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燕 師文


摘 要 目的:分析基于精準化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3D打印血管外支架置入術治療胡桃夾綜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60例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3D打印血管外支架置入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8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精準化整體護理干預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血尿、蛋白尿消失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結果:研究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血尿消失時間、蛋白尿消失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3D打印PEEK血管外支架置入術后患者采取精準化整體護理干預,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縮短手術時間,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
關鍵詞 整體護理;護理干預;機器人手術系統;3D打印;胡桃夾綜合征;血管外支架置入術;精準化
中圖分類號 R608 R737 R4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7721(2023)03-0240-06
Clinical efficacy of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3D printing PEKK extra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syndrome based on precise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XING Yan, SHI We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8,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3D printing PEKK extra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syndrome (NCS) based on precise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3D printing PEKK extra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80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8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cise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postoperative hematuria and proteinuria,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hospital stay,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isappearance time of hematuria and proteinuria,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recise hol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3D printing PEEK extra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operative time and enhanc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 words Holistic nur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Robotic surgical system;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Nutcracker syndrome; Extra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Precision
左腎靜脈壓迫綜合征又稱胡桃夾綜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是左腎靜脈經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所成夾角或腹主動脈和脊柱間隙受擠壓導致左腎靜脈回流受阻所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候群現象[1]。機器人手術系統是集多項現代高科技手段于一體的綜合體,在臨床外科中被廣泛應用。而且,目前微創手術是治療NCS的最佳手術方式。當前,臨床上常用的微創手術包括傳統腹腔鏡手術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兩種,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比,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具有操作更精細、更穩定,以及圖像更清晰、視野更具臨場感等優勢,可進一步減少術中損傷,提高手術精度,并在一定意義上突破了傳統腹腔鏡的技術限制[2]。
3D打印是以CT或MRI掃描獲得的數據或計算機技術輔助設計的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用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層層疊加的方式打印出計算機所設計出來物品的一種新型工程技術[3-4]。3D打印技術是以PEEK材料為原料,經過多學科協作,手術團隊協同多部門為每一例NCS患者定做左腎靜脈血管外支架,保證每例NCS患者的個性化治療。PEEK材料屬于一種特種高分子材料,具有質量輕、耐腐蝕、抗老化的特性,兼有很強的抗壓性和柔韌性[5]。自2017年1月以來,本團隊對80例NCS患者行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3D打印血管外支架置入術,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分別行常規護理和精準化整體護理,并對比兩種護理方式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排氣時間、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以及血尿、蛋白尿消失時間等情況,評估精準化整體護理模式是否有助于減少該類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促進其術后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60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3D打印血管外支架置入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NCS患者;②無嚴重合并癥的患者;③了解研究內容并愿意配合此項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①了解本研究內容后不愿意配合完成本研究者;②合并有免疫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血液型疾病及其他嚴重復合癥;③患有精神心理類疾病。