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劉昱麟
摘要:文章以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梅蓉古村落田園綜合體設計為例,研究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針對鄉村景觀的改造設計,并且根據梅蓉古村落村民的生活需求和旅游業的發展需求,進一步細致深入地分析相應需求在現代農村發展中的可行性和相似性。2021年以來,為積極響應國家以浙江省農村為先行示范區的政策,梅蓉村因面朝富春江而極具地方特色,政府大力支持梅蓉村的景觀保護及改造發展。現代鄉村景觀改造設計注重生態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通過對梅蓉村田園綜合體的景觀改造設計,進一步了解鄉村景觀改造設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文章以梅蓉古村落的原有景觀現狀為研究樣本,從原有景觀保護和原有景觀改造兩個維度進行分析和設計,總結出一套適合梅蓉村的景觀設計改造方案,旨在為新時代旅游型鄉村景觀改造設計提供設計思路和方法策略。梅蓉村景觀改造設計的首要目的是為村落中的居民提供一個溫馨的家、一個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家,然后考慮鄉村發展的可能性,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原有單一且薄弱的產業格局,發展旅游業、新型農業,為當地居民提供一個生產、生態、生活“三生”相融的家園。優先推動基礎產業發展,帶動旅游業的發展,致力于將桐廬縣梅蓉村打造成一個觀光旅游、新型農業多元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關鍵詞:鄉村生態旅游景觀;景觀改造;地方特色;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9-0-03
0 引言
現代鄉村景觀規劃布局設計的基本原則分為兩點,一是在村落原有景觀基礎上進行保護,二是在村落原有景觀基礎上融入與之相契合的現代設計元素和設計手法進行再設計。此次項目設計將融合以上兩點景觀設計原則,對梅蓉古村落進行系統的景觀改造設計。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只有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領域的全面發展,才能使社會主義新農村朝著更美好、可持續的方向不斷發展。
1 生態旅游背景下的梅蓉村景觀改造設計
1.1 農業景觀良好的梅蓉村現狀
梅蓉村舊時稱梅洲,又稱九里洲,位于杭州市桐廬縣梅君街道,距縣城8千米。南起富春江中段外灘,北臨刺山,東連窄溪水泥廠,西臨橫弓里,村落東西長約5千米,有“十里外灘九里洲”的美稱。元代黃公望所繪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就取景于秀麗的梅蓉村。
項目場地位于富春江的左岸,為富春江沖積平原,環境優美獨特,生態要素豐富多樣。江內水質一般,寬度各有不同。河段部分保留了一部分原生自然駁岸,沿河植物長勢迅猛。周邊風光秀麗,水鄉氣息濃厚,原有生態環境良好。結合村落周邊的情況,以服務梅蓉村民生活為首要目的,構建特色田園綜合體等多元化的經濟產業模式,形成對外全面開放的特色村落。
1.2 政策支持
2022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1]。
關于文化與旅游方面,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持續推進農村第一、第二及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可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支持農民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的鄉村民宿、農家樂特色村(點)發展。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
通過政策積極推動當地居民參與鄉村文旅建設,將有助于扎實推進鄉村文旅的穩定、持續、深化發展及鄉村文旅項目的落地。
1.3 梅蓉村文旅市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鄉村因為室外空間開闊、人口密度較城市更低而逐步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中國旅游研究院和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文化賦能旅游,旅游振興鄉村——域見中國·2021年文旅行業專題報告》顯示,2021年1月至5月,鄉村游客規模累計達到86 653.8萬人次,較2020年同比增長55.5%。國內鄉村旅游需求旺盛,出游規模迅速擴大[2]。
