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嗅覺和觸覺的情感作用
1.1 嗅覺在新聞傳播中的情感表達
(1)懷舊和回憶。新聞中通過描述特定的氣味來喚起人們對過往美好時光的回憶,這是一種極具力量的技巧。比如,當報道中描繪出童年時期糖果店中獨特的香味或母親廚房里飄散的烹飪氣息時,讀者仿佛能夠穿越時空,回到那些溫馨而珍貴的記憶中。這種氣味上的描寫不僅能觸動讀者的個人記憶,還能在更廣泛的讀者群體中激起一種共鳴,喚起他們對于過去的懷舊之情和歸屬感。這種懷舊的情緒不只是單純的回憶,它還能加深讀者對當下生活的感悟和對未來的期待。
(2)恐懼和不安。在報道像火災或化學泄漏這樣的緊急情況時,對現場煙霧的刺鼻氣味或化學物質的強烈氣味進行細致描寫,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新聞手段。這樣的報道不僅傳達了事件的緊急和危險性,而且通過對這些刺激性的氣味進行描繪,能讓讀者在心理層面上感受到事故現場的緊張和混亂,進而引發他們的恐懼和不安。例如,在報道一場大火時,通過描繪濃煙嗆人的氣味和火災現場燃燒物體散發的刺鼻氣味,可以使讀者仿佛置身事故現場,感受到火災帶來的威脅和恐怖。
這種氣味的細節描寫不僅僅是對事實的陳述,更是對事件情境的深入刻畫。它使新聞報道變得更加生動和真實,幫助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直觀的感受。這種感受不只是對事實的認知,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和心理上的震撼[1]。特別是在報道災難性事件時,這樣的描寫能夠更有效地喚起公眾的關注和同情,促使人們對可能的危險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3)厭惡和反感。在報道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時,通過對令人不快氣味的描述,如腐爛食物的惡臭、污泥和污水的難聞氣味,新聞能夠有效地引起讀者的厭惡和不適感。這種描述方式不僅僅是在客觀地傳達事實,更是在觸動讀者的情感,喚起他們對于當前不良狀況的關注和對改變現狀的強烈渴望。例如,在報道一個受污染的河流時,細致描寫水體散發的難聞氣味和周圍環境的惡化情況,可以讓讀者在心理上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進而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行動。此外,這種通過描繪氣味來強調問題的報道手法,也能增強新聞的警示作用。當讀者通過閱讀感受到氣味的不快,他們更可能被促使去思考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以及如何采取行動來避免或解決這些問題。
(4)興奮和期待。在報道如美食節、香水發布會等充滿活力和樂趣的活動時,通過對迷人香氣的精彩描述,可以極大地喚起讀者的興奮感和期待感。這種描述不只是簡單地傳達活動的內容,更是在心理層面上激發讀者對于活動的興趣和渴望。當新聞報道詳細描繪出一個國際美食節上各式各樣的美食香氣時,比如烤肉的香味、新鮮面包的溫馨氣息,或是各種異國料理的獨特香氣,不僅僅使報道本身更加吸引人,還能讓讀者仿佛親身體驗到那些美食的魅力,增強他們對活動的參與感和期待。
當報道聚焦于新品香水的發布會時,對于香水獨特且迷人的香氣進行細致的描述,可以激發讀者對時尚和美的追求。這樣的報道不僅提升了讀者對新品香水的興趣,也為他們帶來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讀者在閱讀這些描述時,不僅能感受到香水的香氣,還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藝術與創造力。通過這種充滿活力和期待的報道,新聞不僅傳遞了信息,更構建了一座連接讀者內心情感和活動本身的橋梁。它不僅僅是新聞傳播的技巧,更是一種藝術,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積極期待。
1.2 觸覺對情感認知的影響
(1)情感強化。在新聞報道中,運用觸覺描述來增強情感反應。比如,報道自然災害時,若描繪出幸存者腳下崎嶇的土地、雨水浸濕衣物緊貼皮膚的感覺,便能使讀者對于情感的理解更為深刻。這種方法使得遠離的事件變得觸手可及。報道中,無論是對被救援動物光滑皮毛的描寫,還是對倒塌建筑粗糙瓦礫的描繪,都會加深讀者的感官參與,從而與報道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系。當報道中細致入微地描述了這些觸感細節時,報道就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體驗的橋梁。如此,遠處的災難與讀者之間,仿佛一步之遙。
