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黃鑫玥(江蘇省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蘇州 215008)
隨著全球一體化,國際交流不斷增加,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不斷出現,如重癥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甲型H1N1流感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危重癥患者常合并有低氧血癥和呼吸困難,同時還會出現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多臟器衰竭。對重癥、危重癥患者進行有效救治是降低該疾病死亡率的關鍵[1-3]。定位搶救是以團隊搶救、固定搶救人員職責為理念的急診搶救模式[4]。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OSCE)通過模擬臨床場景來測試醫學專業人員的臨床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5]。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危重、變化快的特點,容易出現病情加重和危急的情況[6];同時,因醫院發展快,護理人員不足且年輕護士多,在危重癥患者救治過程中,個人防護裝備(PPE)的穿戴等會在搶救操作時出現互相打擾而中斷搶救的情況。如何在醫護人員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更好地對新發突發呼吸道危重癥患者進行救治,是提高護理質量需要考慮的問題。基于此,我院護理部于2021年7月-2021年11月結合實際情況,為了探討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在新發突發呼吸道重癥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而展開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納入我院ICU、應急支援小組的護士,共50人,其中女性40名,男性10名;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為(28.60±2.41)歲;學歷:本科30名、專科20名;50名護士分為10組,每組護士能級為:N1級(1人)、N2級(2人)、N3級(1人)、N4級(1人)。2021年7月-8月采用常規搶救流程,2021年8月-11月實施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采取自身前后對照,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在年齡、性別、專業水平等方面進行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示教室內,根據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疾病特點設計模擬搶救案例;同時在模擬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重癥病人身上及其周圍物品(床單元、儀器設備、患者生活用具)噴上異硫氰酸熒光劑[7](SIGMA-F7250熒光素,制成熒光劑,10mg溶于150ml碳酸氫鈉溶液中),表示被患者分泌物污染。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搶救方式,即多名醫護人員一起參與搶救,根據醫護人員以往經驗進行搶救,明確分工,待搶救結束后一起補記記錄。
1.2.2 實驗組 具體步驟如下:①針對對照組熒光[8]污染的情況,進行原因分析,整改和實施。②視頻播放:視頻由培訓人員演示錄制,用于PPE技能教學。可上傳至“蘇州五院醫路同行”公眾號中“工作”一欄中,供大家線上學習。③模擬病房培訓:示教室內按照“三區兩帶兩線”的原則模擬訓練場地,由2名老師進行演示教學,培訓人員2人一組相互練習,培訓老師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給予指導。④信息平臺交流:培訓老師基于信息平臺建立交流群(如微信群),在群里被培訓人員可以就PPE培訓及培訓相關的問題進行相互探討,培訓老師可以在群里分享國內外PPE的新進展或關于PPE穿脫時的小技巧。培訓老師還可通過信息平臺進行PPE相關理論知識的考試(如問卷星),了解被培訓者的知識掌握情況。
實施定位搶救法:每月按照情景模擬培訓[8]四次,培訓時每位護士均須接受“五個位置”任務訓練,直至熟練掌握各項技術,相互配合有序、快捷。站位職責如下:①五人搶救位置及職責分工:A位(床頭):氣道管理(開放氣道、吸痰、吸氧、插管、呼吸機備用狀態);B位(右側):心肺復蘇、電除顫、對患者進行系統性評估;C位(左側):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道、靜脈給藥、抽取動脈血氣并監測;D位(床尾):做好搶救記錄、建立靜脈通道、留置導尿;E位(位置不固定):負責組織實施搶救(N4或N3資歷高)。②四人搶救位置及職責分工:當搶救人員為4人時,E位負責組織實施搶救的由A位(N4或N3資歷高)護士負責。③三人搶救位置及職責分工:床頭護士(N4或N3資歷高):A位、E位;側位護士:B位、C位;床尾護士:D位。④二人搶救位置及職責分工:先頭位再尾位1人(N4或N3資歷高)負責A、D、E位任務;另一人為側位負責B、C位功能。⑤一人施救法:立即進行單人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使用簡易呼吸器),同時呼叫其他人前來救治,切勿離開現場。冷靜、沉著、隨機應變,先處理危及生命的情況,待其他醫務人員到達后再分工進行搶救。在搶救結束后,A位護士、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一起核對搶救用藥的空安瓿、補寫搶救記錄。整個搶救過程自模擬新發突發呼吸道重癥患者突然病情變化開始,到核對搶救藥物為止。
1.3 評價標準 比較實施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前后兩組搶救準備時間、每次搶救需要的護士人數、搶救成功率、穿脫PPE的正確率及護士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用Z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搶救準備時間、每次搶救需要的護士人數 實驗組參與搶救的護士人數、搶救準備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參與搶救的護士人數及搶救準備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參與搶救的護士人數及搶救準備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參與搶救的護士人數(n) 搶救準備時間(s)實驗組 50 2.78±0.89 69.18±36.52對照組 50 4.04±0.90 93.30±44.60 t 12.32 10.19 P 0.00 0.00
2.2 搶救成功率、穿脫PPE正確率及護士滿意度 實驗組搶救成功率、穿脫PPE正確率及護士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成功率、穿脫PPE正確率及護士滿意度比較[n(%)]
通過實施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每個護士都明確自己的定位、職責及操作流程,使護士更有決策權,能夠激發護士積極性;搶救團隊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優化搶救流程,提高搶救效率的同時提高了護士的滿意度。在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參與并負責搶救能提高高年資護士管理協調及溝通能力;對于年輕護士來說,模擬過程中角色化的訓練能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及慎獨精神,為自我能力的增強積累經驗。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使護士滿意度提高了20.00%,采取一系列策略來降低常規醫院護理期間的潛在傳播風險,培訓干預后,PPE移除期間皮膚和衣物污染減少,為18.90%,持續1個月和3個月后,兩個時間點均為12.00%。本研究穿脫防護用具采用多模式培訓方式,同時采用熒光映射防護用具移除,使穿脫防護用具的正確率從76.00%提升至92.00%。在臨床工作中,每位護士參加搶救的機會不等,尤其是年輕護士,可能很少或者沒有親身經歷過危重癥患者搶救,其對于搶救知識的掌握只停留在理論上,當遇到獨立搶救應急的情況時,并不能有效地將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中并做出迅速和正確的判斷及處理[9]。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針對搶救重點環節進行反復訓練,可提高護士臨床搶救能力,同時使護士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及評判性思維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其在遇到搶救時臨危不亂、條理清晰。
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在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重癥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減少了搶救時需要護士的人數,縮短了搶救準備時間,搶救成功率比以前提高了20.00%;能夠激發護士積極性,提高護士的滿意度;穿脫PPE培訓采用多模式培訓方式同時采用熒光映射防護用具移除,提高了穿脫PPE的正確率;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形象直觀,使護士處在搶救現場,能夠讓記憶更加深刻,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因此定位搶救結合OSCE模式在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重癥患者救治中的應用,能夠更好地幫助醫護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及時準確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