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是出版單位的核心資產,是實現出版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新征程上,承擔傳播科技新知使命的專業出版社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堅持實施人才強社戰略,用環境凝聚人才、用事業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經過不懈努力,人才隊伍能力素質不斷提高,人才優勢作用不斷彰顯,整體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關? 鍵? 詞】出版高質量發展;專業出版社;人才隊伍;人才結構;人才發展機制
【作者單位】韓蕾,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G239.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09.009
高質量發展是出版業面臨的時代課題。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1],出版業正處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期,用戶閱讀習慣、生產傳播方式、銷售渠道格局等均發生很大變化,面臨多種挑戰。承擔科技相關專業出版任務的出版社是出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家關于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部署,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充分運用專業優勢,擔負起新時代出版工作使命。
人才是推動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專業出版社要響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答好時代問卷,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必須跟得上。電子工業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子社”)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專業出版社,堅持實施人才強社戰略,用環境凝聚人才、用事業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經過不懈努力,人才隊伍能力素質不斷提高,人才優勢作用不斷彰顯,整體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本文以電子社為例,對其人才隊伍建設路徑進行分析,以供同行交流借鑒。
一、把好方向,突出政治標準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出版導向和價值取向是推進專業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專業出版社是國家科技發展成果的傳播者,在出版工作實踐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準確宣傳科技發展成就,樹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因此,專業出版社人才隊伍建設必須堅持把政治過硬擺在首位,不斷提高人才思想政治素養,堅定出版信念,牢記使命擔當,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
電子社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不斷加強黨對選人用人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社,用黨的奮斗歷程鼓舞斗志,積極營造“奮斗者”的企業文化,不斷凝聚干部人才隊伍干事創業的向心力。電子社堅持好干部標準,確保正確用人導向,在干部選聘、人才引進等關鍵工作環節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切實把好政治關,確保干部人才隊伍的純潔性;依托黨委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黨支部“反腐倡廉每季一課”、廉政提醒、警示教育、主題黨日活動等多種形式,扎實推進黨性教育,不斷提高干部和員工的政治理論素養,幫助他們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改進工作作風;借助編校質量問題“每周一例”和質量管理交流培訓等形式,有效提高編輯人員的質量把關水平,鍛造一支對黨忠誠、頭腦清醒、業務精湛、能擔重任的出版人才隊伍;通過員工入職培訓、老同志口述歷史、內刊內網宣傳等方式,持續深入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凝練員工行為準則和企業核心價值,不斷增強員工行業榮譽感、企業歸屬感和職業使命感,引導干部人才隊伍同心協力謀發展。
通過堅持把政治過硬標準擺在首位,堅持不懈開展政治學習,電子社人才隊伍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升。電子社積極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宣傳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科技強國、數字中國作為中心工作,廣泛傳播新時代黨領導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標志性成果,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業鏈、供應鏈提供知識賦能,鞏固和壯大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未出現過出版導向事故和重大質量事故;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結果連年為優秀,兩次被評為“中國出版政府獎”先進出版單位。
二、立足專業,優化人才結構
做深做透專業方向是專業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專業出版社的主要任務是反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思想創新、科學發現、技術進展、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成果,需要厘清出版與所屬產業的關系,找準自己的位置,提供優質的出版服務。另一方面,我國圖書出版結構性調整進一步深化,在國家不斷倡導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政策指導下[2],專業出版社必須突出專業特色,打造精品力作,提升單品效益。專業內容的開發及呈現高度依托智力資源和強有力的人才隊伍,因此,專業出版社必須立足專業優化人才結構,提高人才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在實踐中,電子社始終重視人力資源結構與出版主業績效產出之間的協調適應,在用人計劃、學歷層次和專業背景、任職資格和職稱技能、人才成熟度和職業發展階段等方面精細管理,把握業務發展中的實際用人需要,適時適當調節有效人才供給。一是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引進人才,打通招聘最后一公里,直接與出版細分領域對口的專業院系對接,挖掘思想政治意識端正、具有符合出版方向的專業背景知識、具備出版專業技術人員培養潛力且有意愿進入知識服務和出版行業的應屆畢業生,并在頂層設計上配套待遇、福利方面的保護性措施,從源頭上確保引入人員質量。當前,電子社工業和信息化專業應屆生的招聘數量占比達到80%。二是堅持“增人要增效、減人不減效”,對用人計劃測算模型進行長期摸索和優化,合理評估各業務線的發展趨勢,確保用人規模與日常生產經營接軌,滿足出版社轉型升級的需要。三是堅持能者進、優者上、劣者汰,加強對新入職社會招聘人員崗位履職情況的監督和考核,適時進行人員輪崗交流,實現人才資源在企業內外部的合理流動和配置。
對人力資源結構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有力支撐了電子社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用人規模、新書品種均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電子社圖書業務收入連年增長,人均效率和單品種效益不斷提升,實現了由“品種、人員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型發展。與此同時,人才隊伍專業化的提升為電子社走好專業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主題出版方面,電子社推進《習近平關于制造強國戰略論述摘編》重大課題研究與出版,形成制造強國主題出版體系;把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建黨百年等重大時間節點,打造《中國工業100年》等主題出版精品;做強“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領域原創科普,與央視合作組織出版《大國重器》《智造中國》等,助力增強中華文化特別是科技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感染力。在專業出版方面,電子社緊盯國家重大科技創新,聚焦工業和信息化科技領域深耕內容建設、構筑資源優勢,其“物聯網在中國”“集成電路系列叢書”“雷達技術叢書”“北斗問蒼穹科普叢書”等系列專業圖書獲得國家出版基金、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支持。在教育出版方面,電子社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工科建設,支撐院校學科設置、課程改革和一流教材建設,構建覆蓋科技領軍人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教育出版體系,逾千項工業和信息化特色教材入選國家規劃教材目錄。
