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昌
15年前,懷著求知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我來到廣西求學,畢業之后便潛心從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國際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主持國家級課題、自治區級重大課題共9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自治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我認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應當立足國家政策,抓實專業研究,方能一路收獲鮮花。
一是貫徹落實新政策,開展學習型研究。政策是行動的指導,是工作的方向,只有了解、熟悉政策才能確保工作不會偏離航向。教育工作也是如此,只有以國家政策為導向育人,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貫徹落實新政策,關鍵在于四個字:學、熟、懂和用。學政策需要結合教育研究方向,做到有態度、有想法、有指向;熟政策需要結合教育研究實際,做到入心入腦、學深悟透、精益求精;懂政策需要結合教育研究問題,做到因時而懂、因地而懂、因事而懂;用政策需要結合教育研究目標,做到身體力行、靈活自如、不拘一格。
二是立足新職教實踐,開展調查型研究。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這是我向來秉持的研究思路。我主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重視問題導向。在教育研究中,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個問題必須是教育中的“真問題”,即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真問題”。其次,重視方法應用。問題的解決過程不是從“教科書”找答案,也不是“拍腦袋”出答案的過程,而是運用科學方法嚴謹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后,重視策略研究。調查研究的目的不僅是產生理論成果,還是形成有見地、能落地的可行性實施建議和方案。
三是聚焦高質量科研,開展項目型研究。教育科研不應平庸化,而應聚焦教育熱點、困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高質量研究,以真正凸顯教育研究的意義。我認為,在項目研究中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方案先行。正式開展項目研究前,要制訂實施方案,明晰項目研究目標、內容、計劃等,同時盡量提前規避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二是過程嚴謹。嚴格按照研究計劃及步驟,腳踏實地進行研究,不能一葉障目、急躁冒進。三是內容真實。項目研究中的文獻、數據、觀點等要實事求是,確保能反映當前教育的現實問題。
四是重視應用見成效,開展成果型研究。物化并應用研究成果,是開展研究的最終目的,也是檢驗研究意義的重要標準。我以為,所有的研究都要以應用為導向,及時將項目研究成果轉化為方法、方案并落地實施。做成果型研究要注意三個結合:一是理論成果與實踐成果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二是宏觀成果和微觀成果相結合,根據成果應用的橫向范疇,及時實現二者的相互轉化;三是近期成果和遠期成果相結合,根據成果應用的縱向范疇,切實做好教育研究的長期規劃。
總之,教師職業的意義在教研,教研的落腳點在教學,教學的目標在育才,育才的目標在于立德樹人、推動新時代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教師只有扎根實踐、做實研究,成為研究型教師,才能收獲一片屬于自己的教育風景!
(作者系南寧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師范學院院長助理,職業技術教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