在報道關于事故的新聞時,若提及車輛冰冷、金屬質感的表面,可能會觸動讀者的內心深處,喚起他們的個人記憶或恐懼。當報道以觸覺元素傳遞新聞故事中的情感時,讀者不僅是在理智上理解這些事件,更是在情感上感同身受。比如,當記者在關于難民跨越沙漠的報道中描述沙粒的粗糙質感時,這不僅是為了告知讀者,更是為了將他們帶入現場,使受難者的困境在情感上更能打動人[2]。觸覺在新聞報道中的使用不僅僅是增加感官細節,它是通向更深層情感參與的大門。它通過使體驗變得更加有形來加強情感,通過共享人類觸覺體驗的記憶建立聯系,并將故事中的情感轉移到讀者身上。
(2)情感聯想。在新聞報道中,通過觸覺描述來建立情感聯想,是一種深化讀者情感體驗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報道一篇關于孩子在醫院康復過程的描述中,如果提到了柔軟、溫暖的毯子,這樣的細節往往能觸動讀者的內心,喚起他們對于溫暖、關懷的記憶,進而激發出同情與關心的情感。這種情感聯想不僅增加了報道的情感深度,還能使讀者在心理上與報道內容產生更強烈的共鳴。同樣,當新聞故事中提到一起交通事故時,通過描述車輛冰冷、堅硬的金屬表面,這種觸覺的描繪可能會觸發讀者對過往類似經歷的記憶,或是對受傷甚至死亡的恐懼感。這種通過觸覺記憶激發的情感聯想,不僅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也使讀者在情感上更為貼近報道的主題,從而增強了新聞的感染力。
(3)情感轉移。在新聞傳播中融入觸覺元素,不僅能夠實現情感的有效轉移,還能夠讓讀者在情感層面與報道產生更深層次的共鳴。當報道細膩地描繪出場景中的觸覺感受時,如一篇關于悵然若失情感的報道中所描述的房間的空曠感、窗戶玻璃的冰冷觸感,這些觸覺的細節使得讀者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報道中傳達的孤獨和悲傷之情。這種技術讓新聞不僅僅停留在信息傳達的層面,而是成為一種觸動心靈的體驗,讓讀者從內心深處感同身受。
在新聞報道中巧妙運用觸覺元素,可以有效地將報道中的情感轉移到讀者身上。通過精心設計的觸覺描述,可以讓新聞故事超越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變成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和共鳴力的敘述,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實現情感上的共振和深度的感悟。
2 嗅覺和觸覺元素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
2.1 交互式應用體驗
利用移動應用或網頁的互動形式設計嗅覺和觸覺體驗,是一種將新聞傳播帶入全新維度的創新方法。例如,在報道一場盛大的美食節時,可以通過特定的應用程序,讓用戶點擊不同食物的圖片,隨后通過智能設備模擬出相應的食物香味或觸覺感受。用戶通過這種互動體驗,不僅能在虛擬環境中接近真實地體驗到美食的味道和質感,還能增強他們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這種互動式應用的優勢在于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來吸引前來參與的公眾。用戶不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通過互動體驗成為新聞故事的一部分。例如,在報道環境污染問題時,應用可以模擬污染物質的氣味,使用戶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污染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體驗能夠激發公眾的關注和行動意識,進而推動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此外,這種互動式應用還可以用于教育和培訓領域。通過模擬特定場景的嗅覺和觸覺體驗,如歷史事件或自然現象,用戶可以通過更加直觀和互動的方式學習和體驗。例如,在學習古代文化時,應用可以模擬出古代市場的氣味,讓學習者能夠更加生動地了解和感受那個時代的生活場景。通過移動應用或網頁互動形式設計的嗅覺和觸覺體驗,不僅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種新的維度,也為用戶帶來了更加豐富和身臨其境的體驗。
