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健,閃亮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戛納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的度假勝地,人口只有7萬,因一年一度的戛納電影節被譽為“世界電影之都”。
戛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當時還是個漁村。羅馬時期,戛納成為重要的貿易港。18世紀開始,戛納逐步發展成為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和文化名流前來度假、創作。1834年,英格蘭曾經的大法官和掌璽大臣亨利·布魯厄姆來此避寒,一住就是34年。作家雨果、畫家畢加索也曾慕名而至。
1939年,為抗衡當時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電影節,英國、法國和美國決定聯手發起一個新的電影節,最終選址戛納。二戰期間,法國被納粹德國占領,戛納電影節被迫停辦,直到二戰結束后的1946年9月才得以重啟,現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影盛會。
據在戛納電影節工作超過30年的前主席吉爾·雅格布介紹,戛納的金字招牌就是高規格。榮耀無比的走紅毯儀式以及一系列觥籌交錯的晚會,將戛納電影節打造成“奢華峰會”,堪稱電影界的“奧林匹克”,全球電影從業者都希望借助這一平臺宣傳自己。
和威尼斯、柏林電影節向大眾開放售票有別,戛納是只面向業內人士而從不對外售票的影展。各國記者來戛納注冊是免費的,可以觀摩所有官方場次的放映或者活動。除了電影節注冊者,人們必須持官方請柬才能進入,組委會嚴禁將請柬私自交易。
為期兩周的電影節每年5月舉辦,此時會有三倍于常駐人口的參與者涌入戛納,為當地創造3000多個臨時就業機會,帶來2億歐元的直接經濟收入。每次戛納電影節的平均支出約為2000萬歐元,由公共和私營部門共同支持。公共資金主要來自法國文化部下設的國家電影中心、法國藝術行動委員會和戛納市政府,法國外交部、財政部、國家旅游局、文化遺產保護部也為電影節提供支持和保障。私營部門的資金主要由贊助商提供,每年約有4500名世界各地的媒體記者聚集戛納,香檳、珠寶、化妝品、高級定制知名品牌也會抓住機會在戛納宣傳自己,后續效益超過4000萬歐元。
法國Canal+電視臺、法航等都是電影節的合作伙伴。官方指定的汽車專為電影節生產,活動結束后如數返廠,經過重新拆卸組裝投放市場。
戛納的酒店和餐飲行業在相當程度上以電影節為生。克魯瓦澤特濱海大街那些豪華酒店接待來自全世界的名流和政要。麗茲·卡爾頓酒店在影展開幕前往往有5000瓶香檳和15公斤魚子醬被預訂,總統套房標價竄升至每晚3.8萬歐元,能俯瞰濱海大街的豪華別墅出租費用也會攀升到每周5萬歐元。出席戛納紅地毯儀式的所有人都必須穿標準禮服,男士打領結,女星著迤地長裙,帶動了戛納大街小巷里的服飾店生意異常火爆。
據《好萊塢報道》統計,戛納電影市場每年為11000至12000人進行注冊,所收費用達280萬至400萬歐元。主會場“電影宮”內總面積4500平方米的展位租金會高達每平方米450歐元,總面積2500平方米的海邊平臺展位租金達到每平方米250歐元,總計進賬超過200萬歐元。擁有戛納電影節開閉幕式獨家轉播權的Canal+電視臺每年需向組委會支付600萬歐元。戛納電影節總監說,“電影節讓整個電影業興奮,也令戛納沸騰”。
戛納成為一座因電影而興盛的城市,由此催生的會展業成為戛納經濟的支柱產業。每年有300多個展覽在戛納舉辦,逐步形成以電影節為中心,囊括電視、手機、汽車、船舶、珠寶、信息技術、旅游、住宿、建筑、廣告、餐飲、博彩等行業的會展服務產業鏈。
戛納“電影宮”成為各大展覽的舉辦地,著名的會展包括:電視節目交易會、音樂出版物交易會、創意節、游艇展、免稅物品展、視聽內容交易會、面料展、零售商業博覽會、奢華旅游展、電視劇節,等等。戛納還成功舉辦過一系列重要的國際會議,比如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領導人年會、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會議、國際刑事法院年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等等。
可以說,戛納已將電影的衍生商業做到極致,發展成一座復合型的世界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