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曦 劉曼殊
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和人民的情感。上饒作為一個紅色歷史悠久的地區,紅色文化是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與弘揚紅色文化是上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群眾情感歸屬的一部分。通過制定科學規劃,全面推進上饒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有助于激發全社會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為上饒的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強大的精神動力。本文旨在探討上饒紅色文化的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與挑戰,并提出相應的發展規劃,以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上饒的紅色文化[1]。
1 上饒紅色文化的歷史淵源
上饒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地處贛粵閩三省交界,是共和國初期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擁有光榮的革命歷史,紅色資源十分豐富。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從革命遺址到紀念館、從烈士陵園到主題活動,都展現了這座城市的革命歷史底蘊和深厚的文化魅力。這些紅色文化資源不僅是城市的歷史記憶,更是對先烈的最好緬懷和紀念。
上饒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資源有:
(1)紅色教育基地與遺址:上饒市留有上饒集中營舊址、閩浙贛革命根據地舊址、方志敏清貧園、三百烈士巖、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舊址、德興龍頭山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等紅色教育遺址。它們是歷史的產物,承載了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和悲壯,體現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精神。根據遺留的紅色遺址,上饒市還打造了多個烈士陵園與紅色革命博物館,用以紀念為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如上饒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館、武夷烈士陵園紀念館等。這些博物館通過陳列展示、文物介紹等方式,生動再現了革命歷史,激勵人們傳承紅色基因。這些陵園不僅是對革命烈士的崇高致敬,也是教育后人珍愛和平、牢記歷史的重要場所。
(2)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方志敏的《可愛的中國》、李子芳的《獄中詞作》,還是數個革命志士集體創作的《意氣貫靈山》《肉刑折磨何所懼》等,都是革命特殊時期的產物。這些紅色文學作品除了表達對國民黨“同室操戈”做法的深惡痛絕之外,還反映了無產階級隊伍的覺醒和對中國未來之憧憬。他們的革命精神閃耀著理想信念的光輝,歷經崢嶸歲月的磨礪,烈火熱血的淬煉,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2 上饒紅色文化傳承面臨的問題
2.1 歷史文物保護不足
上饒作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擁有大量革命文物和紅色遺跡,這些歷史遺跡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發展歷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然而,由于歷史文物保護工作滯后,部分文物遭受環境侵蝕和人為破壞,面臨著失傳的風險。由于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和資金支持,一些珍貴的歷史文物無法得到妥善保存和修復,這對于紅色文化傳承構成了嚴重威脅。
2.2 紅色教育傳承不足
當前,社會發展迅速,信息傳播快速,但是年輕一代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卻逐漸淡化。在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中,紅色教育的力度不夠,許多年輕人對于革命英雄和先輩的付出知之甚少。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傳承和弘揚,年輕人對于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就會逐漸減弱。這種情況若持續下去,將進一步削弱紅色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2.3 紅色旅游開發過度商業化
作為紅色旅游城市,上饒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覽。然而,一些景區的紅色旅游開發過度商業化,將紅色革命文物和遺跡簡單地作為旅游商品進行包裝和經營,導致對原始歷史風貌的破壞和歪曲。過度商業化會影響紅色文化的原味性和真實性,使得紅色旅游失去其純粹的意義和價值,對于紅色文化的傳承產生負面影響。
2.4 紅色文化資源整合不暢
上饒擁有眾多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舊址、革命文物、紀念館等,但是這些資源之間的整合協調不夠緊密。各個紅色文化單位和景區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與交流機制,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現象頻繁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影響了紅色文化傳承的全面性和連貫性。
2.5 社會公眾參與度不高
紅色文化傳承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支持,但是目前社會公眾參與度較低。一些民眾對于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相關部門和機構也未能有效引導和激勵公眾參與紅色文化傳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紅色文化傳承工作的深入開展。
3 上饒紅色文化發展可行性建議
要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整理工作。上饒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擁有許多紅色文化遺跡,包括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長征出發地、贛南革命根據地舊址、朱德元帥舊居等。需要加強對這些遺產的研究和整理,歸檔記錄相關歷史資料,建立數字化檔案庫,以便后代學習傳承。同時應該加強文物保護工作,修繕歷史遺跡,保護革命文物,建立健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體系,確保這些寶貴的遺產能夠永久傳承下去[2]。同時,配合相關政策法規,制定紅色文化資源的管理規劃,明確管理責任和考核機制,確保紅色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傳承。
舉辦紅色文化主題展覽和活動??梢越M織展覽、演講、座談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和紅色文化傳承人講述故事,展示照片、實物等珍貴文物,讓人們親身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偉大歷史和精神內涵,讓更多人了解和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
