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培
(廣東省英德市職業技術學校 廣東清遠 513000)
近年來,在當地政府主導下,清遠雞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官方數據顯示,2021 年全市出欄清遠雞10 804.2 萬只,年產值超過50億元。特別是粵北山區鄉鎮,清遠雞產業已成為農業支柱產業。但由于養雞設施簡陋、飼養環境差、衛生防疫意識不高等,雞慢性呼吸道病普遍存在,造成雞生長緩慢,料肉比增高,成雞產蛋下降、種蛋孵化率低、藥物費用增加,對清遠雞養殖帶來嚴重的危害和經濟損失。
雞慢性呼吸道病又名雞支原體病、雞霉形體病,是雞敗血支原體引起的一類疾病的總稱[1]。雞敗血支原體主要存在于雞體的呼吸道、氣囊中,對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能力不強,一般常用的消毒劑均可將其殺死。對泰樂菌素、紅霉素、鏈霉素、阿莫西林、恩諾沙星等藥物敏感。
該病發病率高、傳播速度慢、病程長、發病范圍廣,所調查的各個養雞場均有該病發生,有的雞場發病率比較高,幾乎每批雞都有發病[2]。病雞和帶菌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病原體通過感染的卵垂直傳播造成循環感染。病雞與健康雞接觸通過呼吸道、消化道、交配感染此病。各日齡的雞均能感染此病,其中以4~8 周齡的雞最為易感,該病全年均可發生,但是在冬、春季節更為嚴重。
該病是一個多因素疾病,若受到不利因素的作用,如飼養衛生條件差、高密度飼養、免疫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3]。本病常常與大腸桿菌、雞法氏囊和雞新城疫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免疫機能低。由于雞支原體本身就存在于雞氣管中,正常的情況下,不會引起雞發病。因此雞免疫能力的強弱關系到雞慢性呼吸道病是否發生。如果雞免疫系統發育良好,免疫功能強,其對本病的抵抗能力就強,雞就不容易發生此病。當雞群因為飼養管理不當、衛生條件差、日糧營養缺乏,或感染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等,就會破壞雞體正常的免疫平衡,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雞慢性呼吸道病。
2)應激刺激。應激是雞群發生慢性呼吸道病的重要誘因。據了解,清遠雞養殖戶普遍存在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氨氣味濃、保溫管理不善,捕捉驚嚇、注射疫苗、藥物濫用、更換飼料、斷喙等多種應激刺激,正常菌群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支原體大量滋生繁殖,從而使雞慢性呼吸道病暴發。
3)飼養管理不當。英德市地處廣東省粵北山區,養雞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仍有偏差,部分清遠雞養殖戶存在設備設施簡陋,雞舍低矮,衛生條件差,長期或過量使用抗菌藥,飼料品種單一導致營養缺乏,造成雞群免疫能力下降;防病意識談薄,消毒制度不健全,外來人員隨便進出雞舍,為雞慢性呼吸道病病原的入侵提供便利。
4)雞群感染其他疫病。如雞新城疫、雞大腸桿菌、雞傳染性鼻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球蟲病引發雞慢性呼吸道病。
本病潛伏期4~12 d,幼齡雞感染后發病癥狀明顯,若無并發癥,病初表現為鼻腔及其鄰近黏膜發炎,鼻孔流出流漿液性或漿液黏性鼻漏,打噴嚏,少數病雞眼瞼粘連,結膜炎,眼角流出泡沫樣漿液或黏液。2~3 d 后,炎癥蔓延到支氣管,病雞出現咳嗽,有明顯的呼吸啰音,翅膀蓬松,食欲減少。到后期病雞由于炎性滲出物蓄積導致眼瞼乃至整個顏面腫脹,部分病雞一側或兩側眼瞼腫脹、粘連,造成失明。若繼發大腸桿菌病時,可見排出黃白稀糞,病程長的可造成雞體脫水,消瘦。青年雞體重出現不同程度的減輕,產蛋雞感染時呼吸道癥狀不明顯.但產蛋減少。當混合感染其他疾病時.癥狀表現較為復雜,死亡率增加。
病死雞剖檢可見氣管黏膜充血、出血,腹腔有大量泡沫樣黏液,氣囊混濁,囊壁增厚,附有黃色泡沫樣液體。有的病死雛雞的腺胃有出血及潰瘍,部分病死雞可出現纖維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
1)初步診斷。臨床上根據病程長,病雞呼吸道癥狀明顯,氣管啰音,眼瞼或鼻竇腔腫脹,眼結膜炎,眼角內有泡沫樣漿液體或流出灰白色黏液。鼻腔和鼻竇內有膿性滲出物或干酪樣滲出物,腹腔可見泡沫樣黏液,氣囊混濁,囊壁增厚,內有干酪樣滲出物等可基本判定為雞慢性呼吸道病。確診須進行病原體分離培養和血清學診斷。
2)鑒別診斷。本病在臨床診斷上應注意與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雞傳染性鼻炎、雛雞曲霉菌病等呼吸道傳染病的區別。
