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要: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以灌輸、背誦為主,缺乏人文情感,阻礙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構建新的教學模式,打造趣味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教學等多元一體的教學機制,努力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文章分析高中歷史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歷史;現代教學技術
在新課程改革視角下,高中歷史教學不僅要展現真實性,還要積極發展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辯證思維等關鍵素質,依靠歷史評價、歷史探究等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構建以歷史案例為核心、以現代教學技術為支撐的全新教學模式,使歷史教學活動在歷史知識應用、歷史科學探究等角度發揮全新的教育功能,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與歷史探究技能。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的改革要求
(一)教學方法改革
新課程理念成型于現代教育改革活動,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組織探究性學習為主要目標。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響應,各學校必須以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內容,這也是未來歷史教學發展的方向。
目前,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知識點復雜、學習要求多變的情況,部分教師為保障教學進度,專注于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獨立學習意識與歷史探究思維的發展,導致歷史教學資源無法起到提升學生內在素養的教育價值。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加入師生互動元素,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基本技能,讓學生圍繞歷史話題、素材與教師展開交流,從而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深度改革。
(二)教學目標改革
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以引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為目標,習慣于使用測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教師沒有注意到歷史教育的人文性與發展性特點,阻礙了學生學科學習興趣的培養。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配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積極推動教學目標的改革,構建由淺入深的歷史教學模式,從歷史知識學習到思維訓練,將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內化為學生的學習靈感。同時,教師應在課堂上設計歷史文化解讀、人文情感傳承、歷史事件回顧等教學活動,增加拓展型的知識講解、歷史評價等多元教學活動,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深度改革。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導入歷史案例,激發學生興趣
為了推動高中歷史教學的創新,開發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要關注學生主觀情感與歷史教學活動之間的交互。以往的歷史教學活動通常從歷史事件、事件的意義與影響入手,教學方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相較于建立以理解為核心的知識框架,學生更愿意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相關知識點,使得人文元素流失嚴重,學生體驗不到歷史學習的樂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嘗試以歷史案例為切入點,結合案例組織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積極性,優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
如在講授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時,教師圍繞“變法名相”這一話題開展教學工作,如管仲引導齊桓公變法,使其成為“春秋五霸”;商鞅輔佐秦孝公變法,為后續大秦帝國的霸業奠定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結合案例設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首先,教師搜集有關變法的故事,將變法的關鍵角色、推動者記錄下來。其次,教師結合案例展開歷史知識分析活動,探究歷史知識點:“在不同的變法活動中,變法的宗旨是什么?起到了怎樣的效果?”引導學生獨立辨析、應用高中歷史知識,并以教材為參考,掌握歷史知識點。通過案例,學生主動探究歷史真相。如此一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實現了開放性教學,在堅持以生為本的同時,關注學生唯物史觀與歷史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設計互動問題,確定學習方向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科教學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引導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逐步替代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不能只掌握歷史知識,而是要解讀歷史事件背后包含的哲理,從歷史故事中汲取經驗。基于這一教學任務,教師嘗試利用互動話題來組織教學活動,在課堂上設計互動問題,對學生提出歷史學習要求,讓學生以人文情感和客觀思維來評價歷史故事,產生學習熱情。
如在講授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時,教師利用微課提出互動問題,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明崇禎皇帝潰逃之后,清軍入關,接納了大明朝的版圖,清朝快速崛起。但在前中期的輝煌之下,清朝隱藏著巨大的危機。此時,教師設計歷史互動任務:“結合微課視頻與教材內容展開分析,思考清朝能夠走向鼎盛的原因是什么?又存在哪些危機?”
