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個能“救活”電影的剪輯總技師

2023-06-21 11:27:40曾廣昌李遜達
上海采風月刊 2023年1期

曾廣昌 李遜達

好電影離不開好剪輯師

誰都知道,電影幾乎是包羅萬象的綜合藝術,它既包括各種門類藝術的參與,還離不開新科技的推力。電影導演是電影創作的總設計師,他需要演員用表演來實現,需要攝影師、美術師、音樂、錄音師等創作人員的幫襯和配合。而如何通過對場景氣氛和節奏快慢的調控,調動觀眾情緒的起伏,對電影藝術創作而言,則是不可缺少的動力。實施這一功能的使命最終便落在剪輯師的肩上。一般觀眾或許意識不到,然而導演和攝影卻心知肚明。

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有靈性的剪輯師。一個好的剪輯師其邏輯思維必須是清晰、靈巧又豐富的,他要配合攝影師,讓影片藝術節奏跌宕起伏,從而緊緊抓住觀眾的心,感染他們,最終達到觀賞愉悅的效果。

美國著名剪輯師迪倫·提挈諾曾跟李安等大導演合作,剪輯過《斷背山》《血色將至》等奧斯卡獲獎影片。他坦率地說,如果說演員是如何表現一部電影,那么剪輯師就是控制著整個電影節奏的那個人,剪輯能夠決定這部電影給觀眾帶來什么感受。

電影界業內流行這樣一句話,好電影是剪出來的。真正能看懂電影藝術門道的,一定會把剪輯當作一門獨有的藝術。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早期上海影界一位傳奇人物,也是我曾經的同事黃漢先生。他可以說是我國最早被影界權威人士一致公認的剪輯總技師,有關他的軼事趣聞值得大家品味。

14歲大男孩向中國電影元老張石川叩頭拜師

黃漢,初名黃生甫,生于1915年11月2日,逝于2004年11月24日,浙江鄞縣人。因家境貧寒,14歲那年不得不中斷學業,向當時上海灘電影大老板張石川先生在紅地毯上磕頭拜師父,被張導正式收為學徒。

張石川的明星影片公司創辦于1922年,實力雄厚,人才濟濟,規模具全,當時就擁有兩座玻璃棚(攝影棚)。后來進入有聲電影年代,一座略小的改造成有聲棚。還有兩幢樓房,一幢是辦公樓,另一幢是制片房,內有洗片間、晾片間、照相間、印片間、字幕間、接片間和小放映室。在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確實赫赫有名。

黃生甫剛進明星公司就被安排在接片間當學徒。當時公司還停留在無聲片年代,影片剪輯工序都由導演自己操作,沒有專職的剪輯師。而當學徒的什么活都要搶著干,怎樣拿片子、卷片子、放片子、接片子,樣樣都要一教就會做。當時黃生甫學做接片子的活,雖然當時已有了手提接片機,但不易操作,他還是學用手工來接片子,工具很簡陋,就是一把剪刀,材料就是一瓶膠水。一年后,他就學會了識片和接片工藝、工序的操作技術,接著又學做嵌字幕工藝。

早期無聲片沒有分鏡頭劇本,當片子拍完后只得由導演自己來剪輯分鏡頭。后來無聲片被改進有了劇本,每場戲都會標上鏡頭的景號,如遠景、中景、近景、特寫之類,同時也寫明鏡頭之間要打印什么字幕。無聲片全靠字幕表達故事的情節和內容,所以不識字的觀眾還不習慣看電影,他們更愛看舞臺戲曲。

黃生甫跟著師兄的操作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已然熟練掌握了剪接的方法,之后就開始接觸底片。每天將拍好的底片收到接片間,按每天的場記單,把一段一段底片接上白片頭,再注明拍片日期和布景名稱。接完白片就送配光間配光,第二天再把這些洗出的拷貝片收回來,并把底片一盒、正片一盒送到片子庫保管。整部影片全部拍完,正片也全部印出,只等字幕拍好洗印后,就由導演來完成影片的剪輯。

