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崎 李雪艷



摘要: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藝術也逐漸朝著更加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與人們日常活動的室內空間之間產生了精神層面的內在關聯。現代陶瓷藝術在繼承傳統陶瓷制作技藝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藝術的設計思維,因獨有的材料肌理、表達形式以及人們對陶瓷的高認知度,在室內空間裝飾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文章從現代陶瓷藝術的裝飾角度出發,探究現代陶瓷藝術在營造室內空間氛圍時用到的裝飾方法與呈現方式,深挖其在室內空間中的裝飾特點,并基于其藝術形式與創作手法呈現人們內心切實的情感、審美、意愿等。通過探究現代陶瓷藝術與室內空間的結合應用,以實際作品案例為研究對象,旨在從現代陶瓷藝術的裝飾角度出發,更好地營造室內空間的藝術氛圍。
關鍵詞:現代陶瓷藝術;室內空間;裝飾方法
中圖分類號:TU238.2;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4-0-03
0 引言
現代陶瓷藝術與室內空間結合是良好的藝術呈現方式。現代陶瓷藝術具備的藝術特點以及豐富的呈現方式迎合了人們對現代空間環境的精神寄托。隨著傳統藝術與現代社會的不斷融合,對如今的陶瓷藝術來講,與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場所相結合,一方面為現代陶瓷藝術未來的創新研究提供了基礎性條件,擴大了該藝術門類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強化了室內空間的藝術氛圍。
1 現代陶瓷藝術概述
現代陶瓷藝術指傳統的陶瓷藝術經過不斷發展,融入了現代藝術設計理念,可理解為“現代”的陶瓷藝術,是現代藝術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現代陶藝區別于傳統陶藝,它擺脫了過去傳統陶藝受到的實用性與功能性的束縛,注重內心觀念的構建,追求思維理念上的呈現,以藝術表現力為主,工藝技巧為次。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形式,現代陶藝既有傳統陶瓷語言特征的原始性,又融入了現代人的情感觀念,如同裝置藝術、裝飾繪畫等現代藝術形式一般。
2 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要素
現代陶瓷藝術的裝飾性較強,在供人們欣賞的同時,也十分講究與環境的整體協調性[1]。在室內空間中,現代陶瓷藝術通過物質手段與設計美學的原理,營造出舒適優美的環境氛圍,以滿足人們物質與精神上的需求。
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裝飾方法要注意以下幾個要素。一是空間要素。使空間的構成合理化與展示美感是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裝飾的基本原則。二是色彩要素。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顏色搭配不僅會影響人們的視覺感知,而且會直接作用于人們的心靈感受,結合設計學中的色彩構成知識進行搭配,有利于取得良好的身心體驗效果。在現代陶瓷藝術與室內空間環境結合的設計階段,可以采用色彩概括的方法進行視覺感受實驗,即以色塊來代替空間中的部件,在視覺上形成直觀的感受,以便隨時調整(見圖1)。除了對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要素進行研究以外,還要研究材料學,通過對交叉學科的學習,推動科學技術與陶瓷材料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同時也促進陶瓷藝術的進步,為現代陶瓷藝術擺脫傳統工藝的束縛提供助力,從而使其朝多形式與重思想的方向發展[2]。
3 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價值
對裝飾語言的組織,除了要協調不同符號形式與所依附對象的整體形態,還要契合空間主題。現代陶瓷藝術裝飾的整體性要考慮物、人和環境的統一,應與地域環境契合,其整體思維指向為細節服務于整體[3]。室內空間設計講究營造空間的氛圍與意境。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增加了對室內環境的追求,注重藝術設計與生活空間的雙重結合。
藝術設計主要表現在室內空間意境的營造上,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的裝飾能夠豐富室內空間的視覺體驗,其體現的內涵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現代陶瓷藝術的外部特征,例如擁有形式美的造型以及多變的釉料;另一方面是現代陶瓷藝術的內涵,即打造其所在整體室內空間的藝術氛圍。在室內空間裝飾中融入陶瓷藝術是藝術創作者常用的方法,通常表現為陶藝壁畫、陶藝雕塑、陶藝器皿與陶藝擺掛件等。以陶藝壁畫為例,它能起到保護墻體、營造氛圍與美化周邊環境的作用[4]。陶瓷藝術發展至今,制作方法不斷完善,人們對陶瓷材料的應用,以及圍繞陶瓷藝術開展的相關活動,早已突破了傳統陶瓷的局限,特別是在藝術創作領域,現代藝術家們逐漸把陶瓷材料應用在現代藝術創作中,為該藝術門類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5]。
例如,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樂耕的作品突破了以往陶瓷作為室內中小型陳設品的局限,多以大體量的壁畫、裝置、雕塑等公共藝術形式出現,其作品具有鮮明的現代性,又不失地域特色。以其在韓國首爾麥粒音樂廳的陶藝裝置壁畫為例,該作品以幾何抽象的方式呈現,由數千塊大小、顏色、厚度不一的陶藝立方體布滿墻面空間,變化豐富且極具視覺沖擊力(見圖2)。
4 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中的裝飾方法
4.1 材料結合的呈現
