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喆

摘要:SPOC教學模式是一種私有化、小型化的在線教學模式,現已成為教學改革中線上教育的主要發展趨勢。稅收類課程具有理論知識復雜、應用性強、實際操作要求高等特點,教師使用雙線混融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設計教學目標。文章以稅務會計課程為例,按照“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混融教學改革,進行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的雙線混融教學設計。
關鍵詞:SPOC教學模式;混融教學;稅務會計
一、SPOC教學模式混融教學的必然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國家提倡“互聯網+教育”之際,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開啟了新態勢,中國慕課大學網等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課堂資源和課程資源。近年來,受客觀因素的影響,線上教育發展迅速。相對傳統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具有可以重復觀看、不受資源約束、促進教師和學生交流等優點,但也存在課程信息技術操作不嫻熟、課程數量和覆蓋面不廣、遠程聽課效果不一、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等缺點。因此,為了滿足學生需求,SPOC教學模式作為一種私有化,小型在線課程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快速成為教師線上線下教學的主要手段。SPOC教學模式的精髓在于把資源與課堂進行整合,根據學生的情況量身定制,打造專有的小型課堂,不再是泛泛而談的大型線上教育。
近兩年,在線教育發展迅猛,其中混融教學是借助SPOC教學模式發展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手段。與傳統線上課堂相比,混融教學不僅能在時間和空間上混合,還能輔助教師進行相關內容的融合教學,解決教學方式單一、知識點單一、以教師為中心等問題。有很多學者認為,混融教學是混合教學的升級加強版,混融教學可以從全方面、多維度、多角度幫助教師建立一個教學金字塔,構建理論知識與實踐邏輯的學習模型。
二、稅收課程雙線混融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設計
以稅收學專業核心課稅務會計課程為例,此課程最大的特點就是知識點繁雜零散,涉及經濟業務、稅法規定、會計處理、稅務籌劃等相關理論知識。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因知識點零散而無法做到融會貫通的問題,已成為教學設計的重點。筆者認為,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第一,知識目標的設計。教學設計主要集中在如何讓學生準確描述相關的稅收制度及與稅法相關的法律法規條目,解釋涉稅相關的會計準則、會計科目、會計處理方法,明晰不同稅制制度的相關要素內容,計算應納稅額處理企業涉稅實務及納稅申報相關方面的知識。
第二,能力目標的設計。教學設計主要集中在如何讓學生可以準確分辨國家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異同;辨析生活中哪些行為是涉稅行為,哪些行為需要通過稅法來規范;制訂或計劃不同的稅務處理方案,在不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運用所學的相關專業知識解決不同的涉稅法律案例;提高財稅邏輯能力,運用不同的稅務處理方法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涉稅問題,滿足稅務工作的崗位要求。
第三,素養目標的設計。教學設計主要集中在不斷增強學生涉稅法治觀念,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樹立正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與經世濟民的報國情懷;培養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團隊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財稅思維和財稅能力。
(二)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主要依托于線上教學軟件,并與線下課堂相融合,進行有關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綜合設計。在課前階段教學內容設計上,教師端主要負責線上相關資源的推送。
以稅務會計課程為例,教師會在課程平臺上發布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點匯總、知識要點視頻、知識重點小測驗等線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以闖關模式為主,且具有時效性。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是通過平臺的學生端口,上課前要先完成線上的視頻觀看、相關的討論和小測驗的闖關任務。同時,根據課程教學安排,學生要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主學習。
在課中階段教學內容設計上,即線下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上,稅收課程作為新文科的重點改革課程領域,線下課程的知識點具有煩瑣、內容多、易混淆等特點,教學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課中的設計上混融教學應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主要包括現象教學法、問題帶入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擬法等。
