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冰,尹香利,劉靜
乳腺癌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對女性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泛素特異性蛋白酶18(USP18)在喉鱗狀細胞癌組織中呈過表達,其有助于評估喉鱗狀細胞癌預后情況[2];干擾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在乳腺癌組織中表達上調,其可能是診治乳腺癌的潛在靶標[3];且USP18 可將ISG15從其靶向蛋白上水解出來,進而在調控細胞多種信號途徑中發揮作用[4]。但USP18 在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與ISG15的相關性及與乳腺癌預后的關系尚未明確。基于此,本研究通過Ual?can 數據庫檢索USP18、ISG15 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及二者與乳腺癌預后的關系,并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法、免疫組化法檢測乳腺癌病人癌組織USP18、ISG15 表達水平,旨在分析USP18、ISG15相關性及兩者與預后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 年5 月至2015 年7 月于渭南市中心醫院行根治性切除術的乳腺癌病人99例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49.28±10.22)歲,范圍為35~65 歲,<50 歲者53 例,≥50 歲者46 例;腫瘤長徑<2 cm 者48 例,≥2 cm 者51 例;TNM 分期Ⅰ~Ⅱ期者66例,Ⅲ~Ⅳ期者33例;絕經者40例,未絕經者59 例;無淋巴結轉移者64 例,淋巴結轉移者35 例;低分化者25 例,中、高分化者74 例。根據文獻[5]及雌激素受體(E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孕激素受體(PR)免疫組化檢測結果將乳腺癌病人分為Luminal A 型(PR+或ER+、HER-2-)41 例、HER-2過表達型(PR-、ER-、HER-2+)20 例、Luminal B 型(PR+或ER+、HER-2+)23 例、基底細胞樣型(PR-、ER-、HER-2-)15例。
診斷標準:參考《乳腺癌診療規范(2011 年版)》[6]有關乳腺癌判定標準進行診斷。納入標準:(1)受試者術后組織樣本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浸潤性乳腺癌;(2)受試者均行腹部和婦科B 超等檢查,檢查資料齊全;(3)受試者術前未接受放化療、內分泌治療或其他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胃癌、前列腺癌或其他腫瘤者;(2)合并高血壓、急慢性感染、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者;(3)病理診斷不明確或失訪者。
受試對象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獲得渭南市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1204152)。
1.2 方法
1.2.1Ualcan 數據庫檢索 利用Ualcan 數據庫(http://ualcan.path.uab.edu)檢索USP18、ISG15 表達水平及二者與預后的關系。gene symbol 設置為USP18、ISG15,TCGA 數據集設定為breast invasive carcinoma,進行檢索。
1.2.2組織標本收集 取乳腺癌病人在根治性切除術中切除的組織標本(乳腺癌組織和距離癌組織>3 cm 的癌旁正常組織),液氮罐中凍存24 h,移至-80 ℃冰箱中凍存;剩余部分組織標本放置于福爾馬林中固定,用于制備石蠟標本切片。
1.2.3qRT-PCR 法檢測組織標本USP18、ISG15 mRNA 表達水平 取出“1.2.1”中凍存的標本,研碎,利用TRIzol試劑盒(無錫百泰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取標本總RNA,應用Revert Aid Fir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K1622,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組織標本RNA 反轉錄成cDNA。依照Perfectstart 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試劑盒(TQ2300-02,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說明書配制反應體系,運用qRT-PCR 儀(ABI7500,上海普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進行擴增、檢測。以2-??Ct法計算USP18、ISG15 mRNA 相對表達量。USP18、ISG15 均以GAPDH 為內參,引物序列詳見表1。

