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鵬 版面設計∕高春光
寶璣的美學風格,于時計裝飾繁復的時代脫穎而出,一眼便識。制表大師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結合實用功能和新古典主義美學,創造出多個現代機械鐘表的詞匯與發明。當代Classique經典系列與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王后系列,融合高超制表技術與雋永優雅的藝術美學,更是被視作高級制表工藝典范,時至今日仍對高級制表業有著重要意義。
18 世紀下半葉,崇尚自然與理性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于法國興起。新古典主義運用創新材料和工藝對傳統素材進行改良和簡化,以理性簡潔的形式重新闡釋古典藝術,同時亦保留了古典主義作品典雅端莊的高貴氣質,相較于當時盛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堪稱先鋒藝術,因此迅速于歐洲各地盛行。在高級制表美學中,能夠彰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品牌莫過于寶璣。凝望每一枚精密的寶璣時計臻品,絕美的細節設計和潤飾皆為典范之作。在248 年的歷史長河中,品牌以創新精神融匯經典與新潮,逐漸形成品牌七個一望而識的標識,不僅改寫了制表業的規范,亦成為整個制表行業寶貴的財富。而這一切與其創始人寶璣先生有著深厚且密不可分的關系。
事實上,他不僅推出了多項發明,還創造了用于描述發明的詞匯。這些語言,對于他的許多同時代人來說十分難解。有種境界叫作:技術盡頭,唯見藝術。例如“Tourbillon”在許多時候被解釋為“旋風”或者“漩渦”,這和世人公認的關于懷表運動的習慣用語并沒有明顯的聯系。但是,作為啟蒙時期的知識淵博者,寶璣很有可能對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那位勒內·笛卡爾(René Descartes,法國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描寫行星繞太陽作規則運動的術語非常熟悉。
勒內·笛卡爾因將幾何坐標體系公式化而被認為是解析幾何之父,結構化的陀飛輪非常貼合這位先人的理論,那就是微觀的機械世界中蘊含無限循環的時間。在自然界,由潮汐引起的海洋渦流,在浴缸或排水槽排水時看到的非常小的渦流,都只有一個朝向,這與陀飛輪在寶璣心目中的運行方式不謀而合。勒內·笛卡爾發現了動量守恒原理的原始形式,同陀飛輪公轉又自轉的形式息息相關。勒內·笛卡爾還發展了宇宙演化論、漩渦說等,雖然具體理論有許多缺陷,但依然對以后的自然科學家產生了影響,寶璣正是此方面精于科學專注研究的典范,自然也可能成為勒內·笛卡爾理論的受用者。
寶璣肯定了解哲學家和《百科全書》撰稿者讓·勒朗·達朗貝爾(Jean le Rond d'Alembert,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的用語,他認定單一軸心旋轉的天體系統的語言很合適。這個將天文學與哲學相結合而形成的概念,具有可與鐘表學完全統一的水準和規律,而在寶璣所處的時代,所有這一切學問常常被看作是宇宙本身的一部分。于是,寶璣的陀飛輪便被描述成一種可以用規則轉動來抵消地球重力的裝置,成為一種約束時間的新利器。
無論是手動上鏈、自動上鏈或復雜結構功能,寶璣一貫秉承精湛的制表技藝,從品牌深厚的歷史底蘊尋找設計源泉,將雋永的美學風格運用于表款之上,打造新古典主義美學。寶璣Classique 經典系列的創作靈感,就源于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的古董懷表設計風格,他不僅是一位天賦異稟的制表師和發明家,還是先鋒設計師。一望而識的寶璣標志富有藝術氣息,是寶璣立足當下的明證,而陀飛輪無疑是機械創造史上的一項曠世之作,時至今日,唯有寶璣能夠觸及它的心魄,用其歷史的純正血統喚醒它與生俱來的獨特魅力。單陀飛輪或雙陀飛輪的設計,單一或與其他復雜功能的結合,加之諸多創新材質的引入,陀飛輪未曾像現在這樣充滿活力。如今的寶璣賦予陀飛輪更多的活力,不僅如此,陀飛輪與其發明者之間的紐帶亦更為緊密。它幾乎被應用于寶璣的每一個作品系列,且質量從不超過1 克,這足以證明寶璣制表工廠掌握著非凡制表技藝,締造并堅守著這一制表界的神話。
