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帥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河北 邢臺 054000)
毛白楊新品種“北林雄株1 號”是威縣林木良種繁育基地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選育出來的,具有不飛絮、木材基本密度大、樹形美觀、生長量大等特點。目前已成為有效解決楊樹飛絮問題的適宜替換品種。主要適宜于河北、北京、山西中南部、山東西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平原和河谷川地栽培。
1.1 苗木選擇。苗木可以選用成品苗或者本地育苗。成品苗直接購買,成本較高;本地育苗適合大批量栽植,常采用芽接方法獲得新品種苗木。
1.2 芽接技術。山東、河北、山西等地區芽接的最佳時間一般在8 月10 日~9 月10 日。選擇1 年生1~2 cm 粗的沙藍楊、青楊等苗木作砧木,選擇當年生北林雄株1 號毛白楊枝條的中部生長健壯、發育飽滿的芽作接芽,略帶或不帶木質部。在選定的葉芽上方0.5 cm 處橫切1 刀,長約0.8 cm,再在葉芽下方1 cm處橫切1 刀,然后用刀自下端橫切處緊貼枝條的木質部向上削去,一直削到上端橫切處,削成一個上寬下窄的盾形芽片,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綁扎,使之密接愈合。如此重復,在當年生已木質化的苗干上,每隔20 cm 接1 芽,接后綁緊,接活后及時解綁,約需半個月的時間。等砧木秋季落葉后或次年發芽前,把接活的毛白楊剪成插穗,插穗上切口離芽1.5 ~2 cm,然后扦插栽植。
2.1 定植。春季,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的平川地。造林密度一般為2 m×4 m 或者3 m×4 m。一般用1 ~3 年生苗造林,造林前浸水1 ~2 d;采用挖穴造林,穴的規格為60 cm×60 cm×60 cm;挖穴前應施足基肥,每畝施土雜肥1 500 ~2 500 kg,摻入過磷酸鈣50 kg,集中施入栽植穴內根系主要分布深度,也可用農家肥、緩釋肥等。栽植后及時澆水,根據土壤含水情況隔2 周再澆1 ~2 次水,保證造林成活率。
2.2 澆水。灌水時間和次數可根據氣候和土壤條件決定。一般每年展葉前灌1 次展葉水,落葉后入冬前灌1 次防凍水,生長關鍵期和降水較少的旱季為其高效灌溉時期。灌溉幅度和深度因林齡而異,以控制在樹木主要吸收根系分布區為宜。
2.3 施肥
2.3.1 施肥方式。一般采用穴施或者溝施;追肥分2次,第1 次應在4 月底或5 月初,第2 次應在6 月中下旬。施肥時可在林木兩側各挖1 個深20 ~30 cm 的施肥穴進行穴施,或在樹干兩側或周圍開20 ~30 cm深的溝進行溝施。肥料均勻施于穴或溝中后應隨即覆土并及時灌水。施肥穴和施肥溝距樹干的距離應依冠幅大小而定,一般位于樹冠邊沿投影下,每年對換方位。
2.3.2 施肥種類和數量。適宜施氮量范圍為13.2kg/畝,造林當年可適當少施、晚施或不施,第2 年開始在生長季分4 次施入,分別在5 月初、5 月底、6 月底、7 月中旬。不同地區、土壤和無性系下,毛白楊對施肥的反應有差異,應根據土壤和樹體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肥料種類和用量。氮肥是白楊派樹種人工林施用的主要肥料,其對林木生長的促進作用最大,其次為磷肥和鉀肥,單施氮肥、氮磷鉀配施都能取得較好效果。
北林雄株1 號抗病蟲性較好,在威縣主要發生春尺蠖蟲害。春尺蠖屬鱗翅目、尺蛾科,俗稱彎腰蟲、吊死鬼等。該蟲發生期早而集中,在威縣一般4 月中、下旬為該蟲的為害盛期,1 年發生1 代。雄蛾有翅,具趨光性。雌蛾無翅,只能爬行上樹交配產卵。主要防治方法包括以下2 種:
3.1 防治成蟲。采用在距地面30 cm 樹干上刮去6 ~10 cm 寬的部分老樹皮后涂抹“粘蟲膠”一周,以粘住雌蛾,再及時收集處理;或涂毒藥環觸殺雌成蟲。
3.2 防治幼蟲。通過監測,威縣一般3 月中下旬(即楊樹展葉初期),春尺蠖已經開始孵化幼蟲,多為1 齡和2 齡,此時幼蟲還未分散取食,為防治最佳時期,防治主要辦法:①噴霧防治。采用仿生制劑25%滅幼脲Ⅲ號、高效低毒聯苯菊酯等農藥。仿生藥劑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藥時間,蟲齡越小越好。②噴煙防治。對郁閉度比較好的片林,可用1.2%煙 .參堿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高滲苯氧威乳油進行噴煙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