隨著“自駕出游”“綠色生活”等概念的興起,位于城市外圍的鄉村文旅進入人們的視野。位于杭州市桐廬縣的梅蓉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距離桐廬縣城僅8千米、距離杭州市區約70千米,周邊環繞8條高速公路,是附近居民自駕出游及短期旅行的好選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鄉村文旅不僅提高了梅蓉村民的收入水平,還在提升新時代鄉村生活現代化水平、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積極且重要的作用。
2 生態旅游型鄉村景觀改造設計理念
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破除老舊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方式,以“游玩—觀賞—新興農業”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的落腳點,重點把握城市居民與鄉村田野生活的緊密聯系,最終轉變成文震亨《長物志》中“令居之者忘憂,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的“可居、可覽、可游”的理想鄉村生態景觀。
旅游型鄉村生態景觀在具體規劃設計中需要把握以下三個設計理念,即保護生態環境、彰顯地域特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1 保護生態環境的設計理念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鄉村生態旅游呈現出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鄉村生態景觀設計逐漸成為景觀設計專業的熱點話題,吸引了諸多業內人士的目光。
農業生產方式、鄉村游覽觀光、自然生態資源協調共生作為鄉村生態景觀設計的最高準則,必須以完整的鏈條思想進行考慮,在保護、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提高新興生態農業的效率,從而保證鄉村生態景觀的和諧性、生態性、原始性。在鄉村生態景觀設計中,始終保護好原有農耕基礎、當地自然風俗,利用新興科技手段開發科學農業、農副產品加工、觀光園,促進新型農業與旅游觀光的有機結合[3]。
鄉村生態旅游的建設離不開所在地的原始生產資源,所以鄉村生態景觀的設計重點之一是維系生態環境和諧。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設計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2.2 彰顯鄉土特色的設計理念
鄉村景觀設計圍繞鄉村居民的生產生活展開,要以村民為中心,否則鄉村景觀設計將喪失其使用價值。“以人為本”是鄉村景觀設計的根本,要重視人類的一系列生活體驗。
“土人景觀”俞孔堅等一批優秀景觀設計師指出,“景觀是行為的容器,只有能夠滿足行為需求的景觀,才是有生命力和真正有價值的景觀設計”。否則,打動不了和走不進人們內心的設計,終將被人們拋棄。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許多沒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突兀設計顯得尤為突出。“只保護容器的單薄外殼是不夠的”,許多傳統村落和鄉鎮在漫長的時間進程中演變出了別具一格的有機特性,它們有不可替代性和獨一無二性。只有絢麗外觀卻沒有內在行為的景觀設計猶如鄉村稻田里一個空蕩蕩的教堂,難以契合當地環境,既聞不到悠悠稻花香,也聽不到真摯的祈禱[4]。
鄉村旅游景觀設計涵蓋面非常廣,包含農、林、牧、副、游等生產生活環境,除了最基本的村民生活要求,還需要滿足游客的要求,為游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以彰顯觀光旅游的意義和價值。在鄉村景觀設計中,要有意識地區分不同的項目和功能,不能盲目地將城市公園、廣場等項目模式照搬到鄉村設計中,不顧城市居民想回歸自然、體驗鄉土韻味的需求。在設計中必須尊重原有鄉土氣息,盡力創造當地特色景觀,打造出既滿足游客體驗鄉村美的需求,又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鄉村生態景觀。
2.3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設計理念
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設計的重要理念就是在保護原始生態環境和地方特色的同時,推動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規劃發展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原始鄉村生產資料和生態資源,將原始的鄉村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等逐步融入新型鄉村旅游產業鏈,不是全盤拋棄否定,而是有取舍地保留,打造集觀光、學習、體驗等多元化功能于一體的鄉村生態游,滿足前來休憩觀光的游客的需求。同時,在改造鄉村旅游景觀的過程中,當地居民也能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推動鄉村經濟的良性發展。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對于開發鄉村生態旅游有積極意義,一方面能夠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另一方面能夠增加村民的收入。所以,有效的鄉村旅游景觀改造設計可以推動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推動民俗傳統的保護及傳承,更可以推動原始農業生產的積極轉型,最終形成鄉村生態旅游與鄉村生產一體化的和諧局面,促進農村經濟的穩步可持續發展[5]。