注重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普及。通過學校教育、社會宣傳等途徑,向廣大學生和公眾普及紅色文化的知識,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和認同,同時傳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崇高品質。
依托現代科技手段,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與創新。結合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展示和互聯網平臺,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紅色文化傳播模式,使得更多人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了解和體驗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走進生活。
4 上饒市紅色革命文化傳承對當代的意義
4.1 對現代的教育意義
4.1.1 挖掘紅色歷史,豐富革命教育
紅色文化傳承需以革命歷史為載體,以教育為手段,以人民群眾為對象,由長育幼,實現革命文化的代代弘揚。學生學習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進而感悟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進而挖掘更多鮮為人知的紅色故事,有助于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在教育過程中,豐富的革命故事有助于引起學生共鳴,感悟更貼近自身生活的紅色文化,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實現革命教育的生動化、立體化。
4.1.2 培養鄉土情懷,匯聚振興力量
以江西某地為例,教師組織學生親自參觀革命舊址、烈士故居和參與紅色歌曲展演。學生在挖掘與探訪紅色故事的過程中,能夠感受身邊的紅色文化并深刻感悟傳承紅色文化對于當今美好生活的重要意義,實現紅色文化教育融入生活。通過傳承地方紅色文化,學生可以了解到當地的英雄事跡和革命歷史,從而培養對家鄉的自豪感,有利于激勵當地學生繼承紅色基因,提升革命老區人民向心力和凝聚力,引導學生們擔當鄉村振興重任。
4.1.3 豐富革命敘事,打造紅色名片
當地學生學習地方紅色文化可以最大程度地連接當地特色的革命故事蘊含的文化與情感。如江西學子可以在井岡山游學、當地紀念館參觀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家鄉在革命歲月中的重要貢獻,深刻理解“軍民團結、艱苦奮斗”井岡山精神。當地學生從當地特色的革命概念中感受中國紅色文化的深遠意義,理解其中蘊含的特色敘事以及普遍敘事,從而進一步推動當地革命敘事的豐富與發展。同時,地方相關部門進行規劃時結合群眾的創新性、建設性意見,有利于完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打造地方紅色文化名片,實現紅色文旅以及地方思政教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4.1.4 樹立正確觀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與創新外來優秀思想,創造累積形成的優秀文化。當今世界中,文化軟實力競爭處于重要戰略地位,國家新一代面臨著文化交鋒與意識形態滲透。傳承紅色文化,落實正確的意識形態教育,有助于學生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為學生未來的成長打好思想基礎,使之成為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有益的人才。學生學習紅色文化中豐富的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對國家發展道路充滿信心。發揚紅色文化有益于完善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動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革命先驅的英雄事跡給學生們樹立榜樣,有助于新一代確立為國家與民族的利益而奮斗的宏觀目標,共創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因此,國家新一代要將紅色文化與當代國情相結合,積極發揮自身力量,為社會做貢獻,促進紅色文化與時俱進,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2 對當代人的精神意義
4.2.1 激勵拼搏進取,培養優秀品質
傳承紅色文化需要講好革命故事,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的過程也是將紅色基因融入基礎人才教育的過程。學生了解紅色文化中的豐富精神內核,學習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品質,培養個人的拼搏意志,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砥礪前行。了解豐富革命故事有助于學生向前輩學習,淬煉優良道德品質,提高自我判斷力和善惡分辨力,提升自我修養。
4.2.2 促進團結奮斗,弘揚優良風氣
紅色文化在黨的帶領下,由全國人民通過實踐,不斷豐富,凝結了全國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其中體現的集體主義精神對當今社會也有著重要意義。傳承紅色文化有助于當代人養成集體奮斗意識,促進當今社會各界力量團結協作、共同解決問題,勁往一處使,實現更加高效的發展。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密切關系。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宣揚的優良精神品質深度契合。傳承紅色文化在弘揚共同價值追求的同時,也發揮著凝聚中國力量的精神紐帶作用,聯結全國人民共同實現中國夢。
4.2.3 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國情懷
作為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偉大精神財富,紅色文化代表著最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資源,是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當代人民在學習紅色文化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脈絡,感悟社會發展規律,深刻了解當今和平安定的社會環境的來之不易。在正確價值導向的引領下,人民群眾可以有效抵御負面思想沖擊,在世界文化競爭與沖擊中堅定理想信念、站穩腳跟。在培養文化自信的過程中,當代人民對革命歷史的情感共鳴激發愛國主義情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成為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傳承紅色文化促進歷史傳承,豐富對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思想教育內容,是地方振興與民族復興的精神基底。發揚紅色文化不僅是加強當代人思想教育的必然要求,亦是促進人民團結、建設美好社會的必要舉措。紅色文化能增強民族自信,增強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滋養?!?/p>
引用
[1] 金婷,秦倩,彭美娟.上饒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J].美眉,2022(13):103-105.
[2] 上饒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E00290/2022-00447.
作者簡介:鄭雨曦,女,江西上饒人,本科,就讀于南京審計大學。劉曼殊,女,江西上饒人,本科,就讀于南京審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