以稅務會計課程為例,整個線下課堂活動內容設計包括小組任務分配、小組案例解析,以及討論、課題研討、投票、隨堂測試、話題討論等,而教師的主要職責是負責課中的協調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課堂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與學生一起總結當天的課程內容,剖析內容的優點和缺點,最后按照教學設計布置作業。因此,學生要積極參與活動,與小組成員共同協作完成相關的分析探究和交流,同時在評價環節要求各小組代表輪流展示,完成小組互評、成員自評與教師評價的三重評價。
(三)教學評價設計
評價設計的總體思想,從過去單一的總結性評價升級為如今的三部分評價,即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這三個評價模式相輔相成、互幫互助。以稅務會計課程為例,在課前,教師圍繞相關知識點,設計學生的評價觀測點,包括課題討論參與度、教學視頻觀看時長、小測驗完成和相關拓展討論。通過對這些觀測點的評價,可以了解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綜合學習能力。在課中,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既包括線下討論,又包括線上分享與展示。在課后,教師借助線上平臺對學生在整個學期中的課堂活動情況進行過程性評價。在學期末,教師通過期末考試形式完成本門課程綜合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用來檢驗課前學習效果,過程性評價貫穿在每個章節后或者是每個項目后,用來檢驗課中階段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生的復習和作業的完成情況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學習效果可以不斷地優化和調整教學策略來提高最終的教學效果,綜合性評價以期末考試為主,檢驗學生學期末后最終學習效果。三種評價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最終形成客觀全面的教學評價,如表1所示。
三、稅收課程雙線混融教學實踐
在北方民族大學稅收系專業課程中,混合教學已持續發展了三年時間。北方民族大學稅收系專業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的稅收類本科專業,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國內大平臺已有的優秀慕課并不適合西北民族大學稅收系專業的教學。目前,北方民族大學選擇超星平臺進行雙線混融教學課程建設,經過三年的課程建設和運行,課程建設也在不斷地改進和成熟。在課程資源的建設上,北方民族大學的課程資源在日趨豐富,已有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知識文獻、課程教案、課程題庫、案例圖集和相關的拓展資料。根據SPOC教學模式中小型私有化的特點,北方民族大學針對學生的情況設置教學內容,線上視頻由教師自主錄制完成。
以稅務會計課程為例,從2019年到2021年,歷經不斷改革和拓展,北方民族大學線上學習資源日趨豐富,包括自制視頻、學術文獻、拓展視頻等。線上共建3個學習班級共123人,整體學習任務的完成率基本都在95%以上。課程共完成線上任務38個,題庫總題數359道題,課堂活動221個,討論區話題1679個。在整個改革和實踐過程中,知識點相關檢測點平均完成率達到94%,學生重復完成重點和難點知識點的比例達到82%。隨著三年雙線混融教學改革與實踐,學生的綜合成績也在逐年提高,從2019年的76分提高到2021年的84分。同時,從作業的完成情況來看,95%以上的學生可以按時完成線上作業、討論和測驗。在討論區部分,每個學習班都有至少92%的學生參與了三個及以上問題的回帖和討論。在線下課堂中,課堂的出勤率達到99%。從學習效果來看,學生的平均成績具有明顯提高。
四、課程評價與結果
經過三年的課程建設與改革,混合教學開始慢慢向混融教學過渡。在最新一輪的教學實踐中,北方民族大學設計了四個評價點來構建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第一,教學滿意度評價,即對教師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環節的綜合評價。在課程回訪中,一共收集3個學習班共123人的滿意度反饋,有99.6%的學生給課程打分達到五顆星。第二,關于學生知識掌握程度評估,評估學生是否可以完成課程知識目標,評估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評估學生對隨堂測驗、課后習題、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評估學生對稅務會計處理重要性的領悟能力。第三,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能力目標完成情況。第四,評估綜合教學成果,包括能否按時完成分組任務,與其他學生共同完成相關設計的寫作能力,對討論題、思考題的獨立思考能力,對熱點熱會問題的創新能力。
根據北方民族大學三年教學實踐的對比,可以發現學生由以課堂和教師為主的被動學習模式,慢慢過渡到主動完成課程學習模式。由過去的單一聽講過渡到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在探究活動結束后,學生可以在線上獨立參與主題話題的討論,最終完成線上線下的學習目標。從期末考試試卷分析上看,在連續改革三年后,學生平均成績較往年均可提高5%至10%。
從學生過程性評價來看,大部分學生可以高質量地完成學習目標;從教學情況來看,教師的教學活動實踐由混合向混融過渡,教學活動包括課前對學生的分析,制訂教學目標、分析知識的層級與難度,分類形成線上線下共同的學習資源。對課程相關話題、問題、案例的討論,教師既可以與學生在線上共同完成,又可以在線下進行深入交流。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教師既可以線上完成,又可以線下完成,二者相輔相成,共同融合。
參考文獻:
[1]孔祥宇.“后慕課時代”的SPOC教學模式[J].高教發展與評估,2020(5).
[2]沈欣憶,苑大勇,陳暉.從“混合”走向“融合”:融合式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22(4).
[3]鄧曉宇,張品.基于SPOC雙線混融教學促進深度學習的行動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20(11).
基金項目:北方民族大學“基于SPOC模式的《稅務會計》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JY079。
(作者單位:北方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