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腦卒中可造成永久性神經損傷,不及時治療易造成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臨床上,中西醫結合治療顯示出獨特優勢。中醫辨證與西醫結合施以中西藥物,同時輔以針灸、推拿、藥浴、功能鍛煉等綜合治療,能較好地促進腦卒中病人神經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提高。急性期和恢復期作為卒中治療重要關鍵時期,應采取正確、合適的治療方法,減少后期致殘率。
發病14天內稱為腦卒中急性期,此期病情多較兇險,尤其是在發病后前3天內,病情有反復或者加重的風險。應以中西醫藥物治療和靜養休息為主,待癥狀穩定2~3天,盡早予以針灸、推拿。有研究顯示,針灸推拿治療越早介入越好,可顯著降低后期致殘率。應特別注意,此期不宜過早進行劇烈的肢體運動和康復訓練。
中醫辨證認為急性期多以實證為主,其中又以風、痰、瘀、熱居多,治療當以祛風豁痰、清熱活血為主。有意識障礙者,屬于風中臟腑,若出現血壓下降,面色蒼白,二便失禁,氣息短促,屬于脫癥,予以獨參湯;血壓正常甚至升高,牙關緊閉,肢體強硬,屬于閉癥,予以安宮牛黃丸或蘇合香丸治療。意識清醒者,屬于風中經絡,舌質紅的陰虛患者予以地黃飲子,舌質紫暗的血瘀患者予以血府逐瘀湯,舌苔白膩的痰濕患者予以半夏白術天麻湯。
針灸治療中臟腑者以針刺內關、水溝為主,脫證可加關元、氣海、神闕,閉證可加太沖、合谷、十二井穴(點刺出血)。中經絡者以針刺內關、水溝、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為主,陰虛者加太沖、太溪、風池;血瘀者加足三里、氣海、血海;痰濕者加豐隆、合谷、曲池;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環跳、陽陵泉等;口角歪斜者,加頰車、地倉;復視者,加風池、睛明;尿失禁者,加中極、關元,言語含糊者,加廉泉、天突。建議每日1次針灸,或治療5天,停2天。
推拿具有疏通經絡、放松肌肉、促進血液和淋巴回流、靈活關節的作用。急性期推拿手法應輕柔舒緩,以滾法、一指禪推法、按揉法為主,滾法患肢可放松局部肌肉,一指禪隨經而推可增加氣血運行,按揉肢體和頭部穴位增加刺激,促進患肢血液流動和改善大腦微循環。建議每日1次推拿治療。
卒中發病后14天至6個月稱為恢復期,也是中風治療的“黃金期”,是治療卒中后遺癥、減少肢體殘障的關鍵時期。以中醫藥綜合治療及康復為主,要求患者積極進行主動訓練,避免或減少后期痙攣,避免失用性綜合征。
恢復期中醫辨證由實證逐步轉變為虛證,治療上應以扶正補虛為主。氣虛血瘀者,予以補陽還五湯;肝腎虧虛者,予以中風回春方。此期針灸也應補氣通絡為主,以足三里、內關、三陰交、合谷為主穴配合頭針治療,根據癥狀不同加用不同穴位。推拿仍以輕柔舒緩為主,可適當配合稍重手法刺激,一指禪推頭部經絡,彈撥患肢肩、頸、手、臀等部位肌腱增加局部血供,防止組織粘連。
康復治療針對不同癥狀采用不同治療。運動障礙者予以功能康復鍛煉,如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平衡步態訓練、日常生活訓練;吞咽及言語障礙,予以吞咽功能及言語訓練;感覺障礙可進行特定的感覺訓練。康復治療項目種類繁多,應選擇合適合理的康復方案,保證鍛煉強度和負荷。切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以免造成拉傷和扭傷,影響患肢后續康復治療。尤其是肢體痙攣、關節粘連的患者,在肌力、關節活動度訓練前可予針灸、推拿松解痙攣肌肉和韌帶,更有利于關節康復運動。
恢復期前3個月屬于快速恢復期,針灸、推拿和康復建議每日1次,或治療5天,休息2天;后3個月屬于緩慢恢復期,癥狀也得到一定改善,此時治療可減少到隔日1次。還可以配合中藥熏蒸、熱敷、藥浴等其他中醫特色治療,臨床驗證了實施中醫綜合康復治療的腦卒中患者,其預后顯著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的患者,在減少肢體殘障方面療效優勢明顯。
卒中發病后6個月稱為后遺癥期。雖然功能恢復逐步減慢,但不可懈怠,需要繼續進行針灸、推拿、康復治療,以防功能退化和肌肉萎縮。治療頻率根據癥狀而定,至少保證l周1次治療。若行走不便,適當使用必要輔助器具,以補償患肢功能。
卒中后的內在養護也是必不可少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房顫、吸煙、飲酒、不合理膳食、肥胖、缺乏運動等是卒中危險因素,積極干預和控制危險因素可預防復發。在藥物治療上應按時服藥,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需要監測血壓、血糖,定期至醫院復診檢查。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不要熬夜,早睡早起,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飲食上要保持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高油食物,多吃低脂、少糖、高纖維食物。服用華法林的患者,要少攝入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比如菠菜、包心菜等綠葉蔬菜,鱷梨、柑橘類水果,定期檢測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卒中后患者易出現抑郁、焦慮、自卑等心理障礙,家屬要給予更多關心和耐心,多予贊揚和鼓勵,重拾信心;患者本人也要調整心態,積極面對,自尊自愛,擁有良好心態,穩定情緒,有利于肢體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