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8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12~38(28.32±12.31)歲,初中以上學歷者7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3~40(28.39±12.28)歲,初中以上學歷者7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癥狀、學歷等相關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從術前訪視、術中配合,到術后恢復護理及出院康復護理,都按照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本研究計劃的精準化圍手術期整體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術前護理
術前1d巡回護士與麻醉醫生分別進行術前訪視,利用多媒體、手冊宣教等方式為患者及家屬介紹3D打印技術,并打印出左腎靜脈、腹主動脈、腸系膜上動脈解剖模型,向患者及家屬形象生動地講解疾病發生原因、發展原因和手術方式。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安全性,并強調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時間較長。術前宣教過程中應及時詢問患者是否有不解之處,并給予充分解釋;積極觀察患者有無緊張、焦慮等情緒,并及時給予心理護理。胡桃夾綜合征患者大多數為瘦高體型,手術當日應告知患者麻醉實施前將在患者髂嵴及12肋緣處貼減壓貼,以減少術后壓力性損傷的發生。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心肺功能鍛煉,如吹氣球等中-低強度鍛煉,同時給予相應的飲食
指導[6]。術前1d晚上給予患者生理鹽水清潔灌腸,徹底清潔臍孔污垢,采用液體石蠟油有效軟化污垢后,再用75%乙醇進行消毒,告知患者勿自行清潔臍部,以防造成局部紅腫、感染[7]。術前訪視時叮囑患者術前沐浴,8h禁食,4h禁飲,手術當日摘掉所有飾品,手術當日留置胃管。
1.2.2 術中干預
1.2.2.1 巡回護士干預措施包括:①術前將手術床調整至所需位置,用加溫毯給床單位加溫,提前準備體位架與體位墊,準備術中所用電刀主機,連接好負極板備用,準備負壓吸引器并固定至手術床頭備用,開啟背景音樂,為患者營造更為輕松、舒適的環境。巡回護士在預麻室核對患者信息無誤后,將患者轉運至手術間手術床上,協助患者脫去衣物,及時為患者加蓋被服,將患者移動至腰橋位置與患者劍突下平齊。三方核對患者信息無誤后,開始實施麻醉,巡回護士妥善固定患者肢體,防止麻醉誘導時導管滑脫。待麻醉完成后,為患者貼好眼貼,防止術中角膜暴露。在患者健側腰橋處與髂嵴位置粘貼減壓貼,減少術后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巡回護士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共同完成患者的手術體位擺放,將U型頭圈放置于頭下,注意將健側耳朵放置于U型圈內,避免受壓。在患者的腰橋部放置圓柱墊,在腋下放置腋墊,左上肢置于托手架并襯墊硅膠軟墊,右上肢置于托手板,腕部墊治療巾,妥善固定雙手。下肢利用彈力襪等增加血流速度,促進靜脈回流,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右下肢彎曲,左下肢伸直,兩下肢之間使用納米墊襯墊,硅膠踝墊襯墊左下肢踝關節處以防止壓力性損傷的發生。②巡回護士協助器械護士完成機器人床旁機械臂系統各個機械臂套的安裝、鏡頭調試等操作,將機器人推至合適位置備用,并將術中所用儀器設備調整至備用狀態,節省手術時間。③由于CO2氣腹機充入的氣體溫度低于體溫,故可使用泌外科專用CO2氣腹加溫儀,減少術中患者的體溫流失。④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提供臺上所需用品。機器人定泊完成后整理達芬奇系統連接線纜,保證手術間干凈整潔。⑤手術結束后收整床旁操作系統、成像系統,并整理光纜等,并將所有系統全部歸位并關閉。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共同將患者恢復于仰臥位,并在麻醉復蘇期看管患者,防止導管滑脫、墜床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檢查患者受壓部位皮膚是否完好,為患者穿好衣物,整理床單位,完善手術護理記錄單,待患者麻醉清醒后與麻醉醫生、手術醫生、護理員一起將患者安全送回至病房,并與病區護理人員交接。
1.2.2.2 器械護士干預措施包括:①待患者入室確認手術方式以后,器械護士將機械臂完全打開后刷手、上臺,提前整理臺上所需用品,準備無菌保護套,按照操作流程規范將保護套依次套至機械臂上,妥善收整,避免污染。以內窺鏡臂為中心,將4個手臂收攏至最小范圍,用無菌大單遮蓋好,避免污染,使其處于良好備用狀態[8]。提前準備血管外支架,用7#慕絲線標記外支架開合兩端。切皮后手術醫生先將血管外支架置于患者腹腔,標記線的尾端用紋式鉗固定于鋪料單上,避免血管外支架滑脫。輔助醫生建立氣腹,安裝穿刺器、機械臂等設備,協助醫生完成機器人對接工作,連接單雙極線,妥善固定光源線纜,避免線纜打折。術中及時關注手術進程,提前準備術中用品,按要求準備5cm的彩帶用于術中標記牽拉血管,準備中號Hem-o-lok,結扎血管。準備3-0 Prolene線縫合固定血管外支架。機械臂顯示故障時,協助手術醫生及時、迅速處理故障,保證手術順利進行。手術結束后,收整機器人專用器械及腔鏡器械,與消毒供應中心人員面對面共同清點機器人所有用物并交接登記。為機器人系統遮蓋防塵罩,并放置在固定位置,盡可能減少機器的移動,以免造成震動損害[9]。
1.2.3 術后干預
術后干預措施包括:①3D打印血管外支架置入術后患者需臥床休息至少3d,長時間臥床可導致患者下肢血流緩慢,易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物理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是首選方法[10]。本科室術中常規使用抗血栓壓力襪、抗血栓壓力泵,術后增加自主被動運動等方法預防術中及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②該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點在于飲食,囑患者均衡飲食,充足地攝入營養價值高的食物,注意保持正常的體重,避免過于消瘦。③囑患者手術6個月后復查,在家恢復期間應密切觀察病情,如有血尿、腰腹疼痛等癥狀應立即就醫。