表1 USP18、ISG15、GAPDH引物序列
1.2.4免疫組化法檢測組織標本USP18、ISG15蛋白表達水平 取石蠟標本切片(厚約4 μm),利用鏈霉親和素-生物素復合物法染色,參考相關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一抗分別為兔抗人USP18 多克隆抗體(上海群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H00011274-B01,稀釋比為1∶100)、ISG15多克隆抗體(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批號A71120-100,稀釋比為1∶100),應用二氨基聯苯胺顯色、蘇木素復染、梯度乙醇脫水,封片,顯微鏡(DMi1,上海徠卡顯微系統貿易有限公司)下拍照。按染色程度(A)和陽性細胞比例(B)評分乘積判定USP18、ISG15蛋白表達情況:(1)染色程度:將無色、淡黃色、棕黃色、棕褐色分別定義為0、1、2、3 分;(2)陽性細胞百分比:將<25%、25%~49%、50%~75%、>75%分別定義為0、1、2、3分。判定結果(A×B):<3分定義為陰性,以≥3分定義為陽性[7]。
1.3 隨訪對99例乳腺癌病人術后進行9~60個月隨訪,以院內復查、微信為主要隨訪方式,以乳腺癌病人手術次日為隨訪起點,2020 年7 月或乳腺癌病人死亡為隨訪終點,記錄乳腺癌病人預后生存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25.0 軟件處理數據。以±s表示連續變量資料,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以例(%)表示計數資料,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關系進行χ2檢驗;乳腺癌病人組織中USP18、ISG15蛋白表達情況及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USP18 表達水平與ISG15 相關性進行χ2檢驗;利用Kaplan-Meier曲線及log-rank檢驗分析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病人預后的關系;Cox回歸分析法分析乳腺癌病人預后的影響因素。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Ualcan 數據庫中乳腺癌組織和正常乳腺組織USP18、ISG15 mRNA 表達水平比較Ualcan 數據庫中,乳腺癌組織USP18 為18.40±4.17、ISG15 mRNA 表達水平為168.56±43.95,均高于正常乳腺組織(10.00±3.14、30.76±8.23,P<0.001)。
2.2 乳腺癌、癌旁正常組織中USP18、ISG15 mRNA 及其蛋白表達水平比較與癌旁正常組織相比,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 mRNA 表達水平顯著升高,分別為癌旁正常組織的1.62、1.88 倍(P<0.05)。免疫組化結果顯示,USP、ISG15 均主要定位于細胞質,如圖1 所示。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陽性表達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組織,分別為癌旁正常組織的3.38、2.11倍。見表2。

圖1 USP18、ISG15蛋白在乳腺癌組織及癌旁正常組織中的典型表達病理示例(鏈霉親合素-生物素復合物法×200)

表2 乳腺癌病人99例乳腺癌組織、癌旁正常組織USP18、ISG15 mRNA及其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2.3 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 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關系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 表達水平均與淋巴結轉移、乳腺癌分子亞型、腫瘤分化程度、TNM 分期相關(P<0.05),而與年齡、腫瘤長徑、是否絕經無關(P>0.05)。見表3。

表3 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表達水平與臨床病理特征關系/例(%)
2.4 乳腺癌病人癌組織USP18 表達水平與ISG15的相關性配對χ2檢驗顯示,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USP18 表達水平與ISG15 呈正相關(P<0.05)。見表4。

