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迎春(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人民醫院,江西 贛州 341500)
宮腔鏡電切術又稱經宮頸子宮內膜切除術,是指通過宮腔鏡對患者進行檢查,使用電切的方式將患者體內異常的組織切除,以達到治療效果[1]。如果發現子宮內有腫瘤,可以通過電切術將腫瘤進行完整的切除,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宮腔鏡電切術還可以用作治療子宮縱膈畸形、子宮畸形等多種疾病[2]。臨床上麻醉操作聯合該手術治療疾病,會對患者免疫功能造成抑制性的影響,隨著抑制時間的延長,手術結束后出現感染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升高[3]。尤其是對腫瘤患者,T淋巴細胞屬于免疫系統中十分重要的細胞群,在本研究中不同的麻醉方法會對T淋巴細胞及NK細胞產生不同的影響,選擇合適的麻醉方法能夠使患者的應激反應程度有所減弱,同時還會緩解麻醉藥物對免疫功能的負面影響[4]。本文分析納布啡復合丙泊酚在宮腔鏡電切術中的應用價值,及對患者T淋巴細胞以及NK細胞的影響,以期可以對經宮頸子宮內膜切除術的麻醉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
1.1 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宮腔鏡電切術的患者18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完全隨機法分為丙泊酚組和納布啡復合組,每組各91例。丙泊酚組患者年齡35-54歲,平均年齡(35.62±2.38)歲,納布啡復合組患者年齡36-54歲,平均年齡(35.62±3.33)歲,兩組患者在上述資料中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所有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通過檢查發現子宮內出現腫瘤、子宮呈均勻性增大或者局限型結節隆起的癥狀,符合行宮腔鏡電切術的標準。
排除標準:心、腎、肝功能處于衰竭急性期、生殖道感染急性期、子宮的屈度過大、宮頸瘢痕不可以充分擴張者。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丙泊酚組患者采用丙泊酚進行手術麻醉處理:靜脈注射0.9%的生理鹽水0.15mL/kg后,在1-2分鐘內緩慢注射0.15mg/kg的丙泊酚注射液。在確定患者無睫毛反射后,對患者進行宮腔鏡電切術。納布啡復合組在丙泊酚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采用納布啡進行手術麻醉處理:給患者注射0.15mg/kg的納布啡注射液(使用生理鹽水稀釋至0.15mL/kg),注射3分鐘后快速注射40mg/10s,接著注射10mg/10s的丙泊酚至患者呼吸反應以及睫毛反射消失后,行宮腔鏡電切術。術中如果患者出現體動反應時,繼續對患者追加注射0.5mg/kg的丙泊酚,如果患者沒有改善現象應該給予面罩加壓輔助通氣。
所用藥物規格:丙泊酚規格:2mL/kg×1瓶/盒;納布啡規格:2mL/kg×1瓶/盒。
1.2.2 T細胞、NK細胞檢測 借助流式細胞法進行相關細胞情況的測定工作,首先抽取患者血樣,該環節在清晨實施,被抽血者需保持空腹狀態,血樣類型為靜脈血,血樣量為200μL,在針對血樣進行抗凝處理后,將其分成兩份,分別置于兩個試管中,在其中一個試管中添加20μL,在另外一個管中添加20μL單克隆抗體,并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中進行孵育,時間為半個小時,在此之后,在兩個管中均添加溶血劑,等到溶血徹底后,進行離心操作,操作時間為5分鐘,然后撇去上清液,并用專門的洗滌液進行洗滌,然后在兩個試管中各自加入150μL的固定劑,并使其和0.6mL的PBS混合在一起,制成懸液,調節細胞濃度,使之變為1×105-1×106/mL,并借助專業儀器(美國BectonDickinso公司)測定T細胞、NK細胞水平,并計算T細胞、NK細胞比值。
1.2.3 TNF-α、IL-6檢測 抽取血樣,抽取血樣的時間、血樣類型等和上述要求相同,采集量為4.79mL,對血樣進行離心操作,在此之前設置離心操作的相關參數,半徑設定為五厘米,轉速設定為每分鐘三千轉,離心操作持續時間為十分鐘,將上層血清分離出來,并置于零下-49℃的環境中保存,留待以后進行檢測。使用酶聯吸附法測定TNF-α、IL-6水平,制備標準品,在配比為1∶2的基礎上對樣品進行稀釋;反應孔中添加100μL/孔的稀釋標準品,并在37.04℃的恒溫環境中進行水浴,水浴時間為兩小時零一秒;清洗反應板,洗滌次數不得低于三次,添加1∶100稀釋處理后的抗體工作液,劑量控制在100 μL/孔,放于37.04℃恒溫孵育箱中水浴47.19分鐘;繼續清洗反應板2次后,于反應孔內添加TMB,劑量控制在100μL/孔,使其在37.04℃的恒溫環境中進行水浴,時間控制在47.19分鐘,在此之后,于反應孔中添加終止液,劑量為100μL/孔,促使反應停止,測定吸光度,所用波長為451nm,顏色反應的深度與TNF-α、IL-6水平呈現正相關的關聯性,經繪制標準曲線計算TNF-α、IL-6。
