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林
尹玉龍(1935—2009),四川省敘永縣敘永鎮人,曾參加上甘嶺戰役,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際戰士榮譽勛章、軍功章各1枚。
棄學從戎 抗美援朝
在電影《上甘嶺》中,有一個角色是連隊女衛生員王蘭,尹玉龍就是王蘭的原型之一。
1950年10月,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正在讀初三的尹玉龍響應抗美援朝的號召,在川南執行剿匪任務的第十五軍隨營干部學校報名參軍入伍。那一年,他不滿16歲。入伍后,尹玉龍在隨營干部學校衛生隊學習。抗美援朝的前方戰事激烈進行之時,他毅然申請奔赴前線參戰。
1951年3月29日晚,尹玉龍隨中國人民志愿軍隊伍跨過鴨綠江。在丹東鴨綠江大橋上,他回首眺望祖國,心中豪情油然而生。此刻,他已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三團一營三連衛生員。在與他并肩行進的戰友當中,后來出了著名的全國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
激戰上甘嶺 搶救傷病員
1952年10月,美軍為了扭轉朝鮮戰場上的被動局面,謀求在談判中的有利地位,片面宣布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10月14日,美國糾集“聯合國軍”優勢兵力,對志愿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駐防的五圣山前沿陣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突然發動進攻,代號“攤牌行動”,展開所謂“金化攻勢”,上甘嶺戰役爆發。
上甘嶺位于朝鮮半島中部金化地區東北的五圣山南麓,是志愿軍駐守的戰略要地五圣山的前哨陣地。這個高地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五圣山位于“三八線”以北約30公里,是朝鮮中部的絕對制高點,如果失守,志愿軍將后退200公里而無險可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背后有一個村莊叫上甘嶺,因此志愿軍稱這場戰役為上甘嶺戰役。當天,在300余門大炮、20余輛坦克的支援下, 3000余名敵軍向志愿軍的上甘嶺陣地發起猛烈進攻。敵軍炮彈狂風驟雨般傾瀉下來,上甘嶺陣地硝煙彌漫、碎石橫飛。
此時的尹玉龍,已經過戰場上幾個月血與火的洗禮。他所在連隊的任務是堅守537.7高地北山5號陣地。10月15日晚,在志愿軍的炮火掩護下,尹玉龍所在連隊進入537.7高地北山5號陣地,接替四十五師一三五團堅守陣地。
10月16日清晨,天剛蒙蒙亮,隨著敵軍一陣狂轟濫炸,敵步兵彎著腰,從山腳向山頂發起新一輪猛烈進攻。當敵人進入最佳射程的時候,三連指戰員端起沖鋒槍和機關槍猛烈掃射,敵人一排排倒下去。突遭打擊的敵軍進攻隊形頓時大亂,幸存士兵或就地趴倒不敢動,或丟下武器轉身逃跑。經過短暫混亂之后,敵軍組織猛烈反撲。
在敵軍的猛烈進攻下,三連指戰員出現重大人員傷亡。戰火硝煙中,尹玉龍冒著槍林彈雨,時而跳進彈坑,時而匍匐爬行,搶救戰友。激戰中,三連連長中彈,身負重傷,生命垂危,指導員也中彈犧牲。敵人的炮火卻越打越猛,還伴有毒氣彈。尹玉龍立即叫戰友們用小便打濕毛巾捂著鼻子以防中毒。半小時后,敵人又出動督戰隊,此時,尹玉龍所在連隊只剩下30多人,情況十分危急。尹玉龍迅速爬到一名射手身邊,叫他將敵人督戰隊的指揮官擊斃。敵軍官被擊斃后,敵人立即潰退。這時,尹玉龍所在連隊只剩下20多人,其中很多還是傷員。
三連官兵浴血奮戰,堅守陣地36小時,工事被毀,傷亡嚴重,彈藥缺乏,形勢嚴峻。為了完成堅守陣地的任務和保存有生力量,三連轉入坑道進行防御戰。
堅守坑道 榮立戰功
上甘嶺表面陣地被敵軍占領,但在地下的坑道中,志愿軍仍在頑強地堅持戰斗。志愿軍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四團第八連堅守在597.9高地1號坑道,與敵人反復爭奪14天,給敵人造成巨大的消耗,對以后的反擊作戰起了巨大作用。后來,尹玉龍回憶說,三連和幾個兄弟連隊進入坑道的官兵只有80余人,其中53名是傷病員。連長、指導員都犧牲了,只剩下副連長指揮戰斗。在這種情況下,他既負責坑道里所有傷病員的醫療護理,又拿起槍桿參加戰斗。
敵人采取修筑碉堡封鎖、轟炸爆破、放毒、泥土石塊堵塞、鐵絲網圍困等手段破壞坑道,妄圖困死堅守坑道的志愿軍。尹玉龍和戰友們進入坑道的第3天中午,敵人突然將手榴彈扔進坑道,炸傷了堅守坑道口的戰友黃保江,尹玉龍立即為黃保江包扎傷口。突然,敵人又扔進1顆手榴彈,落在尹玉龍的腳旁。機智勇敢的尹玉龍迅速將冒著青煙的手榴彈拾起扔出坑道,剛扔出洞口,手榴彈就爆炸了。情況十分危急,尹玉龍向副連長提出,讓他沖出去消滅坑道外的敵人。他摸出身上僅有的30萬元人民幣(舊幣,1萬元折合人民幣1元)交給副連長說,如果他犧牲了,這筆錢就作為他交給共青團組織的最后一次團費。尹玉龍手提受傷戰友黃保江的沖鋒槍,獨自沖出坑道,在坑道口正在點燃炸藥包的幾名敵軍被突然沖出來的尹玉龍嚇呆了,尹玉龍趁機用沖鋒槍一陣掃射將他們全部擊斃。而這時敵人的炸藥包正冒著青煙,尹玉龍沖上去飛起一腳,把炸藥包踢下山坡,“轟”的一聲,炸藥包在幾米遠的山坡上爆炸。尹玉龍被震得昏了過去,戰友們忙將他救回坑道。之后,尹玉龍和戰友們又多次利用夜間摸出去,幾次將敵人筑在坑道外面的碉堡炸掉。
尹玉龍和戰友們在坑道里堅守了14天。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尹玉龍把戰友們的小便接下來,加入藥品“十滴水”,攪拌成坑道“救命液”,給傷員和戰友們喝。他還在坑道內找出幾支牙膏,將牙膏一點點地涂在傷員的嘴唇上,為傷員和戰友們解渴。就這樣,他們在坑道里克服了缺水、缺彈藥、缺藥品和空氣稀薄、污濁等難以想象的嚴重困難,采取分頭出擊、晝伏夜出的機動靈活戰術,襲擊美軍,堅持守衛陣地。
