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青 ,楊璐菲
(天門職業學院,湖北 天門 431700)
土壤自動化耕作既是農業發展的重要管理措施,也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環節。科學的土壤自動化耕作能夠有效調節土壤狀態,具有恢復耕層結構、提升土壤保墑能力等效果[1]。現階段,天門農業自動化耕作采用拖拉機改進與后懸掛式兩種旋耕機形式,在作業時存在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及漏耕等問題,甚至還需二次補耕,既影響到作物生長,又對作物根莖部分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傷害。針對這些問題,借鑒國內外旋耕機設計理念,結合天門實際耕作情況,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遙控自動化旋耕機,該機具不僅具有開溝、中耕、除草、碎土、起壟、回填等部件功能,還可有效避讓作物與障礙物,避免了漏耕、少耕等問題的出現,實現了農業生產鏈的機械化管理,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旋耕機具有極強的碎土能力,作業后地表平坦,在農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2]。遙控自動化旋耕機基于機械操控,將電控系統與機械技術進行結合,其由底盤、驅動裝置、遙控系統、液壓系統等部件構成,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整體結構
如圖2 所示,底盤由機架、驅動輪、轉向輪、支撐輪、履帶等部件組成。機架為整體機架,安裝遙控試驗機的發動機、變速箱、傳輸裝置等;驅動輪固定于機架右上方,與變速箱相連,與轉向輪橫向;機架底部有一對支撐輪用于支撐車輛,履帶環繞于驅動輪與轉向輪,由轉向輪后的履帶張緊器負責調節松緊[3]。遙控自動化旋耕機行駛原理是由變速箱傳輸動力到驅動輪,驅動輪再驅動履帶進行運動,轉向輪負責調整方向,履帶轉動時帶動支撐輪,并將機體重量平均分布于履帶上。

圖2 底盤結構
遙控自動化旋耕機的動力源是柴油發動機,發動機通過三角帶將動力傳輸至變速箱,由離合器控制變速箱與皮帶輪的合離。在設計時,傳輸動力經變速箱后分多路傳出,其中一路是驅動單元,通過變速器將動力傳輸至驅動輪,驅動輪驅動履帶后帶動轉向輪與支撐輪,由此驅動機具行駛[4]。變速箱手柄控制各擋,實現速度與進退的轉換,駐車時則通過控制離合將變速箱與皮帶輪分離。另外一路是掛接單元,由于旋耕裝置是試驗機的配套部件,所以應將動力傳輸口與旋耕機的變速箱相連,從而實現刀軸轉停與駐停的控制。
遙控系統發射器型號為TB-901,接收器型號為SPC-SFMC-X2214A,具體接線情況如圖3 所示。發射器采用點動按鍵,負責油門、轉向、升降、轉停等控制操作。發射器設有急停按鍵,以便遇到突發情況時緊急停止。如果長時間無需進行點動可進行鍵位鎖定,通電后應先點按解鎖鍵[5]。擋位切換時應點按“分離”按鍵,接收器接到指令后發送給液壓系統,推動液壓桿分離離合器,并手動切換到當前所需擋位。

圖3 SPC-SFMC-X2214A接線形式
遙控自動化旋耕機液壓系統由油箱、濾網、液壓泵、泵閥油管等構成,依靠液壓系統工作,進行配套件升降,具體結構設計如圖4 所示。在行駛過程中,按下轉向(左或右)按鈕,接收燈亮[6]。同時,左轉向閥的指示燈隨之亮起,接通左轉向油缸油路,活塞桿推動搖臂,帶動左分離撥叉,切斷左側動力后進行轉向。松開后所有指示燈熄滅,油缸回到初始,機具沿直線行駛[7]。駐車后接收器、左轉向閥及右轉向閥的指示燈亮起,左右轉向油缸伸出后推動搖臂分離,從而實現停車。

圖4 液壓系統設計
采用GJ1103電控油控器,負責調節發動機轉速并控制油門大小,實現行駛過程中的速度控制。電控系統由單片機、電機、電位器等部件構成,電控油門驅動發電機帶動鋼絲運動實現油控,電控連接方式如圖5所示。接線完成后調試電控油門,確保升降速信號無效[8]。電源接通后鋼絲會降至下限,將油門調控手柄置于怠速位置,并將鋼絲固定于手柄之上。外接電位器調至最高處,內置電位器調至最低處,為了讓升速有效,應將手柄拉至設定處,調節內置電位器,直至手柄調到高速[9]。此時,對外接電位器進行調整,手柄在下限與設定處之間移動,讓降速信號保持有效。

圖5 電控連接方式
遙控自動化旋耕機功能效果測試流程包括轉彎半徑測試、接地壓力測試、旋耕深度測試三項內容。測試地點為湖北天門某農業站。測試土壤肥力中等,周邊植被覆蓋率較高,土壤含水率18.13%,土壤穿透阻力300 kPa,地塊較為規整,整體面積約150 m×80 m。
遙控自動化試驗機未接掛旋耕機,將試驗機置于空曠地面,掛接1 擋,控制最小油門,在平齊試驗機前端與右端處劃線,長按遙控左轉向按鍵,試驗機轉一圈后計算轉彎半徑,測試重復6 次計算均值。由測試可知,遙控自動化旋耕機最小轉彎半徑為1.69 m,如表1所示。

表1 轉彎半徑測試
測試接地壓力是為了了解機具整體對土壤的接地壓力,具體方法是計算旋耕機重量與驅動裝置接地面積的比值[10]。將試驗機解掛旋耕機,測定重量時發動機應處于滿油狀態。在空曠場地測算履帶接地長度與履帶寬度,可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g表示接地壓力,w為遙控自動化旋耕機整體重量,a為機具兩側履帶寬度之和,b為履帶接地長度。遙控自動化旋耕機整體重量為680 kg,各履帶寬度為0.24 m,兩側履帶寬度之和為0.48 m,履帶接地長度為1.02 m,計算后可知接地壓力為13.32 kPa。
在測試區內沿機具行駛方向每隔3 m 兩側各設1點,保持記錄7次,計算旋耕深度,可用公式表示為:
式中,d表示旋耕深度,dn表示第n點的旋耕深度,s表示測定次數。表2 為遙控自動化旋耕機旋耕深度測試數據,導入公式后可得出旋耕深度均值為11.93 cm。

表2 旋耕深度測試
綜上所述,根據旋耕機作業質量與工作效率,設計了一種遙控自動化旋耕機,將電控技術、液壓技術與機械技術集于一體[11-12]。遙控自動化旋耕機由遙控發射器發送信號,接收器接收信號后,實現對轉動與液壓等系統的相關控制,完成旋耕機行駛、轉向、升降等遠程操作,減少揚塵與農藥對操作者的危害,降低工作強度[13-14]。實地測試表明,該遙控自動化旋耕機能夠實現原地轉向,轉彎半徑小,機體結構均衡,具有較大的接地壓力,旋耕深度適宜。但由于轉彎半徑測試結果與測試土壤的穿透阻力、含水率以及肥力具有直接關系,因此在不同土壤會表現出差異化的轉彎半徑,后續研究應重點關注該方面內容,實現測試環境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