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當前,長沙市強省會戰略實施正按下“快進鍵”。而實施強省會戰略,必須有強有力的人才政策支持,必須做好人才工作。本文根據當前長沙強省會戰略目標,全面分析長沙人才支撐現狀,總結長沙人才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指出長沙當前人才工作需要提升的地方,通過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引進渠道拓展、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文化環境和氛圍營造、服務支撐體系構建等方面提出助推長沙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策略,以人才之強助力省會之強。
長沙目前人才支撐現狀分析
2021年,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3270.7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為28.81%,全市常住總人口為1023.9萬,躋身特大城市行列。現如今,長沙市強省會戰略實施的優勢越來越多、動力越來越強。例如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株潭都市圈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賦能,還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貿試驗區、湖南湘江新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戰略平臺集聚。《關于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長沙市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到2026年,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元左右,經濟首位度超過30%,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高質量發展主要指標在全國省會城市中位居前列,對長株潭一體化和全省各市州協同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目前,長沙人才隊伍建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水平。但要在未來新一輪競爭中贏得足夠優勢,則必須做好人才工作,強化人才支撐。
一、長沙人才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
(一)人才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2022年4月28日,長沙市委人才工作會議召開,《長沙市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臺若干政策(試行)》發布。繼2017年發布“長沙人才政策22條”后,此次長沙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從全球招攬頂尖英才、創新樹培產業帥才等方面提出了45個政策點。升級版政策含金量更高、普惠面更廣、突破性更大,釋放了省會長沙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強烈信號。
(二)人才吸引力逐步提升
近年來,長沙人才工作格局不斷健全,人才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人才隊伍質量不斷提升。全市人才總量近4年翻了2倍,據統計2021年已達280萬。智聯招聘和澤平宏觀合作推出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顯示,長沙在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排名全國第十、中部第一。從來源看,人才向長沙流入的主要城市中包括4個一線城市和5個湖南省內城市。
(三)有效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長沙通過一系列人才政策,集聚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人才聚則產業興,有效推動了長沙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推動了長沙的經濟發展。長沙人才總量逐年增加,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也在逐年攀升,成功邁入“萬億俱樂部”,人才的增長為長沙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強省會戰略背景下長沙人才工作有待提升
當前,長沙市的各種人才政策,雖然在提升長沙公共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效果,但依然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實施強省會戰略,必須持續完善人才政策設計,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特別是要從資金、項目、生活保障與補貼等方面給予人才支持、激勵,要將住房補貼、戶籍管理、醫療服務、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措施實化、細化,讓人才真正安居又樂業。
(一)人才總量儲備依然不足,人才結構不盡合理
通過分析長沙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崗位收集表發現,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量保持上升趨勢。長沙各企業對生產一線操作型人才需求量大,缺口也大。長沙人才總量仍然不足,特別是結構不優問題還比較突出。長期以來,勞動力市場上高級藍領人才奇缺,技能型生產崗位人才難求,技能人才數量不足,供需矛盾突出,這一現象折射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長沙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口總量僅為26%,高技能人才又僅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這個數據與北上廣深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二)人才評價機制亟須改革
人才評價標準方面,亟須進一步糾正重“帽子”、重項目傾向,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傳統觀念。一些單位在人才引進工作中對高層次人才的認識比較傳統、模糊,片面將高學歷、高職稱等同于高層次、高技能,導致一方面出現部分產業帥才、技能匠才的發展空間受到阻礙,另一方面又出現一定程度上“引而不用”“引而無用”的人才浪費現象。
(三)人才滿意度有待提升
人才的滿意度就是長沙的美譽度。從長沙人才滿意度調查情況來看,312名調查對象對長沙人才各項工作及軟環境滿意度較高,但是也還有少數人較不滿意。滿分為5分的情況下,長沙人才滿意度綜合各因素得分之后,總體滿意度評分為3.61分。這說明提升長沙人才滿意度,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還需要不斷完善工作。
強省會戰略背景下助推長沙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策略
“功以才成,業因才興。”當下長沙具有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前景。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整合和發揮好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各種資源的作用,而人才資源是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首要資源。換而言之,長沙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加大長沙市內高校的人才培育力度
湖南省45%以上的高等院校設在長沙,全市擁有58所高校、80余萬名在校學生。長沙是中國高等教育實力比較強的城市,擁有以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湖南師范大學為代表的“985”“211”和“雙一流”高校。實施強省會戰略,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因此,有必要對長沙的產業結構、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及人才的需求層次等進行全面摸查、綜合分析,對人才缺口進行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力求做到定向培養、自培自用,實現人才培養與強省會戰略深度融合,與長沙產業結構優化、重點工程建設等相匹配。例如,強省會戰略中,有制造強市、創新引領、數字賦能等工程,所涉及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需要哪些專業、什么學歷、多少數量等。近年來,伴隨著前沿技術和科技領域的不斷涌現,教育部也在及時調整、更新學科設置和布局,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例如2019年中國大量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等專業,體現了人才培養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首先,各高校學科專業布局要持續優化,加大專業改革力度,提高專業與產業契合度,切實落實“把專業建在產業鏈上”,緊密對接長沙市22條產業鏈。其次,要抓好人才培養,加快產教融合,以新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進一步優化“院校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最后,長沙高校要提高本地生源錄取率、錄取數和畢業生留長率、留長數增幅。長沙高校要重視和引導學生本地就業,讓專業對口院校成為企業新生力量的“蓄水池”,讓企業成為對口院校人才輸送的“主戰場”,從而實現長沙本土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雙重提升,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從而為長沙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強省會戰略作出貢獻。
