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主要流派之儒家學派及其代表人物
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認為仁就是愛人,要求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愛護,融洽相處;要做到待人寬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希望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主張“克己復禮”,使每個人的行為都符合禮的要求??鬃訌娬{統治者要以德治民,愛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如《論語·為政》中提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p>
孔子首創私人講學,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資格,由此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鬃舆€提倡“因材施教”。在《論語·先進》篇中有這樣的對話: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同時,孔子還強調學生要全面發展。在《論語·述而》篇中,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孔子還認為“性相近”,這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總之,孔子對促進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后世尊稱為“萬世師表”。他整理《詩》《書》《禮》《易》《樂》《春秋》,后人將此稱為“六經”。其言論載于《論語》一書,流傳至今,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
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進一步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實行仁政來回復和擴充人的善性。
荀子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著名論斷,強調人民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荀子提出“人之性惡”,認為人生來本性是惡的,強調用禮樂來規范人的行為,使人向善。在天人關系上,荀子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