內在的品質,往往是有些作品流芳千古的奧秘。寶璣Classique 經典系列5395超薄陀飛輪鏤空腕表,厚度僅為3 毫米的18K 金質機芯上鏤空設計可謂突破極限,凸顯寶璣制表大師真正的技藝精髓。加之手工鐫刻、璣鏤刻花、倒角修飾工藝的運用,使得該枚腕表更為出類拔萃。該枚581 機芯所搭載的超輕量級陀飛輪框架,總質量不逾0.29 克;得益于一只高能發條盒,該枚4 赫茲高振頻的陀飛輪機芯動力儲備長達80 小時,此機芯曾被搭載于5377和5367上。此次,該機芯首次被應用于完全鏤空的設計結構,堪稱對該項傳承技藝的當代詮釋。機芯夾板表面非鏤空部分飾以手工鐫刻的璣鏤刻花圖案。巴黎鞋釘紋(Clous de Paris)圖案經由一種尖端鑲有金剛石的璣鏤刻花雕刻工具創制而成,這一工藝能夠賦予腕表獨特魅力,但絕不允許任何瑕疵。將這些復雜技藝一并運用于機芯是寶璣的首次創舉。部件銳利的邊緣均由工藝大師精心細致地手工倒角修飾,先將倒角切削打磨至平整無瑕直至成45°角斜面;隨后再進行重要的雕刻步驟,手工為不同的文字及鏤空邊緣雕刻紋飾。表殼外緣飾有錢幣飾紋,搭配弧面玻璃表鏡,令機芯構造之美一覽無余。藍寶石玻璃表盤上采用藍色金質數字時標。腕表沿用彰顯寶璣風格之精髓的經典藍鋼寶璣指針和焊接式表耳,演繹精妙極簡的設計理念。腕表防水深度達30 米,備有玫瑰金表殼搭配灰色機芯款式,以及鉑金表殼搭配玫瑰金機芯款式供選擇。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95超薄陀飛輪鏤空腕表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5345雙旋轉陀飛輪鐘表堤岸腕表
除了超薄陀飛輪表之外,一定不能錯過的大作還有寶璣Classique 經典系列5345 雙旋轉陀飛輪鐘表堤岸腕表,其將一枚頗具紀念意義的機芯蘊藏于腕表方寸之間,堪稱劃時代作品。兩個陀飛輪裝置宛若兩顆機械心臟獨立運作,分別由各自的發條盒驅動。然而,兩個振蕩機構同時與另一對輪系相互耦合,在中央差動器中旋轉,以這種雙輸入設置來決定陀飛輪的平均速率,令擺陀夾板每12 小時旋轉一周。至于分鐘顯示,腕表則采用經典的中央分針設計。整套裝置配備了一個系統,借此將輪系內的間隙最小化,以確保走時顯示精準度的把控。這一杰作令此枚機芯堪稱寶璣制表工廠所研發的最為復雜的系統之一。例如,該機芯本身精密高效運轉的特性促使制表師們必須重新審視手動上鏈機構,該機構在此款設計中依靠獨立的輪系完成運作。其中的一個發條盒配備了類似于自動上鏈腕表所使用的副發條,該精巧結構使得第一個發條完全上鏈后可打滑保護發條,直至另一個發條盒上鏈完成。最后,表冠采用了測力安全系統,以防止發條過度上鏈。在寶璣的制表藝術中,專業技術向來離不開美學造詣。雙旋轉陀飛輪于2006 年首次亮相,如今已演化為可透過表盤躍然眼前的通透設計,盡展其所有的機械構造之美。設計別致、臻于完善的鋼質發條盒夾板呈現出字母B 造型。各個部件均由手工進行精心拋光、倒角修飾甚至緞紋磨砂工藝潤飾。作為寶璣標識之一,璣鏤刻花為機芯呈現令人耳目一新的裝飾細節,替代傳統的圓形粒紋圖案,鏤空設計使得表殼內的機芯結構一目了然,手工鐫刻的羅馬數字時標引人注目,與藍寶石玻璃小時圈交相輝映。
讓我們再來鑒賞一枚寶璣Classique 經典系列7137 腕表。自1786 年起,寶璣大師將璣鏤刻花工藝引入制表設計,在此過程中有效提升了鐘表的易讀性。Classique 經典系列7137腕表靈感源自No.5 萬年歷懷表,采用了璣鏤刻花圖案及配備羅馬數字時標的小時刻度圈。自1930 年代末起,寶璣于腕表佳作中重新引入這些懷表的部分經典設計,如璣鏤刻花表盤及錢幣飾紋表殼。隨后,寶璣于1950 至1970 年代間深化了這一趨勢,并于當時推出了如今的Classique 經典系列。傳統手工璣鏤刻花工藝于Classique 經典系列之中淋漓展現,一如兩個世紀前,工藝大師使用璣鏤刻花雕刻機繪制出圓形裝飾線條,或以“直線手工雕刻機”刻畫出直線圖案。腕表以籃織紋(Panier Maillé)標示動力儲備顯示區域,以棋盤紋(Damier)呈現日期并以巴黎鞋釘紋裝飾表盤的主要部分。白色金款的表盤呈寶璣藍色。玫瑰金款的表盤顏色則由銀粉配合軟刷打造而成。經手工潤飾的超薄502.3 自動上鏈機芯一覽無余。得益于開放式發條盒及偏心擺陀的設計,機芯厚度得以縮減。不同于以往發條被遮擋的構造,這一特殊設計令欣賞發條的運作成為可能。隨著近期的技術研究,硅質游絲的運用以當代水準延續了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對精準度的追求。