每次導演來剪輯時,黃生甫早已作好準備,坐在導演身邊,全神貫注地聽從他的指令。剪刀和膠水始終不離身,導演需要什么,他就給什么,邊剪邊接。經過好長一段日子的勤學苦練,終于滿師,于1930年第一次獨立剪輯了無聲片《桃花湖》。黃生甫在明星公司先后為20多部影片擔任剪輯,其中就包括《春蠶》《姊妹花》《十字街頭》等名作,電影《狂流》是他和左翼電影人士夏衍的第一次合作,這部影片被稱作“左翼電影”的第一聲。1938年后,他又擔任過上海“大同”“金星”“華影”“國泰”影片公司剪輯師兼副導演。1940年,25歲的他正式成為導演。1948年,33歲的黃生甫已是大同影片公司著名大導演,導演的影片有《春水情波》《女兒春》《蝴蝶夢》等。

建國后,他曾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剪輯科科長、剪輯總技師,上海廣告公司電影導演,中國影協理事,上海影協理事,曾擔任《斬斷魔爪》《宋景詩》等影片的剪輯。

不外傳的接片技術密碼最終被黃生甫揭破

將時間拉回到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掀起放映外國有聲電影的熱潮,明星公司當然不甘落后。1931年春,張石川親自出馬任導演,與編劇洪深一起,也采用蠟盤發音設備,搶先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壯丹》(胡蝶主演),黃生甫是剪輯。全國放映時票房一路飚升,獲得了極大成功。同年夏天,明星公司又馬不停蹄地籌拍“片上發音”的有聲影片。為此,張石川請洪深赴美購置全套有聲電影新錄音設備,并用重金聘來了十余名美國錄、放音技師。

張石川要黃生甫跟一位名叫西德尼·倫特(Sidncy Lund)的美國剪輯技師(又兼洗印工作)當助手,暗里要他把“片上發音”的有聲片剪輯技術學到手。當時有聲電影都是同期錄音的,但這位老外很狡猾,他怕自己的先進技術被中國人學會他會失業,操作時極其小心謹慎,嚴格保密,根本不讓黃生甫靠近工作臺和設備。有時黃生甫會悄悄地走近他偷看一眼,一旦被他發現,他就會破口大罵:“滾開!”這讓黃生甫感到非常屈辱。結果跟了半部戲下來,連攝影拍板聲音是什么樣子也不知道,更不了解聲音拍板與畫面拍板是怎樣接上而合準的,他為此非常苦惱,但又十分無奈。當洪深先生問黃生甫學得如何,他只得苦笑地搖搖頭說,老外連底片也不讓看,我能學到什么呢?只曉得他天天在一個小小尺寸表上將片子拉來拉去,卻一點名堂也看不出來。

后來又有人問黃生甫,老外下班后是否把片子帶回去?這一問提醒了他。他靈機一動,為何不從片子上找找秘密呢?他趁老外下班回家,把老外接好的底片、聲底片一起拿來仔細研究。表面上看拼攏的片子,拍板聲跡與畫面拍板并不在一起,是什么原因呢?他最初怎么也看不出其中名堂。但皇天不負苦心人,天天琢磨,反復推敲,終于有一天被他找到了拍板聲音的密碼。他發現倫特在每條畫底片和聲底片前面都接有一段空白片,他將畫面上的白底片接頭與聲底上的白片接頭粘疊在一起,通過尺寸表往前拉,拉到板聲與畫面合攏處,恰巧是在十九又二分之一的停格上。這時,他忽然發現,原來每個鏡頭前都有幾尺記錄鏡頭的記號,這樣印制出來的影片,在放映時就能達到聲畫同步的音響效果,口型和畫面不會亂套。

接片原理和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沒有人引領指教,確實會陷入困境。虧得黃生甫百折不撓,這才完成了張石川給他的使命。

一年之后,中國技術人員靠自力更生完全掌握了有聲電影的制作技術,張石川也解雇了這個老外技師。直到離開的那一天,倫特也沒搞明白黃生甫是如何揭破他的技術密碼,并把學到的先進技術應用到生產實踐上的。黃生甫為張石川省了一大筆錢,也為他自己爭了一口氣,那一年他才剛滿17歲。

小男孩搖身一變終成老阿哥

1934年明星公司推出了一部由張石川、鄭正秋等執導,朱秋痕、高占非等主演的歌舞片《女兒經》。影片在情節的結構、場景的銜接、人物形象的刻畫等各個方面都頗具特色。劇本由每個編劇各寫一個故事,最后由夏衍匯總貫穿。這些故事加一幅幅筆觸簡潔的素描,似乎各自獨立,合起來又完整統一。各部分片斷的不同內容,也由不同導演運用不同手法處理,既有悲劇色彩,也有喜劇效果;既有嚴格的生活化描繪,也有大膽的藝術夸張,這些都統一服務于表現影片的總主題,同時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城市色調和風格。

