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仲華
今年5月21日,農歷四月初三,是小滿節氣。小滿是夏季第二個節氣,雨水開始增多,故俗話說“小滿小滿,江河漸滿”。“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指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只是小滿,還未完全飽滿。
小滿氣候特點為多雨潮濕,“濕、熱”之性偏著,此時養生應注重“防熱防濕”“未病先防”,具體來講應注重以下四方面。
小滿后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天氣依然較涼,日間溫差較大,尤其是降雨后氣溫下降更明顯,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晚上睡覺時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受風而感冒。
中醫提倡春夏養陽。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也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于機體表面。應當順應夏季陰消陽長的規律,適當早起晚睡,但要保證睡眠時間,以保持精力充沛。小滿后日長夜短,氣溫升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如果長期熬夜,易造成人體生理機能和新陳代謝系統紊亂,導致內熱暗生,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癥狀。這里介紹一種夏季養陽、補中益氣的穴位按摩方法:用拇指指面著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余四指起支撐作用,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3~5分鐘,每日操作2~3次。
小滿時節風火相煽,人們也容易感到煩躁不安,精神方面須保持心情愉快,不要隨意發怒。此時要調適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胸懷寬廣,淡泊名利,以防情緒劇烈波動后引發高血壓、腦血管意外等心腦血管病。下棋、書法、釣魚等,都是值得推薦的怡養性情的方法。
應盡量避免午后高溫時段的戶外活動,并注意防暑降溫。戶外或者高溫條件下的作業人員應采取防暑措施,防止陽光暴曬,及時補充水分。必要時準備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溫藥品,如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中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熱”以“涼”克之,“燥”以“清”驅之。特別是小滿后氣候變化較大,暑氣漸盛,暑濕夾雜,容易讓人們出現燥熱,引起上火、口臭、口黏膩而苦、消化不適等癥狀。因此,清燥祛濕是夏季養生的關鍵。飲食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有清利濕熱、養陰生津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黑木耳、蓮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等。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肥肉、海鮮、辛辣、油煎、熏烤之物。
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清熱利濕的養生粥是夏季養生的不錯方法。如冬瓜薏米粥:冬瓜30克,薏米50克,同煮為粥。綠豆海帶湯:綠豆50克,海帶50克同煮。荷葉粥: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作用。綠豆粥: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民間自古有“小滿之日苦菜秀”之說,此時適當吃些苦菜不僅“敗火”,對身體保健亦有益。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應少吃生冷食物。
小滿節氣后早晚天氣較涼快,更適合戶外運動。但運動不宜劇烈,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不要在炎熱的時間進行鍛煉,減少熾熱的陽光直接照射在身體上。室外鍛煉要戴遮陽帽,穿著白色或淡色、透氣性好、質地柔軟及寬松整潔的衣服。運動間隙要在陰涼、安靜處適當休息一會兒。鍛煉時間不宜過長,每次40~60分鐘。休息時可飲些淡鹽水、綠豆湯。戶外活動以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廣場舞、騎行等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