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添力
我是一位新手媽媽,雖然母乳不太足,但還是堅持給寶寶哺乳。可能是吃不飽吧,寶寶每次都吸吮很久。有時我明顯感到乳汁已經空了,寶寶還不松口。強行把他抱走,他就大聲哭鬧,沒辦法,只能由他含著乳頭,睡著了再放下。寶寶才一個多月,我的乳頭就開始有些紅,沒幾天就開裂了,感覺很不舒服,特別是哺乳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甚至一度動搖了我哺乳的決心。
恰逢醫院婦產科電話回訪,我將自己的情況如實告知。護士告訴我,這是乳頭皸裂.由于不正確的哺乳方式或寶寶長時間吮吸、咬傷乳頭所致。護士叮囑我,出現乳頭皸裂很正常,不要害怕,千萬不可以停止哺乳,以免乳汁淤積。同時提醒我注意事項,如哺乳前后要用清水清洗乳頭,盡量保持清潔、干燥:讓寶寶含住整個乳頭、大部分乳暈吮吸:2到4個小時哺乳一次,不要讓寶寶含著乳頭睡覺。
護士還給我推薦了一個偏方:蛋黃油外敷。取雞蛋兩三個,煮熟后剝殼,取蛋黃置于鍋里,加熱翻炒,讓蛋黃漸漸變焦變黑,滲出蛋黃油來。把蛋黃油外涂在用溫水洗干凈的乳頭皸裂處,每日3~4次。她叮囑我,如果3天以后沒有緩解,就來醫院看看。
我遵照護士的囑咐,從哺乳習慣到蛋黃油外敷,都認真照做,當天癥狀就有所減輕,3天后基本痊愈。
(河南鄭州 黃鈺)
乳頭皸裂是哺乳期常見病之一,也是大多數新媽媽的煩惱。由于新生兒每日不定時要吮吸喝奶,頻率過多或嬰幼兒不小心咬傷乳頭,久之則容易造成乳頭表面出現的小裂口或潰瘍,即乳頭皸裂。當嬰兒再次吮吸喝奶時,母親會覺得乳頭有銳痛感,嚴重者可見淡黃色漿液或血性液體滲出;若處理不當,又極易引起乳癰等繼發性疾病,嚴重影響母親母乳喂養和其身體的健康。下面將介紹一個預防或修復乳頭皸裂的小妙招,供新媽媽選擇。
雞子黃,即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蛋黃炒油所制而成。做法:①取一枚新鮮的雞蛋,煮熟后剝殼去凈蛋白,留蛋黃用;②用小勺攪拌后靜置冰箱15~20分鐘后拿出;③將蛋黃置于鍋里,加熱翻炒,最后滲出蛋黃油,即雞子黃油。用棉棒蘸取雞子黃油均勻涂抹乳頭上,每日2—3次。
雞子黃,味甘,性平。歸心、腎、脾經。孫思邈曾在我國歷史最早的食療書卷《千金要方·食治卷》記載:“(雞子黃)微寒……主除熱,火灼、爛瘡,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載有:“雞子黃,氣味俱厚,故能補形,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嘔逆諸瘡,則取其除熱引蟲而已。”北周姚僧垣(法衛)撰寫的《集驗方》載:“雞子黃氣味甘溫,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補陰血,解熱毒,炒取油治瘡驗。”由此可見,雞子黃具有滋陰清熱、潤燥止血、收濕斂瘡的功效,自古以來就被廣泛用在外科瘡傷等疾病上。
現代研究表明,雞子黃富含豐富的蛋黃磷脂、卵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炒制成油涂抹乳頭后,可以促進乳頭表皮細胞的生長與再生,對乳頭有顯著保護作用,同時具有預防感染的功能。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預防乳頭皸裂,媽媽在給寶寶哺乳時,不能讓寶寶只吸吮乳頭處,盡量讓寶寶把大部分的乳暈都含在嘴里,這樣可以減少對乳頭的壓力,寶寶吃奶也省力,是預防乳頭皸裂最有效的方法;哺乳次數不宜太頻,適宜的次數可以讓乳頭有一定的時間休息和恢復;不要讓孩子含著乳頭睡覺,乳頭如果長時間在嬰兒口腔中,容易被口腔內的細菌感染,進而導致乳房皸裂和感染;哺乳后盡量穿戴寬松的純棉內衣和文胸,讓乳房有足夠的空間休息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