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榮 童威
摘要:農村歷史文化由歷史傳統、民間文化與地域性特征構成。在鄉村聚落建設中,要著重保護這些特色資源。在村落景觀規劃方面,首先要展示區域內獨特的風景,其次要考慮到當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特色。景觀設計中應該包含其他非重點元素,使用本地植物、石頭、習俗與故事來設計雕塑與景觀。基于此,鄉村景觀規劃應該致力于鄉村生活中人文特色與自然環境的融匯,提高對區域特有景觀的關注度,增強農村景觀的特有魅力。在鄉村聚落建設中,要保護這些特色資源。在大力開發“美麗農村”的大環境中,農村景觀的布置與設計要充分考慮到生態、經濟,以整合為主,因地制宜,精心設計景觀,與農村空間相結合,充分發掘鄉村的歷史文化特征,合理規劃農村居住空間建設尺度。同時,要注重城鄉統籌與可持續發展,使農民真正享受到現代化發展帶來的實惠和成果。因此,設計者要立足于對鄉村建筑原有形式的保護,維護傳統網絡格式,挖掘傳統元素,重建整合空間,優化村聚落模式。伴隨我國新型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越來越受人們青睞。鄉村生態旅游景觀反映地方鄉村特色、彰顯鄉村文化,是旅游發展與自然生態相結合的產物。文章闡述鄉村旅游景觀現狀,歸納以旅游體驗為主線進行鄉村景觀設計所面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策略,希望對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旅游體驗;鄉村;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4-0-03
鄉村生態旅游景觀是農業生產景觀的一種,涵蓋了鄉村團聚性景觀、自然原生態景觀、鄉村人文景觀等多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旅游景觀。鄉村旅游景觀規劃需要滿足出行者對景觀的需求,同時要符合自然本身循環系統、人們生活所需、精神需要并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規劃設計應兼顧村落文明,以文化發展為紐帶,根據區域鄉村規劃目標,保護鄉村居住環境,充分發揮鄉村生態旅游的價值。
1 鄉村旅游景觀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快速發展,而鄉村景觀由于城鎮化發展迅速遭受著巨大沖擊。很多鄉村找不到合適的建設模式,僅重視突出外表視覺景觀設計,導致鄉村的風景如工廠產品般重復且單調,一般都是按農家樂的模式設計的,呈現出“千村一面”的現象,存在盲目發展、缺乏規劃、開發深度不足等多方面的問題。這樣的鄉村建設使村落喪失了獨特的景觀與文化,地域特色被掩蓋。基于旅游者與鄉村的交往聯系,為了使游客進一步了解鄉村景觀特色,應引導旅游者更深入地品味鄉村景觀[1]。
體驗經濟背景下,游客對鄉村旅游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促使鄉村旅游景觀開發由最初規范靜態化觀景階段,轉變為關注游客內心需求體驗。但是,鄉村旅游景觀的開發明顯落后于體驗者需求的轉變,具體表現為靜態觀光類項目占比過大、旅游項目沒有特色、游客參與性較弱、文化屬性發掘不深等。在鄉村旅游中,多樣性缺失、深度體驗類活動匱乏,導致旅游者難以獲得愉悅的體驗,不能主動投入體驗,滿意度普遍偏低[2]。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鄉村景觀設計保留了鄉村原有的特點,創造了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讓人流連忘返的鄉村特色景觀。為適應當代游客需求的變化,要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環境優勢,開發參與度高、歷史文化豐富、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旅游活動,這對基于旅游體驗的休閑旅游型鄉村景觀設計極為重要。
2 基于旅游體驗的鄉村景觀設計
2.1 鄉村旅游景觀的內涵
鄉村生態旅游是近幾年興起的新的旅游形式,以“綠色、生態、環保、文化、創造”為核心發展理念,結合當地自然環境,借助自然條件,將旅游景觀設計與周邊環境的特征相結合,不僅可以滿足旅游者對美的追求,而且能凸顯鄉村特色,展現鄉村精華,展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圖景。鄉村生態旅游的規劃設計遵循了景觀生態學的理論觀點,合理布局農村風土資源等,為人類提供舒適的環境和優美的生態景觀,讓游客與大自然親密接觸[3]。
2.2 鄉村旅游景觀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2.2.1 維護生態原則
生態旅游景觀規劃中,必須突出自然景觀規劃設計中對物種多樣性的維護,確保生態系統均衡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生態景觀設計中,必須保護原有自然物種,然后開發其價值,尊重周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可針對原生態植物制訂特殊保護方案[4]。
2.2.2 地方文化特色原則