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血尿消失時間、蛋白尿消失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血尿消失時間、蛋白尿消失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15.00%),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57,P=0.499),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各項生理功能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精準化整體護理干預模式在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其原因為:護理團隊在術前詳細地為患者介紹疾病;術中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加強患者體位防護;術后加強患者疼痛管理,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強調術后隨訪等各項措施,結合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的應用,以保證手術順利及術后患者的平穩恢復。精準化護理干預過程中,通過術前風險管理,術中加強與患者溝通,可抑制病情進一步惡化,減少并發癥發生;術后加強健康教育,指導患者早期康復鍛煉,增加患者的疾病相關知識,進一步幫助其盡快康復;飲食指導可使患者養成健康、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食用刺激食物影響手術切口愈合;心理護理可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不斷提升自身健康行為,促進術后康復;出院健康生活指導能夠進一步促進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1]。
4 小結
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每一個極小細節都直接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都會對患者心理、生理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精準化護理的核心理念將按照患者病情需要和發展,依據一系列臨床循證醫學證據給予合理的、必要的、正確的護理措施[12]。術前完善各項檢查準備,在術前為術中有輸血可能者積極備血。術前訪視是圍手術期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巡回護士應提前翻閱患者的病程記錄以及各項化驗單、檢查單,熟悉患者基本病情,了解醫生術前準備是否完善。手術宣教采用多媒體、模型、宣傳手冊等方式提高患者認知及配合程度,積極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并囑咐患者禁食、禁飲時間,以及術晨著裝等。手術當日患者入室前,提前準備儀器設備、體位架、體位墊,調整床燈塔的位置,并準備術中所需一切用物,以便節省手術時間。術中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及時選擇精準有效的護理方案,最大程度縮短手術時間,這可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有效減少術中壓力性損傷,同時術中應及時提供臺上所需用物,確保手術安全順利地進行。術后按時回訪患者,了解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時減輕術后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出院時為患者做飲食指導、康復訓練指導,促進患者安全、平穩地恢復。
精準化整體護理干預運用到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3D打印PEEK血管外支架置入術患者的圍手術期,可有效縮短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以及血尿、蛋白尿消失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縮短了手術時間,比常規護理更加系統化和全面化,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佳琦, 林燕. 后胡桃夾綜合征2例診治體會[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8, 19(7): 633-635.
[2] 那晶, 葛靜, 王軍, 等. 達芬奇機器人輔助腹腔鏡系統在術后盆腔粘連預防與治療中的應用[J]. 機器人外科學雜志(中英文), 2021, 2(2): 91-99.
[3] Seol Y J, Kang T Y, Cho D W. Solid freeform fabric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to tissue engineering with various biomaterials[J]. Soft Matter, 2012, 8(6): 1730-1735.
[4] Derby B. Printing and prototyping of tissues and scaff olds[J]. Science, 2012, 338(6109): 921-926.
[5] 張麗娟, 王娟英, 張明艷, 等. 腹腔鏡下3D打印血管外支架置入術治療胡桃夾綜合征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21, 27(4): 123-124.
[6] 王小英, 陳玲娟, 彭彩麗, 等.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在機器人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的應用[J].機器人外科學雜志(中英文), 2020, 1(5): 327-331.
[7] 湯聯.達芬奇機器人腹腔鏡下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圍手術期整體護理[J].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9, 26(12): 114-115.
[8] 郭利紅, 師文, 李靜, 等.1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左腎根治性切除和下腔靜脈瘤栓取出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4): 156-157.
[9] 梁敏, 黃浚燊, 張春燕, 等.手術機器人輔助下后側入路腰椎間融合的術中護理配合[J]. 機器人外科學雜志(中英文), 2020, 1(3): 202-211.
[10]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 中國普通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指南[J]. 中華外科雜志, 2016, 54 (5): 321-327.
[11] 韓麗, 楊春香.精準化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療患者健康行為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 臨床醫學工程, 2021, 28(1): 111-112.
[12] 周莉萍, 丁曄, 潘丹, 等. 精準化護理在加速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病人康復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 2018, 16(18): 2235-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