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公安機關中有這樣一種崗位,需要默默的堅守,需要把社區的每一處地方都做到了然于胸,需要奔波在社區每個角落,需要每日走街串巷走訪群眾、化解糾紛,維護社區和諧。他們是轄區群眾的“安全官”,他們有個平凡的名字叫“社區民警”。
今年32歲的劉振權,是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萬壽路派出所第一社區警務隊的民警。劉振權于2016年參加公安工作,2021年因工作調動來到萬壽路派出所,承擔萬壽路8號院社區安防工作,成為一名社區民警。因工作主動熱心,他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呼為“小劉警官”。
擔任社區民警前,劉振權一直從事打擊辦案工作,認為警察就是要打擊犯罪,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從事社區工作對他來說是一個新挑戰。剛剛接觸社區工作時,怎樣處理好鄰里關系,如何開展社區工作,對于劉振權來說都是難題。好在他勤學好問、腿又勤快,大家總能看見他在社區內幫助轄區居民解決難題的身影。社區居民王阿姨說:“平時在社區都能看到小劉,這讓我們感到很踏實、放心。”
“社區平安是小劉警官踏實干出來的”
“萬壽路8號院社區是老舊樓房,治安是個大問題。”劉振權坦言。
從擔任社區民警的那一刻開始,劉振權一有時間便騎上電動自行車鉆進社區,逐一走訪門店,了解社區基礎情況,對接好各個商戶的負責人,在各個小區口和門店外張貼民警提示和報警電話牌。在劉振權的建議下,街道在路上掛上了閃爍的警燈,讓走夜路回家的居民心里更加踏實。
在他的努力下,社區兩年來沒有出現過入室盜竊類警情,群眾安全感大幅度提升。居民都說,現在社區如此平安是小劉警官踏踏實實干出來的結果。
“現在社區氛圍好,要感謝小劉警官”
工作中,劉振權積極踐行“矛盾糾紛不上交”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把小矛盾、小糾紛化解在社區內、處置在家門口,防止問題激化、事態擴大,確保鄰里關系和諧融洽。
前不久,劉振權接到轄區居民劉女士打來的電話,稱其樓上住戶一到晚上就哐哐地發出聲響,嚴重影響家人正常休息。劉女士多次上樓去協調,但對方每次都是敷衍答應,鬧得很不愉快。得知情況后,劉振權立即協調物業等部門一同了解情況,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經了解得知,樓上王女士從事個體經營,晚上要很晚才到家。由于小區樓房墻體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洗漱聲加上走動聲影響到了樓下的劉女士。經過多方溝通,劉振權聯系物業工作人員給水管包裹隔音棉,王女士又在家中鋪設了隔音墊起到隔音效果,兩家的矛盾得以解決。劉振權正是通過不斷地溝通協調,用自己的熱心、真心、耐心讓樓上樓下的鄰里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居民們都說:“現在社區氛圍很好,這要感謝小劉警官。”
“百姓的事,事無巨細,都是大事”
“百姓的事,事無巨細,都是大事,都要當作自家事。”劉振權心里是這么想的,嘴里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在日常巡邏走訪中,劉振權非常注意社區內的消防安全。因為社區中有許多老舊樓房,配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不少家庭都有電動自行車在屋內充電、私拉電線等問題,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那段時間,劉振權挨家挨戶提醒居民注意安全,不要把車推到屋內充電。為了確保安全充電,劉振權協調街道、居委會,在社區建立了多個室外固定充電樁,既滿足了居民日常充電需求,也消除了一項重大安全隱患。
“小劉警官把社區中‘老大難的電動車充電問題解決了,不僅方便了我們,而且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什么是好民警?讓老百姓滿意就是好民警!”社區居民李大姐稱贊道。
筑起更牢固的電詐“防火墻”
繞著劉振權管轄的社區走一圈,就會發現社區里老人居多,子女常常不在身邊。劉振權結合在打擊辦案隊時偵辦的實際案例,在社區里開展防電詐宣講會,分發反詐宣傳手冊,繪聲繪色地向群眾剖析常見的電信詐騙作案手法。在日常走訪中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劉振權說:“只有在平時一次次的宣傳中不斷去說防范,才會在關鍵的時候起到作用。”他時常還會到附近的華熙商圈開展防電信詐騙宣傳活動,探索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防電詐宣傳手段,在社區里筑起更牢固的電詐“防火墻”,守住群眾的“錢袋子”。
在同事和社區居民的眼里,劉振權就像一個“陀螺”,一直忙個不停,手機總是響個不停,但他總是面帶笑容,妥善處理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幫群眾之所需——劉振權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青年社區民警的優秀品質和扎實作風,為社區穩定、平安、和諧奉獻著青春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