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圖,從內部統治、外部環境兩個角度入手,按照鼎盛與危機兩個方面的內容整合歷史知識。在隨后的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圍繞“鼎盛與危機”“清朝前期與中期”的發展呈現學習結果。此外,教師要讓學生分享學習經驗與學習方法,交流歷史學習感悟。
除了設計互動問題之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借由學生的靈感創新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如對清朝巨貪和珅、居功自傲的年羹堯等角色進行分析,與學生展開交流:“清朝中期的沒落,與內部的管理是否存在一定的關系?”在課堂上,教師將歷史教學的切入點鎖定在學生熟悉的歷史角色身上,帶領學生挖掘歷史教學資源,讓學生獨立進行歷史知識的探究,并在學習過程中驗證歷史知識。
(三)導入教學情境,學生深度體驗
為了保留高中歷史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教師除了關注歷史知識的整合應用之外,還要結合多元化教學情境展開互動,引導學生不斷整合歷史知識。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施思維訓練,讓學生在體驗歷史情境的過程中感受歷史知識的獨特魅力。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學情境,圍繞歷史教學要求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歷史的動蕩、情感的表達。
如在講授兩次鴉片戰爭時,學生對“鴉片戰爭”這一關鍵詞并不陌生,但腦海中只能想起“林則徐虎門銷煙”,并不能掌握鴉片戰爭的爆發歷史與中華民族的抗爭過程。因此,在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建立“鴉片戰爭時間表”,學習相關歷史知識。
首先,教師以年度為單位,記錄清朝在不同時間的外交政策。如在清朝中期,統治者依舊堅持發展的、進步的思想,不斷強大軍事力量,改革政治管理。但在后續的發展中,周邊國家侵犯清朝疆界,戰亂頻發,清朝內部腐敗奢靡,加之傳統封建制度的影響,閉關鎖國的錯誤思想阻礙了新文化的傳播,導致本土文化一度落后于世界。
其次,教師分析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從兩次鴉片戰爭的發展歷程、最終結局入手,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在教學情境的支持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對應的歷史故事分析兩次鴉片戰爭帶來的影響,并設計開放性更強的互動話題:“如果你是林則徐,你是基于怎樣的環境作出銷煙這一決定,為什么要銷煙?”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歷史知識開發全新的課堂,讓學生在探究歷史、表達情感的過程中更好地學習。
(四)應用現代媒體,引導學生思考
新課程理念關注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要求教師在整合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展開適度的師生互動,以高效的交互手段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此背景下,教師以信息化手段消除學生的知識盲區,加強學生與教學活動之間的互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同時,教師關注現代教學技術的資源導入價值,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歷史故事,探索歷史進程,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找到歷史學習的突破口,創造學習、思考的全新環境,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如在講授全球航路的開辟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導入民間故事與歷史故事,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呈現素材:“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大禹在治水之后命令善走的豎亥測量大地,得出結論——大地是方的;而在歐洲,航海家麥哲倫與哥倫布經歷數年的科學探索,證明大地是圓的,人類生活在一個‘球上。”在現代教學技術的支持下,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提出探究問題:“在開辟全球航路的過程中,西方的航海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他們又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配合新課程的教學改革要求,向學生傳遞歷史知識。
在隨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允許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探究中獨立設計教學課件,圍繞“全球航路的發展史”進行互動交流。教師還以人物專欄的方式整合歷史知識,引導學生分別以麥哲倫、哥倫布為對象,通過互聯網平臺搜集資源,說明航海家在不同時期作出的偉大貢獻,并闡述歷史事件對人類發展產生的影響。教師以現代教學技術引導學生探究歷史知識,構建全新的歷史教學課堂,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課外延伸教學,整合歷史知識
以探究式學習和開放式教學為目標的教學機制構成新課程的核心,這就要求教師在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強調教學活動的課外延伸,即結合歷史知識、歷史事件,調動學生獨立探究的熱情,建立指向課外探究的歷史教學模式。高中歷史教學既是嚴謹的,又是開放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以獨立思維挖掘歷史故事,在歷史學習中形成新的感悟,積累學習經驗,從而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如在講授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時,教師從課外主題活動入手,引導學生獨立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一課為對象,搜集相關資源,整合歷史知識。
首先,教師對工業革命的發展史展開論述,讓學生掌握工業革命的發起原因、發展歷程,引導學生獨立搜集可用的歷史資源,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獨立加工歷史知識,搜集學習資源。其次,教師結合學生喜歡的方式布置課外交流作業,如短視頻、動畫等,引導學生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解釋工業革命的起源與其對世界發展產生的影響。再次,教師要與學生積極交流,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建立全新的教學框架,為開展歷史學習活動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成果的保留與評價,建立歷史學習數據庫,將學生搜集到的材料儲存在數據庫中,建立不同的專題模塊,如“工業革命是如何開始的”“當世界開始了工業革命,中國在干什么”等,匯總多元歷史知識,進一步滿足學生的歷史學習需求。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模式發生較多變化,教師若想開展有效的教學,就要在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思維的同時,整合加工歷史知識與教學資源,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歷史學習,逐步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樹兵.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高考,2022(17).
[2]王愛民.關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12).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