3 梅蓉村鄉村生態旅游景觀改造設計實踐
3.1 入口節點景觀的優化
入口景觀區塊設計意圖營造一種開放、融洽、自然的空間氛圍,避免氣勢恢宏的景觀處理手法,意在體現村落的生態美。背靠水杉大道,運用當地喬木樹種整合豎向空間,點綴灌木及地被,具有野性美的草本植物圍繞村莊指示牌,在不經意間體現原始村落氣息。
村口指示牌用最基礎的磚石平抹白色乳膠漆,上置灰磚瓦擬作墻體,參照南方村落建筑常用手法。搭造木質結構裝置,參照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抬梁式結構體系,木柱斗拱承接房梁。白墻青瓦搭配結構主義傳統房屋建筑框架,于入口處盡顯村落文化底蘊。
3.2 活動中心的改造建設
在鄉村景觀規劃設計中,相較于作為主體規劃的鄉村住宅,更容易忽視對公共空間的考慮,鄉村公共空間缺少合理的整理。可以說公共空間為鄉村景觀設計提供了足夠大的發揮空間,對于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間,需要將其作為鄉村經濟的著力點,刺激設計師和村民憧憬村落的未來。
在活動中心區塊的設計中,秉承明清園林大家計成在《園冶》中的設計思想和理念,“巧于因借,精在體宜”。首先分析場地現狀,在其基礎上最大可能地改造設計,將區塊設計契合地融入整個村落中。白墻、灰瓦、木制文化展板將鄉村中最常見的元素作為基礎材料,入口錯落分布的汀步作為打破平行道路與建筑的節奏點。首先考慮使用需求,拉近改造設計與村落居民之間的距離。
3.3 茶室改造設計
飲茶之風,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是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象征。浙江多名茶,如杭州龍井、安吉白茶,飲茶之風盛行。因此在村落改造中,可選取一地塊用作茶室設計。
茶室是村民辛苦勞作后的精神休憩場所,與其他公共空間不同,茶室環境裝飾講究簡潔,無須堆砌過多的設計手法和材料,簡單方能品其真味。設計中以木制材料作為主要建筑材料,避免與周邊環境脫節,并利用其他材料降低飽和度,達到融洽的效果,而外立面的木條格擋在不同方向陽光照射下會呈現不同的陰影效果,別有一番趣味。希望借助這樣的設計思想和手法為村民提供一個靜和的飲茶空間,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
3.4 停車場改造設計
“停車難”是城市病,而當前一部分鄉村也存在這個問題。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梅蓉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接待游客數量增加,村落停車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梅蓉村需要建設專用停車場,一方面緩解停車難的情況,另一方面歸置停車位置,改善村落環境,增強車輛停放的規范性和安全性。
停車場規劃為進出單行道,內置環狀轉向盤,轉向盤周邊規劃停車位,無論在哪一個車位停車都可以按地面亮黃色標向駛出,不走“回頭路”。車位一周是高灌木植被,更好地幫助駕駛員把握進庫距離,并且灌木非墻體,即使有所剮蹭也不會傷及車身。行車道與車位鋪面用不同材質加以區分,選用具有耐候性、耐壓性、耐磨性及方便后期維護的天然石材、回收碎石等。
4 結語
本文研究了梅蓉村旅游型鄉村生態景觀的改造設計,具體包括梅蓉村充滿優勢的發展前景、景觀改造設計理念、景觀改造設計手法和具體改造設計實踐,從“保護生態環境”“彰顯鄉土特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三個改造設計理念出發,對村落入口景觀、活動中心、茶室、停車場等進行改造設計,以具體實踐體現改造策略。
參考文獻:
[1] 汪瑞霞,陳凱莉,黃伊涵.鄉村文化景觀設計研究綜述[J].包裝工程,2022,43(4):80-94,119,16.
[2] 路軍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新鄉:河南科技學院,2017.
[3] 范勇.基于資源要素評價和網絡結構分析的鄉村綠道規劃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6.
[4] 支怡恬.基于地域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5] 張旭.民宿型鄉村景觀規劃與設計研究初探[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作者簡介:孫曉紅(1971—),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藝術設計與理論。
劉昱麟(1999—),男,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