本片同樣由黃生甫任剪輯。這次剪輯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在公司編劇委員會上,公司老板和編委會主要人物決定拍一部由全體演員和導演合作集錦式的有聲片,由夏衍、洪深、鄭正秋、阿英(錢杏邨)、沈西苓等人分別為公司全體演員的每個人量身定衣而編寫劇本,每段故事由張石川把它們穿針引線地連接起來,最終成為一部完整的影片。

而這樣一部風格奇特、故事情節曲折又多變的歌舞片,定在1934年雙十節時公映。由于時間很緊,需要邊拍戲邊剪輯。黃生甫仍按照他的習慣,看場記單按部就班地操作,一直進行得很順利。但沒料到一天黃生甫突然接到通知,說那天晚上《女兒經》要在中央大戲院夜場后試映一場。這可把他急壞了。因為其他導演都已經來看過剪輯后的短片并表示認可,但就是李萍倩先生還未到場。雖然已經按照場記單把李導的短片剪輯好了,可不經李導審核點頭同意,黃生甫還是感到不踏實,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直到戲院夜場收場前半小時,李萍倩才姍姍來遲。

黃生甫把片子送上放映間,催李導趕快審看。李導卻說,你生甫剪輯的,我絕對放心,不會有意見的。但生甫還是堅持讓李導過目,直到李導表明確實不要修改,他心中的石頭才真的落下。戲院經理室里也立即響起了皆大歡喜的陣陣鼓掌聲。

就這樣,黃生甫的這把剪刀在上海灘電影界里有了名氣。最讓他高興的是,當月工資老板給他漲了10只大洋。同事們為他高興,紛紛向他祝賀。鄔廷芳、錢筱璋、陳瑞和等一班兄弟,原本都叫黃生甫“小阿弟”,現在都改口叫他“老阿哥”了! 他們從心底里佩服他,覺得這個小阿弟真的牛!

緊接著,黃生甫又和師兄錢筱璋一起剪輯了《十字街頭》,頗受業內人士好評。再接下來,他獨立剪輯了中國名片《馬路天使》,又獲得了中外觀眾一致好評。其中一個浴室里的蒙太奇鏡頭的剪輯連接,令筆者拍案叫絕,至今令人不忘。

導演吳村為黃生甫

改名為黃漢

1939年夏天,吳村導演開拍新片《新地獄》,要黃生甫任他的助手,做副導演。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他既驚喜又害怕,也擔心老板會不答應。但張石川對愛徒還是很大度的,外加吳導再三邀請,張石川答應放人,但有一個條件,不能影響黃生甫在明星公司剪輯師的本職工作,必須兩副擔子一肩挑。

原有工資之外,又增加了一筆外快,生甫樂得一口答應。吳導認定他是一條漢子,便建議他將黃生甫的大名改成藝名黃漢。從此,上海灘上除了剪輯師黃生甫,又有了一位副導演黃漢。該片上映后,黃漢的知名度進一步提升。接著他和吳導又合作了《蘇三艷史》《黑天堂》《天涯歌女》《孤島春秋》等影片。在片場,黃漢既當副導演又兼剪輯師,在吳村導演的關懷指教下,他學到了不少導演必須掌握的知識和經驗,使他的藝術閱歷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無心插柳柳成蔭,無意育人成名人

一路走來,黃漢的內心始終有個陰影,他一直為自己沒有接受過高學歷教育而感到自卑。被聘為副導演后,他就為進一步開拓自己的藝術版圖而做起了準備,培養陳瑞和做他的接班人,讓自己慢慢從剪輯工作中脫出身來。然而,他的幾個師兄都相繼當上了導演,他卻依然釘在副導演的職位上動彈不得。黃漢只好從自身學歷上去找原因,私下也一直抱怨自己墨水喝得太少。始終擺脫不了“副”字頭職稱,給他帶來無窮的煩惱。

轉眼到了1940年代,師父張石川終于給了他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分配他去金星影片公司任導演,并把鄭正秋過去導演過的無聲片《春水情波》的腳本和說明書交給金星公司,讓黃漢以導演的身份將其重新拍攝成有聲片。但原來的無聲片腳本并不適用于有聲片,張石川又建議他請高季琳(柯靈)改一改。這讓他高興得不得了,對師父的栽培感激不盡。