1.2.4 蘇醒時間、蘇醒期躁動發生率統計 蘇醒時間延長說明患者麻醉質量上升,說明效果較好;麻醉蘇醒期躁動評分標準:嚴重躁動記為4分;輕微躁動、哭鬧記為3分;焦慮、激動,但配合記為2分;安靜、配合、無躁動記為1分;有躁動≥3分,無躁動≤2分。麻醉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是指躁動持續時間≥15min的發生率。統計兩組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發生率。
1.2.5 手術疼痛 采用疼痛量表(VAS)評估疼痛水平,VAS評分得分越低,說明麻醉手術后效果越好,評分越高,則相反;VAS評分7-10分表示麻醉后疼痛程度達到了極點;4-6分表示雖然疼痛但程度可以忍受;3分以下表示輕微疼痛感;0分表示沒有任何疼痛感。
1.2.6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 對兩組手術中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術中出現體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予以記錄,并進行組間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行t檢驗,計數資料利用百分比描述,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免疫功能T細胞、NK細胞水平比較 患者術前T細胞、NK細胞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丙泊酚組相比,納布啡復合組T細胞、NK細胞水平均高于丙泊酚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免疫功能T細胞、NK細胞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免疫功能T細胞、NK細胞水平比較(±s)
項目 時間 丙泊酚組(n=91) 納布啡復合組(n=91) t P CD4+(%) 手術前24h 48.73±21.08 48.61±21.04 0.038 0.969手術后24h 30.08±10.25 42.55±14.37 6.739 0.002 CD8+(%) 手術前24h 36.35±14.27 36.30±14.21 0.023 0.981手術后24h 21.58±6.03 32.48±10.08 8.852 0.001 CD4+/CD8+ 手術前24h 5.67±3.19 5.63±3.13 0.085 0.932手術后24h 2.45±1.02 4.37±2.87 6.013 0.009 NK細胞 手術前24h 42.78±15.73 42.72±15.70 0.025 0.979手術后24h 30.41±9.15 37.08±13.27 3.947 0.001
2.2 TNF-α、IL-6水平比較 患者術前TNF-α、IL-6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丙泊酚組相比,納布啡復合組TNF-α、IL-6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TNF-α、IL-6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TNF-α、IL-6水平比較(±s)
項目 時間 丙泊酚組(n=91) 納布啡復合組(n=91) t P TNF-α(ng/L)手術前24h 16.73±8.47 16.70±8.43 0.023 0.980手術后24h 14.77±6.72 11.01±4.02 4.580 0.008 IL-6(ng/L)手術前24h 12.07±6.22 12.06±6.21 0.010 0.991手術后24h 9.73±4.15 6.08±2.08 7.501 0.002
2.3 患者蘇醒時間、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比較 從蘇醒相關指標的比較中可知,兩組差距較大,從蘇醒時間指標來看,納布啡復合組的數值水平較高;而從蘇醒期躁動發生率來看,丙泊酚組的數值水平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蘇醒時間、蘇醒期躁動發生率比較
2.4 患者手術疼痛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疼痛比較,納布啡復合組5min、10min手術疼痛感均低于丙泊酚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疼痛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手術疼痛比較(±s)
注藥時間 丙泊酚組(n=91) 納布啡復合(n=91) t P注藥5min 6.66±2.11 4.51±1.14 8.552 0.001注藥10min 7.26±1.53 2.24±2.15 18.150 0.001