寶璣No. 5萬年歷懷表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7137腕表

那不勒斯王后

寶璣產品記錄冊中對首枚腕表的描述
寶璣鮮明的制表風格深受皇室及貴族青睞。這些名人主顧之中,醉心于高級鐘表的那不勒斯王后——卡洛林·繆拉(CarolineMurat)一生共購買了超過34 款寶璣臻品,她堪稱寶璣先生的知音。這位那不勒斯王后于1810 年向寶璣定制了兩款非常特別的時計,其中一款是“手鐲式的橢圓形問表”,這在19 世紀是劃時代的設計。寶璣先生耗費了兩年時間,獻上這款寶璣制表歷史上有據可考的第一枚腕表。在她統治的動蕩年代中,卡洛林·繆拉聘請了多位藝匠并親自監督皇宮的裝修工程,她個人也相當熱衷關于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古城的考古挖掘且大力贊助工業制造。同時她也為那不勒斯引入了法國畫家安格爾以及巴黎時尚界的工匠、劇院,當然還包括制表師。卡洛林·繆拉相當醉心于高級鐘表,而這些當時所售出的眾多皇室珍品更是相當值得深入研究。也許寶璣要對卡洛林·繆拉獻上崇高的敬意,她是一位真正的腕表愛好與賞識者,如果不是她,或許寶璣沒契機打造出一款如此驚人的杰作。
2002 年,從那不勒斯王后收藏的34 塊腕表當中,寶璣找到靈感,推出Reine de Naples 那不勒斯王后系列腕表,復刻經典。這一系列腕表造型設計獨特,宛若鵝卵石,表殼線條溫潤,氣質古典。以珠寶鑲嵌、特殊工藝、細節設計一步步流露現代審美觀與功用性,以搭載的月相、動力儲存、自鳴等功能,展現傳統制表的精華,盡現19 世紀古典風情。

寶璣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王后系列8918腕表

寶璣先生出生于瑞士納沙泰爾,自幼就表現出對復雜機械的非凡天賦和濃厚興趣,18 世紀下半葉,寶璣先生前往法國巴黎馬薩林學院求學,歷經法國大革命的思想解放浪潮,同時受到了瑞士鐘表文化和法國新古典主義文化的雙重影響。寶璣先生認為,機械技術和美學風格于制表藝術而言均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秉承這一理念,當繁復華麗的巴洛克風格風行之時,寶璣先生自成一格,推崇洗練優雅的美學設計。

寶璣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王后系列8928腕表
多年來,每一款那不勒斯王后系列腕表均沿襲了該系列的奢華婉約設計。寶璣品牌在世界范圍內精心挑選品質上乘的鉆石、天然貝母、寶石、水晶和稀有金屬等珍寶以細膩的工藝鑲嵌于腕表之上,搭配具有深厚內蘊的鵝蛋形表盤設計和寶璣百年傳承的手工鐫刻工藝,令人一眼便再也無法忘懷。寶璣Reine de Naples 那不勒斯王后系列8918 腕表,承載時光的紋理,母貝表盤綴以紅寶石,明媚而雋永。瑩潤純白的盤面光芒潤澤,純潔而高雅,與熱情浪漫的紅色寶璣數字時標形成鮮明對比,呈現醒目的層次效果。表冠、表圈、表盤外緣鑲嵌的紅寶石相映生輝,令王后的高雅氣韻盎然新生,獨特美學與匠心技藝緊密交織,書寫跨越時空的雋雅詩篇。此外,鍍銀金質表盤,飾以璣鏤刻花圖案;數字時標“6”的位置上飾有一顆梨形切割紅寶石。自動上鏈機芯配備硅質擒縱機構以及飾有手工璣鏤刻花圖案的鉑金自動陀,配備鱷魚皮表帶,經拋光處理的三重折疊式表扣,鑲嵌28 顆紅寶石,使得此腕表倍顯矚目。
同時,寶璣Reine de Naples 那不勒斯王后系列8928 腕表,運用獨特Charlestone 風格的鏈帶作華麗呈現。這樣的設計,結合白色金與黃金材質創造出經典優雅的表殼。精致錢幣紋表側,表圈、表盤外緣與球形表耳共鑲嵌139 顆美鉆,總質量約1.32 克拉。表冠鑲有橄欖形寶石。藍寶石玻璃底蓋,尺寸為33 毫米×24.95 毫米。腕表防水深度為30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