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應凸顯地方歷史文化特色、民風民俗,在尊重文化內涵的前提下,展現鄉村的生活風貌。每一個區域都有獨特之處,不同城市的文化氣息、歷史背景和氣候特色各不相同,人們的習慣也不一樣,設計師設計旅游景觀時,有必要更深入地認識地方歷史文化、民俗人文等內容,同時也要考慮到當地的宗教信仰、禁忌和其他文化,突出文化內涵,不能一味關注表面。以鄉村生態為主線規劃旅游景觀,應盡可能突出區域的與眾不同之處,既要凸顯鄉村文化特色,又要凸顯鄉村地域的個性化特色,反映城市經濟風貌[5]。
3 基于旅游體驗的鄉村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3.1 鄉村景觀規劃方式單一
當下的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規劃存在千篇一律的問題,導致較多的游客對鄉村景觀設計感到失望,旅游意愿降低,對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部分景觀規劃設計人員生態意識薄弱,對生態環境保護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在景觀規劃過程中過分重視經濟效益,既浪費了生態資源,又妨礙農村生態旅游的發展,不利于農村生態旅游競爭力的提升,景觀方面亦未得到較多游客的關注。
3.2 鄉村生態和環境遭到破壞
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夠重視,是目前旅游景觀規劃與設計中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問題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回歸自然成為一種時尚,生態旅游應運而生。部分區域對旅游景觀進行盲目規劃與重塑,導致當地的生態與環境遭到破壞。因此,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要加強對園林景觀設計的管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加強對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和資源。在鄉村旅游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先行。
3.3 鄉村旅游景觀周邊產品形式化
近幾年,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取得了明顯成效,尤其在對博大精深的文化與歷史的發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鄉村生態旅游具有獨特的人文底蘊與自然環境特征,能給當地帶來良好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但與此同時,景觀規劃設計要以文化發展為特色,既不能忽略向旅游者展示深厚文化歷史背景,從文化、歷史等方面激活旅游者,又要給游客帶來多種體驗與感受。因此,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必須加強對景觀設計的推陳出新。
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需要設計多種生態旅游產品或景觀體驗線路,而目前一些鄉村生態旅游區的景觀規劃設計和旅游產品開發還停留在表面,對生態旅游這一概念的認識不足。甚至一些景點存在規劃設計不合理等現象,導致景觀規劃和設計有悖于生態旅游這一概念。如此一來,游客在旅游或觀賞鄉村生態旅游景觀時,難以體會到生態旅游的特色。在景觀規劃設計、旅游產品開發等方面,一些地區的景觀開發商沒有完全落實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打造景區的過程中,綠色發展的思想未滲透到景觀規劃設計之中,景觀規劃設計缺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型休閑方式,具有生態環保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優勢,能夠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是目前旅游業發展的重點之一。然而,當前一些生態旅游產品流于形式,開發商必須考慮到生態旅游產品的性質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景觀規劃和設計等方面重視對當地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迎合旅游者對鄉村旅游質量與體驗越來越高的要求。
4 基于旅游體驗的鄉村景觀設計優化策略
4.1 創新優化鄉村景觀規劃方式
唯有把歷史與文化納入景觀設計,并加以傳播與利用,才能使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之間實現協調發展,從而推動當地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目前,鄉村生態旅游方興未艾,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維護十分必要,同時要針對當前景觀設計與策劃中存在的顯著問題,全面優化景觀設計與規劃方法。