高先生很快把改編好的劇本交給了黃漢。10人攝制組也是師父為他配備的,演員班子也早有安排,有胡楓、徐風,再讓他自己從訓練班里的女同學中去挑選其他需要的女演員。黃漢于是挑中了歐陽莎菲。幾年副導演生涯,為他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片場經驗,戲拍得得心應手,非常順利。經過夜以繼日的緊張工作,影片拍攝如期完成,印出的拷貝一致通過,上映后,賣座率也不錯,報上登載的評論表示:“年輕的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片子,不容易,但能否在導演群里站穩腳跟,需拭目以待。”這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給黃漢很大鼓舞,他信心備增。而讓他格外感到榮耀的是,這部影片讓第一次走上銀幕的主角歐陽莎菲一舉成名,在中國影壇出足了風頭,從此躍上明星榜。這一年黃漢才25歲。

有人感嘆,沒想到第一次當導演的黃漢竟讓從未上過銀幕的歐陽莎菲一炮走紅,真的了不得。黃漢獨立導演的能力再也不容置疑了,從此他接片不斷,先后為中聯、華影導演了《白云塔》《人海慈航》《合家歡》《鵬程萬里》等影片。

一把剪刀剪活了瀕死的影片

抗戰勝利后,黃漢經徐欣夫介紹來到剛成立的上海國泰影業公司任副導演和剪輯,同時也在明記洗印社工作。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師父張石川的電話,說香港的建華公司拍了一部由程步高先生導演的故事片《怨偶情深》,結果不慎出了毛病,畫面正常,但聲帶長出來了,不好印拷貝,等于報廢了。他對徒弟說:“這種毛病只有儂曉得,儂明天就去香港,替他想想辦法,修剪修剪。那里急得要命正在等儂,快去!”不料黃漢一口回絕了師父,說:“我勿去,這部影片的老板待我不好,我生病時向他借錢,他不給,他的片子出毛病了,我為什么要去幫他。況且國泰公司徐欣夫先生馬上要給我一個劇本拍,所以我勿好去香港。”張石川聽黃漢所講的也有道理,但出于人情還是勸愛徒說: “那個老板過去對儂不好,但導演程步高先生從小就教儂怎樣剪片子,現在他請儂去幫幫忙,何況何兆璋、羅從周、舒適他們都是儂的好兄弟,都在香港等儂相聚。”

看在師父恩情和兄弟友情的份上,黃漢向國泰公司請了一星期假,在1947年11月底到達香港,第二天,他在何兆璋、羅從周的陪同下,來到銅羅灣的一個洗印部門。看了兩遍片子后,他發現,每個鏡頭不是一開始就不同步,而是慢慢變得不同步。每個鏡頭開場是準的,這對以后修剪是有利條件,只要頭里對準再動刀,便能水到渠成。他就憑一只四倍放大鏡和一雙火眼金睛,只花了兩天時間就將全片修剪完畢,印出的拷貝聲畫全部吻合。一部眼看就要被報廢的片子,就在黃漢的眼力和剪刀下起死回生,在場的觀者無不稱奇拍手贊嘆他的神手和魔刀。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場的還有正在香港工作的夏衍。親眼目睹了黃漢的操作全過程,夏衍當即對黃漢的技能大加贊賞:“飛來一黃漢,問題得解決。”就因為這次巧遇,夏衍對黃漢的才能有了更深刻的認可。后來黃漢任上影廠鑒定科科長時,因發生質量糾紛,差點遭到不測,幸而時任文化部長的夏衍為他解圍,這才逃過一劫。

又是黃漢剪活了電影《林則徐》的一場戲

黃漢生前曾對筆者講述過他親歷的一件軼事。大概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的黃漢正在上海電影制片廠任剪輯總技師兼鑒定科長。海燕電影制片廠剛完成了歷史故事片《林則徐》的拍攝,送北京審查,不久傳來這樣一個說法,說全部片子內容都很好,就是打洋鬼子這場戲勿靈光,上面要求重拍。然而重拍談何容易! 演員、道具、場景全都在廣州和國外,場面又那么宏大,特別是外國演員,要花多少錢才能再請回來,大家心里都沒底。