2.5 患者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與丙泊酚組相比,納布啡復合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宮腔鏡電切術具有微創特點,主要用于婦科治療領域,可以利用鏡體全部進入宮腔,有放大內部的作用,宮腔鏡電切術對患者的傷害較輕[5]。該手術方式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如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宮畸形等。但是宮腔鏡電切術并不是適用于全部患者人群,比如心、腎、肝功能處于衰竭急性期,宮頸瘢痕不可以充分擴張,生殖道感染急性期,子宮的屈度過大、導致宮腔鏡不可以進入宮底等患者是絕對不可以通過此手術進行疾病治療的[6-7]。以上論述說明了宮腔鏡電切術的優勢,所以探究與之相對應的麻醉學并提高麻醉質量,以保證患者手術安全至關重要。
納布啡是一種西藥鎮痛藥,可以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的創傷、微創、術后等麻醉中,還可以作為心絞痛患者以及心肌梗死患者的止痛藥物[8],屬于麻醉輔助用藥,主要成分就是納布啡。納布啡是一種混合型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不同的劑型以及不同的規格在用法用量中都會有不同的差異性[9]。丙泊酚是一種西藥,又被稱為力蒙欣,是最常用的一種麻醉注射劑,可以用作全身的麻醉維持以及全身的麻醉誘導,不同的劑型以及不同的規格在用法用量中有不同的差異性。使用丙泊酚一般情況下需要配合使用止痛藥[10-11]。以上論述說明了不同的麻醉方法會對患者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選擇正確有效的麻醉方法極其重要,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納布啡復合丙泊酚應用在宮腔鏡電切術中患者蘇醒時間延長,提示麻醉質量上升,減少患者術中疼痛感及麻醉并發癥。
T細胞、NK細胞、TNF-α、IL-6、IL-8在手術麻醉中均可以反映麻醉的效果,以及患者在手術中以及手術后的免疫水平變化情況[12]。其中免疫功能T細胞來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細胞,骨髓中的前T細胞和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細胞遷移到胸腺內,成為具有免疫活性的T細胞[13]。T細胞的標志主要是表面受體和表面抗原,這些都是結合在細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亞群主要是效應T細胞、輔助性T細胞等[14],均為來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細胞,可以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以及在組織中起到免疫的功能。T細胞的亞群主要有抑制性T細胞、輔助性T細胞、效應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遲發性變態反應T細胞、原始的或天然T細胞、記憶T細胞[15-16]。T細胞按照表面標志和功能可以分為很多種類,表面標志有T細胞抗原受體,有絲分裂原受體,E受體,CD3、CD4和CD8、CD5抗原,HLA抗原,白細胞介素受體等[17]。NK細胞是指自然殺傷細胞,是機體中最重要的免疫細胞,與抗病毒感染、抗腫瘤、免疫調節有關,可以殺傷炎性介質、識別靶細胞[18]。它是直接從骨髓中衍生的細胞,發育成熟依賴于骨髓的微環境,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與T細胞在發育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納布啡復合組宮腔鏡電切術患者的T細胞、NK細胞水平波動較小,此結果說明,納布啡復合丙泊酚麻醉可在減輕疼痛的同時降低患者在宮腔鏡電切術時的危險性,不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
但是有部分患者會在麻醉時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比如最常見的有過敏反應紅斑、低血壓、水腫、肌肉的陣發性痙攣、自發運動、肌張力障礙、寒戰、頭疼、腳弓反張、遲發性癲癇樣發作、恢復期心律不齊、呼吸暫停、嘔吐等[20]。對納布啡、丙泊酚過敏的患者一定不要使用此麻醉劑,避免發生危險,此外,存在脂肪代謝紊亂的患者也不要使用本藥[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納布啡復合丙泊酚應用在宮腔鏡電切術中,麻醉藥物并發癥發生率等均低于丙泊酚,該麻醉方案可提升麻醉質量,減少患者術中疼痛感,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納布啡復合丙泊酚麻醉可用于宮腔鏡電切術,對患者產生的副作用較小,可減少患者不良手術結局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