三、聚焦發展,提升人才實力
提升綜合實力是專業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必應之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建成文化強國[3]。出版強國建設是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4],提升綜合實力、使我國的專業出版水準進入世界第一方陣,是專業出版社的光榮使命和歷史責任。人才的實力非常重要,沒有高素質、好把式、真功夫是難以實現出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因此,專業出版社必須聚焦發展,做好人才培養,通過持續不斷的能力建設,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養和業務水平。
近年來,電子社不斷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人才高效成長。一是推進新人培養基礎化,每年組織新員工集中培訓,通過總編“面對面”系列課程、編輯加工知識培訓、戶外拓展、參觀調研等形式,使新員工盡快適應崗位的職責要求。與此同時,推行“新員工輪崗制”和“導師制”,持續關注其成長過程,強化新員工崗位勝任力培養。二是推進骨干培養頭部化,開展名編輯出版家培育工作,制定支持性的規章制度以鼓勵員工參加各類學會、協會,培養懂專業、懂技術、懂教學的專家型人才。電子社每年組織兩期中層干部集中培訓,緊密結合業務和管理工作實際,安排黨性教育、戰略管理、生產經營管理、技術前沿等課程,打造“四力提升營”培訓品牌,加強中堅力量綜合履職能力培養。三是推進持證上崗長期化,引導員工獲取職業資格、提升職業技能,提高具備出版職業資格的員工比例;將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獲得、社內出版任職資格獲取、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責任編輯制度落實,以及出版資源配置等節點進行環環相扣的全鏈條管理,推動出版主業規范高效發展。
通過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人才培養,電子社高層次出版人才不斷涌現,多位社內專家榮獲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國出版政府獎優秀出版人物、韜奮出版獎等各類獎項,擁有中高級職稱人員占比達52%。業務骨干勇挑重擔,促進出版主業優勢持續提升,電子社出版物年銷售碼洋超22億元,涌現出一批“高原”“高峰”之作,多次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國家教材建設獎”“中國好書”“文津圖書獎”等行業大獎,多部圖書或叢書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國家“十三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青年員工快速成長,疫情期間“營銷創新青年突擊隊”破竹而出,引領電子社營銷創新屢創佳績,現已構建完成全媒體營銷體系,新媒體營銷矩陣不斷擴大,銷售收入連年增長,計算機、電子信息圖書始終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由青年博士帶隊創建的工業和信息化特色智庫積極促進產業鏈研究與出版工作深度融合,集成電路、“一帶一路”等政策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優質內容資源,多項研究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優秀成果。
四、完善機制,激勵人才創新
堅持創新驅動是專業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時期,專業出版社要將內容創新和內容建設作為發展動力,將科技創新和媒體融合作為發展活力,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探索表現新形式、傳播新路徑、產業新業態。要提升創新賦能水平,就必須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因此,專業出版社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機制、公正的收入分配機制和有力的監督機制,有效激勵人才創新。
近年來,電子社堅持深化機制改革,依據宏觀政策和市場變化,適時對一些機構進行整合;把握技術趨勢和市場機遇,適時增設新機構,激發組織活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建立科學的崗位聘用政策和任職資格體系,完善員工職業生涯設計,明確崗位任職資格,實現人崗相配、績崗相配。深化勞動用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市場化薪酬體系,將工資總額與干部員工考核緊密掛鉤,強化績效考核結果運用,優化內部分配結構,將資源向一線業務部門和關鍵崗位傾斜,營造重實干、重實績,崇尚價值創造的干事創業氛圍。2022年員工年平均收入較2016年增長100%,員工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通過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勞動、人事、分配機制,電子社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在融合創新、生產經營等方面銳意改革,促進了高質量發展。電子社推進出版融合創新,構建以圖書期刊出版、數字化知識產品、研究咨詢為主體的知識服務體系,近5年創新業務收入年均增長超40%,實現傳統出版向現代知識服務轉型發展;打造專業特色資源池和項目庫,建成“國之重器”知識服務平臺,目前該平臺已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推動出版經營創新,構建數據驅動型業務管理系統,快速響應用戶和上下游企業需求,管理服務高效規范,產業鏈互利共贏,用戶體驗持續向好,實現傳統經營向數字化智能化經營轉型發展。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5]。作為宣傳思想工作、意識形態工作、科技創新成果傳播工作的重要陣地,專業出版社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培養一支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專業出版社要堅持專業方向,統籌人才發展與業務發展,匯聚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服務發展,把圍繞中心、服務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出版社發展與人才工作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堅持創新驅動,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構建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用事業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專業出版社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 人民日報,2017-10-28.
[2]賀耀敏. 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出版強國建設[J].中國編輯,2021(6):38-42.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 (2021-03-13)[2023-03-30]. 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4]柳斌杰. 開啟出版強國建設的新征程:2021年中國出版業的機遇與挑戰[J]. 新閱讀,2021(4):7-10.
[5]習近平: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EB/OL]. (2018-03-07)[2023-03-30].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3/07/content_5272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