正當大家議論紛紛時,導演鄭君里突然來到了上海電影技術廠,拜訪了黃漢。鄭君里懇切地對他說:“《林則徐》審查情況你都知道了,部里(文化部)認為打洋鬼子一場戲節奏太慢,拖沓,最好請你修剪一下。電影局研究決定讓我回來找你黃生甫修剪。黃生甫這個名字,只有夏公(夏衍)、錢筱璋、汪洋這些老人知道,估計修剪這主意也是夏公出的。”

黃漢聽了對鄭導開玩笑說:“你大導演拍的戲還要我來解決?剪脫以后儂勿要肉痛?”因為大多數導演對自己拍的片子都勿舍得剪掉的。黃漢再次認真問鄭導你舍不舍得剪脫?不料鄭導根本不聽黃漢的推辭,一邊拉黃漢往外走一邊說:“好了,好了。”不容分說,就把黃漢強拉上汽車向徐家匯海燕廠直奔而去。

踏進海燕廠小放映間,老剪輯師朱朝升他們已在放映間等候好久了。黃漢提出先放兩遍電影,他看了再說。看了兩遍,他確實覺得那場戲不夠緊湊。鄭導又問是否還要看第三遍?黃說不要了。其實這個拷貝初審前,身為鑒定科科長的黃漢已經看過數遍,心里也早有了譜,只是不露聲色罷了。

隨后,黃漢同主創人員一起進入剪輯室。當時的氣氛確實有點凝重,但黃漢心境似一泓靜池。他一邊接受部里的意見,一邊表達自己的設想,說得大家心服口服。

他滔滔不絕地說,有的鏡頭該搬搬地方,有的鏡頭必須分開來用,這樣組接才會使情節緊湊,藝術效果也會更好。他反復強調,打洋鬼子和打斗場景的節奏一定要短、平、快,不給緩慢、拖沓留有余地,以達到完美藝術效果。

他手里捏的那把剪刀也不閑著,干脆果斷地把那些拖泥帶水的枝節統統剪去,只留下精華的幾組鏡頭。

通過近5個小時的奮戰,黃漢終于將這場大戲剪輯完畢。大家回到放映間重看,確實感覺節奏要比原來簡練得多,情節也更緊湊了,反洋人的氣氛大大增濃了。鄭大導演不得不為他豎大拇指表示滿意。這把神奇的剪刀,為何能在黃漢的手里發揮得淋漓盡致、無可挑剔?關鍵是他掌握了剪輯的秘訣: 有舍必有得!

果然,復剪后的影片送到北京復審,領導看了都認為剪得好!

他為國家出口商品拍攝廣告電影

筆者原是上海電影技術廠工程師,黃漢生前,我曾與他共事多年,有過不少交往。由此,我也得知,大約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有關部門曾安排黃漢利用上海電影技術廠的既有設備,為我國的出口商品拍攝過幾部廣告電影。恐怕是出于保密的原因,此事在國家正式出版的書刊上一直沒有公開過。這些廣告片其實應當算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較早一批商業廣告片。

對此,黃漢一直不曾多提。1990年代的某一天,他向筆者口述了電影生涯六十年的回憶,筆者將這段口述作了記錄和整理,并以《從一把剪學做導演》為題,發表在由上海市電影局史志辦公室主編的《上海電影史料》1994年10月第4期上。

根據黃漢的回憶,廣告電影登上中國銀幕有過一段漫長的探索過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介紹商品或推銷商品而拍廣告電影是被禁止的,但一般電影院在放映正片之前,可以插上三分鐘推銷商品的廣告幻燈片,有的用彩色照片制作,有的用繪畫圖片制作。這些不能活動的“西洋鏡”,既呆板,又不生動,更沒有活力,根本吸引不了觀眾的興趣,當然也不會帶來良好的促銷效果。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電影局領導在內部下達指示,要求上海電影技術廠為我國出口商品拍廣告電影,為之作宣傳,這才開啟了廣告電影的拍攝。