表4 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USP18表達水平與ISG15相關性/例
2.5 Ualcan 數據庫中癌組織USP18、ISG15 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病人預后的關系Ualcan 數據庫分析顯示,癌組織USP18、ISG1 高低表達組累積生存率[21.89%(58/265)比36.89%(301/816)、22.10%(59/267)比36.98%(301/81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6 癌組織USP18、ISG15 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病人預后的關系跟蹤隨訪99 例乳腺癌病人9~60 個月,死亡23 例,總生存率為76.77%。Kaplan-Meier生存分析顯示,USP18 陽性組乳腺癌病人平均生存時間為50.61 個月,95%CI:(46.57,54.66),短于USP18 陰性組平均生存時間為57.56 個月,95%CI:(35.05,60.06),log-rank 檢驗比較USP18 陽性組與USP18 陰性組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24,P=0.002);ISG15 陽性組平均生存時間為50.92 個月,95%CI:(47.12,54.71),短于ISG15 陰性組平均生存時間為57.98 個月,95%CI:(55.44,60.51),經Log-Rank 檢驗結果顯示,ISG15 陽性組、陰性組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97,P=0.003)。
2.7 Cox 回歸分析乳腺癌病人預后的影響因素單因素Cox分析顯示,淋巴結轉移、乳腺癌分子亞型(啞變量賦值:Luminal A 型、Luminal B 型、HER-2 過表達型、基底細胞樣型分別賦值為0、1、2、3)中HER-2過表達型、基底細胞樣型、TNM 分期、USP18、ISG15 是影響乳腺癌病人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P<0.05),分化程度是影響乳腺癌病人預后的保護因素(P<0.05);多因素Cox 分析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USP18、ISG15 均是影響乳腺癌病人不良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影響乳腺癌病人預后因素的Cox回歸分析
乳腺癌是多發于女性乳房腺上皮組織的婦科腫瘤,發病率較高,直接威脅女性生存情況[8]。因此,尋找與乳腺癌發病及預后有關的指標,給予合適干預,對改善女性病人生存狀況有一定積極意義。
USP18 是泛素系統成員之一,其可介導蛋白泛素化,調控多種信號途徑,影響細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學過程[9-10]。研究發現,USP18在結直腸癌中呈高表達,其可能通過泛素化途徑調控Snail1蛋白表達,進而促進結直腸癌細胞增殖、侵襲、遷移,從而在結直腸癌病理發展中起促進作用[11]。此外,Tan 等[12]通過基因富集分析、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USP18 可能與乳腺癌病人癌細胞凋亡呈負相關、與乳腺癌病人不良預后關系密切,USP18 可能通過激活有關途徑,并上調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進而在乳腺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本研究顯示,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USP18 蛋白陽性表達率、USP18 mRNA 表達水平較高,與Tan 等[12]研究結果及Ualcan 數據庫檢索結果相符,且乳腺癌組織USP18 表達水平與淋巴結轉移、乳腺癌分子亞型、腫瘤分化程度、TNM 分期相關,提示USP18 表達異常可能與乳腺癌分子亞型、病變進程有關,USP18 可能是治療乳腺癌的潛在靶標,測定癌組織USP18 表達情況有助于臨床制定較為精準的個體治療方案,推測高表達USP18 可能通過泛素化途徑調節多種蛋白異常表達,促進乳腺癌細胞異常增殖、轉移,影響其凋亡,從而促進乳腺癌病情進展[13]。
ISG15 是一種類泛素蛋白,其能通過酶級聯反應修飾靶蛋白,調節蛋白活性,參與轉錄調控、染色體修復、應激反應、RNA 剪接、蛋白質翻譯等過程[14-16]。研究發現,ISG15在乳腺癌細胞中表達水平顯著升高,其可能參與乳腺癌發展進程,ISG15 可能是乳腺癌發生轉移的關鍵標志物[17];另外,王軍武等[18]發現ISG15在乳腺癌病人中呈高表達,ISG15可作為評估乳腺癌病人病情的潛在指標。本研究中,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ISG15 蛋白陽性表達率、ISG15 mRNA 表達水平較高,與Ualcan 數據庫檢索結果一致,ISG15陽性表達率隨淋巴結轉移、TNM 分期升高/分化程度降低而呈升高趨勢,且與乳腺癌分子亞型有關,提示ISG15 可能與乳腺癌病變進展及不同分子亞型乳腺癌顯著相關,檢測癌組織ISG15表達水平有利于判定乳腺癌分子亞型,制定有效的干預方案,究其原因,高水平ISG15可能通過修飾靶蛋白,影響有關信號通路,調節相關蛋白表達,從而影響乳腺癌病變過程[19]。此外,本研究顯示,乳腺癌病人癌組織中USP18 表達水平與ISG15 呈正相關,提示USP18 可能與ISG15 共同影響乳腺癌發生發展,可能原因,USP18 可影響ISG15 水平,進而影響乳腺癌進程。進一步研究顯示,USP18 陽性組、ISG15 陽性組乳腺癌病人術后60 個月生存率低于USP18 陰性組、ISG15 陰性組,提示癌組織USP18、ISG15 表達水平均與乳腺癌病人不良預后關系密切,USP18、ISG15表達水平越高,乳腺癌病人預后可能越差,USP18、ISG15 可輔助評估乳腺癌病人預后情況,但本研究與Ualcan 數據庫檢索結果并不一致,這可能與個體差異、分組情況、隨訪年限有關,后期將擴大樣本、延長隨訪年限,確定本研究的準確性。Cox分析結果顯示,淋巴結發生轉移、TNM 分期越高、USP18、ISG15 表達水平升高均可能提高乳腺癌病人發生不良預后風險,及時檢測乳腺癌組織USP18、ISG15表達情況可能有利于及早評估乳腺癌病人預后狀況。
綜上,USP18、ISG15 在乳腺癌病人癌組織均表達上調,兩者均與乳腺癌病人預后有關,測定癌組織USP18、ISG15 水平有利于臨床判斷乳腺癌病人病情、評估乳腺癌病人預后。本研究創新點在于:利用Ualcan數據庫分析了USP18、ISG15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并從mRNA 水平(qRT-PCR)和蛋白水平(免疫組化)驗證了USP18、ISG15 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初步分析了USP18、ISG15間的相關性,及二者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為臨床評估乳腺癌病人病情及預后提供參考,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將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中ISG15、USP18與臨床特征及預后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