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指明方向。
在解決技術型人才短缺方面,據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介紹,該市正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僅在2022年6~12月,該市就為比亞迪南寧項目的建設及投產,協調輸送了約1.55萬名各類人才。比亞迪與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的“比亞迪產業學院”也將致力打造“立足南寧、輻射東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培養高地和跨境產業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而今,東盟國家積極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并持續推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東盟已成為全球汽車銷量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而隨著中國—東盟新能源汽車檢測認證聯盟在廣西成立,廣西又將以此為契機,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標準研制、測試評價、缺陷診斷改進等全價值服務,助推“廣西智造”新能源汽車產品更好滿足東盟市場需求,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
從政策方面看,《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到2025年,廣西要建成中國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研發基地和產業鏈核心零部件配套生產基地。支持廣西形成“四基一鏈”(四大整車基地+核心零部件全產業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布局。
在市場需求與政策支持雙重利好的驅動之下,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聯系編輯:8394777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