1952年10月30日,志愿軍開始決定性大反擊。在后來的激烈沖殺中,沖出坑道的尹玉龍用3枚手榴彈炸死炸傷多名敵軍;他自己也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腿部,包扎好傷口又堅持戰斗。
經過持續激戰,志愿軍第十五軍和第十二軍共計殲敵2.5萬人,美軍殘余部隊不得不在飛機的掩護下,悄悄地撤出上甘嶺。11月25日,歷時43天的上甘嶺戰役以志愿軍的勝利宣告結束。整個上甘嶺戰役,中美雙方共投入兵力10萬余人,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僅3.7平方公里的戰場傾瀉炮彈190余萬發、炸彈5000余枚。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的山頂被削低1~2米。正是這些驚人的數字,使上甘嶺戰役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上甘嶺戰役,出現了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槍眼的黃繼光,拉響手雷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孫占元,孤身一人最后堅守陣地、殲敵280多人的胡修道等英雄模范人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上甘嶺戰役中,舍身炸敵群、炸地堡,像黃繼光那樣舍生忘死,與敵人同歸于盡者,志愿軍十五軍四十五師就有30余位。尹玉龍所在三連143名官兵,最后僅幸存7人,他的腿、腰、肩等多處先后受傷。戰役結束后,尹玉龍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抗美援朝3年的戰斗生涯中,尹玉龍共參加大小戰斗40余次,先后搶救傷員82人,擊斃擊傷美軍士兵38人,繳獲各種槍支23支,榮獲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等功臣獎章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榮譽勛章。
1953年,尹玉龍在朝鮮平壤受到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的親切接見,金日成親自給尹玉龍佩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士榮譽勛章。同年11月5日,賀龍元帥率慰問團赴朝鮮,接見了上甘嶺戰斗英雄。賀龍元帥握住尹玉龍的手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小鬼,你要戒驕戒躁,功上加功啊!”這年底,尹玉龍隨部隊凱旋回國,在北京先后受到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和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傳播紅色基因 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1978年,尹玉龍轉業到四川宜賓豆壩電廠工作,先后擔任電廠的總務科長、勞動服務公司黨支部書記等職務。1980年,尹玉龍從宜賓豆壩電廠調到成都熱電廠子弟學校當協理員。他不顧經常發作的槍傷,主動要求承擔學校“三防”教育課和軍訓課的教學任務,課余時間,經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上甘嶺戰役的戰斗故事,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成都工作期間,尹玉龍撰寫了多篇抗美援朝回憶文章。他不計報酬、不辭辛勞,在成都各大學、中職、中學、小學和工廠企業、黨政機關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百余場。1994年退休后,尹玉龍作為成都市成華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成員和四川省關工委“五老報告團”成員,經常義務給青少年學生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尹玉龍還是成都市成華區跳蹬河社區“陽光家園”的“愛心爺爺”。幾十年來,尹玉龍在成都、北京、南京、鄭州、濟南、西安等地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結合自己在朝鮮戰場上的戰斗經歷,講述感人故事和革命事跡。
2000年9月15日至22日,四川省赴朝訪問團應邀訪問朝鮮,參加朝鮮政府舉行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5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訪問團50位白發蒼蒼的志愿軍老戰士中,尹玉龍位列其中。
他們在朝鮮受到當地人民群眾的夾道歡迎。到朝鮮的第二天,尹玉龍與戰友前往松林茂密的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拿出從家鄉四川帶來的泥土和美酒,緩緩地灑在烈士墓前,憑吊光榮犧牲并長眠于此的戰友。陵園豎立著上甘嶺戰役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的半身銅像和毛岸英烈士的墓碑,安放著2000多名志愿軍烈士的忠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