材料的運用在現代藝術中至關重要,是藝術創作者表達自身觀念的重要工具[6]。現代陶瓷藝術的造型效果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與其他材料相結合,可以優化室內空間的視覺效果,也有利于發展更全面的陶瓷藝術品種。綜合材料的介入可以使現代陶瓷藝術的造型語言產生了新的形式,展現出陶瓷的語言多樣性[7]。以陶瓷與木材的組合為例,在家居陳設方面能進一步體現藝術特色,豐富現代陶瓷藝術的呈現載體。陶瓷材料具有較高的硬度與熔點,將其與木頭結合,能夠形成多樣化的藝術形態,提升藝術品的表現力,也為材料的設計結合提供了可能性[8]。除了木材,金屬、樹脂之類的材料也能與陶瓷結合,進而帶動周邊材料制造產業的發展,實現經濟收益與藝術審美的共同提升。
另外,現代陶瓷藝術與不同材質的結合運用也能觸發人們不同的感受,材質的不同意味著觸碰的感覺也不盡相同。當人觸碰到木材與陶瓷材料相結合的作品時,木材部分帶來的粗糙感與陶瓷材料帶來的柔順感在人體的神經反饋之中會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此滿足人們在觸感方面的藝術審美需求[9]。
4.2 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空間的視覺效果營造
視覺效果在藝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不斷影響如今的藝術創作與大眾審美。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色彩裝飾繼承了傳統的色彩觀與現代西方的審美風格。人們在室內裝飾方面不僅會注重陶瓷藝術的材料品質,還關注室內視覺方面的色彩氛圍效果[10]。上海鏞舍酒店將以“綠竹”為主題的陶瓷綠釉磚作為墻面裝飾(見圖3),為酒店賦予了文人韻味,其設計理念為“中庸之道”。“綠竹”使用的釉色為綠釉,其制作工藝采用了模具成型、人工吹釉和多層施釉法。
4.3 現代陶瓷藝術在室內商業空間中的陳設運用
以商業空間為例,現代陶瓷藝術的介入能對空間、商品、藝術品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循環影響,現代陶瓷藝術對商業空間內的整體規劃構建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11]。陶瓷陳設對室內裝飾來說是個傳統而又新穎的選擇,既體現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體現了人們對藝術文化的渴望與追求[12]。將體量較大的陶瓷藝術作品放置在室內空間臺面是比較常見的方式,這是因為大型的陶瓷藝術作品在整體空間氛圍中能夠增加空間的縱深層次感,布置在室內空間流量核心區域能成為人們的視覺中心。
此外,公共活動空間的角落、墻邊或出入口旁、走廊盡頭等位置都是陳設點的可選項,還可在陶瓷藝術作品中加入實用功能性的設計,比如指引牌和內容宣傳等,起到視覺上的引導作用。通常來說,室內商業空間里的各種臺面都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將現代陶瓷藝術作品陳設在臺面上,可以增添室內整體環境的藝術氣息,表現出該空間的審美水平層次與藝術氛圍認知程度。
5 結語
現代陶瓷藝術作為一種現代藝術,立足于陶藝材料本身與傳統的本土文化,從產生發展到今天,經過現代陶瓷藝術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索、思考以及實踐,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日用品和工藝品概念,使陶藝家無論是對自己的內心,還是對外界,都有了更開闊、自由的表達空間。在室內空間裝飾中,現代陶瓷藝術品的應用方法與展現形式多種多樣,無論是室內家居空間的臺面陳設還是墻面裝飾,或是室內商業空間的商業藝術展覽主題宣傳,甚至是建筑構造方面,現代陶瓷藝術都能起到良好的裝飾作用。好的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體驗感為重點要素,在現代社會中探索室內空間與現代藝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提升人文審美精神境界的必經之路,現代陶藝如何準確表達所處社會現狀與存在的意義,需要設計家、美學家以及大眾共同展開深刻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張風玲,章運,田鴻喜.陶瓷藝術在現代軟裝中應用的創新思考[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2):86-87.
[2] 杜易軒.探究當代歐洲陶藝發展及其教育啟示[J].美術,2022(5):141-143.
[3] 方曉風.再論裝飾[J].裝飾,2020(12):12-17.
[4] 謝葵萍.手工陶藝在室內空間中的意境表達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12):140-142.
[5] 呂金泉.從創作實踐角度論造型在陶瓷藝術創作中的意義[J].裝飾,2015(11):130-131.
[6] 孫月.陶瓷設計創新中的當代藝術觀念:以邁森藝術園地(ART CAMPUS)項目為例[J].藝術評論,2019(2):186-192.
[7] 李志宏.展覽視域中的當代陶藝發展現狀及創作取向[J].藝術評論,2019(7):183-189.
[8] 熊青珍,羅志強,李宏.客家文化融入粵東陶瓷產品中的創新設計與發展策略研究:“陶瓷飾品”教學中挖掘文化元素開發設計產品的示范案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2,29(3):66-70.
[9] 寧紹強,李羿達.基于感性工學的坭興陶觸覺記憶文創產品設計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20(6):151-156.
[10] 李明,張玲.論鄉村民宿與城市民居室內色彩裝飾的差異性[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1(10):18-22.
[11] 殷勤.當代藝術觀下的商業空間體驗設計策略探析[J].裝飾,2013(7):143-144.
[12] 李玉潔.陳設陶瓷藝術在室內軟裝設計中的應用[J].佛山陶瓷,2022,32(11):140-142.
作者簡介:王正崎(1998—),男,山東菏澤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與手工藝設計。
李雪艷(1973—),女,江蘇連云港人,博士,教授,系本文指導老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工藝文化、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