當前,長沙形成了一支規模日益擴大、結構日益優化、素質逐步提高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但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實現制造強市的目標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培養高素質技工隊伍,讓制造業領域涌現更多的大國工匠。加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與交流,探索一種新型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緊密合作,可以使各院校之間的資源共享、互補、合作雙贏,培養出多領域、多層次的科研和應用技術人才。
二、拓展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引進渠道
長沙一方面可以實行剛性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結合,柔性引才可以突破國籍、地域、身份、學歷等限制,人才在不改變原隸屬關系的前提下可以跨單位在各地區間自由流動,通過掛職、兼職、項目合作等方式為人才引進地區所用,注重智力服務。
另一方面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以商為媒,立足引才、引智,靈活運用技術合作、管理協同等各種方式,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通過組織專家和人才來長沙考察、調研、學術交流等,不斷拓展長沙在人才“朋友圈”的知名度,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網站建立人才聯絡站、人才需求信息平臺等,積極發掘潛在人才。一方面鼓勵企業可以引進高層次人才,比如企業可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另一方面大量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助推產品全面升級。
三、創新人才部門體制機制
全面落實強省會戰略,實現人才強市,人才工作全方位進步、整體性提升,打造更多硬核成果,要依靠各級各類人才工作部門。相關人才工作部門在人才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相關人才工作部門要把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擺在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堅持把強化人才支撐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堅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人才支撐并舉,在抓好人才支撐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強化對各類人才的吸引和集聚,進一步筑牢人才支撐。首先,各級黨委干部要主動作為,把視野和格局放得更大一些,聚焦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才,站位一定要高,需要多少人才、需要對接哪些產業鏈的人才、需要什么層次類型的人才,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制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和緊缺人才“引培清單”。其次,市委組織部、人社、科技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繼續深化完善人才工作的頂層設計,不斷健全人才體制機制,長沙人才政策沒有“最終版”,只有“升級版”,做好人才政策的頂層設計需要協調市政府相關部門來積極配合。最后,每年將各級各類單位人才工作情況納入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的考核內容,與單位年底獎勵性績效的發放量掛鉤。對于政策任務落實不到位、考核排名墊底的單位由長沙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約談相關負責人。
四、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和氛圍
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創新人才。長沙市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目前還存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實矛盾。新理念、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等的產生都要依靠創新人才。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關鍵也要靠創新人才的支撐。因此,我們要積極營造寬松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氛圍去溫暖和激勵人才。出臺關愛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政治上重點培養、工作上鼎力支持、生活上加以關心,讓人才在長沙有家的感覺。比如可以建立與人才的定期聯絡制度,定期溝通聯系,人才的一些訴求能及時得到回應和解決,還要采取措施解除創新失敗者的后顧之憂,努力形成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
除了從戶籍管理、福利待遇、創業補貼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之外,還要努力形成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在政府采購、補貼獎勵、金融稅收政策等方面,為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動創造公平、公正、規范、透明的競爭環境。長沙市要緊密結合地方實際,尤其是要針對人才激勵和創新創業環境中長期存在的一些難點問題,精準發力,重點突破,務求取得實效。
五、努力構建全方位的服務支撐體系
目前,長沙已經設立了“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及時解決來長沙創業遇到的各種障礙和困難,建立人才綠色通道或求助熱線,讓人才的合理訴求能夠直達相關領導或職能部門,為各類人才辦理各種審批手續提供便利。與“最優者”對標,我們還要進一步構建全方位的服務支撐體系,成立一個長沙人才發展促進會,讓優秀人才和企業、政府之間多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梁。我國“人才強市”工程建設步伐不斷加速,為推動長沙市人才工作轉型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和利用社會組織在引進人才、服務人才、舉薦人才等方面的作用,長沙人才發展促進會可由在長沙的本土知名企業發起,并由駐長的優秀科技企業家和各行業專家共同支持成立,整合資源、優化環境、反映人才訴求,全力打造一個為長沙優秀人才服務的“人才之家”。
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強化人才支撐。而抓人才支撐,關鍵是措施有效。在全面實施強省會戰略、落實人才強市過程中,我們要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大力度推動長沙人才工作全方位進步、整體性提升,不斷健全人才體制機制,打造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良好環境,造就一支規模可觀、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為長沙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基金項目:長沙市社科聯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強省會背景下長沙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支撐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22csskkt185。作者單位: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