不過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漢就接到過上級領導的指令,要技術廠為上海外貿進出口公司拍商業廣告片。當時也唯有技術廠具有拍廣告片的條件和設備,有特技車間、字幕車間、錄音車間、洗印車間等,但最關鍵的,還是有黃漢這個奇才。他既是剪輯技師,又當過導演,在制片上完全可以獨當一面,是最具備拍攝廣告片才能,也是最適宜的人選。需要公關時,戈永良(原技術廠特技科科長)就來幫他攻關;需要策劃出點子,田俊人(原上海電影局技術處副處長)等都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據黃漢回憶,他先是南下廣東食品進出口公司,拍攝了一組有關南方食品的影片,如《中國菠蘿》《銀鱗翻滾萬里浪》《中國柑橘》等。這些短片現在看來都像紀錄片,但受當時情況的局限,只能點到為止,不能大膽放開手腳,充分運用電影的特殊手段。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他的創作思路也給廣告電影的拍攝帶來了變革。如他負責制作的《大地服裝》《鉆石牌鬧鐘》《中華牌鉛筆》《回力球鞋》《中國搪瓷》《美加凈牙膏》《繡衣》《上海地毯》等廣告片,片長3分鐘,拍攝對象都是中國人日常必用的商品,又都是傳統老牌或知名品牌,產品質量都經得起驗審和檢查。

特別是《中華牌鉛筆》這個廣告片的拍攝。黃漢受到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啟發,他請字幕車間的陳波生按照動畫片的拍法,拍攝了一部《孫悟空大鬧鉛筆》,廣告片中,孫悟空將金箍棒往上一丟,瞬間變成了中華鉛筆。上海外貿公司和外省外貿公司看了這個廣告樣片后大為驚喜,覺得打開了新思路。

轉眼到了1977年,上海外貿廣告公司里新成立了電影組,他們向上海電影局提出申請,希望派人支持他們拍外貿廣告片。時任上海電影技術廠鑒定科科長黃漢于是被暫時借調過去,以充實攝制組的力量。

在黃導率領下,電影組為工藝品進出口公司趕拍了《上海絹花》。絹花是上海老牌手工藝產品,完全手工制作,在國外特別吃香。拍攝時,攝影師用鏡頭對著商品,一盒一盒地多角度加以展示,色彩通透明亮的絹花優雅綻放,再配上歌曲《四季花開》的柔美旋律,影片畫面看起來特別誘人。樣片出來后,大家都看呆了,用上海俗語說:“嘸啥閑話!”(沒話說,難以用語言表達意思)

廣告片樣片送到北京外貿部后很快通過審查,上海外貿電影廣告組也由此牢牢站穩了腳跟。正片再送北京外貿部復審時,反響比之前更加熱烈。上海廣告公司借市府禮堂招待各進出口公司老總們一起觀看,看后大家一致叫好。黃漢導演的名聲再度響起來。

“搶救導演”應運而生? 好電影少不了剪輯高手

有人說,剪輯師是用“剪刀”釋放電影的靈魂,還有人說,如果攝影師是導演的左手,剪輯師就是導演的右手。這兩句話說得都很在理,但在過去,剪輯師能當上導演右臂的能有幾個?

黃漢先生的早年的夢想,就是自己終有一天能當上正導演,通過不懈努力與奮斗,他也算心想事成,最終以商業廣告片導演的身份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晚年時曾對筆者說,自己的一生沒有可遺憾的。而他為上海海派電影所作出的貢獻,筆者認為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樣的“神剪”前輩值得我們電影人尊敬和懷念。

中國電影剪輯大師傅正義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曾呼吁大中院校開設剪輯專業。2005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開設了剪輯專業,改變了過去師傅帶徒弟的單一模式。2012年,女剪輯師楊紅雨憑借《神探亨特張》獲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2014年孔勁蕾又憑借《推拿》獲得電影金馬獎最佳剪輯。2014年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推出了“剪輯的力量”論壇,這是國內電影節首次舉辦剪輯論壇。2015年,消失了16年最佳剪輯獎重回中國電影金雞獎……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剪輯的力量日益凸顯,剪輯師的地位逐漸抬升,開始回歸他們應有的位置。

黃漢先生雖生不逢時而未能獲得過一次獎,但后來人能為剪輯師這個職業設獎、為今天的剪輯師頒獎,正是對黃漢過去在剪輯師崗位上為電影所作貢獻的最好懷念和尊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一本综合久久|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无专区| 国产精品性|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亚洲一区|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欧美亚洲香蕉|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伊人网址在线|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综合亚洲网|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久久香蕉国产线|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久草视频精品|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第4页| 午夜在线不卡|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激情伊人| 亚洲人妖在线| 91福利免费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国产精品第一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日韩a级片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国产丝袜91| 极品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日韩视频免费| 亚洲天堂自拍|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欧美成在线视频| 无码久看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日韩av手机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91亚瑟视频| 亚洲三级影院| h视频在线播放|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