雞場建設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相關規定,地勢高燥,水源水質好,電力供應可靠,無其他污染。距離鄉村、學校、交通要道1 km 以上。科學規劃場內雛雞舍、中雞舍、育肥雞舍和污物處理區,每棟雞舍門口設有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雞場總體布局要符合環保要求和動物防疫條件[4]。
1)建立無病雞群,排除雞慢性呼吸病的威脅。外購雞苗必須到正規防疫健全的大型孵化場購入。
2)嚴格封閉管理,增強防病意識。所有人員進入雞場必須更換工作服、鞋帽,腳踏消毒池,經消毒通道入場,雞舍內器具不隨便交叉使用,減少交叉感染。雞場人員的防病意識麻痹和自制力差與雞慢性呼吸道病的傳播流行有很大的關系。
3)強化消毒管理。冬春季節致病微生物滋生活躍,強化消毒能夠切斷致病菌的傳播途徑,殺滅雞體內和表面的存活細菌。清掃圈舍墊料,選擇廣譜消毒劑戊二醛癸甲溴銨溶液、二氯異氰脲酸鈉等定期對雞舍內外環境、用具、籠具、運動場及衛生死角進行消毒。每當育成雞出欄或換欄后,要對雞場內所有用具、物品等進行終末消毒,徹底清掃,密閉條件好的要進行熏蒸消毒,盡最大努力將環境中的病原體降低或消滅。
4)消滅蚊、蠅、老鼠等昆蟲傳播媒介。雞糞堆積密封發酵無害化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防止病原傳播,實現養雞與生態的良性循環,提高經濟效益。對病死雞及其墊料污物進行焚燒、深埋和消毒,消除疾病因素,保護環境,保障人禽健康安全。
1)根據雞群日齡階段做好日常飼養管理,飼喂營養豐富的全價顆粒飼料,滿足雞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補充維生素添加劑,增強雞體特別是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的抵抗力。特別是天氣變化時,在飼料中添加魚肝油粉,補充VA、VD、VE,提高雞群免疫力,對預防雞慢性呼吸道病有很好的效果。
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冬春季節,粵北山區晝夜溫差大,要增加保溫取暖設備,并保持適宜的通風。不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每天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
3)嚴格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育雛期間防止雞舍潮濕寒冷,飼養密度適中也是預防雞慢性呼吸道病的重要措施。
3~5 日齡雛雞采用雞毒支原體凍干苗滴眼接種,能有效預防雞慢性呼吸道病。15~20 日齡雛雞采用雞毒支原體滅活疫苗頸部皮下注射0.2 mL。同時,做好免疫接種,免疫前后及時補充多維添加劑,減少疫苗反應,減輕免疫應激,提高免疫效果。
1)預防保健。藥物保健預防是目前控制本病的關鍵。如對1 周齡雛雞可選用水溶性多維、魚肝油粉等連續預防5 d,調節雞群生理機能,提高雞群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30 日齡可選用長效土霉素、恩諾沙星可溶性粉等連續預防3 d,控制雞敗血支原體、大腸桿菌等細菌性病原體,減少發病,所以保健預防比治療用藥效果好,成本低。
2)藥物治療。沒有傳播流行趨勢時,可采取對病雞單獨治療。如選用泰樂菌素、恩諾沙星、紅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藥物進行治療。筆者用藥實踐表明,英德市清遠雞慢性呼吸道病對恩諾沙星、安普霉素、泰樂菌素等藥物較為敏感。方法有泰樂菌素20~25 mg加入1 L 飲水中,1 次/d,連用5d;恩諾沙星每1 L 水0.01~0.05 g,安普霉素每千克水中250 mg 飲水,連用3~5 d;5%硫氰酸紅霉素可溶性粉每1 L 水2.5 g 混飲3~5 d,可同時在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等營養性藥物調節機體生理機能,提高病雞免疫功能,促進疾病恢復可明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
清遠雞慢性呼吸道病的防治是一項長期、復雜、耐心細致的綜合性工作。首先雞場必須制定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建立無疫病健康雞群,定期有計劃地進行雞場內外環境的衛生消毒;其次是加強免疫,適時地使用支原體疫苗對雛雞進行免疫接種,適時地添加營養性物質或藥物進行保健預防,提高雞群抗病力,嚴格消毒程序,定期檢驗,科學管理,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達到有效防治清遠雞慢性呼吸道病,提高清遠雞養殖經濟效益,助力“清”字號農產品打響清遠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