從生態學視角出發,以生態系統理論為基礎,對生態設計展開探討,分析其與現代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及應用策略,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在景觀經營過程中,要實現自給自足,盡量減少人為干擾,使生態環境均衡發展。就景觀規劃設計而言,規劃師要注意景觀邊緣效應的發揮。工作前,規劃師須基于正確的開發理念挖掘邊緣效應,加強對邊緣資源的利用,同時將當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和人文風格融入景觀設計。
應不斷改進規劃工作,使其適應生態旅游的發展要求。為規避旅游景觀規劃和設計工作中存在的單一問題,須遵循多樣化的景觀設計原則,在不同場所使用多樣化的設計方法,為旅游者提供多樣的出行選擇。比如,可從線路、消費、旅行時間等方面,介紹生態旅游在其他區域或者城市的不同特征。還可設計一些規范、導向體驗的內容,使設計方案更加靈活豐富,激發更多游客參與鄉村生態旅游的熱情,優化景觀規劃設計的效果。此外,景觀規劃設計可以有機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鼓勵其參與景觀規劃與設計。
4.2 保護鄉村生態和環境
規劃和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至上的發展理念,努力保護當地原有的自然生態。在鄉村生態旅游的發展中,人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園林綠化方面,沒有結合生態資源保護的發展理念,這必然導致生態環境要承受巨大壓力以及遭到破壞。以自然生態為設計對象,可以將其與自然生態保護的需要聯系起來,通過引入自然發展政策和制度保護措施,維護鄉村生態旅游的原有特色。在“自然第一”的原則下實現農村生態旅游發展的目標,將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促進作用。提倡合理的景觀規劃和設計,注意保護資源,使景觀設計和生態環境保護共同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生態旅游環境與氛圍,杜絕景觀設計與開發對自然環境資源造成的浪費與破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4.3 突出鄉村周邊產品特色
從規劃設計上看,設計者有必要對有關地區的開發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挖掘高質量的區域文化與資源,將鄉村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與藝術融合,從而給游客帶來更加強烈的感官刺激,使旅游者體驗到高質量的文化藝術。就生態旅游景觀設計而言,既要保護地區生態的完整性,又要維護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目標。景觀規劃和設計必須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出發,重視對區域自然景觀的保護與利用,強調特定人文環境的景觀質量以及區域的特殊性,從而優化整體設計,推動鄉村生態旅游的進一步發展。景觀規劃和設計必須始終尊重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避免盲目開發旅游產品和景觀。
5 結語
當前,休閑旅游型鄉村體驗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并受到熱捧。游客在開展鄉村體驗旅游時,對鄉村生活的感受也更積極,開始探尋其深層次的科普教育價值,欣賞鄉村的獨特藝術和文化。文章從旅游體驗角度出發,對鄉村景觀設計進行了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補充作用,希望能為其他研究提供借鑒,把體驗理念和景觀設計更科學地融合在一起,使這種理論方法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 夏夢蕾,李慶雷,楊洪飛.基于“地景”和“地方”的傳統村落旅游適應性設計[J].瓊州學院學報,2019,26(6):109-115.
[2] 吳窈窈.沉浸式體驗在鄉村景觀設計中應用研究:以新昌棠村為例[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21,37(6):68-70.
[3] 商逸塵.長三角地區旅游型鄉村景觀研究[J].數碼設計,2018,7(5):233,235.
[4] 孫志遠.生態旅游視角下的鄉村景觀開發與保護研究:以廣西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8):209-213.
[5] 劉軒,孫新旺,王浩.體驗視角下季節性鄉村旅游景區生產性景觀營造:以興化千垛景區為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7(2):116-125.
作者簡介:劉斯榮(1971—),女,湖北荊州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生態景觀。
童威(1996—),男,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