2.2 虛擬現實(VR)報道
通過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在新聞報道中引入嗅覺和觸覺元素,可以極大地增強新聞的沉浸感和真實感。例如,在報道熱帶雨林的生態環境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創建一個讓用戶感覺自己置身于雨林之中的真實體驗。用戶不僅能在視覺上欣賞到熱帶雨林的繁茂景致,還能感受到雨林中濕潤的空氣、樹葉的細膩觸感,甚至是四周植物散發出的自然芳香。這種沉浸式的體驗使得新聞報道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像的簡單展示,而是變成了一場全方位的感官之旅。
這種虛擬現實技術在新聞領域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新聞故事的表現力,也讓讀者能夠從更深層次上理解和感受報道的內容。當用戶通過虛擬現實頭盔進入到一個三維空間中,他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觀察和體驗新聞事件,從而獲得更為深刻和真實的感受。例如,在一個關于環境保護的報道中,用戶能夠親身體驗到森林的美麗以及因環境破壞而導致的損害,從而激發他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行動。這樣的體驗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情感上的觸動,使新聞報道變得更加有力和影響深遠[3]。通過這種方式,虛擬現實技術不僅豐富了新聞報道的形式,也為傳統新聞媒體帶來了創新和變革的可能。
2.3 虛擬現實新聞游戲
虛擬現實新聞游戲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和新聞故事,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新聞傳播方式。這種方式通過在游戲中精心設計的任務和場景,讓玩家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不僅可以在視覺上看到新聞事件,還可以通過嗅覺和觸覺,體驗與事件相關的感受。例如,在一款關于災難救援的虛擬現實新聞游戲中,玩家不僅能看到火災現場的慘狀,還能感受到煙霧的刺激氣味和救援中觸摸到受傷者的觸感。這種多感官的體驗方式,使得新聞內容更加生動和真實,極大地提高了新聞報道的沉浸感。此外,這種互動式新聞游戲也能加強公眾對重要社會事件的理解和認知。在虛擬環境中,玩家不僅是觀察者,也成為了參與者。他們在游戲中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體驗相關新聞事件的背景和影響。這種體驗使得新聞報道不再是單向的信息傳遞,而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讓公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和復雜性。
虛擬現實新聞游戲還能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工具,特別是在教育年輕人關于社會責任和公共安全方面。例如,在一款關于自然災害的虛擬現實游戲中,玩家需要學習如何在災難發生時作出正確的反應,這不僅提高了他們對災難應對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的應急處理能力。
3 結語
通過將嗅覺和觸覺元素融入新聞傳播,為讀者提供了全新的信息體驗,極大地豐富了新聞媒體的表達方式。這種多感官的互動不僅加深了讀者對新聞內容的情感共鳴,促使他們進一步理解新聞傳播的內容,也推動了新聞行業向著更加創新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這種融合嗅覺和觸覺體驗的新聞報道將成為連接現實與虛擬、感官與情感的重要橋梁,開啟新聞傳播的新紀元。■
引用
[1] 谷雨.探析采訪中的新聞敏感性[J].傳媒論壇,2020,3(7):49-50.
[2] 唐語嫣.從媒介的人性化趨勢展望觸覺新聞[J].新媒體研究,2017,3(11):95-96.
[3] 喬文年.融媒時代編輯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養[J].傳播力研究,2022,6(19):109-111.
作者簡介:田野(1988—),男,江西南昌人,本科,就職于江西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