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現實主義長篇兒童小說,講述了山村留守兒童青青孝敬奶奶的動人故事。作品立足傳統文化,從多方面、多角度描寫了少年的成長,主題積極鮮明,情節真摯感人,凸顯了少兒的童稚、童真,也顯示出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傳統倫理道德得到繼承和發揚。小說的場景切換將鄉村少年的生活狀態和鄉村振興等社會大背景巧妙結合起來,使本書具有時代氣息。
時光如流水,不知不覺就過了兩周。
這天是星期六,下午3點左右,文文、悅悅和秀枝如約來到青青家。三個小女孩一見到奶奶,就齊聲問候:“奶奶,下午好!”
“你們好!”奶奶說,并且關心地問,“你們的作業都做完了嗎?你們來玩,可不要影響自己的功課!”
秀枝說:“現在提倡減輕學生負擔,哪有那么多作業呀,眨眼之間就完成了。”
悅悅說:“奶奶,不瞞你說,我昨晚就把作業‘啃掉了,你老人家放心就是。”
文文也說:“奶奶,我們都是跟時間賽跑的人,哪會把作業落下來呢!”
青青笑著說:“奶奶,她們不是來玩的,她們是來跟我一起給您老人家梳頭的。”
“梳頭?人家都是早上梳頭,誰下午梳頭?你們犯傻了吧!”
“奶奶,早上梳頭只是一些人的習慣,其實什么時候都可以梳頭。一天只梳一次頭,這是不夠的。”青青講起道理來。
奶奶滿頭霧水:“就算下午可以梳頭吧。我從小就自己梳頭,已經梳了幾十年了,還用得著你們?”
說起梳頭,奶奶油然回憶起當年做新娘時,人家邊給她梳頭邊唱的“梳頭歌”。于是,她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
一梳梳到頭,富貴不用愁;
二梳梳到頭,無病又無憂;
三梳梳到頭,舉案又齊眉;
四梳梳到尾,多子又多壽。
奶奶唱完,青青就拍起了手:“奶奶真會唱!這首梳頭歌又有意思又好聽,我們都喜歡!”
“奶奶,我也會唱梳頭歌呢。”悅悅隨口接道。
“你也會唱梳頭歌?那你唱來聽聽!”
“奶奶,給你梳過頭后,我再唱給你聽。”
奶奶突然問:“對了,我會梳頭,你們為什么要來給我梳頭?”
“我們今天這不是一般的梳頭,而是科學梳頭、保健梳頭,奶奶!”青青說。
“喲,又是科學梳頭,又是保健梳頭。你們這些有文化的孩子啊,跟我這個沒文化的老太婆就是不一樣。”
那天去過敬老院之后,為了確保自己學會那位老奶奶的科學梳頭方法,青青后來又到敬老院去了好幾次,向那位老奶奶學習應該如何運用手指,怎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直到青青感覺自己有把握了,才決定給奶奶梳頭。
此刻,青青拉著奶奶走向一個高凳子,讓她坐在凳子上,然后站到了奶奶的身旁。
只見青青抬起雙手,張開十根手指,以手指作梳,開始為奶奶梳頭。
青青運用十根手指,從奶奶的前額發際開始向后慢慢地移動,有時輕盈而過,有時稍作停留,并在頭上按幾下。
奶奶問:“青青,你梳頭不用梳子而用手指,又梳又按,這是為什么?”
“奶奶,用手指梳頭,又梳又按,可以疏通頭部血管,防止腦血管阻塞,還能有效地保養頭發,而且明目、降血壓。這種梳頭就是保健梳頭呀。”
用手指梳發這手藝,青青曾經幾次到敬老院去學習,又在文文、悅悅的頭上實踐了好幾次,技藝達到了熟練的程度才為奶奶梳頭,但是在操作時,她還是不時地問:“奶奶,你感覺怎么樣?”
“青青啊,說實在話,經過你這么又梳又按,我還真感覺舒服多了。”奶奶深有感觸地說,“想不到你這個讀了幾年書的黃毛丫頭真的有幾下子!”
青青用手指給奶奶梳頭之后,對奶奶說:“我們為你梳頭的工序還沒完成。下面讓悅悅和文文繼續。”
“好的,下面輪到我們倆為奶奶服務。”
悅悅和文文來到奶奶面前:“奶奶,現在我們倆為您梳妝,請您感受一下我們的手藝吧!”
悅悅從衣袋里掏出一把牛角梳子。這把梳子不是隨手拿來的,為了在這次梳頭中使奶奶感覺舒適、滿意,悅悅硬是纏著校醫跟她去買了這把梳子。
這把質地堅實的牛角梳是經過打磨的,平滑光亮,顏色烏黑柔和,梳頭的時候不會產生靜電,非常適合老人用。
悅悅握著這把牛角梳子在奶奶的頭上移動,快慢有致、輕重有度,使奶奶感到舒適爽快。在她的精心梳理下,奶奶原先有點兒蓬亂的頭發一下子變得又直又滑溜。悅悅還把奶奶的頭發弄得有型有款,漂亮耐看。
緊跟著,文文掏出一小瓶啫喱,從里面倒出一些,抹在奶奶的頭發上。于是,奶奶的頭發上散發出一陣陣芳香。
末了,青青拿來一面鏡子放在奶奶面前:“奶奶,看看你現在的樣子吧!”
不照不知道,一照心里樂開了花:奶奶原先那些像生銹的鐵絲一樣的頭發,現在不但變得柔軟了,頭發的造型也好看了,整個人似乎一下子年輕了好幾歲。此刻,奶奶的臉上蕩起了明媚的笑意。
“奶奶,剛才我說過,我也會唱一首梳頭歌。現在我就唱給你聽。”悅悅說著,就唱了起來:
梳頭發,梳頭發,
梳得頭發放光華,
軟軟柔柔多漂亮,
奶奶心里樂開花。
梳頭發,梳頭發,
十指邊梳邊按壓,
血脈暢通無阻塞,
奶奶百歲笑哈哈。
奶奶聽著,臉上浮現出幸福的笑意。